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遭反动派迫害的事例

作者&投稿:野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旧社会时反动派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个句子用暗喻的手法,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和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意思是: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到反动派的迫害,人民的革命斗争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表现了鲁迅先生恢谐幽默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迫害:

鲁迅先生一生曾用过几十个笔名,而且每一个笔名都是有深刻含义的。1930年他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隋洛文”“洛文”“乐人”“洛”等。这些笔名都表示了鲁迅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嘲讽和蔑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2月,鲁迅先生和当时的进步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国民党反动派立即加以迫害。国民党浙江省党部诬蔑鲁迅为“堕落文人”,并秘密发出通知要逮捕他。鲁迅先生毫不屈服,继续写文章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枪,刺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要害,揭穿了他们的反动面目。为了对敌人的诬蔑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把“堕落文人”几个字改写成以上几个笔名。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不怕“碰壁”的。
三十年代,为了战斗的需要,鲁迅先生经常更换笔名,如“邓当世”“邓江”。浙江人读“邓”为“遁”。“遁”是逃走的意思,这暗喻避开当时反动政府的耳目进行战斗。鲁迅先生的最后一个笔名是1936年时用的“晓角”,“晓”是指拂晓的意思,“角”是号角的意思,“晓角”表示他愿作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号角,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鲁迅先生遭反动派迫害的事例有以下几个:

1、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是主要领导人之一。这就触怒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许绍棣借此呈请国民党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鲁迅不得已于3月19日只身离家出走避祸,直到4月19日返家。

2、1931年春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被捕、1933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杨杏佛被杀,鲁迅的生命安全几度受到严重威胁。

3、国民党特务机构加强了对鲁迅的监视。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的前身特务工作总部上海区正式成立后,就由“刘翰荪(即刘汉生,化名高尔梦)日常则在各进步书店巡回侦察,并到内山书店专门搜集鲁迅的行动和与之交往人员的情况,分别列为情报向南京特工总部报告”。

4、国民党的另一特务机构军事调查统计局的前身复兴社(又名蓝衣社),也曾严密监视鲁迅。由于鲁迅经常去内山书店,他们曾想派人打入,但没有成功。

5、1930年12月,当时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蒋介石亲自兼任教育部长时,有人向他告密说:现在部里的特约编辑周豫才,就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也就是最激烈地反对你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和头子。蒋介石以此来要挟拉拢鲁迅,后来导致鲁迅被解聘。



  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接着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大屠杀。这时,鲁迅同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朱家骅积极执行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党”政策,大肆逮捕、迫害台湾员和进步学生,而鲁迅却竭力反对这一反动政策,并主张营救被捕学生。由此开始,鲁迅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国民党反动集团分道扬镳。国民党反动集团对鲁迅也开始采用反革命的两手政策,软硬兼施:大体说来,在广州时期,是以“挽留”、拉拢为主,时而施加一些压力;而鲁迅到上海后,他们主要是进行压制、迫害,但也不放弃每一个机会,妄图拉拢,因为,他们迫切需要一些在社会上尤其是在青年中有威望的知识分子为他们装璜门面、粉饰太平。

