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诞生

作者&投稿:本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走进新时代》《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分别创作的时代背景~

1.《走进新时代》: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夕创作
1997年6月15日,《香港早晨》组歌正式亮相,罗湖区决定用最后一首《中国有幸》献礼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首歌送到央视后,有关领导、同志一起参与了修改创作,并改名为《走进新时代》。
2.《东方红》:抗日战争时期创作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3.《春天的故事》: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
1993年3月7日,该曲歌词在《深圳特区报》发表。蒋开儒拿着报纸找作曲家王佑贵谱曲,王佑贵以歌词的语言格式很难用音乐来表达为由拒绝,但是蒋开儒没有放弃,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王佑贵送一次歌词。

扩展资料
《东方红》的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
《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
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

改革开放初期吧·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进入改革开放后,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


《东方红》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在文革中,《东方红》几乎人人会唱,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国歌只在迎接外宾时用。在重大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方红》。


春天的故事

1992年的春天,南方一条《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强大信息像长着翅膀一样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木林县,刚刚退居二线的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拿着报纸,被上面饱含激情的叙述震动了。深圳,那个他在1979年去香港探亲时路过的边境小乡,真的一眨眼就成了现代化的新都市了?一个念头再也挥之不去--要去看看,一定要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他果真把家里仅有的2000元一把揣着南下了。 《春天的故事》演唱者董文华走出深圳火车站的蒋开儒,一下子糊涂起来,这不是香港吗?回头一看,火车站大楼上分明写着“深圳”两个大字,还是小平的题字。噢,真是深圳!与13年前他路过的乡野一样的深圳比,真是恍若隔世。 假如不曾见过严冬的万物凋零,又怎会有看到春天蓓蕾绽放时惊喜?蒋开儒在小平同志刚刚走过的深圳大街上追踪着伟人的脚步,真切地感受着春天的声音。他的脑子里盈荡着一个场面--就在他去香港探亲的1979年,小平同志也在广东,听了省委一位领导同志的汇报之后,说:先在你们广东找一个地方,办一个经济特区,杀出条血路来…… 蒋开儒的心不断地被“杀出条血路来”这句话猛烈地撞击着。他当过兵,知道杀出条血路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小平是统率过百万大军的,绝不会轻易说这句话,说了,就意味着背水一战,意味着流血牺牲,意味着成败在此一举。蒋开儒的脑子里同时浮出一个画面:小平同志站在中国的大地图前指点江山,寻找着中国经济腾飞的突破点,寻找着创办经济特区的理想之地,他在中国的南海边找到了深圳,就在这个地方划了一个圈……这个感觉一出来,一首混着春天的馨香,唤醒了心灵深处热烈的共鸣和憧憬的歌词就如清泉一样流淌出来:“春天的故事……" 1994年3月,又是一个春天,由团省委、省青联和省音协主办的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掀起了一股热潮,成百上千首参赛歌曲涌向设在各市的分赛区。在深圳分赛区,蒋开儒作词、王佑贵作曲的参赛歌曲《春天的故事》落选了。董文华 演唱《春天的故事》蒋开儒、王佑贵有点沮丧,又不甘心让这首歌就此泯灭,思来想去,希望能找个高手“起死回生”。曲作者王佑贵想到了时任东深供水局副局长、省青联常委叶旭全,这位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当时已是活跃在深圳词坛的业余作家。 一个平常的日子,叶旭全热情地接待了两位贸然找上门来的词曲作者。在水库酒店420房,蒋开儒、王佑贵两人将落选的歌曲递给叶旭全,希望他能进行修改并予以推荐。叶旭全仔细一看歌词,心里就有底了,说:“确实是一个好胚子,修整修整可能有希望入选,我来试试吧。" 当时,叶旭全在深圳已工作了14年,可以说是与特区共同成长的一代人。这位喝东江水成长起来的农民儿子,亲身体验、目睹了改革开放给特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对1992年小平南巡后深圳日新月异的面貌,更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感到以春天来引出、比喻这样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的确别具一格。只是原作有点冗长,立意只着眼于深圳,还有一些词语表述不够准确,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挽救这首立意新、题材好却不无“硬伤”的歌曲,叶旭全立即着手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二度创作。他的原则是:精简结构、提升境界、去芜存真。 精简结构:把原歌词的三段改成两段,将7分多钟长的原歌曲缩短为4分半钟左右,消除了歌词的拖沓,利于传唱,更将两个历史性的时刻凸显出来。 提升境界:针对原歌词中只是就深圳说深圳写深圳的立意偏低之弊,把歌曲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去修改,让歌曲跳出唱深圳而唱全国。比如,将原歌词第一段“1980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划出特区一片”,改为“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时间往前推一年,把背景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紧扣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背景;将原歌词“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为“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将原歌词“神话般崛起一座城”改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整首歌曲的立意从深圳一地提升至全中国的高度,从特区一事提升至改革开放的大业,内涵加深,境界升华。 去芜存真:将原歌词中一些政治上不准确,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进行重大修改,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使之更加贴切,更深刻。比如,将原歌词中“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写下宣言”改为“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因为用“南中国”来标示“南方”是不准确的,而用“宣言”来表述一位已交班的老领导人的言论,更是不恰当,改为“中国的南海边”和“诗篇”则更加妥帖。