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几个和佛法有关的问题:

作者&投稿:征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RE:请教几个和佛法有关的问题:~

推荐修习入出息念。入出息念是佛陀曾经修习的,佛陀就是通过入出息念达到禅定,并在此基础上修观,因此才证悟涅槃的。修习入出息念可以看《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其中的业处篇。
在《相应部-入出息相应》里面,佛陀讲到:有一次,佛陀想独处三个月。佛陀吩咐除了送食的比库之外,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来见我。当佛陀在三个月出来之后,他就和其他的比库说:如果有一些外道、那些出家人,他们问:“贤友们啊!你们的沙门苟达马、你们的世尊,在这三个月当中,他是多依什么而住?”你们跟他说:“我们的世尊,他是多依入出息念定而住。”

为什么推荐入出息念:
第一、它是一切菩萨证悟佛果的修行方法
第二、佛陀经常教导修习入出息念
第三、修习入出息念有很多殊胜之处

有以下的殊胜之处:
1、下手容易,所缘简单。
与其他的禅修业处对比,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容易,不用另外准备遍相。比如修习不净先要取不净相,取不净相要去找尸体,尸体越腐烂、越难看、越臭、越令人厌恶越好。对于没有禅那的禅修者来说,取不净相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又如修地遍要先做地遍的遍相。修白遍等业处也要做遍相。然而,修入出息念可以免去这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呢?
因为,修习入出息念的所缘只是呼吸。呼吸对于人类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从母胎呱呱落地,一直到这期生命的终结,在这期间都有呼吸。因此,要修入出息念,只须直接去觉知自己的呼吸就行。正念地觉知呼吸就是在禅修。这种禅修方法不用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直接了当。除了睡眠之外,其他的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修习入出息念。此是殊胜处之一。

2、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寂静。
入出息的相很微细,并不像不净相等那么粗。不净相是很粗、很厌恶的,有时候心会排斥、抗拒。三十二身分的相也同样是很粗的,容易厌恶。地遍的相在刚开始修的阶段也是很粗的。然而,入出息念的相是很细的。当我们把心念专注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呼吸的轻柔。当然,我们不用注意其轻柔的特性,只是说跟其他所缘相比,入出息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轻柔性。此是殊胜处之二。
3、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迅速消除妄想。
佛陀在《增支部•美奇亚经》(Meghiyasuttaü)中说:
“要断除贪爱,应修习不净;要断除瞋恚,应修习慈心;要断除寻(杂念),应修习入出息念;要断绝我慢,应修习无常想。”(A.9.1.3)

在经律中,佛陀也指出修习入出息念的殊胜之处:
  “诸比库,修习、多作此入出息念之定,不但寂静、殊胜、不杂、乐住,而且能令再再生起的恶、不善法由此消失、停止。
诸比库,犹如在热季的最后一个月,非时大雨能立刻使飞扬的尘土由此消失、停止。”(S.54.9; V.1.165)
修习入出息念就像大雨洗掉漫天飞扬的尘土一般,能够使许多妄想很快地被消除。

4、修习入出息念能够证得禅那。
在四十种业处当中,佛随念、四界差别等十种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证得禅那;十不净、身至念这十一种业处只能达到初禅;慈、悲、喜三种业处只能证得第三禅,但通过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证得色界的第四禅。缅甸帕奥禅林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拥有禅那的禅修者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是通过修习入出息念证得禅那的。
所以,修习入出息念有诸多的功德、利益。
正因如此,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里都教导这种业处;也正因如此,历代上座部佛教的许多长老、禅师们都喜欢教导和修习入出息念。当我们见到入出息念的这些功德与利益,就应当修习入出息念。

1:我一个佛友说她女儿掉了2台手机,且不说怎么掉的,我相信因果,可是按照因果来说,她女儿是在还债。问题如下。

【我的回答】
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就好比中医看病。外表都是咳嗽,但是,名中医可能开的药不一样。就是因果不同所致。
手机掉了,被别人见到了。未必就是讨债还债的关系。讨债还债也都是为了解释方便的名字。都是因缘而已。自己的不留意,掉了。恰恰的因缘,捡到了。未必就都是所谓讨债还债。

2:我们第八识中有储藏了无始劫以来与种种众生之间的善缘,恶缘,也就是所谓的讨债,还债,报恩,报怨等债务关系。那么又是为何轮回数次,有隔阴之谜的我等众生,依然能够续前因缘,该讨债的讨债,该还债的还债,该报恩的报恩,该抱怨的报怨?

【我的回答】
第八识中,没有善与恶。善恶都是方便而已。善,在另一个角度,也许是恶。第八识中只有因缘。有了因的存在,在有具足的条件--“缘”时,条件成熟,就结果。这也叫缘起缘灭。
让你欢喜的,也许就是善。不欢喜,甚至是痛苦的,那就是恶。佛法让我们广结善缘。也就是只让善因结果。远离恶缘,而不让恶因结果。来脱离苦境。
因是自己所种,缘也是自己找来的。如果看破了缘,不执著,不无明,恶因无法现前,业障自然自灭。哪里还有讨债还债等事。

3: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的善缘,恶缘,业力这三者之间产生的是何等的联系,能让我等众生之间起善缘恶缘,互相牵扯生生世世而不得度?

