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作者&投稿:阚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唐朝的安史之乱,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平定的呢?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后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安史之乱—百度百科    郭子仪—百度百科



郭子仪。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改封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郭子仪收复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于是收复云中、马邑,开通东陉关,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八月,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赶到灵武,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朔方节度使。唐肃宗检阅大军,发兵南征,到了彭原。宰相房琯主动请缨讨伐叛军,在陈涛战败,唐军损失大半,唐肃宗只能倚靠朔方军为根基。

敌将阿史那从礼又率同罗、仆骨五千骑兵,引诱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等数万兵力逼近行在。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进击,俘虏数万,牛羊不可胜数,终于平定河曲。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郭子仪





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扩展资料: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百度百科—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叛乱经过:
  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长安失守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 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惨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
  马嵬兵变
  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肃宗即位
  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区)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禄山被杀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串通,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至邺(今河北临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思明复叛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在安庆绪杀父称帝后,对史思明收其溃散的残部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回到范阳驻守,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范阳本是安氏老窝,安禄山从东京和西京所掠珍宝,多半都运往这里存放,已是堆积如山。渐渐地,史思明恃富而骄,欲将范阳占为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庆绪节制。   史思明向唐廷奉上归降书,愿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肃宗得报大喜,封他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但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唐朝廷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思明称帝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但由于肃宗的孱弱和猜忌,诸军不设统帅,以致战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军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 九节度使之60万大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 (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广德元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

安史之乱是谁发起的?是谁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由郭子仪平定的。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

“安史之乱”是怎样平定的?
闹腾了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得到平定。可是,安禄山、史思明带头搞起来的分裂、割据势力,却一直在往后的100多年里兴风作浪,使唐王朝再也摆脱不了它的扰乱和破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466d569 2019-10-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7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万...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共两个人,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1、郭子仪 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太子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并且册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命其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率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郭子仪在...

安史之乱最后是如何被平定的呢?
因为中原的军队根本不足以对付叛乱军,于是唐肃宗向西域等边疆地区的将领求援,在接到回师擒贼的命令后,马上就有3只西域大军来增援唐肃宗,总数达到15000人。因为调用了西域的大量兵力,所以最终唐肃宗得以平定安史之乱。但这样调用大量的边疆兵力,导致的是边疆地区的无人镇守,给了外敌的可乘之机。在...

安史之乱在哪年是谁平定的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平定者为郭子仪和李光弼,但郭子仪居首功。事件概况: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

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一、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二、相关内容拓展:郭子仪(697-781),唐代著名将领,出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祖籍山西汾阳。他通过武举考试高分入仕,逐步晋升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在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中,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他率领军队成功收复了洛阳和长安,...

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哪个皇帝平定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由郭子仪平定的。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

哪个皇帝在位时平定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宗结束的。唐代宗继位是年号宝应,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借维回纥兵收复洛阳,(其时安禄山,史思明已死)史朝义逃鄚州,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至此安史之...

请问安史之乱是谁平叛的?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公元756年唐肃宗登基,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

龙凤区19212924434: 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 -
蓬颖奥广: 安史之乱的经过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

龙凤区19212924434: 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是哪两位? -
蓬颖奥广: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共两个人,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 郭子仪 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太子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并且册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命其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率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李光弼 李光弼和郭子仪是很要好的朋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建议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李享)提拔李光弼为大将一起平定安史之乱.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 其实在安史之乱中,除了这两名大将之外,也有很多人在平乱之中做出了贡献,虽然被历史掩埋,但是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

龙凤区19212924434: 平定安史之乱的事谁?A郭子仪 B李光弼 C朱温 -
蓬颖奥广:[答案] 李光弼是郭子仪的提拔下属,也参加了平定安史之乱.所以,功劳应该算在郭子仪身上.朱温是唐代末年的人,参加黄巢起义,后因内讧投降皇帝,平定黄巢.

龙凤区19212924434: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
蓬颖奥广: 郭子仪

龙凤区19212924434: 安史之乱是被谁平息的 -
蓬颖奥广: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龙凤区19212924434: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是谁? -
蓬颖奥广: 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龙凤区19212924434: 安史之乱的结果,是谁摆平? -
蓬颖奥广: 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希望您能采纳如有疑问欢迎继续追问谢谢

龙凤区19212924434: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
蓬颖奥广: 唐肃宗、郭子仪、李光弼

龙凤区19212924434: 是谁平定"安史"之乱的?
蓬颖奥广: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龙凤区19212924434: 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蓬颖奥广: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