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寒食节"?

作者&投稿:拓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的原因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在唐朝的时候,大家把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因为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这么推算的话,正好赶在清明节前后,所以人们就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天。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从清明节前一天到清明节后一天,清明节包括在寒食节当中。唐代《唐会要》:“至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赦:‘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曰:”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即以清明为寒食。”寒食、清明实为同一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网址:http://www.china.org.cn/ch-jieri/qingming/1.htm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网址:http://www.youth123.com/art2005/11/2145857.html
  因此,清明节与寒食节是两个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著名诗句,它描绘了1000多年前清明节的景象。如今,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一周内,人们往往全家出动,到郊外去扫墓,农家则备些冥币和鞭炮到祖坟上去祭奠。这一习俗的规模如今是越来越大了,城市里往往开通专线车去公墓扫墓。究其原因,它来自于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节令——寒食节。

相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国内发生了内乱,公子重耳被迫离开晋国,并开始了19年的流浪生涯。不过,晋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所经过的国家大多还是比较友好地待他,但也有个别国家不买这个帐,以至于重耳有时也会衣食无着。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重耳哪能受得这份罪呢?有一天,重耳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赖在一个地方不走,手下的人怎么劝也没用。这时有个叫介之推的随行人员就暗自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好给重耳吃了。重耳好久没见荤了,一见右肉,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精光。这下他又有精神了,于是接着往前行。

待重耳重回晋国掌权后,他一一对随行人员论功行赏,但介之推不愿受赏,他的母亲也支持他不受赏。于是他们母子俩就悄悄退隐到一个叫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的地方。重耳封赏在即,先是将这座山封起来,作为介之推的封邑。但这样不见人也不行呀,于是有人建议烧山逼他们出来。谁知一把火烧了三天三夜,竟把介之推母子活活烧死。重耳非常痛心,下令该绵山为介山,并立庙来纪念。第二年,在烧山的那个日子又通令禁止生火,自己带头吃冷食以表自责,寒食节从此产生。

在节日里,人们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同时还到野外去祭奠介之推,以寄托崇敬和思念之情。因为寒食节的当日恰巧赶上清明节,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年复一年,这种纪念活动便形成了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因为清明纪念先人要禁火,人们都要提前准备一些食物用以清明食用,放了这么长时间当然要凉了,又要禁火就只能吃凉的了,所以清明那天又叫做“寒食节”。

清明节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食民间传说是为纪念介子推,日子赶在一起且两节意思相当。


清明节又叫什么节
2. 踏青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这个名称来源于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外出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据说,这个习俗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唐代以后,踏青活动逐渐成为清明节的重要习俗,并一直传承至今。3. 鬼节 清明节还被称为鬼节。这是因为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亡灵的日子。人们通过放风筝...

清明节为什么要叫做清明节
2. 清明节气持续十五天,当冬至后的第105天到来时,便是清明。作为一个节气,清明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因为这时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临,天气晴朗,四周明净,自然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3. 清明时节的到来,标志着气温的升高,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清明节为什么叫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

清明节又叫什么节?
4. 另外,清明亦称为清节,时间落在春季的中后期,兼具自然和文化的双重意义。5. 它不仅是自然节气的一部分,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6.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社会的重要产物,与干支时间及八卦等有着紧密联系,历史悠久。7.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中起到指导作用,也深刻影响了古人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3. 寒食节的起源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山西人,为了纪念他,晋文公下令在寒食节这一天禁火。4. 在寒食节期间,民间有钻木取火的仪式,人们也会用柳条互相乞取新火,象征着新生的希望。5. 清明节的日期在春分后的第十五天,是一个适合郊游的好日子。同时,清明节也是扫坟祭祖的...

清明节为什么又叫踏青节?
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为什么清明要叫清明节
春风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又称什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什么节?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

清明节为什么要叫做清明节
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节为什么又称寒食节 -
凤帜扶他: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在古代清明节和寒食节不是一个日子 清明其实只是24节气的一个 现在的清明节在古代叫做寒食节 当年公子重耳为了躲避追杀而逃亡的时候 没有东西吃,他的一个门客(我也不知道他的那个门客叫什么名字了,嘻嘻)把自己...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为什么又叫“寒食节”?
凤帜扶他: 清明节就是寒食节 纪念春秋时期的介之推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吗?是怎么又来的呢? -
凤帜扶他: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节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但是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它的来源出处来自哪里 -
凤帜扶他: 桃花流水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节的由来200字左右 -
凤帜扶他: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节为什么吃寒食 清明节吃寒食的由来 -
凤帜扶他: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寒食 寒食文化传承至今意义非凡 -
凤帜扶他: 其实,“清明”在我国是有双层意思的一天,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就是说,一到清明春耕播种就要开始了.清明节日的寒食迎来的却是清明节气的播种.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不过,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吃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糊口”,当然也不只局限于享“口福”.现在之所以将“吃”上升为“文化”,是因为它本身包容着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丰富内涵.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节和寒食是一回事吗?? -
凤帜扶他: 清明节和寒食节不一样.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

旬阳县13581557666: 寒食写的是初春还是暮春? -
凤帜扶他: 寒食节又叫清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由晋文公下令纪念的.清明节都在阳历的四月五号左右.属于暮春.春雨惊春清谷天.

旬阳县13581557666: 清明节在俺这里也叫寒日 不知道各位有什么看法 -
凤帜扶他: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