但是进入1930年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此之前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于上海,鲁迅也是发起人之一。这就触怒了国民党反动派。他们的《革命日报》上便说鲁迅为“金光灿烂的卢布所收买”⑦。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许绍棣更借此呈请国民党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鲁迅不得已于3月19日只身离家出走避祸,直到4月19日返家。此后,1931年春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被捕、1933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杨杏佛被杀,鲁迅的生命安全几度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民党特务机构加强了对鲁迅的监视。据有关材料证实,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的前身特务工作总部上海区正式成立后,就由“刘翰荪(即刘汉生,化名高尔梦)日常则在各进步书店巡回侦察,并到内山书店专门搜集鲁迅的行动和与之交往人员的情况,分别列为情报向南京特工总部报告”。国民党的另一特务机构军事调查统计局的前身复兴社(又名蓝衣社),也曾严密监视鲁迅。由于鲁迅经常去内山书店,他们曾想派人打入,但没有成功。由上可以看出,进入30年代后,国民党反动集团对鲁迅采取了严厉的高压政策。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放松每一个机会,妄图进行拉拢。据锡金提供的材料,1930年12月,当时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蒋介石亲自兼任教育部长时,有人向他告密说:现在部里的特约编辑周豫才,就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也就是最激烈地反对你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和头子,也就是浙江国民党省党部呈请中央通缉在案的这个人。告密者的本意是想提请蒋介石注意,对鲁迅加以迫害、镇压,借此邀功。可是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却认为是一次拉拢鲁迅的好机会,便回答说:“这事很好。你知道教育部中,还有与他交好的老同事、老朋友没有?应该派这样的人,去找他,告诉他,我知道了这事,很高兴。我素来很敬仰他,还想和他会会面。只要他愿意去日本住一些时候,不但可以解除通缉令,职位也当然保留;而且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办到。”后来教育部果然有人到了鲁迅家里,说了这事,遭到鲁迅的拒绝。到这年的年底,鲁迅的特约编辑的职务就被裁掉了。这个情况,在鲁迅的学生、日本友人增田涉的《鲁迅的印象》(1970年修订重刊本)中也有记载:“那是我在他家出入的时候,政府方面想要利用他罢,那时他正因为政府的逮捕令而隐居着,当时的行政院长暗地派人向他联络,说行政院长希望跟他会面。但是他拒绝了。以一个民间的文人,而且正是在被下令逮捕的身份,竟然拒绝行政院长的会面要求……使人想到他那不屈服于权力的强悍,总之,我感到他为人的伟大。”
  从种种迹象看,1935年底至1936年鲁迅逝世前,是国民党反动集团积极进行拉拢活动的时期。这时,中国历史处在一个生死存亡的转折关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并扶持傀儡溥仪建立所谓“满州国”后,又进军华北,北平、天津形势非常严重。而国民党反动集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政策,因此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1935年底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上海革命文艺界决定解散左联,筹备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因事出仓促,内部意见未能协调一致,因而出现了所谓“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两个口号的论争。在此情况下,某些左翼作家的左倾幼稚病又开始抬头,当时身为左联行政负责人之一的徐懋庸在鲁迅病重时,竟然“打上门来”指责鲁迅“最近半年来的言行,是无意地助长着恶劣的倾向”等等。在左翼文艺家内部两派严重对立大打内战的情况下,国民党反动统治者见有机可乘,趁势挑拨离间,造谣惑众,同时公开或暗地里进行拉拢活动。1935年12月1日的上海《社会日报》即登载所谓的耸人听闻的消息:“鲁迅将转变”,即向国民党方面转变,并造谣说引线人是胡风。次年4月,南京方面组织“中国文艺社春季旅行团”到上海,名为旅行,实际上是施展手段,进行拉拢活动。4月23日,国民党上海市长吴铁城设宴招待文艺旅行团时,给鲁迅发了请贴,邀请鲁迅赴宴,当即遭到拒绝。时隔不久,鲁迅过去的学生,当时任南京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高级教官的李秉中却频频来信、来访。值得提出的是,7月13日李秉中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用笺”给鲁迅写了一信,意思说只要鲁迅“同意”,他愿意把解除鲁迅的“通缉令”的担子担当起来。李秉中的来信显然是国民党方面放出的一个试探性气球,如果鲁迅“同意”“通缉令”的解除即可制造出鲁迅已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和解的假象。鲁迅对此了如指掌,由于当时正在病中,因此请许广平代笔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在鲁迅逝世前的大约10年时间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充分施展了他们的反革命两手策略:一方面加紧对鲁迅进行监视、迫害、打击,通缉令直到鲁迅去世时仍未解除;另一方面他们也始终存有幻想,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妄图拉鲁迅转向。但伟大的鲁迅却岿然不动,横眉冷对反动派的一切阴谋诡计。反革命的两手策略,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既压制迫害鲁迅,又妄想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拉拢.鲁迅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先是玩弄欲抑先扬的手腕.
1949年逃往台湾后,则对鲁迅著作采取查、封、禁、堵的政策.到80年代末,在台湾广大民众的冲击下,这一反动政策被迫取消.
