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与南方的诗歌有什吗差异?

作者&投稿:虞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方人和北方人在诗歌方 面的区别~

 关于“南方诗歌”二十来年的沉浮史,可以阐发之处甚多,近些年来相关评论更是成几何级数地增长。不过,虽都统摄在“南方诗歌”这一概念下,表述却也因势而变,形形色色,内涵含混,甚至冲突,不仅涉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如“南方精神”、“南方性”等系列子概念,就是“南方”这一泛化的地理名词对应的具体地域文化区位也有待进一步澄清。而在众多相关论述中,唯有诗人批评家钟鸣,无论在内容深度与时间跨度上,都少有批评家与之相较。钟鸣不仅对“南方诗歌”这一问题有过持续阐发与研究,且近两三年内,又接连撰发长文,在变化的历史语境中使其“南方诗歌”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不过,钟鸣的“南方诗歌”论,虽然构成了诗论中最为引人的核心观念之一,但这一观念却又始终与钟鸣的其他观点存在着复杂的缠绕关系,甚至可以说,其“南方诗歌”论,只有放置在钟鸣诗评的相关观念群中才能获得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因此,本文将以“南方诗歌”为触媒,辐射其他观念,全面系统地探讨钟鸣的诗歌批评,剖析其内在肌理与独特逻辑,呈现钟鸣对当代诗歌史乃至新诗史的复杂理解,并在这一观念系统内阐释出其“南方诗歌”论的独特内涵。而对钟鸣“南方诗歌”的探讨,也非以考查这一概念本身在学术研究上是否合理与逻辑严密为主,重在探讨概念背后钟鸣的问题意识,进而追问,当“南方诗歌”在不同时期被钟鸣唤醒、复活,幽灵般盘旋在犬牙交错的当代诗歌史问题的内部空间中

