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的形成于演化

作者&投稿:郑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板块的构造演化史?没个板块依次介绍!例如:扬子板块,中朝板块,华南板块,华夏板块等等~

我国约自早中元古代随着古陆壳的逐渐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了陆洋开合的板块运动。此次编图表明,中晚元古代时已有代表古洋壳残迹的蛇绿岩带出现,同时也有较多的碰撞造山型花岗岩带形成,故宜以此时作为古板块划分的开端。而古板块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为古生代,这一时期古中国陆块裂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成为多岛洋环境,蛇绿岩带分布甚广。经先后碰撞造山形成了板块与微板块镶嵌的古构造结构。根据现有资料在程裕淇等(1994)对晋宁期以来中国板块构造所作的划分的基础上,将拼合于四堡—加里东期的华南板块,划分为扬子、华夏两个古板块,将塔里木—华北板块划分为塔里木、华北两个板块。这样包括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计有5个古板块。在古板块的陆缘地带,分布着成群出现的碎块,有的为具有板块特征,但规模较小的微板块 ,计有准噶尔—伊犁、佳木斯—松嫩、柴达木—祁连等微板块—地块群。这些古板块、微板块于三叠纪时先后拼贴,成为巨大的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

欧亚板块南面与冈底斯—印度板块(肖序常等,2000)相接,其间为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微板块、地块群,对于这两大板块的界线存在不同的认识,根据现有资料,以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为宜。欧亚板块的东侧以日本—台湾—菲律宾岛弧带与西太平洋毕鸟夫带与太平洋板块相接,东南缘以台东纵谷结合带与菲律宾海板块相联。它们的相互作用,控制了中国现今的构造格局。

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内陆盆地形成前,伴随华北板块一起经历了结晶基底的形成与演化,和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结晶基底的形成经历了3次造盾期,第一造盾期为太古宙原始陆核的形成。按板块构造的观点,可能有一个小陆核聚集阶段,这一聚集过程可以通过地体碰撞形式加以实现,也不排除小规模陆核俯冲带的出现,新太古代以来的绿岩带即处于这种陆核周边,推测以绿岩带为代表的活动带就是小陆核的焊接带,最终形成了包括华北、阿拉善、秦岭等地块在内的统一原始古陆(张兆忠,1980;何自新等, 2003)。第二造盾期为古元古代陆壳的裂解与拼合,该时期使太古宙形成的统一原始古陆又复破裂,构造体制出现不同性质的活动带同刚性地块并存的构造格局,在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及周边发育了活动大陆边缘增生带,并导致克拉通的垂向加厚和刚度增强,经过吕梁运动,从而结束了第二造盾期,并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克拉通的结晶基底(马杏垣等,1979;何自新等,2003)。第三造盾期为中新元古代的裂陷充填,由于前期形成的统一陆壳厚度薄,地温梯度高,刚性强度弱和固结程度低,因而局部的克拉通化仍在进行,特别是受秦岭、祁连、兴蒙海槽的开裂、扩张影响,在陆壳较薄的克拉通陆地边缘地带,以地热幔点为三叉点,普遍发生断块破裂与陷落,相继发生系列坳拉槽,如贺兰坳拉槽、晋陕坳拉槽、晋豫坳拉槽和白云鄂博-渣尔泰坳拉槽等,标志着已形成的刚性地块在其边缘复活开裂、充填的新局面,经新元古代晋宁运动使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华北板块进一步褶皱、固结,起到第三期造盾作用(王同和,1986;王楫等,1987)。
早古生代华北板块进入了克拉通盆地稳定发育时期,在多幕快速海进和缓慢海退演化过程中,沉积了一套全区稳定可追踪、对比的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华北板块南缘面临一个古海洋。据古地磁资料,那是一个比较宽广的海洋,并不像今天这样的格局,即南缘为秦岭造山带,再往南为扬子地块,而秦岭地区在造山前为一宽度有限的海槽,因为寒武—奥陶纪时华北与扬子两块体还分别位于古纬度的南纬36.42°至北纬3.95°之间与北纬4.00°至北纬8.28°之间(吴汉宁等,1990)。地块北部以内蒙古陆与兴蒙加里东海槽相隔,西以青铜-固原断裂为界与祁连海槽相邻,而西北侧仍为继承性活动的“再生”贺兰坳拉槽。当时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华北板块是一个北高南低,面向大洋、具有宽广大陆架的盆地,其盆地边缘活动经历了寒武—早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中奥陶世—晚奥陶世活动大陆边缘两期构造发育阶段(陈刚等,1994)。特别是加里东末期形成的沉积间断与奥陶系顶部侵蚀岩溶古地貌,对盆内古生界天然气聚集与分布起着定位或重要控制作用。
晚古生代,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华北板块,由于其南北两侧早古生代末的弧-陆碰撞,褶皱山链阻隔了区内与外海的联系,而逐渐进入了陆内盆地或内克拉通盆地。早古生代是南北横亘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的古隆起不仅阻隔了太原组沉积前秦祁海与华北海连通并导致沉积上的东、西分异格局,还对早二叠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其厚度变化等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进而这种格局将渐被南北沉积分异的新格局取代,特别是在鄂尔多斯隆起发育一组叠加在上述南北构造之上的东西向微隆构造,其活动对山西组—石千峰组北高南低及岩相南北分带有明显控制作用;与其同时贺兰裂谷在石炭纪与早二叠世又复活,促使其复活的原因可能来自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形成时的向北推挤作用,该作用先使其抬升,进而使原裂谷两侧断裂纵张复活,并在后期沉积物重荷下再次下沉(赵重远等,1993;何自新等, 2003)。
早、中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大型内陆盆地的组成部分,它继承了二叠世近东西向的构造格局和稳定的沉积特点,所不同的是沉降速率有所加快。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
(1)陆核的形成,太古宙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太古代以基性喷发为主,陆
源沉积物较薄,表壳岩零星出现,中太古代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仍很发育,但沉积岩类
已遍布全区,代表表壳岩分布的沉积厚度明显增大.晚太古代沉积岩比例明显增大,火山岩
以夹层形式出现,沉积岩有明显分带现象.山东,内蒙等地甚至出现富含有机碳质的沉积,
表壳岩已广布于华北地区.早,晚太古代的花岗岩侵位发生在三个时期:32.4亿年花岗岩
及云英闪长岩侵位;29亿年花岗岩类侵位;27―25亿年花岗岩类侵位.其规模逐步增大,
说明硅铝壳不断扩大,增厚,至晚太古代末期,硅铝壳已初具规模,形成华北板块的雏形――
陆核.
(2)陆核增生和原始板块形成――古元古代
古元古代陆核经历了拉张裂陷――闭合抬升及大量花岗岩体侵入,吕梁运动使初期分
裂的陆核重新拼接,并使地壳进一步固结,原始板块的最终形成.早,中期发育了规模不等
的火山碎屑沉积序列,晚期出现的山麓磨拉石堆积代表基底沉积.
(3)裂陷槽发育阶段
进入中元古代是裂陷槽发育阶段,在华北板块范围内形成三个沉积区,燕山海槽(北
东东向展布);豫西陆棚海(南接秦岭海槽);胶辽深海槽(北北东向展布)这一阶段,沉积
层巨厚,达上万米,且有成熟较高的陆源碎屑(石英砂岩―碳酸盐―泥质岩)沉积,被称为
似盖层沉积.
(4)华北陆壳板块的形成
中元古代末期的(10亿年)的芹峪运动使华北地区整体抬升.
至新元古代沉积范围缩小,青白口群无火山物质,厚度变薄,属真正稳定类型沉积.
中上元古界之间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华北陆块的形成.


