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自于哪里?

作者&投稿:长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求解~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原文: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原文: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孟子像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举疾首蹙頞(è)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
  ①庄暴:人名,齐国大臣,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àn)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前一个“乐(yuè)”,名词用如动词,指欣赏音乐;后一个“乐(lè)”,名词,快乐,乐趣。   ⑧钟鼓之声,管龠之音:这里泛指音乐。   ⑨举:皆、都。   ⑩疾首蹙頞(cù è):疾,《说文》:“病也。”蹙,《说文新附》:“迫也。”引申为聚也。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 ,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頞,《说文》:“鼻茎也。”   ⑾极:《说文》:“栋也。”《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⑿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⒀旄:旄,《说文》:“幢也。”通“毛”。古代用牦尾装饰的旗子,这种旗子为前军所持,故曰“前旄”。   ⒁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译文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宣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宣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娱乐的快乐,和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的道理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君王若能仁慈无私,所喜欢的音乐必然日渐和雅,如和风细雨润人心田。礼乐天然,出自心田,民之乐即王之乐,天下同此乐,王之有也即民之有,这就是真正天下大同、仁德治世的王道。倘若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共同分享内心的喜悦,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   现在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以王道统一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什么意思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意思是自己一个人高兴不如大家一起高兴。最早在孟子的作品中出现,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独乐乐不如重乐乐!》这句话谁说的
这句话是独乐乐(yue)不如众乐乐(yue)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孟子借此说:“一个人听音乐,没有大家一起听音乐好听。”于是推及开来说君王应该与百姓同乐。

独乐乐, 不如众乐乐. 出自何处何人?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使用在哪合适?
乐”是音乐的乐,而不是快乐的乐。这句话该说成“独乐乐(yuè lè)不如众乐乐(yuè lè)”才对。它原本的意思也和大家想的——自己快乐不如和大家一起happy——不尽相同,而是指: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来得快乐。也不知是哪位前辈一时口误出了错。

独乐乐好还是众乐乐好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快乐。春秋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酷爱音乐,对音乐沉迷度不亚于现在的音乐人。有一次身边近臣庄暴奉旨觐见齐宣王,见他独自一个人在那弹奏音乐,并无半个贴身侍女或臣子陪同。庄暴回去后,在一次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优秀作文
如果你理解风,就不会怪它凛冽,如果你理解雨,就不会嫌它潮湿,如果你理解你的影子,就不会被它所操纵。 你是光明的,但你的影子是黑暗的,它也是你,有时你会被它所动用,当你偷东西、当你发脾气等,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为影子的了,众乐乐不如独乐乐,两者的思想是“众”自己的思想是“独”,...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故事由来
孟子讲到,如果大王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做到与民同乐,自然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百姓听到大王喜欢欣赏音乐就会非常高兴,为大王能有健康的身体和如此闲情雅致而兴高采烈。反之,如果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而大王仍在赏玩音乐,那么一定会民怨沸腾,百姓以为大王贪图享乐,不注重国家发展,百姓生活...

《孟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篇中的“乐”的误解
”也再次证明本段一开始就是在谈“乐——快乐”而不是“乐——音乐”。所以ABCD出的“乐”应该翻译成“快乐”而不是音乐。本段中的“乐——音乐”只是举个例子罢了,它和“射、棋”等娱乐项目都是一样的,文中可以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可以说“独射乐不如众射乐”“独棋乐不如众棋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常乐乐,常乐,好!"求下联
下联 :《自欢欢莫若群欢欢,群欢欢莫若都欢欢,都欢,哈!》

所有出现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如与民同乐”的古代诗词歌赋
原著是零散对话式的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而且那前面的“乐”是音乐的yue后面的是快乐的le而且是名字的 大概是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别人共同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种更快乐呢 回答 一个人...不如和别人共同......

贵南县1937022741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
海薇疏痛:[答案] 出自《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贵南县1937022741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句子) - 搜狗百科
海薇疏痛:[答案]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

贵南县1937022741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海薇疏痛: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

贵南县1937022741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自哪里?怎么读 -
海薇疏痛:[答案] duyueleburuzhongyuele 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出自,原文如下: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贵南县19370227410: 与民同乐名句 -
海薇疏痛:[答案]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出自《孟子》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出自《醉翁亭记》

贵南县1937022741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自于哪里? -
海薇疏痛: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贵南县19370227410: 高中一篇文言文中有一句是,独悦乐不如众悦乐 ,问这出自哪篇~ -
海薇疏痛:[答案] 出处 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③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⑦,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

贵南县1937022741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心乐乐出自那首诗歌 -
海薇疏痛: 独乐乐,众乐乐,不如与众.孟子原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