关于南北文化差异的话语意义
首先,需要界定一下南北文化的具体含义。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
研究南北文化的差异,会有很多深刻的东西提供给我们。这是一个十分大的题目,内涵极为深广。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艺术差异、南北建筑差异、南北服饰差异、南北风俗差异、南北饮食差异、南北文学差异、南北性格差异、南北方言差异、南北商业差异等等。
杨义为申请博士学位而提交的论文是《京派与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这是在他的一本专著《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9月)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有的大学,关于京派和海派文化的研究,是博士点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前人对南北文化差异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资本论》
“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由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特点不同,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自然需要也就不同。”“人的需要的增减取决于人所处的气候的严寒或温暖,所以不同国家的居民必须从事的各种职业的比重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的程度只有根据冷热的程度才能断定。因此可以得出一个一般的结论:维持一定数量的人的生活所需要的劳动量,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最大,在气候炎热的地方最小,因为在寒冷的地方,人们不仅需要较多的衣服,而且土地也必须耕作得更好。”因此,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在寒冷的北方就很难出现早期文明。而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第一类富源的空间配置和组合十分优越,因此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都出现在这一地带。
而在文化发展的较高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爱尔兰的不幸起源于远古的时代;这种厄运从石炭系岩层一形成就开始了。一个国家,煤层被冲蚀,而又紧临一个煤产丰富的大国,因此好像大自然本身已经作出这样的判决:面对着这一未来的工业强国,它只好长期保持为一个农民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30页。)“使波兰恢复自由的那个铁面无情的铁的必然性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如果不同时获得独立的民族生存,不占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波兰各河流的出口地带,实行土地革命是不可能的。”(恩格斯:《法兰克福关于波兰问题的辩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07页。)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靠海的远近,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恩格斯在《奥地利末日的开端》中写道:“资产阶级文明沿着海岸、顺着江河传播开来。内地,特别是贫瘠而交通阻塞的山区就成了野蛮和封建的避难所。这种野蛮特别集中于远离海洋的南部德意志和南部斯拉夫区域。这些远离海洋的地方因阿尔卑斯山脉而跟意大利的文明隔绝,同时碰巧又都位于欧洲唯一发动的河流的流域之内。多瑙河非但没有为它们开辟通向文明的道路,反而将它们和更加野蛮的地区连接了起来。”“多瑙河、阿尔卑斯山脉、波希米亚的悬崖峭壁,这就是奥地利的野蛮和奥地利君主国赖以存在的基础。”([英]恩格斯:《奥地利末日的开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17页。)马克思还借用摩尔根的话说:“有一些(部落)在地理上是如此隔绝,以致独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另外一些(部落)则受到外部的影响。例如非洲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处于蒙昧和野蛮相交错的文化混乱状态;澳洲和坡里内西亚则曾经处于十足的纯粹蒙昧状态中。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和其他一切现存部落不同,他们是三个连续文化时期人类状态的典范。”([德]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页。)
○罗家伦《历史的先见》: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所不能离开的特殊自然环境。这个环境也就从多方面给予这民族以莫大的影响。单就气候一项来说,比方俄罗斯那样苦寒的地方,人们时时感到受自然环境的压迫,郁积于心,结果就形成勇猛阴鸷的民族性。也许因为终年蛰伏的时候多,在屋子里静坐凝思,从炉边闲话中,许许多多的计谋便容易打好稿子。在印度则不然,终年炎热,精力蒸发,人们露宿的时候多,仰观星斗,近听恒河,而感觉生灭无常,生命渺小,于是崇拜宇宙发生印度教及佛教的思想。中国的气候是温带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黄河大平原,然后至于长江流域。温带的气候,没有酷热严寒,因此养成趋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发达。”在阐述地域环境与文化类型关系的时候,我们要防止两种片面、极端的观点,即“环境决定论”和“环境虚无论”。一方面,民族的性格特质和自然体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土壤食物等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民族又具有在环境气候改变的情况下始终存在的而又不可磨灭的特质。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地域环境条件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
○康白情《论中国之民族气质》:
(东南之人)性浮而易激,故易为暴动,然为时不久,血气既平,则方悔前事之孟浪,不复思贯彻其初志矣。夫诈虞相习之国民,爱生较朴野之民远甚:欲其惺然蹈死,亦何可得?……不见鄂人苏人之角孽乎?解衣挽袖,摩拳擦掌;口作赌斗之辞,身拟欲斗之势;然而指及人面而不敢竟抵人面者,恐真斗之不利于己也,又不闻革命之役乎?革命功成而享大名,据显位者,多东南之人:其冒锋镝,弃沙场,掷头颅,亲奔走者,鲜东南之人也。……
