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名诗的意思

作者&投稿:禾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出处】《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扩展资料
1、《蝉》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2、《蝉》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解释: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寓意: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出自:虞世南:蝉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

  一、这句诗的意思是: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作品简介:《虞世南·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作品,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也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作者通过对蝉清脆叫声的描述,继而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3、作者简介:虞世南(约558~638),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

站得高声音自然就传得远了,不是因为秋风的帮助

咏蝉的
托物言志
说蝉声传的远并非凭借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它位置站的高
意思说自己获得成功也不是借用外力,而是凭自己的努力
虞世南写的?记不清了
LZ网上找下

估计图考虑图


整首古诗是什么
蝉 (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緌(rui):下垂的帽带,此指蝉低头。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

谈谈"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文最多多少字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当时,诗人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蝉》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是“垂绥饮清露,...

虞世南写的咏蝉表面在写什么
表面在写蝉,实际在写自己。“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人以蝉自喻,亦是自勉自励。蝉声之所以远扬,一般人都认为是藉秋风传送之故。虞氏强调的则是蝉的生性高洁,是“居高声自远”的结果。正如修养完美的人,并不需要过多借助外因,他的名声就会...

"居高声自远"有科学根据吗?
在低密度的高空,一些分子被震动后(你发出声音),在碰到离他们最近的分子之前,它们会移动相对长的距离,然后才把能量传递到那些分子上面,然后那些分子会继续做相同的事情.根据能量守衡,你所给出声波的能量能够使得声音传到很远(因为分子间的碰撞减少了).相反地,如果在高密度的低空,气体分子都离得很近,这...

描写秋天的古诗
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唐·王维《山居秋暝》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二、红藕香残玉簟秋。 ——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中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就是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定介质中是恒定的

有关蝉的诗篇
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接着,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什么意思
这是《诗经·大雅·卷阿》里的句子,翻译过来是 凤凰唱和鸣叫啊,在那高高的山岗;高岗生长的梧桐,面向东方的朝阳。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名诗的意思
咏蝉的 托物言志 说蝉声传的远并非凭借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它位置站的高 意思说自己获得成功也不是借用外力,而是凭自己的努力 虞世南写的?记不清了 LZ网上找下

咏蝉这首古诗
作者: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什么意思 -
全万巧特: 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并不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 诗句子出自唐初诗人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描述是秋蝉.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身自远,非是籍秋风的含义? -
全万巧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意思,全诗,道理,作者,朝代是什么 -
全万巧特:[答案] 意思是: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全诗如下: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道理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作者是:虞世南 唐朝人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的全诗是? -
全万巧特:[答案] 唐人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以蝉的高栖鸣远,比喻自己行为的光明磊落与胸怀的高洁坦荡;以“饮清露”来形容自己的廉洁;以“出疏桐”来形容自己的清高;以“居高声自远”来述自己的高尚气节,...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的意思简单 -
全万巧特: 出自《蝉》,作者是(初唐) 虞世南 全诗歌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达了什么 -
全万巧特:[答案] 它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深层含义 -
全万巧特:[答案]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了秋风.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现在的意思是 -
全万巧特:[答案] 站得高声音传得自然就远,并不是靠着秋风的力量. 亲,这句话和荀子的《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意思差不多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是什么意思 -
全万巧特: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

图木舒克市13535571698: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全诗是什么?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作者是谁? -
全万巧特:[答案]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虞世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