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古代木塔的相关资料

作者&投稿:乌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语文 木 塔  在我们甘肃省张掖县古城的西南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木塔。木塔是隋代开皇三年建造~

1.用议论的语句阐述木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值得我们骄傲的。4(1)最后一段。(2)第三段(3)历史悠久)4.坚固结实。

释迦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塔高67.31米。其外观虽是五层,但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这座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扩展资料:
元大德九年四月,距离木塔80公里的大同发生6.5级强烈地震;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
350年前明朝时,山西灵丘一带曾发生9级强震,房屋倒坍,而120公里之外的木塔丝毫无损;近代,邢台、唐山、大同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曾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但强震过后仍巍然屹立。
除天灾外,应县木塔还屡受战祸侵扰。据《应县木塔史话》记载,1926年,冯玉祥的军队与阎锡山的军队在此大战。此次战争中,木塔共中弹200余发,大受创伤。
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奇怪的是,颗颗炮弹都穿塔而过,未在塔中爆炸。
虽然遭遇地震、战火、大承重,木塔却至今安然无恙。
木塔的塔基由石料砌成,仅深入地下部分就达2米,总厚度更是超过6.4米,相当于3—4个人的身高。塔基的地上部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边形、下层为正方形,四面再各伸出月台,形成一个稳定的大十字结构,塔基表面预留若干柱础,用于承接木柱。
32根木柱分为3圈,被放置在柱础之上,形成了一张八角形的柱网,柱子最高可达9米。柱与柱之间再通过“枋”“梁”横向互连,从建筑正上方俯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筒体”,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柱网外围还砌以2米厚的土墙,土墙将木柱紧紧包裹,使之更加坚固。
应县木塔共使用斗栱54种、480朵,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斗栱由多个小型木块铺叠而成,可以承上启下,连接各层柱、梁、枋,也可以悬挑屋檐。当大风、地震来临时,斗栱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可以吸收动能,保护主体结构不受侵害。
此外,应县木塔的每一层都有由支撑木构成的环状结构,该结构被屋檐遮挡,从外部无法看出,形成暗层。
4个暗层有如4道金箍,可以有效约束塔身,防止位移变形。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构才使得应县木塔扛住了地震的巨大冲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释迦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应县木塔千年不倒藏着哪些玄机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设计成就: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该塔设计为平面八角,外观五层,底层扩出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与底屋塔身的屋檐构成重檐,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层之下都有一个暗层,所以结构实际上是九层。暗层外观是平座,沿各层平座设栏杆,可以凭栏远眺,身心也随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全塔高67.3米,约当底层直径2.2倍,比例相当敦厚,虽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与塔身对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回顾大地,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定感。

