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是不是来自于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作者&投稿:仉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出自《扁鹊治病》这个故事吗?~

春秋时,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位名 医,便派人去请他来诊视。医生还没有到时,景公 躺在病榻上,恍惚间梦见自己体内有两个小孩在悄 悄地说话,其中一个说:“不好了,病人要请名医来 了,咱们这回恐怕要倒霉了,还是赶快逃了吧。
”另 一个小孩说:“别慌,咱们躲入膏之下,肓之上,任他 怎样的名医,用怎样的妙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

晋景公醒来,记起梦中的情形,很觉得奇怪, 心想,那两个小孩难道就是病魔吗?不久,秦国的 名医来了。
他为晋景公诊断后,说:“这病已经无 药可医了。疾病已在肓之上,膏之下,汤药的效力 达不到那里,针灸治疗也没有作用。
实在是治不 了啦(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晋景公听了,医生所说的话和梦中两个小儿 所说的一样,不由叹道:“你果真是个良医啊! ”便 赠给名医一份厚礼,派人送他回秦国去了,而不久 他也果真因病去世了

“病入膏肓”成语不是来自于扁鹊治病。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huang)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相传,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因过度操劳而积劳成疾,生了场重病。这病可不轻,请遍了全国各地的名医来诊断,病情依旧没有好转。疾病像“狗皮膏药”一样缠着晋景公,让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成天愁眉不展。
这时,有个好消息传来,秦国有位医生,据说是个杏林高手,晋景公喜出望外,心想:纠缠自己多年的病也许可以治愈了!心一安,他这一晚竟睡得又熟又香。
睡熟了的晋景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两个小孩子站在他身边,其中一个一脸慌张,抱着脑袋在地上打转,像个陀螺似的。另一个小孩子则不屑一顾地说道 :“哎,哎,哎,我们怕过什么神医吗?我们居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之上,膏(心尖脂肪)之下,任何神医都没法对付咱们的。”
不久,神医便马不停蹄地到达晋国,为晋景公诊病。神医捋了捋胡须,叹了一口气,说道:“大王,您的疾病在身体里已不是一年两年了,现在越来越严重,病根已经到了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下,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也无济于事,我是束手无策了。”
听了神医的诊断,晋景公想起自己的梦,他没有责怪神医,反而让手下给他准备了一份厚礼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指的就是像晋景公这样,病情已经发展到无法医治的地步。有时也指事态非常严重,难以挽回和弥补了。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常会遇到这样的“顽疾”。遇到不懂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解决,不然就是给自己“挖坑”,最后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到考试时就真的是“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了。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第2册(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
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
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
“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

“病入膏肓”成语不是来自于扁鹊治病。

这个词语出自: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其中膏肓:古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病入膏肓”,是一句颇有名气的成语,也是传统中医学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不仅具有医学上的典范式教育意义,同时对因果关系的揭示和对生命真相的感悟都颇有教益。

扩展资料:

病入膏肓的成语典故: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医缓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六月丙午这天,晋景公想尝新麦,派甸人献上新麦,由庖人烹调。这时景公把桑田的巫人叫来,将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将要吃新麦的时候,景公肚子发胀起来,走到厕所,跌入厕所里死去。有一个宦官当天早晨梦见背着晋景公升天,到了下午,他(果真)背着景公出厕所,于是就把他作了殉葬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入膏肓 (汉语成语)



不是。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出自于春秋 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译文: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

病入膏肓,读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

近义词:行将就木、不可救药、无药可救

例句: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扩展资料

病入膏肓的反义词:起死回生、药到病除

1、起死回生

读音:qǐ sǐ huí shēng

释义:形容医术高明。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回来。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妙手回春、死而复生

反义词: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例句:天地之间只有贪生怕死之人,并无起死回生之药。

2、药到病除

读音:yào dào bìng chú

解释:吃了药,病马上就好了。形容治病者医术高明,用药恰到好处。也有引申义为抓住事物矛盾的关键,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出处: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译文:治病者医术高明,用药恰到好处,立竿见影。

用法:兼语式;作形容词;用于药效。

近义词:包治百病 、手到病除

反义词:无济于事、 病入膏肓

例句:病患都称赞张大夫的医术妙手回春,让许多病人药到病除。



是的。来历如下:

