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中作者“望”的立足点是在“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上吗?

作者&投稿:谯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

(1)“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2)“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故选A.

是从日边来啦!

根据我现在手上的里道:

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这首诗的后两句点评:

在耸立的高山之间,在喷薄而出的红日映衬下,急驶而"来"一叶孤舟,形象特别鲜明而壮丽.

所以是从日边来这边啦.

《望天门山》中作者“望”的立足点是在“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上。
这从诗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也可以看出,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正是因为小船的移动,才会产生景象的不断变化,说明诗人是在那片从日边而来的孤帆上。

愿对你有所帮助!

你好

望的立足点是在天门山

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恩,是有这说法,
因为两岸的青山,相对着“出”
所以有人认为作者“望”的角度是在船上,这样才可以看到两岸的青山接连依次出现。

但是很多人也认为,李白的诗大多都是立体的,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的写作手法就是如此,而且站在另外的角度想像,两岸的青山一次出现,一片孤帆从日边来,更为美丽,好像诗人在空中飞翔掠过天门山一样


古诗配画望天门山山
如下图:《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原诗:《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全文原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是哪位诗人写的?
李白,苏轼 望天门山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

望天门山李白表达了什么感情?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原诗:《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

望天门山李白写的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原诗:《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释义: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李白选集...

《望天门山》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望天门山》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原文:《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

《望天门山》中作者“望”的立足点是在“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上吗...
《望天门山》中作者“望”的立足点是在“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上。这从诗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也可以看出,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正是因为小船的移动,才会产生景象的不断变化,说明诗人是在那片从日边而来的孤帆上。愿对你有所帮助!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望天门山》抒发了作者什么之情?
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原诗:《望天门山》唐代:...

望天门山,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全诗写了天门山的什么
《望天门山》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诗人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全诗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原诗:《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灵石县19523697798: 《望天门山》中作者“望”的立足点是在“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上吗? -
典锦速新: 恩,是有这说法,因为两岸的青山,相对着“出” 所以有人认为作者“望”的角度是在船上,这样才可以看到两岸的青山接连依次出现. 但是很多人也认为,李白的诗大多都是立体的,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的写作手法就是如此,而且站在另外的角度想像,两岸的青山一次出现,一片孤帆从日边来,更为美丽,好像诗人在空中飞翔掠过天门山一样

灵石县19523697798: 望天门山的一句点明了作者望的立足点 -
典锦速新: 《望天门山》中作者“望”的立足点是在“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上. 这从诗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也可以看出,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正是因为小船的移动,才会产生景象的不断变化,说明诗人是在那片从日边而来的孤帆上.

灵石县19523697798: 李白诗歌《望天门山》,诗中山与水、动与静的关系怎么分析和体现?诗人的立足点是什么? -
典锦速新:[答案]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 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

灵石县19523697798: 《望天门山》是作者站在哪望天门山 -
典锦速新: 站在张家界南门口望的

灵石县19523697798: 望天门山告诉我们作者观看所在地点的一句是什么 -
典锦速新: 这个诗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个诗句告诉我们,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灵石县19523697798: 望天门山中提到的楚江指的是什么.其中点明作者望的立脚点的诗句是哪句 -
典锦速新: 西曰梁山.李白诗'天门中断'".2.楚江:长江流经战国时楚国的一段,李白称其为为楚江....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灵石县19523697798: 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望天门山? -
典锦速新:[答案]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

灵石县19523697798: 《望天门山》一诗描绘的是作者立足于()望天门山 -
典锦速新:[答案] 望天门山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

灵石县19523697798: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上句写诗人见到的什么,下句点明诗人观察的立足点是在哪里? -
典锦速新: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上句写诗人见到的什么, 上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

灵石县19523697798: 望天门山的全文解 -
典锦速新: >中,从”相对出”可以看出诗人正由近而远地望见天门山了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