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中原的作者简介

作者&投稿:离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静夜思最好赏析(包括作者简介!!!)~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李白】
(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后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 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其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其墓尚在。有著作《龙洲集》《龙洲词》传世。 刘过以词闻名。他的词中写“平生豪气,消磨酒里”处甚多,如《沁园春》“柳思花情”、《水调歌头》“春事能几许”等。不过,更能代表刘过词特色的是那些感慨国事、大声疾呼的作品。如《沁园春》“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念奴娇》“知音者少”,《贺新郎》“弹铗西来路”等。这些作品都写得慷慨激昂、气势豪壮。另外《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颂赞岳飞的生平业绩、痛斥朝廷奸佞诬陷忠良,写得跌宕淋漓、悲壮激越,十分感人。这些爱国词虽偶有粗率之处,但风格豪放,却是刘过词的本色。他的词中亦有俊逸纤秀之作,如《贺新郎》“老去相如倦”、《唐多令》“芦叶满汀洲”等。刘熙载称其“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著不及稼轩(辛弃疾),足以自成一家”(《艺概》卷四)。至于他的《沁园春》咏美人指甲、美人足二首,虽刻画纤巧,但体格卑弱不足取。
刘过也工于诗,古体、律诗兼备。诗多悲壮之调。如《夜思中原》“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登多景楼》“北固怀人频对洒,中原在望莫登楼”。也有的诗写山水景物,清新秀美。
刘过《龙洲集》14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今已不传。明王朝用复刊宋端平中刘澥(刘过之弟)辑刻的《龙洲道人集》15卷,有明嘉靖本、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收录14卷、附录2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龙洲集》12卷。
所著《龙洲词》,《直斋书录解题》著录1卷,明代长沙《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刘改之词》。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明初沈愚刊本收词69首,其中为他本所无者凡21首(今人罗振常为之补遗刊行共得86首)。《强村丛书》初刊为2卷,乃清黄丕烈藏钱曾(遵王)校本,曹元忠跋谓出宋椠,犹在赵闻礼《阳春白雪》未出之前,罗振常则谓出于王朝用而加补辑者。《全宋词》收龙洲词80首。 刘过与辛弃疾交往颇深,后世传为佳话,宋元笔记中就有多段二人交游的逸事。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细述了他们相识的过程:辛弃疾在浙东为帅时,刘过慕名而来欲结交,门房见刘过只是一介布衣,势利眼发作,坚决不让其入内。刘过愤然与门房争执,辛弃疾听见声音召门房问话,门房不免加油
添醋地说刘过是非,辛弃疾大怒,本想将刘过逐走,幸而此时陆游与陈亮在侧,二人把刘过大大夸奖一番,说他是当世豪杰,善赋诗,不妨一见。辛弃疾这才让刘过进来,斜眼看他,冷冷问:“你能写诗么?”刘过说:“能。”这时席间正上羊腰肾羹,辛弃疾便命他以此为赋,刘过笑道:“天气太冷,我想先喝点酒。”辛弃疾赐酒,刘过接过,大口饮尽,一时手颤,有酒液沥流于怀,辛弃疾就让他以“流”字为韵。刘过随即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辛弃疾闻之大喜,忙请他共尝羊羹,宴罢后还厚赠他不少财物。后来辛弃疾在京口为官,一日大雪,辛率众幕僚登多景楼观雪景,刘过出现时的模样很魏晋,敞着衣襟,穿着拖鞋,懒洋洋地就来了。辛弃疾大概很觉碍眼,有心刁难,便命刘过赋雪,并以“难”字为韵。不想刘过张口即吟道:“功名有分平吴易,贫贱无交访戴难。”辛弃疾赞叹不已,自此二人遂为莫逆之交。  辛刘二人都是性情中人,元人郭宵凤《江湖纪闻》中记载的一则他们交往的趣事颇含几分江湖豪情:刘过欲回乡探望母亲,向辛弃疾告假,辛弃疾知其囊中羞涩,有心相助。是夕,二人微服登倡楼饮酒,正好遇上一位都吏在左拥右抱宴客作乐。都吏并不认得自己的上司的上司辛大帅,自恃财大气粗,叫嚣着要包场,命左右随从把辛刘二人赶出去。二人也不与他相争,哈哈大笑着就回去了。辛弃疾随后称有机密文书要处理,点名要这都吏前来领命,而此刻都吏早已醉倒在温柔乡中,哪里还能连夜赶来。辛弃疾遂决定没收其家产并将其流放以示惩戒,都吏醒来吓出一身冷汗,忙四处托人在元帅面前求情。辛弃疾仍不宽恕,病急乱投医的都吏打听到刘过缺钱,便一咬牙,掏出五千缗奉上,说是为刘过母亲祝寿,再请辛弃疾开恩。辛弃疾却还不答应,摇摇头连说不行,命都吏将祝寿钱翻倍。都吏虽然心痛如刀绞,但也不敢不从命,如数把数额增到万缗,辛弃疾这才放了他一马。宋朝的宰相一月俸禄才三百缗钱而已,可见一万缗在当时是笔不小的巨款,一个小小的都吏能拿一下子出这么多钱充当罚金,显然来源难保干净,辛弃疾此举是劫富济贫,同时也给了这位贪污腐败的小官一记漂亮的双重警告。
