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作者&投稿:盛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

因为儒学讲究尊君守礼有利于汉武帝管理或改革

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年),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镇)人。青年时以“三年不窥园”的苦读精神,研究春秋公羊学,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号称“群儒之首”。汉武帝时他应诏对策,受到重视和采纳。董仲舒在先辈儒学的基础上,结合汉武帝时代国家在政治上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客观需要,改铸传统儒学,建立了汉代新儒学,对户国传统文化发生了重大、长久的影响。今存董仲舒的著作有两种:《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三篇。
董仲舒写在中国文化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艺”。他在《举贤良对策三》中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治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段话,学界多年以来一直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字加以概括,并以“文化专制主义”判之。近来文化学者已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一概括“不过是班固的评论之辞,而武帝或董仲舒本人,并没有此类极端言论。他们的‘独尊’,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家的文化主潮地位,避免因‘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而妨碍了汉家王朝的一统纪,明法度。儒家的独尊,并非儒家的独存。董仲舒的本意,绝非要剥夺诸子学说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生存权。”如果不拘泥于董仲舒的个别言辞,而从精神实质去分析,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一,汉武帝以后实施的文化政策,在尊奉儒学的同时,“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太史公司马氏父子《论六家要旨》,刘向、刘歆父子撰写《七略•诸子略》、评述各家各派学术短长,正是“百端之学”存而不废的史征
董仲舒本人的思想体系,也并非纯粹单一的儒学,他的思想中,既有邹鲁文化的传统,也有燕齐方术的传统,还有一部分三晋文化的传统,他吸收阴阳家、刑名家的思想观点,就是明显的事实。 董仲舒从百家学说中选择儒学作为当时中国文化的中心,是有其独立思考的。首先,他重视汲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这完全是秦皇父子穷奢极欲、竭泽而渔、不修文德的必然结果。其次,汉承秦祚,“如朽木粪墙,虽欲善治,无可奈何”,“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这实际上是对汉初奉行黄老之学,过分消极无为,至使诸侯王势力膨胀、社会教化松弛的理论批评。再者,打出儒家的旗号,实行外儒内法的政策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长久统治,“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正是推行这一政策的真实记录。 在董仲舒的世界观体系中,“天”是超自然、超社会、超诸神的至高无上的上帝,他说:“天者,万物之祖也”,“百神之大君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天”被描绘成为有意志和权威的,自然规律被歪曲为“天”的有意识的安排。他声称,阴阳流转而成四时,说明“天”好德而不好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则表示“天”的喜怒哀乐。他尽力渲染“天”的无穷威力,认为“天”是“甚可畏”的,一切人必须服从“天意”,敬畏“天殃”,否则必将招致“天”的严厉惩罚。董仲舒的世界观明显具有唯心主义的、神学的性质。 在董仲舒的政治观念中,“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即是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政治秩序,乃是天意的安排。其中,封建专制君主是“天”在人间的代表,他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又说:“天”与封建君主之间有一种感应关系,如果国家的政治举措有了过失,“天”就要用灾异来向君主表示告诫或谴责。这种说法多少具有在封建君主身上增加一种制约力量的意味。 董仲舒把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纳入于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宣扬“天道右阳而不右阴”、“阳贵而阴贱”的观点,以此说明社会人伦中尊卑贵贱现象的合理性;宣扬“五行者,乃忠臣孝子之义”,以此说明维护封建道德的合理性。这些观点都是为巩固封建秩序服务的。
在历史观上,董仲舒宣扬“三统循环”的观念。他认为,历史以黑统、白统、赤统的顺序依次循环更叠。比如在历史上,夏朝是黑统、商朝是白统,周朝是赤统。三者轮转替代,完成改朝换代。当一个王朝更替另一个王朝之际,在历法制度上要有相应的改变,这叫做“改正朔”;在服饰方面也要相应的改变,这叫做“易服色”。他进而指出:王朝更替,历法、服色可变,封建统治的某些形式仪节可变,但绝不能改变它的实质。所以他说:“若其大纲人伦、道德、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而无易道之实。”他坚信:“道”原于“天”,“道”贯古今,永恒不变,故应“奉天法古”。他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显然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形而上学宇宙观。
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其内容包括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论、君权神授说、三纲五常说等等,这些观点和主张以现代文化意识来衡量,基本上不应属于儒家思想中的精华。然而它们不仅为当时的汉武帝所采纳,而且也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封建时代的史家也给董仲舒以高度的评价,如《汉书》的作者就把他与文王、孔子并列,说:“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作《春秋》……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为儒者宗。”如何理解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呢?应该看到:某一种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的产生、确立相应用,并不是哪一个人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它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历史的需要。董仲舒的儒学体系中包含那么多独断的、唯心的、神学的观点,十分荒谬;然而这一体系却得以畅通一时,行之久远,这个历史事实并不荒谬。董仲舒的思想恰好适应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客观需要,因此他的学说就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儒学发展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简短节说,大一统王朝建立起来以后,国家自然需要有一个主流意识形态。唯物主义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儒家学说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遂成为汉帝国的政府主导学说——即所谓“独尊儒术”,要恢复发展秩序,儒家是最优选择。汉武帝的个人好恶有作用,但不是主要的。“罢黜百家”的本意是不使百家列入官学,但并未禁绝其传授——否则我们今天哪能看到《墨子》?其实百家争鸣是根源于春秋战国的各国纷争基础之上的,国家统一之后,原来的社会基础消失了,其中绝大部分就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而儒家脱颖而出,如前所述是一种近似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也就是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只不过不自觉间做了历史的棋子而已。

因为儒家学说主张“权归于上”,有利于中央集权,比较适合汉武帝的胃口

因为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的思想.汉武帝时期,社会比较稳定所以用儒派思想最合适.还有是为了稳定当时的百家批评汉武帝.汉武帝在长安举办了太学,主要是学习四书五经.