进入1930年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此之前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于上海,鲁迅也是发起人之一.这就触怒了国民党反动派.他们的《革命日报》上便说鲁迅为“金光灿烂的卢布所收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许绍棣更借此呈请国民党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鲁迅不得已于3月19日只身离家出走避祸,直到4月19日返家.此后1931年春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被捕、1933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杨杏佛被杀,鲁迅的生命安全几度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民党特务机构加强了对鲁迅的监视.据有关材料证实,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的前身特务工作总部上海区正式成立后,就由“刘翰荪(即刘汉生,化名高尔梦)日常则在各进步书店巡回侦察,并到内山书店专门搜集鲁迅的行动和与之交往人员的情况,分别列为情报向南京特工总部报告”.国民党的另一特务机构军事调查统计局的前身复兴社(又名蓝衣社),也曾严密监视鲁迅.由于鲁迅经常去内山书店,他们曾想派人打入,但没有成功.由上可以看出,进入30年代后,国民党反动集团对鲁迅采取了严厉的高压政策.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放松每一个机会,妄图进行拉拢.据锡金提供的材料,1930年12月,当时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蒋介石亲自兼任教育部长时,有人向他告密说:现在部里的特约编辑周豫才,就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也就是最激烈地反对你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和头子,也就是浙江国民党省党部呈请中央通缉在案的这个人.告密者的本意是想提请蒋介石注意,对鲁迅加以迫害、镇压,借此邀功.可是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却认为是一次拉拢鲁迅的好机会,便回答说:“这事很好.你知道教育部中,还有与他交好的老同事、老朋友没有?应该派这样的人,去找他,告诉他,我知道了这事,很高兴.我素来很敬仰他,还想和他会会面.只要他愿意去日本住一些时候,不但可以解除通缉令,职位也当然保留;而且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办到.”后来教育部果然有人到了鲁迅家里,说了这事,遭到鲁迅的拒绝.到这年的年底,鲁迅的特约编辑的职务就被裁掉了.这个情况,在鲁迅的学生、日本友人增田涉的《鲁迅的印象》(1970年修订重刊本)中也有记载:“那是我在他家出入的时候,政府方面想要利用他罢,那时他正因为政府的逮捕令而隐居着,当时的行政院长暗地派人向他联络,说行政院长希望跟他会面.但是他拒绝了.以一个民间的文人,而且正是在被下令逮捕的身份,竟然拒绝行政院长的会面要求……使人想到他那不屈服于权力的强悍,总之,我感到他为人的伟大.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在鲁迅逝世前的大约10年时间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充分施展了他们的反革命两手策略:一方面加紧对鲁迅进行监视、迫害、打击,通缉令直到鲁迅去世时仍未解除;另一方面他们也始终存有幻想,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妄图拉鲁迅转向.但伟大的鲁迅却岿然不动,横眉冷对反动派的一切阴谋诡计.反革命的两手策略,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既压制迫害鲁迅,又妄想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拉拢。鲁迅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先是玩弄欲抑先扬的手腕。
1949年逃往台湾后,则对鲁迅著作采取查、封、禁、堵的政策。到80年代末,在台湾广大民众的冲击下,这一反动政策被迫取消。
进入1930年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此之前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于上海,鲁迅也是发起人之一。这就触怒了国民党反动派。他们的《革命日报》上便说鲁迅为“金光灿烂的卢布所收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许绍棣更借此呈请国民党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鲁迅不得已于3月19日只身离家出走避祸,直到4月19日返家。此后1931年春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被捕、1933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杨杏佛被杀,鲁迅的生命安全几度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民党特务机构加强了对鲁迅的监视。据有关材料证实,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的前身特务工作总部上海区正式成立后,就由“刘翰荪(即刘汉生,化名高尔梦)日常则在各进步书店巡回侦察,并到内山书店专门搜集鲁迅的行动和与之交往人员的情况,分别列为情报向南京特工总部报告”。国民党的另一特务机构军事调查统计局的前身复兴社(又名蓝衣社),也曾严密监视鲁迅。由于鲁迅经常去内山书店,他们曾想派人打入,但没有成功。由上可以看出,进入30年代后,国民党反动集团对鲁迅采取了严厉的高压政策。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放松每一个机会,妄图进行拉拢。据锡金提供的材料,1930年12月,当时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蒋介石亲自兼任教育部长时,有人向他告密说:现在部里的特约编辑周豫才,就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也就是最激烈地反对你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和头子,也就是浙江国民党省党部呈请中央通缉在案的这个人。告密者的本意是想提请蒋介石注意,对鲁迅加以迫害、镇压,借此邀功。可是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却认为是一次拉拢鲁迅的好机会,便回答说:“这事很好。你知道教育部中,还有与他交好的老同事、老朋友没有?应该派这样的人,去找他,告诉他,我知道了这事,很高兴。我素来很敬仰他,还想和他会会面。只要他愿意去日本住一些时候,不但可以解除通缉令,职位也当然保留;而且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办到。”后来教育部果然有人到了鲁迅家里,说了这事,遭到鲁迅的拒绝。到这年的年底,鲁迅的特约编辑的职务就被裁掉了。这个情况,在鲁迅的学生、日本友人增田涉的《鲁迅的印象》(1970年修订重刊本)中也有记载:“那是我在他家出入的时候??,政府方面想要利用他罢,那时他正因为政府的逮捕令而隐居着,当时的行政院长暗地派人向他联络,说行政院长希望跟他会面。但是他拒绝了。以一个民间的文人,而且正是在被下令逮捕的身份,竟然拒绝行政院长的会面要求……使人想到他那不屈服于权力的强悍,总之,我感到他为人的伟大。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在鲁迅逝世前的大约10年时间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充分施展了他们的反革命两手策略:一方面加紧对鲁迅进行监视、迫害、打击,通缉令直到鲁迅去世时仍未解除;另一方面他们也始终存有幻想,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妄图拉鲁迅转向。但伟大的鲁迅却岿然不动,横眉冷对反动派的一切阴谋诡计。反革命的两手策略,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答案参考网友资料。。