原歌词中用“你挣脱一穷二白的铁锁链,走进了乍暖还寒的春天”描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环境,“铁锁链”、“乍暖还寒”等词,很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致引出错误的联想,改为“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之后,则导向正确,气势磅礴,意境优美。 经过反复的推敲斟酌,叶旭全终于把《春天的故事》润色完毕,二度创作后的歌词结构完美、立意鲜明、用词精准、大气磅礴,赋予了新的内涵。 拿着新歌词,作曲家王佑贵又重下一番功夫。这首词在一些人的眼里有点“滑稽”。比如“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句话17个字,大白话似的。但王佑贵没有被这些说法所动摇。他用心去体味歌词,感到这样写真好,把一个很重大的政治题材生活化了,群众化了。17个字在作曲家的心中是一个段落,而不是一句,如果作为乐句来写就会很难。王佑贵每天都对着《春天的故事》歌词反复读,读着读着,感觉就出来了。他找到了适合老百姓平和心态的音高--它不是唱歌,它是说话,平和、亲切、感人。这就是《春天的故事》叙事的音乐主题。 王佑贵用音乐将不规则的词变成完整的乐段,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增强平和朴素、亲切感人的风格。谱曲时还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糅合起来,抹掉单独南方或北方的音乐风格。这看起来什么都不是,但什么都不是往往什么都是。 虽然只是一首歌曲,却有着史诗般的气势;它讲述的是大题材、大人物,同时它又如百姓家常话,真切细腻,令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歌声中,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和伟人重现眼前……几经锤炼,面目全新的《春天的故事》再生了。 叶旭全把二度创作后的歌曲直接交到了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此时,评委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评委认为,这是一首政治题材歌曲,唱的是改革开放,是国家领导人,用“画了一个圈”和“一位老人”这样通俗的语句来写,不够严肃,不能选用。但另有两位评委却坚持认为,群众歌曲正是需要这种通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需要清新贴切充满深情的比喻,这首歌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 《春天的故事》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分岔口上。两位评委的据理力争,再一次使这首佳作走出了险被埋没的命运,在他们的坚持和说服下,其他评委也转变了看法,最后这首歌在广东“94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中独占鳌头,被评为金奖,一举成名。《春天的故事》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叶旭全自信这是一首属于时代的歌曲,是一首将政治和抒情结合得非常完美的歌曲,应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于是,他想到了将歌曲拍摄成刚刚在中国落地不久的音乐电视--MTV。可是,当时他和蒋开儒、王佑贵都不富裕,而拍摄一个音乐电视片要十几万元! 叶旭全和曲作家王佑贵一琢磨,没有钱,那就自己动手筹,无论如何,也要把春天的故事唱响!于是,叶旭全回到老家东莞,找几个中学同学筹集款项,其中一个姓雷的同学听完这首歌后激动地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可能有机会从一个机修工变成拥有千万身家的老板!”当即决定拿出10万元支援叶旭全。其他几个同学也受到感染,纷纷慷慨解囊,很快筹集了16万元。 接着,歌曲传给了中央电视台的孟欣,传给了精于摄像的张国立,传给了名满全国的歌唱家董文华,打动了这些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他们不约而同自费从北京飞到深圳,现任广东团省委副书记的张春生也赶来了,大家一致表示要义务拍摄这部音乐电视片。 拍摄的策划、创意、脚本和文案制订在东莞金湖酒店里进行,总策划孟欣接连3天每晚策划到凌晨3点,北京的工作电话也追了3天;刚演完《宰相刘罗锅》的张国立义务当起此片拍摄的总导演,亲自参与分镜头的讨论和文案制作;歌唱家董文华日夜揣摩、练习这首歌,直到嗓子不适;张春生则将灯光、道具一并揽上身;叶旭全、王佑贵负责买矿泉水、买饭盒、拉电线,甘当勤杂工。 1994年10月,这部由孟欣总创意、策划,张国立总导演兼摄像,董文华演唱的音乐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而红,12月,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一时间,《春天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红遍中国。后来,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获得了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以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音乐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金曲”.董文华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首歌曲传遍了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成为真正代表中国人心声和记录一个时代风采的歌曲,蒋开儒、叶旭全、王佑贵的名字也因此载入了中国音乐的史册。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东方红》(陕北民歌)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因此流传极广。
  这首民歌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1903-1955)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
  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此曲已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
  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进入改革开放后,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   这首歌是歌颂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另外《东方红》是歌颂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春天的故事》是歌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 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标志一代领导人——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创作。《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通过这样三首歌, 历史被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中国一直是有这样的人文传统的:30年代的《大刀进行曲》,40年代的《解放区的天》,50年代的《志愿军战歌》,60年代的《谁不说俺家乡好》,70年代的《北京颂歌》,80年代的《祝酒歌》…… 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您好,
《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东方红》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蓬勃发展的时期,歌颂党,歌颂毛主席的;
《春天的故事》描述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背景;
《走进新时代》则是在上世纪末创作出来迎接新世界,以纪念中国走向小康社会的背景