东南既厚天福,复有舟揖之利输转其智识,故文化早冠各属。其人富于理想,尤长玄妙之思,与北方之一主实行者异。……唯好巫想,故上士多究道家禅宗,而下士则崇神仙巫鬼。其自由思想颇富。唯无毅力以持之,故复仇心弱,而黠慧者反尚妾妇之道以博其高人之位,屈宋而后,代产词人,——……寻常东南之人,实多乐天而鲜厌世也。其文学美术之盛,为各属之巨擘,又以其地营生之易,气候之暖,民习淫佚,——君子小人举多无行。淮海有渔盐之利,俗尚奢靡,成家不难,败家亦易:故破落之户,流为帮匪;是则势有且然,非性固善盗也。
(西南之人)含山谷气,饶自尊心,而富于‘个次’之独立性:虽有朋党,而不善群也;虽敢急人,而己之有难,不欲倩求人之急之也,虽无臂助,而苟有当于血气之私,则自任孤行亦所弗顾也。质言之,即自以其力,自图其存而已,唯自尊也,故酷爱自由;唯急人也,故特有乡土热,国家热,民族热,唯山境闭塞而民识固蔽也,故无野心,乏远虑,重习惯,偏保守,而以营目前之自存为止。……则诈虞佻达逸乐浮动之风,实未让东南之人独步,特不若其甚耳。其人喧于暖风,颇耽情于闺房……民多重目前之享受,而不重视储蓄;尝本其厌世之思,激而为肉欲乐天之想,有“吃些喝些,板板厚些”之谚(板板指棺材):故民多尚勤,以博目前享受之乐而不果尚俭也。士人重文章经术,而美术亦优。近代学者多神秘之想。中人以下谄事鬼神。各地淫食祠最盛,巫觋之术,尤风行一世。是殆古俗之与苗化触接使然欤?
北人犷悍好斗,又有自杀之风,每年之自杀者,约当死亡总数千分之二,甚有以衰老为苦而出此者,其躁急而不耐可知也。……统其寻常之公性言之,以偏处帝都之故,积受专制之淫威,薰沐官化,故极富服从性而不甚爱自由;慑于兵威,怯言革命。如历朝外族入主,莫非首据北都,定鼎既久,南人犹蠢然骚动,而北地已寂无声息,几有抚我亦后虐我亦后之概;此虽心情沉静,不易激扬,抑亦抗力薄弱有以阶之也。暑暂寒久,居惯暖室,故习性偷懒,而畏寒转胜南人。黄壤弥目,风景板朴;故词宗哲人,向不多有,——即国内美术,多分南北二派,而北派率质胜于文。唯以地势坦平,日所触目者,唯块然之大地,故感于其心而令胸怀磊落,直率寡欢,——拙于作伪。亦羞于作伪也。……地较南瘠,文明之度未高,生涯简陋;故其人宅心恬淡,俭德可风,女子妆束,犹多数百年前之旧,可见其保守性之重,然唯其保守性重,故寡欲望,善储蓄,进步虽迟,而得寸守寸,败亡不易也。
(岭南之人)身体柔脆。充而为一身之恐惧,故畏死特甚,唯感官锐敏:冲刺其心虑,触处皆通,故充其畏死之情,而为畏余事之性,又充其畏余事之性,转而畏死之情反弱,以成其冒险蹈难之习:是故今日元气衰弊,则见
(zi)窳偷情倦惫茫然之冷性;明日元气旺盛,又见躁急易怒轻死暴发之热情。……故希冀心重,而远涉重洋者多;侥幸情殷,而以赌荡家者众。又以体性之成熟较早,耽于淫佚,而盛行十姊妹之风。……其人猜疾心重,复仇心重,每有睚眦之怨,辄相率械斗,或掘家以泄忿。颇爱自由,不恤纠众而抗官吏。……其地海通最早,民智久开,群性固结,尤富于“群次”之独立性。……其民心思缜密,娴于工艺;文学之开化则较晚。上士颇洽佛理……下士迷信神权:盖居常懊恼烦冤,聊以是慰藉其无可奈何之情耳。
○鲁迅《北人与南人》:
北人的卑视南人,已经是一种传统。这也并非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我想,那大原因,是在历来的侵入者多从北方来,先征服中国之北部,又携了北人南征,所以南人在北人的眼中,也是被征服者。
二陆入晋,北方人士在欢欣之中,分明带着轻薄,举证太烦,姑且不谈罢。容易看的是,羊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就常诋南人,并不视为同类。至于元,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最后投降,从这边说,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从那边说,却是不识顺逆,久梗王师的贼。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因为浅,所以班次就最下,谁都不妨加以卑视了。到清朝,又重理了这一篇账,至今还流衍着余波;如果此后的历史是不再回旋的,那真不独是南人的如天之福。当然,南人是有缺点的。权贵南迁,就带了腐败颓废的风气来,北方倒反而干净。性情也不同,有缺点,也有特长,正如北人的兼具二者一样。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所以某先生曾经指出缺点道: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就有闲阶级而言,我以为大体是的确的。
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昔人之所谓“贵”,不过是当时的成功,在现在,那就是做成有益的事业了。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小小的自新之路。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及江浙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的种族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绘画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
上海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白与胖。在香港,广东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还要黑,马来人还要瘦。看惯了他们,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广告。
第二个印象是上海人之“通”。香港的大众文学可以用脍炙人口的公共汽车站牌“如要停车,乃可在此”为代表。上海就不然了。初到上海,我时常由心里惊叹出来:“到底是上海人!”我去买肥皂,听见一个小学徒向他的同伴解释:“喏,就是‘张勋’的‘勋’,‘功勋’的‘勋’,不是“薰风’的‘薰’。”《新闻报》上登过一家百货公司的开幕广告,用骈散并行的阳湖派体裁写出切实动人的文字,关于选择礼品不当的危险,结论是:“友情所系,讵不大哉!”似乎是讽刺,然而完全是真话,并没有夸大性。
上海人之“通”并不限于文理清顺,世故练达。到处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性灵文字。去年的小报上有一首打油诗,作者是谁我已经忘了,可是那首诗我永远忘不了。两个女伶请作者吃了饭,于是他就做诗了:“樽前相对两头牌,张女云姑一样佳。塞饱肚皮连赞道:难觅任使踏穿鞋!”多么可爱的,曲折的自我讽嘲!这里面有无可奈何,有容忍与放任——由疲乏而产生的放任,看不起人,也不大看得起自己,然而对于人与已依旧保留着亲切感。那种满脸油汗的笑,是标准中国幽默的特征。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上海人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混水里摸鱼,然而,因为他们有处世艺术,他们演得不过火。关于“坏”,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的小说都离不了坏人。好人爱听坏人的故事,坏人可不爱听好人的故事。因此我写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主角是个“完人”。只有一个女孩子可以说是合乎理想的,善良、慈悲、正大,但是,如果她不是长得美的话,只怕她有三分讨人厌。上海人不那么幼稚