在成立民权保障同盟后,鲁迅和杨杏佛,宋庆龄呼吁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度仇恨,被列上黑名单.
杨杏佛后被暗杀,国民党慑于鲁迅,宋庆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敢下手,但扬言要进行暗杀.


鲁迅的资料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

给几个鲁迅先生爱国的小故事
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市,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

鲁迅这个笔名有何含义
”鲁迅的鲁,取自鲁迅母亲的姓。迅,古义的狼子。鲁迅之以狼子自居,是因为他甘做封建制度的逆子贰臣。从历史的逻辑看,这个名字反映出他前期思想上,刻印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叛逆精神。上述解释,侯外庐曾向许广平讲过,许广平连声说,谢谢!谢谢!我以为,侯外庐先生的解释有些强牵,明显违背了...

鲁迅先生的名言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

关于鲁迅的资料 急急急
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

新课标下如何让孩子会阅读爱阅读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及鲁迅和革命志士遭反动派迫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理解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而且对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精神有进一步的认识。(2)学法...

范爱农与鲁迅什么关系
鲁迅——富有斗争精神,范爱农——进步却不合时宜。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开始鲁迅和他有一些小误会,导致范爱农故意针对他。后来鲁迅回到故乡,谋了一份校长的差事,偶然遇到了范爱农,两个人解除了误会并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鲁迅的学生写了一些和反动派斗争的内容,请求以鲁迅的名义发表,鲁迅...

关于鲁迅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有谁能够告诉我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
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

闻一多先生是怎么死的?
当然是当时军阀期间的反动分子迫害的了,也就是暗杀。当时流行这种方式。 给你摘录一些他的故事 上世纪40年代,在昆明联大当教授的闻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养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维持。他曾到中学兼课挣钱以补贴家用。但只教了一年就被学校以“向学生散布民主自由思想”的罪名开除。朋友出主意:刻印章。

江津市17366328019: 鲁迅先生遭反动派迫害的事例 -
融群泛昔: 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接着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大屠杀.这时,鲁迅同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朱家骅积极执行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党”政策,大肆逮捕、迫害台湾员和进步学生,而鲁迅却竭力反对...

江津市17366328019: 请问大家鲁迅是怎样与反动派作斗争的,受了哪些迫害?(详细一些) -
融群泛昔: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

江津市173663280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
融群泛昔:[答案] 指鲁迅在社会中遭受到了反动派的迫害,也指当时社会比较黑暗,遇到阻碍或遭到拒绝;行不通,给分啊

江津市17366328019: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在这里,他整理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文章,《藤野先生》就是 其中一篇.... -
融群泛昔:[答案] 一、第一课、衣着模胡、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妇女裹脚、匿名信事件、告别等片段.尊敬、怀念、赞颂的感情.

江津市17366328019: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
融群泛昔:[答案]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

江津市17366328019: 谁知道鲁迅的三大遗憾是什么? -
融群泛昔: 第一:没能完成最后一篇著作;第二:没能看到新中国的解放;第三:没能用自己双手写出的文章解放更多中国人民的旧思想.以上是我的看法~~

江津市173663280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编了,实际上指什么? -
融群泛昔:[答案] 指鲁迅在社会中遭受到了反动派的迫害,也指当时社会比较黑暗,遇到阻碍或遭到拒绝

江津市17366328019: 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个问题.1、鲁迅先生当时处于旧社会期间,惨遭国民?
融群泛昔: 1、他有个日本朋友.2、说得太绝对.3、鲁迅自嘲的一道诗,全文如下: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4、抱负么?从他弃医从文便可以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医治国人的身体,不如医治他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笔作投枪.5、读过他一篇打油诗:我的失恋.6、可以看下《两颗伟大心灵的文学对话——鲁迅与高尔基之比较研究初探》

江津市17366328019: 鲁迅生活的社会背景50字左右 -
融群泛昔:[答案]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

江津市173663280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抓住了哪些细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抓住
融群泛昔: ①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 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