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急!!!!~

作者&投稿:郁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达州市通川区第八中学七上导学案绿色蝈蝈和月亮上的足迹~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3、谁能介绍一下绿色蝈蝈?(身体呈绿色或褐色,腹部较大,翅膀短,四肢强壮有力,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叫声。)  三、整体感知:  法布尔是怎样介绍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  1、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  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等。  形体:漂亮、苗条、匀称。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欢吃蝉,爱吃甜食,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  居住特点:和睦共居  3、小结蝈蝈在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的特点。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质疑探究:  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文中多次变换对蝈蝈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当蝈蝈捕蝉时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的时候称“蝉的屠夫”。作者这样变换称呼,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师:你分析得真好,的确是这样。作者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开头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4、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先写叫声——黑夜中的法布尔要确定自己身边有蝈蝈存在,首先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而不是看到了蝈蝈。所以,先写蝈蝈的叫声符合逻辑,使文章的走势显得自然而得体。)  五、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因为他非常喜爱绿色蝈蝈。因为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想像。  师小结:是的,他是抓住了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的。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了对昆虫生命的满腔尊重与热爱。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一枚枚智慧之果。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昆虫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绿色蝈蝈》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篇目。第四单元课文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本文出自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它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要点、品味语言、学会生动地表达;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说教法  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对于昆虫,还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他们进入昆虫世界,要让学生学会不仅能读懂这一篇文章,还应该教会学生会读这一类现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识和拓展知识。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激发同学们对昆虫的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质疑探究”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导入新课: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交流:  交流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及《昆虫记》相关资料。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  文章介绍来的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的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五、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六、拓展延伸: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看谁写得好。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
2.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3.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4.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5.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eiyawoquAAA | 2008-11-13
31
1

百度知道

作业帮

宝宝知道

美丽说

今日头条

看书

女生秘密

美摄

秀美甲

kk唱响

汽车报价

折800
相关问题
《绿色蝈蝈》一文中的比喻句5
从《绿色蝈蝈》中,找出2句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94
《绿色蝈蝈》一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分析41
绿色蝈蝈句子赏析129
关于绿色蝈蝈个别句子的赏析......158
绿色蝈蝈说明方法 说出句子 并说出句子的说明方法 PS:一定要写出句子啊 要全16
绿色蝈蝈的那些句子用了说明方法57
更多相关问题>>
用作业帮一键提问“绿色蝈蝈...”问题
其他回答
比喻句: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禅来喂养它们。
蝈蝈这禅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到。。。一点儿青草。
壳辐射 | 2008-11-13
0
0
+597278010
h597278010 | 2008-11-13
0
0

关于“绿色蝈蝈”的更多知识
绿色蝈蝈阅读答案1050
绿色蝈蝈原文!!!!!269
急需《绿色蝈蝈》的课件!!!194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课文原文175
关于绿色蝈蝈的课件150
求助关于"绿色蝈蝈一文..."的问题

19 月亮上的足迹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吸引人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首先是登月本身这件事吸引人,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就更具吸引力。月球上有什么?人如何才能登上月球?飞船是如何制造的?万一出现意外飞不回来怎么办?在高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宇航员在飞行中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如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向教师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即便这些问题教师回答不了也不要紧),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激趣”是教师教学本文的重点。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设计一种更新的登月计划,每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不合逻辑也是非常可贵的。

要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从朗读的情况就能看出学生的兴趣浓度。对某些句子教师可作朗读指导。比如对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当的读法。

怎样把一件事情叙述得完整生动呢?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从第3段的“这一年的7月16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了详细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可以说,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又一突出特点。

生动的语言是本文第三个突出特点。语言的生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恰当的描述。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这样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2.用数字说话。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它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富有吸引力的。比如三级火箭的速度分别是6.8、7.67、10.5,就可以令学生遐想不已。3.叙述中有议论。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第4段中作者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再比如第11段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种记叙中加议论的写法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要点。

二、问题研究

传统的语文教学喜欢把课文划分若干段落层次。这种做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往往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有些课文没有必要划分段落层次。像本文,由于时间线索很明晰,学生完全看得出事件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不必花费精力去分段。即便分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教学本文,教师应该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另外,人类登月已不止一次,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其他的有关情况,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材料。还有,有人写文章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于这些观点,教师了解一点即可,不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旦学生问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证实一下,因为证实的过程就是锻炼的过程。

练习说明

一 快速默读课文,试把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的解说。

此题激发学生想像。只要能按照时间顺序画出示意图就可以。解说性的文字要简练。

二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奥尔德林)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何祚庥)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登月活动重大意义的理解。在此之前,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从来没有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可以让学生尽情回答,此题没有“标准答案”。

三 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此题主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教师对学生的想像不要加任何限制,文字要尽量生动。