当然有啊,楼上的已经说了很多了。就说写景,北方的多山,豪迈开阔,写出来的就比较大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下秋来风景异;南方就不一样,南方多水,多平原,写出来的多是小桥流水人家,莺歌燕语,落红柳絮之类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景不一样了,流露的感情自然也就不同了。

南北方的诗歌因为自然环境和气候的不同有很大的区别,
大概是北方的比较豪迈大气 南方的秀气婉约
北方讲究外在的形魂 气势 南方讲究细腻 含蓄
这在宋词里体现的比较具体 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看出来

、关于南北文化差异的话语意义
首先,需要界定一下南北文化的具体含义。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
研究南北文化的差异,会有很多深刻的东西提供给我们。这是一个十分大的题目,内涵极为深广。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艺术差异、南北建筑差异、南北服饰差异、南北风俗差异、南北饮食差异、南北文学差异、南北性格差异、南北方言差异、南北商业差异等等。
杨义为申请博士学位而提交的论文是《京派与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这是在他的一本专著《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9月)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有的大学,关于京派和海派文化的研究,是博士点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前人对南北文化差异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资本论》
“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由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特点不同,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自然需要也就不同。”“人的需要的增减取决于人所处的气候的严寒或温暖,所以不同国家的居民必须从事的各种职业的比重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的程度只有根据冷热的程度才能断定。因此可以得出一个一般的结论:维持一定数量的人的生活所需要的劳动量,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最大,在气候炎热的地方最小,因为在寒冷的地方,人们不仅需要较多的衣服,而且土地也必须耕作得更好。”因此,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在寒冷的北方就很难出现早期文明。而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第一类富源的空间配置和组合十分优越,因此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都出现在这一地带。
而在文化发展的较高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爱尔兰的不幸起源于远古的时代;这种厄运从石炭系岩层一形成就开始了。一个国家,煤层被冲蚀,而又紧临一个煤产丰富的大国,因此好像大自然本身已经作出这样的判决:面对着这一未来的工业强国,它只好长期保持为一个农民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30页。)“使波兰恢复自由的那个铁面无情的铁的必然性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如果不同时获得独立的民族生存,不占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波兰各河流的出口地带,实行土地革命是不可能的。”(恩格斯:《法兰克福关于波兰问题的辩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07页。)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靠海的远近,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恩格斯在《奥地利末日的开端》中写道:“资产阶级文明沿着海岸、顺着江河传播开来。内地,特别是贫瘠而交通阻塞的山区就成了野蛮和封建的避难所。这种野蛮特别集中于远离海洋的南部德意志和南部斯拉夫区域。这些远离海洋的地方因阿尔卑斯山脉而跟意大利的文明隔绝,同时碰巧又都位于欧洲唯一发动的河流的流域之内。多瑙河非但没有为它们开辟通向文明的道路,反而将它们和更加野蛮的地区连接了起来。”“多瑙河、阿尔卑斯山脉、波希米亚的悬崖峭壁,这就是奥地利的野蛮和奥地利君主国赖以存在的基础。”