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适应的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蒯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理学名词解释~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与活动有关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有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人的体力,知识,以及人是否暴躁,活泼等。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应激性 :是生物体随环境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相应反应的特性。应激性是生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丧失这种特性,生命活动就随之停止。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由此可以说明,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
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也是生物体要求一定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做出一定反应的特性。因此,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区别
1、应激性和适应性都是维持生物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特征。
2、各种生物所具有的应激性和适应性都是通过遗传积累下来的,都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应激性表现在生物的生命过程和功能上;适应性表现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圈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使生物体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形成了适应性。应激性是适应性的生理基础,生物只有在应激性的基础上,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及生理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应激性与适应性是相互联系的,应激性包括在适应性之中,但不等于适应性,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应激性是生物体对环境中某一刺激做出的反应,不同生物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适应性是其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大体相适应,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的适应表现不一样。

1、应激性和反射
应激性生物对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神经系统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称为反射,它是通过反射弧结构来完成的,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范围较窄,仅指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包括人)才能具有,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并不等于应激性。植物无反射活动,但有应激性,它是通过激素调节等方式来完成的。
2、如何区别应激性、适应性、遗传性和变异性?
应激性是生物对刺激作出一定反应的特性。生物应激性,在生态学上表现为适应,适应性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现象。应激性也可以看成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结果。遗传性是生物应激性和适应性的物质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变异性是生物体在结构或生理机能上的差异。生物变异性使生物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形成新的物种,从而产生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生物界物种之间之所以有鲜明的差异,是由其遗传物质控制合成体现生命物质来达到的,一切外在生命现象的本质均是遗传的结果,由遗传性来决定,应激性也不例外。


反射(fanshe)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有两种:一种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因而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非条件反射。它是由于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通过大脑皮质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另一种是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根据结构基础的不同,又可把反射分为简单和复杂的两种。最简单的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复杂的反射,是神经中枢分布较广,靠联络神经元组成复杂的链锁。反射是实现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中任何一部位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实现。由于突触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决定了反射弧上冲动的传导只能由感受器传向效应器。

在心理学上,适应分为生理适应、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生理适应是指人们生理机能的变化导致人们生理上的不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人们的面对的社会生存环境发生迅速的变化,需要人们做出反映来适应它。心理适应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调节使之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形式有两种: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把环境因素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主体改变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其中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研究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指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据不同研究领域和目的分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认同


香洲区18334557498: 心理学 适应的名词解释 -
漫贱露疏:[答案] 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形式有两种: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把环境因素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主体改变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香洲区18334557498: 心理学上的“感觉、适应、感受性”怎么解释? -
漫贱露疏: 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适应——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香洲区18334557498: 能帮我解释一下《心理学》适应,应激,反射的名词解释,谢谢概念解释清楚!再次感谢 -
漫贱露疏:[答案]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应激性 :...

香洲区18334557498: 名词解释,心理学 -
漫贱露疏: 1.自我:即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现实部分,位于以生理需要基础的原始本能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二者内化的心理代表. 2.行为: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3.印象: 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 4.印象形成: 反映各种性格词的出现顺序是如何影响总体印象的概念 5.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 6.通过某一操作(呈现或撤销某一刺激)使先前出现的行为频率增加

香洲区18334557498: 适宜和适应的区别…… -
漫贱露疏: 适宜:形容词 表达的意思是“恰当的,不超过心理预期度的,与某事不冲突的,相吻合的” 适应:动词 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适应: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

香洲区18334557498: 心理学名词解释 -
漫贱露疏: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技能型人才.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大学生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涉及一些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

香洲区18334557498: 生理学名词解释:适应现象 -
漫贱露疏: 适应现象中文名:适应现象外文名:adaptation)含义:感觉器官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特点:激物的性质、强度没有变化结果:重复刺激使感觉器官敏感性变化适应现象(adaptation)是指感觉器官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整个过程中刺激物的性质、强度没有变化但由于连续或重复刺激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暂时的变化.

香洲区18334557498: 暗适应能力是什么
漫贱露疏: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白天从太阳光下进入室内,像进入暗室一样,最初什么也看不清,几分钟以后,眼对这种暗的光线产生了适应能力,逐渐能看清周围的环境,时间越久看得越清楚,这种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 为什么由明处到暗处,必须...

香洲区18334557498: 帮忙解释一些心理学名词. -
漫贱露疏: 1.所谓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由于人格心理现象本身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使得人格心理学几乎与任何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都有重叠. 基础理论:人格心理学家要发展或提出人格理论,回答这样...

香洲区18334557498: 求以下心理学的名词解释,不要太多,那个意思就可以了 -
漫贱露疏: 1.心理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2.思维:思维就是对事物特征的整合过程.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3....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