教学建议

一、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一些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通过本课学习要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时可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综合起来考虑。

三、教给学生一点快速阅读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概括课文内容,看谁概括得全面而正确。

四、开展一个口述活动。请一位或几位学生对登月全过程作跟踪报道,报道的内容可以本文为主,参照其他有关资料。

有关资料

一、从“水星”计划到“阿波罗”登月计划

美国为谋求和保持“空间领先”地位,在“空间竞赛”中战胜苏联,自1958年成立航宇局以来实施了一系列载人航天计划。

“水星”计划是美国1958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鉴于当时与苏联竞争的紧迫形势,该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尽可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和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和简单可靠的方式抢先把人送上天。但事实上,当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把航天员加加林送上天成功地完成轨道飞行时,“水星”飞船尚处于无人试验阶段,直到1962年才进行首次载人轨道飞行。“水星”计划于1963年结束,共完成25次飞行试验,其中包括4次动物飞行,2次载人弹道飞行,4次载人轨道飞行,耗资约4亿美元。

美国通过“水星”计划证明人能够在空间环境中生存和有效地驾驶飞船,也取得了载人飞船设计的初步经验。但是在这一回合的载人航天竞争中输给了苏联,突出表现为载人上天的时间落后于苏联,航天运载能力也处于劣势。为改变这种局面,经美国宇航局和冯·布劳恩等火箭专家论证,提出美国在60年代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而又刚好超出前苏联能力的目标是载人登月。于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961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作为从“水星”到“阿波罗”计划之间的过渡,美国于1961年11月至1966年11月实施了“双子星座”计划。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发展载人登月的技术和训练航天员长时间飞行及舱外活动的能力。该计划历时5年,完成了10次环地轨道载人飞行,每次2人,共花费12.8亿美元。此外,美国为实施“阿波罗”计划还研制了“徘徊者”“勘测者”“月球轨道环行器”、无人月球探测器、土星族重型运载火箭,以及由逃逸系统、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的“阿波罗”飞船,这些工作为1969年把人送上月球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但是,“阿波罗”计划耗资太大,几乎占用了宇航局60年代全部经费的3/5,严重影响了美国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领域的发展,迫使美国重新考虑下一步的航天目标。

二、“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航天史上的惊人之作

前苏联于1957年抢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又于1961年把人类第一名航天使者送上地球轨道。从表面上看,前苏联在航天领域屡拿金牌,遥遥领先。这大大刺激了技术力量雄厚的美国人,连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惊呼:“我们落后了!”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并在国会上大胆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于前苏联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务。肯尼迪以一种历届美国总统都没有的坦率态度警告美国人民,除非他们具有跑完全程的毅力,否则就不要接受这项任务。这项任务就是后来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为研制大型运载火箭,著名的火箭专家布劳恩及其4人小组划归国家航空航天局。政府同时为“土星5号”火箭的研制经费拨款1.4亿美元。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失败、事故和来自某些方面的苛刻批评接连不断,但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在支持“阿波罗”的计划中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以雪屡屡败北之耻。

肯尼迪的继任者约翰逊也坚定不移地关心和支持“阿波罗”计划,甚至连这一计划的政治利益都被怀疑时,也不动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还没有一项国家政策受到过这样持久的、坚定的支持。

“阿波罗”计划早在1957年便开始设想。1960年左右曾认为登月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直接登上月球”,一种是从地球轨道发射站上发射。后来兰利实验室的一个名叫霍博尔特的工程师提出了一条全然不同的月球轨道会合方案,就是用一艘比较小的航天飞船从月球轨道上下降到月球上,完成探险任务之后再在月球轨道上与母船会合对接,返回地球。经过一场激烈的内部大争论之后,霍博尔特的设想被采纳了。据较保守的估计,这一技术途径使“阿波罗”的登月着陆至少提前了两年。

在最初的登月舱设计中,在每位航天员座椅前方的舱壁上各安排了两个窗口。较大的一个舷窗口与航天员的眼睛齐平。因航天员是坐着的,窗口距航天员的眼睛的距离为60 cm。较小的一个舷窗口靠近航天员的膝盖。两名航天员前的4个舷窗口的总面积达11平方米。这样的设计很不理想。首先,由于舷窗的总面积过大,暴露的阳光太多,而缩小面积又会影响航天员的视野;其次,由于窗口离航天员的眼睛较远,视野非常有限,给月球着陆过程中航天员对着陆地点情况的观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此外,因为窗口大,重量也大,侵占了其他设备的重量。