构造演化史与动力机制探讨
晚石炭世至早—中三叠世为汇聚阶段,在板块汇聚的背景下,华北盆地开始了与前期盆地截然不同的演化历程。本溪组沉积时期,华北盆地内部仍保持南、北隆升,中部坳状的形态,显示加里东晚期构造作用的持续,该时期产生前陆盆地,但分割性强,存在南、北2个前渊坳陷和2个前隆(北部前隆似不太明显),而共用同一个隆后单元...

南华北地区构造特征及演化的归纳
中新生代以来的盆-山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①在时间上,南华北地区逆冲推覆构造与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具同步性;②在空间上,南华北逆冲推覆构造几乎全部从秦岭-大别造山带延伸而来;③在机制上,盆地(坳陷)内的逆冲推覆构造与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渤海湾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简史
一、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大陆板块拼合与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 前中生代,本区为华北古板块(华北地台)的一部分,构造-沉积演化受古亚洲地球动力学体系(任纪舜等,1990)控制,表现为华北古大陆板块的形成并与南、北大陆板块逐步对接,于三叠纪最终拼合为统一的中国大陆板块(王鸿祯等,1985)。这一阶段是华北地台稳定发展的时期,明...

区域构造
(一)前震旦纪构造演化——古克拉通阶段 南天山北缘断裂带以北地区,包括中天山、北天山、准噶尔和阿尔泰等,大致于古元古代末中条运动后褶皱固结成陆壳,形成元古宙准噶尔板块(王作勋等,1990)。当时断裂带以南地区,包括南天山、塔里木北缘大部分地区尚处于洋盆阶段。大约在新元古代末该洋盆向北侧俯冲,南天山优地槽闭...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
华力西运动晚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形成统一的中国北方大陆。三叠纪时,在鄂尔多斯等前陆盆地中发育煤系地层。晚三叠世印支运动使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构成了中国大陆主体,使中国东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构造演化阶段。发展到燕山运动时,中国东部地区处在太平洋板块西侧弧后扩张的动力背景中,还...

(一)第三纪含煤盆地形成及演化的古构造、古地理条件
中、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继续向北漂移,东部受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滨太平洋构造域,西部受印度板块的挤压,形成新特提斯构造域,从而改变了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以古亚洲构造域为主导的构造格局,为现代大陆构造格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印支期是古生代与中新生代的过渡时期,古构造、古地理既沿袭了古...