他要用儒教取代道教。汉初,人民经过长期战乱,非常疲惫。文帝,景帝为了与民休息,提倡无为的道教。文景之治后,国家非常强大了,府库里拴钱的绳子都烂了。这时,国家可以做些事情了,可是道教已经不适应统治的需要,而以太后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坚决维护道教。汉武帝非常有抱负要做大事,为了和保守势力抗衡,需求理论基础,推出了儒教,结果成功了。这也给儒教带来了新的春天和生命力。


董仲苏为什么能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简单来说一句话,因为董的主张 符合了封建君主制的高度集权和思想高压政策的要求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刘彻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秦汉之际,遭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儒生参加了反秦斗争,如孔子后裔孔甲一度为陈胜的博士。西...

汉武帝接受董舒的建议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一项什么重大措施?_百度...
因而为武帝所称道,诏行全国。这种王道、霸道杂用的统治思想,一直为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为了按照儒家思想培养统治人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汉书·董仲舒传》)于是,在中央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官,授儒家经典。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

汉武帝手下的名臣良将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汉武帝在经济上将什么权益收归中央
为了巩固权力的集中,汉朝武帝接受了董仲书“摒弃百家思想,只尊重儒家思想”的建议,即他将儒家思想视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拒绝了所有其他学派。1. 汉代武帝大力推进儒家教育,在长安建立了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是中国古代最高的学习机构。 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朝武帝派魏青和霍屈原攻打匈奴,...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的故事
西王母由一位云鬓花颜的仙女搀扶登上承华殿,这个仙女就是董双成。西王母与汉武帝相谈移时,抽出袖中的五岳真形图送给武帝,并命董双成送给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于是小心翼翼地将桃核收起,准备栽种,西王母笑道:“此桃三千年一结果,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汉武帝吃过一次蟠桃之后...

董仲舒和汉武帝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连问三策,董仲舒亦连答三章,其中心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史称《天人三策》(或《贤良对策》),后被班固全文收在《汉书·董仲书传》之中。 第一策主要是“天命”和“性情”问题。汉武帝问:“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为何有善恶良莠之分?当务之急,“何修何饬”...

董仲舒的思想和汉代的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
享年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董仲舒提出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
刘向父子都相当于西汉图书馆兼档案馆馆长,是《七略》的编撰者,为什么对此也不知道?第二,董仲舒参加对策和《天人三策》伪痕都十分明显。1、董仲舒是汉景帝时有名的《公羊春秋》博士,不可能参加汉武帝时的五经对策;如果参加了,有同一个人、同一个学科获双博士的嫌疑;而且,《汉书•武帝纪》所载元光元年的考题与...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汉武帝的爱情故事读后感
晋人王嘉《拾遗记》中则说,汉武帝召李夫人之魂相见,找的方士是董仲君。董仲君花了十年功夫,在海外找到了能够让魂魄依附的奇石。然后刻成李夫人的模样,放在轻纱帷幕之中,果然恍若李夫人再世。有了招魂相见一事,武帝更是对其相思难抑,专门修筑了“梦灵台”,用来祭祀李夫人。 《拾遗记》中还记载:一天,武帝在延凉室...

请那位高人评价一下汉武帝.谢谢!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

荥经县18867048755: 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鲜美丹灯:[答案]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

荥经县18867048755: 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为什么被汉武帝接受 -
鲜美丹灯:[答案] 第一,符合统治者利益.第二,有利于思想一统.你可以从统治者角度,国家角度,思想等方面.就 记得这些.

荥经县18867048755: 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什么会采纳= = -
鲜美丹灯:[答案] 因为董仲舒是儒家的

荥经县18867048755: 汉武帝为什么能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鲜美丹灯:[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全国思想,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封建统治有利,但也桎梏了人民思想,阻滞了中国几千年的竞争和发展.

荥经县18867048755: 汉武帝为什么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鲜美丹灯: 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

荥经县18867048755: 汉武帝为什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 -
鲜美丹灯: 因为董仲舒的建议对汉武帝有利,有利于他统一人们思想,有利于加强皇权,所以汉武帝要接受.

荥经县18867048755: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根本原因? -
鲜美丹灯: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荥经县1886704875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建议?目的是什么?为推行这主张,该皇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
鲜美丹灯: 1.为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 2.由董仲舒提出设想,汉武帝颁布推行 3.使儒家思想成为主宰以后2千年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4.好的一方面是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统治.不好的一方面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和思想的进步

荥经县18867048755: 汉武帝为什么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 -
鲜美丹灯: 1、董仲舒提出新王改制,在当时的汉朝具备改制的环境和条件,符合汉武帝的志向. 2、汉武帝珍惜人才,董仲舒又提出建立太学,举贤良 3、董仲舒还提出大一统思想,而汉武帝当政的几十年一直致力于中央集权,符合武帝的意愿及抱负. 4、汉朝其实想用法家,因为法家将法制,而且独裁,这是当时统治者最喜欢的,但是法家思想太裸露了,会遭到百姓攻击,统治者需要有一个华丽的外衣进行掩盖,而董仲舒的尊儒思想刚好和武帝想法一致.

荥经县18867048755: 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 -
鲜美丹灯: D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符合汉武帝建立统一大汉帝国的要求,而且汉朝到汉武帝时国力日益强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