([英]恩格斯:《奥地利末日的开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17页。)马克思还借用摩尔根的话说:“有一些(部落)在地理上是如此隔绝,以致独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另外一些(部落)则受到外部的影响。例如非洲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处于蒙昧和野蛮相交错的文化混乱状态;澳洲和坡里内西亚则曾经处于十足的纯粹蒙昧状态中。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和其他一切现存部落不同,他们是三个连续文化时期人类状态的典范。”([德]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页。)
○罗家伦《历史的先见》: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所不能离开的特殊自然环境。这个环境也就从多方面给予这民族以莫大的影响。单就气候一项来说,比方俄罗斯那样苦寒的地方,人们时时感到受自然环境的压迫,郁积于心,结果就形成勇猛阴鸷的民族性。也许因为终年蛰伏的时候多,在屋子里静坐凝思,从炉边闲话中,许许多多的计谋便容易打好稿子。在印度则不然,终年炎热,精力蒸发,人们露宿的时候多,仰观星斗,近听恒河,而感觉生灭无常,生命渺小,于是崇拜宇宙发生印度教及佛教的思想。中国的气候是温带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黄河大平原,然后至于长江流域。温带的气候,没有酷热严寒,因此养成趋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发达。”在阐述地域环境与文化类型关系的时候,我们要防止两种片面、极端的观点,即“环境决定论”和“环境虚无论”。一方面,民族的性格特质和自然体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土壤食物等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民族又具有在环境气候改变的情况下始终存在的而又不可磨灭的特质。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地域环境条件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
○康白情《论中国之民族气质》:
(东南之人)性浮而易激,故易为暴动,然为时不久,血气既平,则方悔前事之孟浪,不复思贯彻其初志矣。夫诈虞相习之国民,爱生较朴野之民远甚:欲其惺然蹈死,亦何可得?……不见鄂人苏人之角孽乎?解衣挽袖,摩拳擦掌;口作赌斗之辞,身拟欲斗之势;然而指及人面而不敢竟抵人面者,恐真斗之不利于己也,又不闻革命之役乎?革命功成而享大名,据显位者,多东南之人:其冒锋镝,弃沙场,掷头颅,亲奔走者,鲜东南之人也。……
东南既厚天福,复有舟揖之利输转其智识,故文化早冠各属。其人富于理想,尤长玄妙之思,与北方之一主实行者异。……唯好巫想,故上士多究道家禅宗,而下士则崇神仙巫鬼。其自由思想颇富。唯无毅力以持之,故复仇心弱,而黠慧者反尚妾妇之道以博其高人之位,屈宋而后,代产词人,——……寻常东南之人,实多乐天而鲜厌世也。其文学美术之盛,为各属之巨擘,又以其地营生之易,气候之暖,民习淫佚,——君子小人举多无行。淮海有渔盐之利,俗尚奢靡,成家不难,败家亦易:故破落之户,流为帮匪;是则势有且然,非性固善盗也。
(西南之人)含山谷气,饶自尊心,而富于‘个次’之独立性:虽有朋党,而不善群也;虽敢急人,而己之有难,不欲倩求人之急之也,虽无臂助,而苟有当于血气之私,则自任孤行亦所弗顾也。质言之,即自以其力,自图其存而已,唯自尊也,故酷爱自由;唯急人也,故特有乡土热,国家热,民族热,唯山境闭塞而民识固蔽也,故无野心,乏远虑,重习惯,偏保守,而以营目前之自存为止。……则诈虞佻达逸乐浮动之风,实未让东南之人独步,特不若其甚耳。其人喧于暖风,颇耽情于闺房……民多重目前之享受,而不重视储蓄;尝本其厌世之思,激而为肉欲乐天之想,有“吃些喝些,板板厚些”之谚(板板指棺材):故民多尚勤,以博目前享受之乐而不果尚俭也。士人重文章经术,而美术亦优。近代学者多神秘之想。中人以下谄事鬼神。各地淫食祠最盛,巫觋之术,尤风行一世。是殆古俗之与苗化触接使然欤?
北人犷悍好斗,又有自杀之风,每年之自杀者,约当死亡总数千分之二,甚有以衰老为苦而出此者,其躁急而不耐可知也。……统其寻常之公性言之,以偏处帝都之故,积受专制之淫威,薰沐官化,故极富服从性而不甚爱自由;慑于兵威,怯言革命。如历朝外族入主,莫非首据北都,定鼎既久,南人犹蠢然骚动,而北地已寂无声息,几有抚我亦后虐我亦后之概;此虽心情沉静,不易激扬,抑亦抗力薄弱有以阶之也。暑暂寒久,居惯暖室,故习性偷懒,而畏寒转胜南人。黄壤弥目,风景板朴;故词宗哲人,向不多有,——即国内美术,多分南北二派,而北派率质胜于文。唯以地势坦平,日所触目者,唯块然之大地,故感于其心而令胸怀磊落,直率寡欢,——拙于作伪。亦羞于作伪也。……地较南瘠,文明之度未高,生涯简陋;故其人宅心恬淡,俭德可风,女子妆束,犹多数百年前之旧,可见其保守性之重,然唯其保守性重,故寡欲望,善储蓄,进步虽迟,而得寸守寸,败亡不易也。