构造演化模式
晚寒武世是大洋裂谷的萌生期。与大陆裂谷发展同时或稍后,在拉脊山一带形成陆内裂谷。阶段2洋底扩张及沟弧盆体系大洋盆地演化 祁连造山带的板块构造体制是在大陆裂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大约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时,沿北祁连的黑河河谷一带形成初始大洋裂谷系,川刺沟蛇绿岩底部变质橄榄岩中交...

(一)华北(狭义)盆地的构造演化
早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形成,库拉-太平洋板块向北或北西西方向滑移,与亚洲大陆形成逆时针扭动。在滨太平洋构造域作用下,华北陆块整体东升西降,在隆升剥蚀与沉降叠加的同时解体、变形,在原型盆地基础上新生了后期多种样式的盆地。 侏罗纪时期,陆块东部沉降,郯庐断裂西侧环渤海湾形成面积7.7×104 km2的沉积盆地。燕山早期,...

大兴安岭地质研究简史
认识到中亚-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消亡后,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从阿拉善以北的内蒙古草原向东延伸的兴蒙造山带是其中的一段,而晚中生代形成的大兴安岭则以北北东走向斜交并部分叠加其上。其地质演化是在新构造格局控制下发展的,显示了大陆板内造山的新生性特点,但是旧格局的影响显然不可...

西伯利亚板块(Ⅰ)
因此推测其物源来自西南侧(现在方位)被后来的地质作用所破坏和掩盖的某个古陆(泛准噶尔古陆)。蒙古湖区洋盆(古亚洲洋北支)于震旦纪-寒武纪时拉张,早奥陶世开始俯冲消灭、碰撞形成阿尔泰—萨彦岭早古生代早期褶皱带,拼贴于西伯利亚古陆南缘,并成为西伯利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在我国阿尔泰造山带中,仍可...

承德县19183146081: 华北板块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的一个重要板块,运用板块构造学说,从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分析华北板块的形成与演化.
寇堂维康: 半径5200千米

承德县19183146081: 简述华北板块地壳古地理古构造发展史 -
寇堂维康:[答案]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 (1)陆核的形成,太古宙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太古代以基性喷发为主,陆源沉积物较薄,表壳岩零星出现,中太古代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仍很发育,但沉积岩类已遍布全区,代表表壳岩分布的沉积...

承德县19183146081: 中国板块的构造演化史?没个板块依次介绍!例如:扬子板块,中朝板块,华南板块,华夏板块等等 -
寇堂维康: 我国约自早中元古代随着古陆壳的逐渐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了陆洋开合的板块运动.此次编图表明,中晚元古代时已有代表古洋壳残迹的蛇绿岩带出现,同时也有较多的碰撞造山型花岗岩带形成,故宜以此时作为古板块划分的开端.而古板...

承德县19183146081: 华北板块地史演化特征 -
寇堂维康: 通过对区域地层层序特征、沉积-生物-构造古地理的综合分析,提出华北板块经历了中、新元古代边缘裂陷阶段和古生代全域性差异升降阶段两大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中元古代强裂陷亚阶段及新元古代弱裂陷亚阶段;后者可...

承德县19183146081: 雏形形成阶段 -
寇堂维康: 泥盆纪,祁连构造区普遍遭受强烈剥蚀,弧形构造带经过早期演化进入第二期逆冲推覆(表2-2,图2-1).早中泥盆世石峡沟组与晚泥盆世老君山组角度不整合接触,伴随褶皱发生了较强的冲断层作用.盆地北部发育的志留系不整合推覆体在晚...

承德县19183146081: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古生代各纪的海陆变迁有何异同 -
寇堂维康:[答案] 下面是一些资料, 发生在下扬子区的三叠纪海侵是一次重要的地质事件,从此本区与我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一起整体转为大陆环境,除了黑龙江省三江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仍发育海陆交互地层之外[1],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均成为陆地,接受了陆...

承德县19183146081: 求早古生代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地史特征 -
寇堂维康: 扬子地台早古生代碳酸盐重力流分布广,沉积类型多,发育时间长,经历了发生、发展、高峰和衰弱至终止阶段,反映了不同时期构造活动性、碳酸盐台地发育及其斜坡变化情况.重力流分布在文山—江阴深大断裂的东南侧,处在内外大陆架交界的靠外陆架一侧,也就是处在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地带,而大陆边缘的大陆坡应向东南方向位移在桂林—茶陵—抚州—江山一线附近,与华南海槽相毗邻.满意请采纳

承德县19183146081: 华北板块古生代沉积特征和古地理概貌 -
寇堂维康: 华北地区二叠系以海退型的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在陆相逐步扩大、海域渐渐退缩的过程中,河流环境得以充分发育.形成了以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分流平原体系及潮坪-海湾体系所构成的大型克拉通型含煤盆地.本文重点分析二叠系河流的沉积特点,对各类河流的性质、类型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作了进一步探索.将华北地区二叠系大致归纳出十种层序类型,其中前八种为河流环境;进而反映出工区的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概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