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木建信的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康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语:移木建信 主人公:商鞅 简单诚信故事:( )~

成语:移木建信

主人公:商鞅

简单诚信故事: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商鞅,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商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法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百姓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百姓,最终公布了法令。

和商鞅变法相关。
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初,为申其信,令人在一地竖一木杆,声言无论谁将其移到一个指定的地方,都会得到奖励。结果有一个人做到了,因而受到了奖励。从此,老百姓相信了政府的威信,商鞅的新法也得以推行。
以下是史记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不知道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像一条船载着我到成语的海洋遨游,它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默默的教我学习成语。它还像一把金钥匙,让我打开了学习成语的大门。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书籍,让我们都与好书交朋友吧! 《成语故事》读后感6 一直到真的读完了《一诺千金》、《移木建信》、《一饭千金》、《退避三舍》后才明白了之前做...

求 立木取信 的同义词!
移木建信

难字开头的成语
难分难舍 分:分离;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开。亦作“难舍难分。”。难更仆数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难乎其难 指非常困难。难乎为继 难于继续下去。难乎为情 指情面上过不去...

移木建信的迁都咸阳
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

移木建信成语故事
移木建信的典故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

“移木建信”商鞅的故事?
移木建信是关于商鞅的故事。移木建信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的一项措施。故事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

“移木建信”商鞅的故事?
移木建信是关于商鞅的故事。移木建信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的一项措施。故事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

移木建信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法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百姓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百姓,...

移木建信故事,简短
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商鞅在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之谁把此木移到北门,奖赏十金。当时社会信用匮乏,众人以为游戏一场,无人当真。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有人抱着试试的心理移木到北门,果得赏金。“北门移木”后,国家信用深深植根于社会,...

移木建信成语故事
商鞅立木建信 令(指商鞍变法的条令)既具(已经准备就绪),未布(公布),恐民之不信己,乃(于是)立(竖起)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市场)南门,募(招募)民有能徙(移)置(放)北门者予(给)十金(古代计算贷币的单位)。民怪(对……感到奇怪)之(指代这件事),莫敢徙。复(又)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大城县15713507785: 移木建信的故事 -
卜素消咳:[答案] 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商鞅在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之谁把此木移到北门,奖赏十金.当时社会信用匮乏,众人以为游戏一场,无人当真.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有人抱着试...

大城县15713507785: 关于移木建信的成语故事 -
卜素消咳: 和商鞅变法相关. 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初,为申其信,令人在一地竖一木杆,声言无论谁将其移到一个指定的地方,都会得到奖励.结果有一个人做到了,因而受到了奖励.从此,老百姓相信了政府的威信,商鞅的新法也得以推行. 以下是史记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大城县15713507785: 移木建信成语故事 -
卜素消咳: 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商鞅在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之谁把此木移到北门,奖赏十金.当时社会信用匮乏,众人以为游戏一场,无人当真.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有人抱着试试的心理移木到北门,果得赏金.“北门移木”后,国家信用深深植根于社会,社会信用由此孕育发展,秦国遂政行令通.

大城县15713507785: 一诺千金 移木建信 一饭千金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
卜素消咳:[答案] 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 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移木建信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

大城县15713507785: 一诺千金、移木建信、一饭千金、退避三舍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简短?
卜素消咳: 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 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 移木建信 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 “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

大城县15713507785: 一诺千金和移木建信的故事概括,40 - 30字和一饭千金还有退必三舍的故事概括急! -
卜素消咳:[答案] 一诺千金:汉朝人说话表示答应的时候说“诺”,季布这个人只要答应了别人就一定会做到,所以当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故有一诺千金.移木建信:商鞅在变法前为了建立信用,在城门外立了一个木头,告示大家搬...

大城县15713507785: 国家之信的成语典故 -
卜素消咳: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大城县15713507785: 移木建信的主人公是谁 -
卜素消咳: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

大城县15713507785: 移木建信的解释:移木:移木头塔信 -
卜素消咳: 移木建信的解释【商鞍】

大城县15713507785: 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 -
卜素消咳: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