(岭南之人)身体柔脆。充而为一身之恐惧,故畏死特甚,唯感官锐敏:冲刺其心虑,触处皆通,故充其畏死之情,而为畏余事之性,又充其畏余事之性,转而畏死之情反弱,以成其冒险蹈难之习:是故今日元气衰弊,则见
(zi)窳偷情倦惫茫然之冷性;明日元气旺盛,又见躁急易怒轻死暴发之热情。……故希冀心重,而远涉重洋者多;侥幸情殷,而以赌荡家者众。又以体性之成熟较早,耽于淫佚,而盛行十姊妹之风。……其人猜疾心重,复仇心重,每有睚眦之怨,辄相率械斗,或掘家以泄忿。颇爱自由,不恤纠众而抗官吏。……其地海通最早,民智久开,群性固结,尤富于“群次”之独立性。……其民心思缜密,娴于工艺;文学之开化则较晚。上士颇洽佛理……下士迷信神权:盖居常懊恼烦冤,聊以是慰藉其无可奈何之情耳。
○鲁迅《北人与南人》:
北人的卑视南人,已经是一种传统。这也并非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我想,那大原因,是在历来的侵入者多从北方来,先征服中国之北部,又携了北人南征,所以南人在北人的眼中,也是被征服者。
二陆入晋,北方人士在欢欣之中,分明带着轻薄,举证太烦,姑且不谈罢。容易看的是,羊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就常诋南人,并不视为同类。至于元,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最后投降,从这边说,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从那边说,却是不识顺逆,久梗王师的贼。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因为浅,所以班次就最下,谁都不妨加以卑视了。到清朝,又重理了这一篇账,至今还流衍着余波;如果此后的历史是不再回旋的,那真不独是南人的如天之福。当然,南人是有缺点的。权贵南迁,就带了腐败颓废的风气来,北方倒反而干净。性情也不同,有缺点,也有特长,正如北人的兼具二者一样。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所以某先生曾经指出缺点道: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就有闲阶级而言,我以为大体是的确的。
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昔人之所谓“贵”,不过是当时的成功,在现在,那就是做成有益的事业了。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小小的自新之路。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及江浙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的种族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绘画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
上海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白与胖。在香港,广东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还要黑,马来人还要瘦。看惯了他们,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广告。
第二个印象是上海人之“通”。香港的大众文学可以用脍炙人口的公共汽车站牌“如要停车,乃可在此”为代表。上海就不然了。初到上海,我时常由心里惊叹出来:“到底是上海人!”我去买肥皂,听见一个小学徒向他的同伴解释:“喏,就是‘张勋’的‘勋’,‘功勋’的‘勋’,不是“薰风’的‘薰’。”《新闻报》上登过一家百货公司的开幕广告,用骈散并行的阳湖派体裁写出切实动人的文字,关于选择礼品不当的危险,结论是:“友情所系,讵不大哉!”似乎是讽刺,然而完全是真话,并没有夸大性。
上海人之“通”并不限于文理清顺,世故练达。到处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性灵文字。去年的小报上有一首打油诗,作者是谁我已经忘了,可是那首诗我永远忘不了。两个女伶请作者吃了饭,于是他就做诗了:“樽前相对两头牌,张女云姑一样佳。塞饱肚皮连赞道:难觅任使踏穿鞋!”多么可爱的,曲折的自我讽嘲!这里面有无可奈何,有容忍与放任——由疲乏而产生的放任,看不起人,也不大看得起自己,然而对于人与已依旧保留着亲切感。那种满脸油汗的笑,是标准中国幽默的特征。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上海人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混水里摸鱼,然而,因为他们有处世艺术,他们演得不过火。关于“坏”,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的小说都离不了坏人。好人爱听坏人的故事,坏人可不爱听好人的故事。因此我写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主角是个“完人”。只有一个女孩子可以说是合乎理想的,善良、慈悲、正大,但是,如果她不是长得美的话,只怕她有三分讨人厌。上海人不那么幼稚