然后辛弃疾自己出钱为刘过买了回乡的船,把万缗钱交给他,知道刘过用钱向来大大咧咧,还特意嘱咐说不要像平时那样乱用。刘过大为感动,作了一阕《念奴娇》相赠:“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 南宋从孝宗隆兴议和之后,长期对金邦屈服,君臣上下,忍辱偷生,逍遥岁月,激起了一些有为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先后出现不少爱国诗人、词人,利用诗词抒发他们的忠愤。年辈较早的有陆游、张孝祥,其次是辛弃疾、陈亮,晚一点的是刘克庄。刘过是和辛弃疾同时且为好友的一位重要诗人、词人。他的爱国思想是一贯的,他在早年就曾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的方略,没有结果。他自负经纶之才而始终不遇,但热情到老不衰。在长期的流浪生活中,从多方面抒写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出他的恢复中原的思想,可以说是触景即发,例如《大雪登越州城楼:“我独忍冻城上楼,欲擒元济入蔡州。”《望幸金陵》:“西湖真水真山好,吾君岂亦忘中原?”《题润州多景楼》:“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题高远亭》:“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登凌云高处》:“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皆是此类。这首《夜思中原》也是其中一首,写得沉郁悲壮,最为感人。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下汴京,次年春,把徵钦二帝遣送东北,北宋灭亡。在以后的宋金对峙中,南宋对金,一屈于高宗的绍兴和议,称臣纳币;再屈于孝宗的隆兴和议,纳币割地,以淮河为界,北方广大土地尽入金人之手,到作者写此诗时,至少已经六十多年。诗的起首两句紧扣题目中的“思”字,把笔势展开:“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对中原、汴京的怀念:中原邈远,道路绵长;礼乐典制、世家大族所聚的汴京,天各一方。这两句为下边的抒写拓广了领域。所谓“路何长”,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上从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到淮河南岸重镇淮阴,不过千里路程;从淮阴渡淮河,进入中原,可以朝发夕至;如从荆州、襄阳一带北上中原,轻骑兼日可达。作者在他的《西吴曲·忆襄阳》一首词里说过:“乾坤谁望?六百里路中原,空老英雄,肠断剑锋冷。”可见“文物衣冠天一方”的距离,不是空间辽远所造成,而是人为的政治因素所造成。从隆兴议和之后,宋廷畏金如虎,“恪守”协议,即使近在咫尺之地,也不敢轻越雷池一步,至于恢复中原,更非所想,年复一年,而形势如故,志士怎能不为之凄然伤怀!
颔联转到了自己方面,追想当年曾为国家挥洒过血泪。这里指他早年向朝廷上书陈述恢复方略而言。他的孤忠并没有受到赏识,他的才略没有得到施展,空落得四处流浪。他在《念奴娇·留别辛稼轩》中说:“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的哀怨情绪,这几句词语,也正是“独有孤臣挥血泪”诗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下句慨叹当时没有奇杰的人物象他那样上书朝廷,力陈恢复大计。天阊,即天门,出自《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里指朝廷。这一联诗句反映了当时朝政萎弱不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朝廷仍抱有幻想,认为多几个奇杰人物把天门叫开,据理力争,就会震动“宸衷”,幡然醒悟,使国家兴复。是不是可能呢?在隆兴议和之后,最早叫天门的奇杰人物是辛稼轩,他曾向孝宗皇帝上《美芹十论》,全面论述兴复方略,洋洋洒洒达数万言,结果呢,只不过叫他当个小小的朝官司农寺主簿,一个很有军事韬略的人物,却分配去管理农业生产。孝宗末年又一个叫天门的人物是陈亮,曾向孝宗连上三书,力倡恢复,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激怒了一批官僚,交相攻击,斥之为“狂怪之士”。事实证明,隆兴和议之后,宋廷君臣已被吓破了胆,根本不会振作起来,不管有多少奇杰人物齐集天门叫喊也是枉然。我们不能要求诗人对宋廷的腐朽虚弱本质有全面的认识,他的爱国精神毕竟是可贵的,这一联诗句感情激越,忠愤之气溢于言外,有振聋发聩之力。
颈联宕开一笔,思绪集中到边疆,集中到汴京方面。“冰霜重”是说天气严寒,这只是表面意思,它的真正内涵是说宋军无力闯过边关,挺进中原,使得恢复汴京渺茫无期。“宫殿”承首联次句。春风吹来,本是草木争荣的时候,而汴京的帝王宫殿因为处在金人的统治之下,在春天里却是一片荒凉景象。那么,广大人民呢?其生活状况是可想而知的了。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里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金统治之下的广大人民深盼南师的情意。这个意思在此联里也可体会得到。在艺术上对仗精切,而气韵流动,饶有唐人风味。
尾联再转到自己方面。上句承第三句,表明过去挥洒过血泪,现在报主之志仍然未衰。下句用的是龙泉剑的典故。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五,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后被沉埋于丰城监狱下的地层中。《晋书·张华传》:“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外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大耳。’华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焕遣使送一剑与华,留一自佩。”这里诗人用来自比,虽被沉埋而精光不灭,仍然可以上插于天。这是壮语,也是真情语,他早在《下第》诗中就有“振海潮声春汹涌,插天剑气夜峥嵘”之句,这里再次用这个典故,表现出诗人的坚强性格,它的思想感情的基础是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报主”“忠君”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不应以其人的事业成败,或是否有实际行动来论的。
七律难在发端和结句,发端要放得开,要气象宏远;结语要收得住,要辞尽而意不尽。这首诗以悲语起,先把视线伸到中原,伸到汴京,颔联倒插,追忆当年挥洒血泪,颈联再推拓开去,把视线伸到边疆,再伸到汴京,最后以壮语作结,全诗开阖变化神完气足,过接自然,在七言律诗中是一首形式完美、情感动人的佳作。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全文是什么?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