由于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动。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头层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六尊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由于八面来光,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胁从排列,姿态生动。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以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文化积淀: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塞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佛牙舍利:
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着两颗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公元486年,释迦牟尼涅盘,享年80岁,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
今日之佛教界,对释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颗佛牙,看法不一。一说是佛灭度后留下四颗佛牙,另一说是佛灭度后留下七颗佛牙。
佛入灭后,究竟留下多少颗佛牙?而各方争论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研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有关佛牙的记载出自《大般涅 盘经》。而《大般涅盘经》共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为东晋法献所译《大般涅盘经》(三卷);第二个版本共有三个译本:第一个译本为北凉天竺三藏昙识译《大般涅盘经》(四十卷),第二个译本为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大般涅盘经》(三十六卷),第三个译本为东晋平阳沙门法献译《佛说大般泥盘经》(六卷);第三个版本为《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上下)。
上述三个版本都称为《大般涅盘经》,都是记载释迦牟尼如何涅盘的经典,前二个版本并未提及佛灭度后留下佛牙,只有在第三个版本即南本《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上下)的卷下的《圣躯廓润品第四》记载有释迦牟尼荼毗后留有佛牙:
《大般涅盘经圣躯廓润品第四》
尔时帝释,持七宝瓶及供养具至荼毗所,其大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逗即问:“汝何为耶?”答言“欲请佛牙还天供养”。楼逗言:“莫辄自取,可待大众尔乃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即自灭。”帝释说是语已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颌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刹,隐身随释,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尔时城内一切士女大众,即一时来欲争舍利。楼逗告言:“大众当知待且安祥,如佛所说,应当如法共分供养。”尔时城内士女一切大众,不闻楼逗所言。乃各执持矛槊弓箭刀剑、槊一切战具,各自庄严欲取舍利。尔时城内大众即开佛棺,兜罗白 颤毛宛然不烧。大众见已复大号哭,流泪盈目,各将所持悲哀供养,深心礼拜流泪长跪,同说偈赞。
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惟留四牙不可沮坏。尔时大众既见舍利不复重悲哀,以其所持流泪供养。
通过上述版本引文,我们知道,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即佛火化前,留给世界三颗佛牙,一颗为帝释天请走,两颗为捷疾罗刹盗走;佛火化后,在金刚体碎为末舍利后又留下四颗佛牙。这就是说天上地下一共有七颗佛牙舍利。
翻遍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称一双佛牙者唯南本《大般涅盘经》一处,可见此一双佛牙有着不可分离的应缘。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应该就是南本《大般涅 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
从历史典籍中看,《佛祖统计》卷五十三、《宋高僧传》唐道宣律师传记等都有北天佛牙 记载此事的内容。“唐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以捷罗刹所授佛牙上于师”,道宣律师一直保存供奉着这一稀世珍宝佛牙舍利,并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参访游历山西时将一双佛牙赠予雁门关外军事重镇应州金城。民间文学典籍中哪咤之父托塔李天王手中所托宝塔被说成是应县宝塔,古老相传,也应缘示现出一双佛牙舍利与应县佛宫寺释迦佛塔的缘源关系。从此,这片“漠北之名区,要服之大藩”的“云中首郡”就变得深厚驳杂,风彩华章,为这片孕育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生命轨迹提示出梵天的真如之理。
应县古称应州。古今应县文人都曾多方考据其地名的历史源缘。明田蕙曾解释说是雁门龙首两山呼应而得名,显然是穿凿附会。佛经上说佛陀圣物“上应天道,下应群萌,实为应地”。“天道、群萌”意为天上神祗、地上众生,佛陀遗骨灵牙示现之地,就是“应地”。应县古称“应州”的由来,当此无二。一双佛牙于“应地”应县重现人间,在此显示出殊胜之因缘,应县必然是世界之应县,释迦塔当然是佛陀瑞现世界的唯一道场。
如果你有机会观瞻过国内各寺院供奉的佛牙,会发现它的大小,形状都明显与现时人类的牙齿有所不同,人们为此难免会产生困惑,释迦牟尼佛不也是2500年前古印度迦比罗卫国的太子吗?怎么佛祖的牙齿会同我们的牙齿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疑惑一:这真是佛陀的灵牙吗?佛陀的灵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而形状又同人牙有这么明显的不同?当然,所有带有疑问的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如果古人是用别的动物牙齿来带替,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用垂手可得的人的牙齿来代替呢?
其实,佛经上对此有明确的记载:经书上讲,佛祖宝相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中,有关于“佛牙”应有以下“三相”和“二好”。
其“三相”是:
(1)二十二相:四十齿相
(2)二十三相:诸齿齐密相
(3)二十四相:牙呈油浸白黄相
“二好”是:
(1)三十四好:齿方整鲜亮
(2)三十五好:牙长光洁
疑惑二:佛牙能有这么长吗?佛经上又说释迦牟尼佛是丈六之身,也就是说佛陀身高是现代人身高的4.5倍。释迦牟尼的“牙齿”比正常人多了八颗,上下颌各是二十颗。其牙相的特征应该是方形柱状端面平整,比例是1∶0.014。由此我们大此可以计算出佛牙的长度应该在6—8公分之间。
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记载来分析,有关佛牙的“一相”、“一好”是说佛的牙齿呈“黄白相,方形柱状,光耀晶莹”。
又因为佛陀有四十颗牙齿,上下各二十颗,其端面必然平整光滑,否则佛的嘴会合不扰而显怪相。
按佛教经典来理解,佛陀留下的灵牙,会在牙根牙槽、牙身上生长出细粒舍利子。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记载玄奘法师在西天印度曾朝拜过佛牙,其佛牙长三寸、油浸鲜亮、熠熠生辉。
依据佛教经典和历史记载,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珍藏的两颗佛牙,如法如律,其色泽、大小、形制完全同佛教经典记载相一致。正如台湾大德高僧,非州佛教导师慧礼法师所说的那样:“建塔之前,必先有登地大菩萨应现于世,以种种方便,呼引众生,始能建塔”。
《诗经》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一双佛牙,千百年来在人们心目中如高山、如景行(大道),要瞻仰,要身体力行。临应地而生善意,瞻佛牙而生善心。对于每一个朝圣者来说,生命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

保护状况:
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历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木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木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山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省会太原,位于滨河西路的山西博物院,其内结构设计原型便来源于应县木他的外形轮廓,二、三、四层的护栏为累叠的八角形制,顶部同样使用了八角攒尖式作为自然采光。佛宫寺释迦木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虚怀若谷,将山西千百万年来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

  木塔
  天宁寺凌霄塔,在石家庄市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
  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梁柱与外部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凌霄塔在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中屡遭毁损,1866年3月22日地震时将铁质空心枣状塔刹震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于1981年落架重修。
  1982年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约公元762—799年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l145年)重修。该塔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的拼音
木塔的拼音是mù tǎ,意思是木质的高层建筑物,其相关知识如下:1、木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木塔是一种高耸入云的建筑,通常用于寺庙、宫殿、观象台等重要场所。木塔的外观精美,内部结构复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木塔的建造需要...