为了找到一个使窗口缩小、重量减轻、视野又好的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师们绞尽了脑汁,并经常为此争论不休。一天,航天局的一名叫乔治·富兰克林的工程师发牢骚说,登月舱从与服务舱、指挥舱分离到在月面上着陆总共只有1小时,甚至更短,为什么非得让航天员坐着,站着难道不行吗?!“站着?”是的,站着!一句牢骚话为设计师们打开了思路。一个新的合理的新方案由此产生了。航天员站着,可以使眼睛靠近窗口向外观察,视野大大地扩展了。在这种条件下窗口可以设计得很小,从而也减轻了重量。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任务。没有哪一个单位、部门或公司能够单独完成它。在实施该计划的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总计239.15亿美元。

(摘自2001年2月15日《新浪科技》)

三、阿姆斯特朗

假如有人问你:“你知道什么动物飞得最高吗?”很多人肯定会回答:“鹰飞得最高。”假如有人告诉你鹰能飞上月亮,你肯定会认为这个人脑子出了毛病。

1969年7月20日,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美国人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当时所有听到这条消息的人,都知道他的脑子的确没出毛病,而且他报告的消息的确是事实。

阿姆斯特朗所说的当然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鹰,而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地球上的十几亿人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亲眼目睹了阿姆斯特朗缓缓地走下飞船,小心翼翼地把脚踏上了月球表面。“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一步!”阿姆斯特朗的这句名言成了人类征服月球的伟大宣言。

作为第一只飞上月球的太空雄鹰,阿姆斯特朗当之无愧地成了整个人类的英雄。

尼尔·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城。小尼尔从小就对飞行非常着迷,15岁开始学习飞行课程,学费靠他自己打工挣得。由于学习成绩优异,16岁他就获得了实习飞行员的驾驶执照。当时,他甚至还没有取得汽车驾驶执照呢。用一句中国话来说,小尼尔还没学会走,就已经学会跑了。

1947年,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后,获得美国海军提供的奖学金,进入著名的普度大学学习。1949年小尼尔应征入伍,正式成为美国海军的飞行员。这以后的十几年中,阿姆斯特朗驾驶过200多架各式飞机,包括滑翔机、直升机、喷气机等等,最著名的机型要算速度达到6 500千米/小时的X15型超高速火箭飞机。这期间,阿姆斯特朗还在工作之余顺利完成了南加州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1962年,阿姆斯特朗被美国宇航局选中,成为美国第二批宇航员。1966年3月16日,阿姆斯特朗作为飞船指令长,和斯科特一起驾驶“双子星”8号飞船与太空中的一颗卫星对接。在成功实现对接后,飞船突然开始旋转。阿姆斯特朗操纵飞船脱离了卫星,但飞船仍在太空中翻着筋斗。阿姆斯特朗启动了16台喷气推进器中的一台,飞船仍在旋转。他们又启动了第二台推进器,30分钟后,飞船终于稳定下来。根据地面中心的指示,他们终止了这次飞行任务,成功地飞回地面,降落在西太平洋的指定水域。

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开始了人类首次征服月球的壮举。7月21日,他们到达了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正要准备着陆,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如强行着陆,他们的登月舱很可能会被这些石头撞得粉碎,而继续往前飞的话所剩燃料又不多了。阿姆斯特朗应付紧急情况的才能再一次得到了发挥,他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手动驾驶,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由于高度紧张,此时他的心跳已由每分钟77次上升到了156次。

登月舱终于安全地在月球表面着陆了。阿姆斯特朗立即向地球报告:“休斯顿,我们在月球‘静海’报告,鹰已着陆!”

经过几小时的准备工作后,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出登月舱,用他脚上特制的大号胶鞋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在月球表面安放了一些科学仪器,包括宇宙射线计数器、测震仪、激光反射器等。他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采集了一些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个多小时后,他们返回了登月舱。

7月25日,他们三人成功地返回地球,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服其他星球的壮举。

1971年,阿姆斯特朗从美国宇航局退休,到辛辛那提大学任航空工程教授。1981年,他从辛辛那提大学退休,到航空计算机技术公司任总裁。1993年,这位太空雄鹰被有关部门选中,进入了美国宇航员名人殿堂。

19 月亮上的足迹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绿色蝈蝈》全文解析
绿色蝈蝈 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

表示夜色美景的成语
一、夜色苍茫 白话释义:指夜色模糊不清。夜色朦胧,无边际也不真切。朝代:近代 作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书第18课 出处:然而当四野和其它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的静谧气氛再合适不过了。(节选自《绿色蝈蝈》)二、月明星稀 白话释义:月明星稀,月亮明亮...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语文《绿色蝈蝈》
18《绿色蝈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目标导学 【整体感知】1、外形、习性。2、特征:形:苗条,匀称;色:嫩绿,淡白。(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3、(1)叫声和食性。(2)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品味探究】1、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

《丑小鸭》《绿色蝈蝈》《皇帝的新装》都是安徒生的作品吗
《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作品,《绿色的蝈蝈》是法布尔的作品。《丑小鸭》写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让同类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的故事。收集在《安徒生童话》里。它是在安徒生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

《绿色蝈蝈》课文赏析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1岁,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 绿色蝈蝈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也被法国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儿。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

《绿色蝈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0:“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休息引出我们的主人公——蝈蝈。第二部分(3—11):具体介绍蝈蝈的特点。第一层(3):描写蝈蝈的叫声。第二层(4—10):重点介绍蝈蝈的食性 第三层(11):写蝈蝈和睦相处 《绿色蝈蝈》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2013年7月版)七年级...