义曲和东方红,建国;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
走进新时代,千禧年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有被修改过吗?
1949年至1978年,1982年至今的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1978年至1982年的歌词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是什么?
1. 在聂耳准备前往日本避难之际,他得知电影《风云儿女》需要一首主题歌,并主动请缨为歌曲谱曲。他承诺在日本安顿好后,会迅速寄回歌稿。2. 自1935年诞生以来,《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3.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

《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义勇军,究竟指的是谁?
引言:《义勇军进行曲》当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大家心目中都想起了曾经为了祖国奉献自己生命的人。这是国歌,也是每个人心目应该敬佩的人。可是在这首歌曲当中义勇军指的是谁?有许多网友表示深深的疑问。这里的义勇军,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其实指的就是东北的义勇军。一、义勇军到底有多勇敢?在...

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
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

《义勇军进行曲》由谁创作?
《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光未然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

《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是《义勇军进行曲》?
后来,聂耳于1935年5月初将《义勇军进行曲》的定稿由日本寄回。 不少人以为,国歌原名就叫《进行曲》。谷老说,《义勇军进行曲》最初叫做《军歌》,就是当初田汉交出来的《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曲名。而聂耳谱曲后,将歌名改为《进行曲》。孙师毅等人收到了聂耳从东京邮寄回来的手稿后,他们又决定将歌名最终改为...

...升国旗的时候放的是哪一首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天,中国人民迎来了新生活,也迎来了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时候,放的正是这首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由来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由聂耳作曲,田汉填词。这首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传唱,成为中国人民的...

《义勇军进行曲》是如何诞生的?
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一首长诗,其中一部分被选为主题曲的歌词,聂耳后来得知这件事情,于是就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后来经过几次修改,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一部电影的出现有关,这部电影风云儿女是1935年由许幸之执导的电影,讲述的是抗战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如下:1、旋律:《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大多为上行的旋律线,使音乐情绪向上发展,多采用短句短音,这使歌曲坚强有力而富有战斗性。2、节奏:《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铿锵有力,采用明朗宽广的大调和四二拍子形式写成,具有鲜明的进行曲的风格...

唐海县13429837656: 红歌最好听的二十首歌 -
赤乐氯化: 1. 《义勇军进行曲》 以其雄壮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勇斗争.2. 《十送红军》 描绘了人民群众送别红军的感人场景,传递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唐海县13429837656: 《义勇军进行曲》和《春天的故事》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 -
赤乐氯化: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春天的故事 作词:叶旭全、蒋开儒;作曲:王佑贵1994年

唐海县13429837656: 五十首经典好听的革命歌曲. -
赤乐氯化: 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工农兵联合起来》《红星歌》《共产儿童团歌》《洪湖水浪打浪》《毕业歌》《五月的鲜花》《延安颂》《游击队歌》《保卫黄河》...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