作者郭沫若的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境)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

中原较量作者简介
自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500余篇,作品多次入选选集、选刊,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作品亦有介绍至国外。创作出版个人专著十多部,其中近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楚庄纪事》、《凶手与警察》、《死亡之约》,以及散文集《千秋家国梦》、《拨动历史的转盘》等。曾纪鑫以深厚的...

握一把苍凉的作者简介
司马中原(1933.2.2—)原名吴延玫,江苏南京人,生长于苏北。16岁参军,到台湾。在军中开始写作,第一本作品,短篇小说集《春雷》,1959年出版。1960年退役,专事写作,20多年写过许多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狂风沙》、《荒原》等,散文集《乡思井》、《月光河》等。其中的《狂风沙》近90万字,写...

卧春的作者是哪位古代诗人?
作者是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什么朝代的事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诗仙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游历全国各地,思想相对乐观,...

孤雁儿作者简介
早期,她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颇为优裕。然而,金兵入侵中原,导致他们南迁,丈夫赵明诚病逝,李清照从此陷入孤苦的生活境遇。在她的词作中,前期多描绘其悠闲生活,后期则多以悲叹身世为主,情感哀婉。部分作品还流露出对中原的深切怀念。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擅长运用白描手法,独辟...

野望全诗赏析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成县17818074212: 夜思中原 刘过 ``急需赏析.. -
伍史环利: 夜思中原》刘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注释】 ①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统称.②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③天阊...

成县17818074212: 夜思中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
伍史环利: 这是一首沉郁悲壮的爱国诗篇,但也存在明显的缺憾,大概作者是以词为诗. 首联破题,诗人遥望中原,怀念汴京,思绪绵长,感慨深沉.“路何长”,“天一方”尤其令人黯然销魂.颔联追怀当年自己以及辛弃疾、陈亮上书陈述恢复之策不被采纳,于今“万马齐喑究可哀”,更令人感到悲愤.颈联借景抒情,以“冰霜重”含无力恢复中原的感慨,以“草木荒”写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凄凉景象.尾联表现出诗人“忠君”“报主”的精神始终没有泯灭,气壮神完. 这首诗的缺憾主要有两个:一是在诗中出现标题关键字眼“思”.二是重字确实太多,“孤”、“夜”、“天”,一篇中重了三个,“天”出现三次,这在唐诗中是见不到的. 就是这样子的,希望能帮助你理解

成县17818074212: 刘过的夜思中原..翻译..不要解析..谢谢 -
伍史环利: 大意:眺望中原是那样的渺茫,离中原的道路是那样的漫长,故国的文物衣冠在天的另一方.独有我辈大宋的孤臣挥泪泣血,却不见英士豪杰为大宋叩开天门鸣冤.遥想冰霜覆盖的故国山河在冰冷的月光照耀下是多么的凄凉,即使是春风吹拂的时候,大宋的宫殿应该也只有荒凉的草木在摇曳.仍有为之悲愤的三两臣民在想着匡复中原,看那倚天长剑还在夜夜放射着光芒!

成县17818074212: 夜思中原全文翻译 -
伍史环利: 诗人遥望中原,怀念汴京,思绪绵长,感慨深沉.“路何长”,“天一方”尤其令人黯然销魂.颔联追怀当年自己以及辛弃疾、陈亮上书陈述恢复之策不被采纳,于今“万马齐喑究可哀”,更令人感到悲愤.颈联借景抒情,以“冰霜重”含无力恢复中原的感慨,以“草木荒”写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凄凉景象.尾联表现出诗人“忠君”“报主”的精神始终没有泯灭,气壮神完.

成县1781807421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简介 -
伍史环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成县17818074212: 岳飞的〈满江红〉??词 -
伍史环利: 满江红 [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成县17818074212: 鹊桥仙作者简介 -
伍史环利: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成县17818074212: 陆游《鹊桥仙》鉴赏以及作者简介 -
伍史环利: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鉴赏】 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

成县17818074212: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简介 -
伍史环利: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成县17818074212: 夜思中原刘过尾联用了什么手法和什么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
伍史环利: 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对中原的思念之情 吧应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