求中国古代木塔的相关资料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的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建造,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的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木构塔式建筑。这座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设计巧妙,结构严谨,融合了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塔为...

山西应县木塔在哪里?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的佛宫寺内**。应县木塔,正式名称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之一。这座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木构建筑的典范。以下是对这座古塔的具体介绍:1. **建筑年代**: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即公...

虎丘塔的景点和历史传说
作为中国木塔的杰出代表,虎丘塔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的虎丘山景区,自公元961年南唐时期起,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座七层高塔,196只木梁支撑,八棱形的塔身,不仅是游客欣赏苏州市全景的绝佳之地,也是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知名景点。相传,印度僧人沙门空海的智慧与苏州商人的感恩交织,催生了...

临夏红园相关传说
在张掖城区,矗立着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建筑——甘州木塔,它曾是隋代万寿寺的遗址,始建于公元582年的开皇二年,为安置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而建。据史书记载,这十六座中华震旦的塔之一,见证了佛教历史的一段辉煌。关于木塔,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三个旅人——张掖人、武威人和...

山西应县木塔在哪里
山西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的佛宫寺内**。应县木塔,正式名称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之一。这座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木构建筑的一个重要代表。以下是对山西应县木塔的详细介绍:1. **建筑年代**:应县木塔建于辽...

应县木塔几层
应县木塔几层 1. 木塔的简介 应县木塔,是位于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一座古建筑,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木塔之一。木塔,是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独特的结构被誉为木构件建筑的“明珠”。2. 木塔的历史 木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建筑师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设计出...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内的什么塔?
开元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是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的一个景点,这里的是福建省内部最大的一个佛教寺院并且还是我们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的文物古迹,并且这里在738年的时候才更名为开元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相关信息:东塔名为镇国塔,始建于865年,由文偁禅师建成的一个五层木塔,但是因为...

阿育王塔的相关历史
7个多世纪过去了,法门寺历经沧桑,旧有的木塔朽崩。明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拨银百万两开始重修宝塔。据说,人们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地宫,当厚重的地宫之门被打开的时候,成堆的金银器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人说,他看见了盛佛指的金匣子。然而,慑于佛法,人们不敢对这些佛宝有非份之想,他们...

临夏红园的相关传说
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得舍利子84000粒,阿育王置瓶造塔,每粒各建一塔,中华震旦有塔十六座,张掖木塔便是其中之一。神奇壮观的木塔,在建造过程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建塔初期,因甘州地处潮湿水洼之地,地基较软,塔怎么也无法竖起。这事可难坏了负责修塔的师傅屠龙。

安化县13727785437: 求中国古代木塔的相关资料 -
中叔绿美利: 木塔 天宁寺凌霄塔,在石家庄市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 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最早的木塔 -
中叔绿美利: 山西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的底层直径30米,高67.13米,五层六檐,平面为八边形.整个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由于它牢固的结构,历经900多年,经历多次地震袭击,至今巍然挺立.楼阁式佛塔的特点,一是塔身高大,二是每层之间距离较大,塔身每层有木构的门、窗、枋和斗拱等.塔檐上有檩枋、椽子和飞头等仿木构造.塔内有楼梯可供人们登临楼层远眺.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最古的木塔叫什么?
中叔绿美利: 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的佛宫寺内.这是一座纯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总高67.31米,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纯木构古塔,也是世界古代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 全塔修建在一座高达...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在哪里? -
中叔绿美利: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的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完毕,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现存最古最高的木构大塔是… -
中叔绿美利: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四大名塔的释迦塔 -
中叔绿美利: 释迦塔: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建于辽代, 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 明清改制,惟辽...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 -
中叔绿美利: 浙江余姚河姆渡的那个应该是最早的,至少是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一个实例.距今六七千年.我查过中国建筑史的资料,还有一本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书,综合比较得出的答案.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唯一的木塔在哪? -
中叔绿美利: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即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大同南行约70公里的应县佛宫寺内,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楼阁式木结构佛塔,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木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最古的木塔是什么?
中叔绿美利: 佛宫寺释迦塔

安化县13727785437: 中国四大名塔的千寻塔 -
中叔绿美利: 千寻塔中国的古塔到处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却为数极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闻名中外.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滨,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现寺已无存,塔却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区发生大地震,城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