有关于南方冬天诗句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形容初冬南方美景的诗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不知庭霰今...

我南方和北方诗歌各代表什么意思?
作者通过写南方北方的美景、流传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丰富的文化的赞颂,以及抒发了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期盼,对家国振兴充满信心。我的南方,也是柳永和李煜的南方。一江春水滔滔东流,流去的是落花般美丽的往事和芬芳。梦醒时分,定格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中...

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的异同
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都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主要都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的不同之处有语言特点不...

《南方北方》作者田地
《南方北方》作者田地,全诗如下:《南方北方》作者:田地 到南方的风中流浪,是我的向往。养育我的北方,便成了思恋的地方。我以南方的荔枝,思恋北方的高粱。我以南方的热烈,思恋北方的苍凉。学会了南方人说话,像鸟一样地歌唱。便想听听父老乡亲,马鞭甩出的粗犷。在没有季节,没有寒冷的城市奔走...

我南方和北方诗歌的意思
作者通过写南方北方的美景、流传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丰富的文化的赞颂,以及抒发了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期盼,对家国振兴充满信心。我的南方,也是柳永和李煜的南方。一江春水滔滔东流,流去的是落花般美丽的往事和芬芳。梦醒时分,定格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中...

南方的诗句南方的诗句是什么
南方的诗句有:不学南方与北方,南方心事北方身。南方的诗句有:西方骨董南方宝,南方之强北方强。结构是:南(上下结构)方(独体结构)。拼音是:nánfāng。注音是:ㄋㄢ_ㄈㄤ。词性是:名词。南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南方nánfāng。

南方有嘉木这诗的出处?
1.“南方有嘉木”出自乐小米的诗《天已微凉》。全诗: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彼岸花绽放,生死两茫茫。这里的嘉木指的是男主角苏嘉楠。意思:南方有美好的木头(喻指苏嘉楠),北方有人在思念着他。再美好的木头都有可能被风摧毁,但是风却吹...