《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生病,十分严重,国内所有的名医,都没有办法医治,便只好向临国请求名医。那时秦国有一位很高明的医生,姓秦名缓.字越人,又称扁鹊先生(今沧州任丘人)。于是景公派使者去请他,使者到了秦国,和秦伯商量,秦、晋两国,因为有婚姻上的关系,所以秦伯就让扁鹊去医治景公。
在扁鹊到达晋国之前,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见他的病,变化成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扁鹊是著名的良医.如果他到来,恐怕会伤害我们,我看我们还是逃跑吧。”另一个小孩回答说:“我和你分别躲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就没办法奈何我们。”
景公醒来以后,觉得很奇怪。扁鹊到了晋国,给景公诊视了一番后,对景公说:“你的病已经很重,没有办法医治了,因为你患的毛病有两处:一处在肓的上面,一处在膏的下面。这两个地方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所以没有办法了.”景公听扁鹊说出病的根源,恰恰和梦中两个小孩所说一样,不禁赞叹道:“唉!你真是一位好医生呀!”于是叫人送了很厚的礼品给扁鹊,送他回去。
膏肓:中医学中人体部位的名称,膏指心下部分,肓指心脏和横隔膜之间。旧说膏与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来用:“病入膏肓”指病情非常严重,已没有办法医治。后人也用以指事态非常严重,已无再造之功。

是的。


成语病入膏肓的历史故事
病入膏肓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基本释义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 处《左传·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成语故事 病入膏肓。希望有人知道典故。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易错:病入膏盲,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典故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

肓字开头成语有哪些
无此类成语,只有包含有“膏”字的成语。1、病染膏肓: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2、病入膏肓:意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借以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3、病在膏肓: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4、泉石膏肓:比喻嗜好山水成癖。5、深入膏肓:指毛病已经...

成语接龙病入膏肓
没找到肓开头的成语 深入膏肓: 指毛病已经无可救药。泉石膏肓: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膏肓之疾: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病染膏肓: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病在膏肓: 比...

深入膏肓的意思
1、深入膏肓,汉语成语,拼音是shēn rù gāo huāng,意思指毛病已经无可救药。2、出自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六:“我在广播时也曾考虑到这讳病忌医的深入膏肓的毛病,但我把话说得委婉了一些,结果倒也没有触犯到那一片的逆鳞。”3、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

肓的组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病入膏肓”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医学理论,膏肓是指心下膈上和背俞膈上两个穴位,这两个穴位都与心脏有关。因此,当病情严重到侵入膏肓时,就意味着病情已经无法救治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是一种表达事物发展到极端的比喻。接下来是“肓膜”...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病入膏肓
"没过几天,晋景公就死了。成语"病入膏肓"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膏"是心脏下边的一块脂肪;"肓",是横膈上的一层薄膜。"膏肓"就是横膈膜和心脏之间的位置。"病入膏肓"就是说疾病十分严重。现在用意广泛得多了,不仅指疾病,凡是事情糟糕极了,无法挽救,都可以用它来形容。"二竖为虐"也是...

病入膏肓的成语故事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语出] 《左传·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

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是不是来自于扁鹊治病这
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是来自,春秋 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病入膏肓,释义: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

成语“病入膏肓”的来历吗
成语“病入膏肓”出自一个故事。相传,东周简王五年,晋国景公病重,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缓,便派人去请。医缓来之前,景公做了个怪梦,梦见有二竖(两个小孩)在腹内窃窃私语,一个说:“医缓医术高明,恐怕要伤害我们,还是逃避吧。”另一个说:“没什么可怕的,我们一个躲到肓(...

达坂城区18332886991: 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是不是来自于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
逄饰乌鸡:[答案] 是的.来历如下:《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

达坂城区18332886991: “病入膏盲”这个成语来源于《扁鹊治病》这个故事吗? -
逄饰乌鸡: yes

达坂城区18332886991: 扁鹊治病是不是成语故事 -
逄饰乌鸡: 扁鹊治病是成语故事----成语是“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

达坂城区18332886991: 病入膏肓的成语故事 -
逄饰乌鸡: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

达坂城区18332886991: 由《扁鹊见蔡桓公》演变成的成语是什么? -
逄饰乌鸡: 查了,用该是病入骨髓. 病入骨髓: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随,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随,臣是以无请也.” 课文里只有讳疾忌医,不可救药,病入膏肓,病入骨髓. 不可救药:《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病入膏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讳疾忌医: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达坂城区18332886991: 病入膏肓 的内容与主旨 -
逄饰乌鸡: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

达坂城区18332886991: 病入膏肓文言文和翻译一起 -
逄饰乌鸡: 成公病重,打算去聘请医术高明的人来给自己治病.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成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人在自己的肚子里谈话.一个说:“成公这回请的人,医术十分高明.那个医生来了,用药会伤害我们.这回怎么逃哇?”另一个说:“不用...

达坂城区18332886991: 文言文《病入膏肓》寓意 -
逄饰乌鸡: 《病入膏肓》:病入膏肓: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现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