《绿蝈蝈》主要讲述了什么?
文章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0:“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休息引出我们的主人公——蝈蝈。第二部分(3—11):具体介绍蝈蝈的特点。第一层(3):描写蝈蝈的叫声。第二层(4—10):重点介绍蝈蝈的食性 第三层(11):写蝈蝈和睦相处 《绿色蝈蝈》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2013年7月版)七年级...

仿照《绿色蝈蝈》写一篇关于动物作文?要快!
仿照《绿色蝈蝈》写一篇关于动物作文?要快! 1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 海珊瑚LOVE 2011-11-17 · TA获得超过47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蚂蚁 在每一片土地旁,青草旁,就有一队...

绿色蝈蝈的课文内容是什么?
绿色蝈蝈【法】法布尔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骨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声控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 绿色蝈蝈 【法】法布尔 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骨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声控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 展开  我来答 ...

昆虫记绿蝈蝈内容概括 人教版昆虫记绿蝈蝈概括内容
《绿色蝈蝈》这篇文章先介绍了绿蝈蝈的叫声以及捕食习惯,而后具体描绘了作者旁观到的蝈蝈捕食蝉的场面。作者把蝉喂给关在笼子里的绿蝈蝈,观摩绿蝈蝈吃蝉的场面。作者通过用不同的食物来喂绿蝈蝈,最后得出结论:蝈蝈喜欢吃昆虫。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介绍了蝈蝈与同类相处的习性。《昆虫记》内容简介《昆虫...

资阳市13477124274: 绿色蝈蝈和月亮上的足迹主要内容 -
沙法更昔: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他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的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我们的兴趣,更好地...

资阳市13477124274: 初一上学期所有作者简介加代表作(义务教科书) -
沙法更昔:[答案] 这是全部的自己看吧 七年级上册全部的 1 《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王家新 著有诗集《纪念》 2 《走一步,再...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9 《月亮上的足迹》——...

资阳市13477124274: 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的生字急急急化石吟?
沙法更昔: 月亮上的足迹河中石兽

资阳市13477124274: 初中语文课文有哪些??急求··· -
沙法更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第—单元阅读1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S226;亨特3 生命 生命 杏林子4 紫藤萝瀑布 宗璞5 童趣 沈复写作&S226;口语交际&S226;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第二单元6 理想 流沙河...

资阳市13477124274: 分别写出童话,散文,科普的名字各三个 -
沙法更昔: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 童话:《夏洛的网》、《小王子》 另外补充一下科普的:《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都是七年级课本上的)

资阳市13477124274: 关于《绿色蝈蝈》的题目(1)我( )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 )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A.走、咬B、跑、啄C望、吃D跑、吃 选(B)理由:(2)有时... -
沙法更昔:[答案] 选B的理由是: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清晨降落下来的,作者肯定惊奇所以排出了走和望,啄字突出了他喜欢吃蝉.第二个选D的理由是:蝈蝈肯定是追捕,如果用第一个追赶、追击的话,就体现不出蝈蝈补蝉的形象了.蝉看到蝈蝈追她,...

资阳市13477124274: 19.《月亮上的足迹 》 的内容与结构1.内容与结构2.中心思想 -
沙法更昔:[答案] 文章所记述的内容,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分为准备、升空、登月和返航四个部分,作者对每一部分都是详细叙写,不放... 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这样描述很能激发读...

资阳市13477124274: 古诗词默写&文学常识 -
沙法更昔: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明...

资阳市13477124274: 绿色蝈蝈 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
沙法更昔: 吻合

资阳市13477124274: 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19课(绿色蝈蝈,月球上的足迹)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沙法更昔: 我只有18课的,昨天刚讲的! 4、{1}比喻、拟人.{2}拟人. 5、D 6、平实.生动.平实.生动. 阅读材料1: 文段节选自《绿色蝈蝈》,课文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 窃窃私语、喑哑,{在百度就能擦到} 3、时而尖锐、急促,亲切、自然. 4、词语老师讲了,对蝈蝈的喜爱、赞美之情. 阅读材料2: 1、蝉的生理结构 发声器. 2、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3、D 4、打比方、作比较. 5、除了身体部位不同,还有产卵管,去掉就变成雌蝉不具有雄蝉的尾节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6、改为:头上有两个左右对称椭圆形的光亮的东西. 望能帮助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