有关南方下雪的诗句
有关南方下雪的诗句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

关于想念南方的诗句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南方人在北方生活思念南方的诗 写思念家乡的诗句篇一: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 其全文诗句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

南方春天的诗句
南方春天是中国五季之一,是中国南方温暖、湿润、花果繁盛的季节,也是人们喜爱的季节之一。南方春天的特点是,气温宜人、花草树木开始发芽生长,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给人们带来生机和希望。因此,南方春天也是中国古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不仅是诗词中的题材,南方春天还被广泛地运用在绘画、音乐、戏曲...

林西县18497557231: 以西洲曲,敕勒歌,木兰辞为例,分析南北朝诗歌的区别 -
徵辉精蛋: 南北朝期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战乱不断,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经济政治中心相对南移.北方因受当地地理环境(多辽阔高原'平原)和游牧民族生性豪放影响感染,所形成的诗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反映了这些,风格相对慷慨激昂,内容多以反应...

林西县18497557231: 南北朝乐府异同 谢谢 -
徵辉精蛋: 其一,从上题材上看,南朝乐府民歌与男女爱情;北朝乐府民歌则充满发批判精神,视野开阔,凡战争惨景、贫富对立、民风土俗、恐龙人物等有所涉及,老女、孤儿、穷汉、战虏、骑射称雄的健儿、背井离乡的游子,种种人物都在诗中出现,...

林西县18497557231: 南方和北方,有哪些诗词可以概括各自的美 -
徵辉精蛋: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牡丹亭》汤显祖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望海潮·东...

林西县18497557231: 宋词的地域差异南北方词的风格差异作家分布的南北差异 -
徵辉精蛋: 宋词,一般可分婉约豪放,但以地域论差异,怕不好区分吧.柳永,福建人,婉约派,辛弃疾,山东人,词风豪放,这也说的过去.但苏轼四川人,属于南方,却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山东人,也是婉约派代表.再后来,南宋豪放派词人如张孝祥(安徽和县)、陈亮(浙江)等大都是南方人.毕竟当时主流汉文化都已经南渡.你除非再对比北地金代词人作品,但是金代词人多声名不显,这就冷僻的多了.

林西县18497557231: 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的不同 是什么? -
徵辉精蛋: 北方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这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

林西县18497557231: 北方民歌与南方民歌的异同 -
徵辉精蛋: 你是虎中的吧!音乐考试啦.... 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共同点:1,都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集体口头创作出来的,歌种繁多,浩如烟海,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家喻户晓,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2,曲调朴素优美,结构短小严谨,风格浓厚鲜明,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准确突出. 不同点:大多数南方民歌比较流畅、温柔、婉转、抒情;北方民歌比较高亢、刚健、豪爽、热烈.这与风土、人情、语言都有关系.

林西县18497557231: 北方诗歌是木兰诗南方的代表诗歌是什么 -
徵辉精蛋: 你好!古代我过南北之分是以长江来划分,北方以乐府诗经为代表,称为现实主义,南方以楚辞为代表,表达浪漫主义.

林西县18497557231: 南北方民歌有什么异同 -
徵辉精蛋: 特征:南方民歌旋律委婉细腻,北方民歌高亢嘹亮! 中原的民歌大多是五声调式,少数民族的就多元化一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新疆的,节奏多是切分,等等~太多了,我总结不完呢?他们的不同风格特征是因为地域性等多种原因影响! 你要答案是不是考试的啊~~和我们上的民间音乐概论书的内容一样~我在有限的时间只能给你总结这么多!!

林西县18497557231: 《南北朝民歌》中南歌和北歌有什么不同? -
徵辉精蛋: 从语声方面来看,南歌婉转清丽,北歌质朴明快.尤其是南歌中大量使用了双关隐话,使诗歌更显缠绵含蓄.双关隐语的构成,主要是利用谐音字和一字多义,故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同音同字:“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散”既是...

林西县18497557231: 将《西州曲》和木兰诗对读体会南北朝时期南北诗风的差异性 -
徵辉精蛋: 南朝西洲曲从内容上看,是以男女之间爱情为歌咏对象,清新婉约,带有江南乡镇青年男女生活气息,展现南方人民阴柔的气质;而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木兰淳朴,有着男子一样的气概,正是北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