【我的回答】
善与恶,都是由心所生。心可生大善,也可生大恶。心生大力,那就是大的业力。或者小的业力。
因此,这个心,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我们被过去的业所障碍,不得真智慧。以贪着起心动念,往往就陷入误区,受苦受难,而生生世世不得度。

参见圆觉经中普贤菩萨的问题。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为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今妄想心云何解脱?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味,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喜欢,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末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灭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 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 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 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 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 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 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 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 方便亦如是】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这些文字我们不重复解释了。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大慈大悲的世尊,希望您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菩萨道的人说明,当听到了此圆觉清净法门,初见本性,应如何起修?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这个问题我们也要问,对不对?他说世尊刚才答复文殊菩萨,一切都是幻化,身体是幻,身体是假的,我们的思想念头也是假的,身心都是假的,既然一切如梦 如幻,那还修什么呢?不修行也幻,换句话说,我杀生也是幻,我不是杀生,我杀幻呀!反正他早死晚死一样要死,我给他一刀,早点解脱嘛!既然一切是幻,为什 么还要念佛、打坐、守戒呢?为什么要以幻还修于幻?这个问题的确要问。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第二个问题,一切皆是虚幻,虚幻就是空,什么都没有,都灭掉了。既然一切都是虚幻,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无心,既然无心,何必修行?谁来修行?修个什么东西呢?另外还附带一个小题,云何复说修行如幻?为什么您老人家还说修行如幻?
讲到修行亦如梦如幻,有位禅宗祖师,也是净土宗的大祖师---永明寿禅师,他原是将军,后来出家,大彻大悟以后,提倡净土念佛法门,禅净四料简中“有 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就是他的偈子。他规定自己一天要念一万声佛,每天要做一百零八件佛事,他一生的行经与西藏黄教的宗喀巴 大师颇多类似。像他已经大彻大悟的人,每天兢兢业业积极修行佛事,而却说是:“宴坐水月道场,修习空花佛事。”也就是说所有修行皆是如梦如幻,这是什么道理呢?
其次,在密宗里有个幻网法门,此幻网法门乃普贤如来化身为金刚萨埵 所传,而其原理就是此处普贤菩萨所提修行如幻的道理。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为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今妄想心云何解脱?】
各位有没有注意到,普贤菩萨所提的问题,分三种层次,我们不要被经文美丽的文字所迷惑,而忽略过去。第一,佛所说一切法如梦如幻,身心皆幻,那又何必 修呢?修假法有什么意思呢?第二,既然一切皆幻,谁来修行呢?第三,就是修行既然如幻,那么,一切众生本来没有修行,虽然在生死轮回中,也是幻化。可是他 并不知道自己这个生死是假的,他把生死看得很认真是,所以,想到死亡感到痛苦,失去东西觉得悲哀,把假的抓住当真的在玩,这样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脱?
普贤菩萨把一个问题,分成三个层次,我们要搞清楚。接着,他对所提问题,在下面作了结论。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普贤菩萨发大愿,恳求佛为将来末世一切众生,有什么方法可让他们一步一步修行,而证得如梦如幻的境界。这么一来,使将来的众生不被幻化所骗,永离种种幻境。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讲完了,跪下来,五体投地,行礼如仪,恳求三次。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味,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说:“好!你们能够为了一般大乘菩萨以及将来的末世众生,恳求我来讲--如何修行大乘菩萨道的如幻三昧法门(西藏密宗谓之幻网法门,幻网乃根据“华 严经”法界重重无尽而来)。“方便渐次”,一切方法都叫方便,一切有为法皆是方便,换句话说,没有证道以前,无为也是方便,无一不是方便。悟了道以后,方 便都没有了,那是实相般若。这种修行的方法其程序是如何?你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发心为了将来一切众生,如何能够脱离迷幻?好,现在仔细听, 当为你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喜欢,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当时普贤菩萨听道佛要说法很喜欢,在座大众都专心静默而听。
现在讲梦幻修法,实际上,显教就是密教,经典上的每一句话都是修法。那么,现在所讲乃融会显密教法,要靠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若真要传幻网法门,那可严 重了。你们要先登记,然后,好好拿红包,多多益善,这叫供养。拿了供养以后,要先关起门来修法,要有高一点的道场,一千杯水,一千盏灯,昼夜点着檀香,香 烟弥漫,还要做一套衣服,戴上高帽子,锒(LANG2)锒铛铛挂上一大堆,口里嗡隆嗡隆地念,进入梦幻三味,一一为你们消灾免难,要修到护法神现身,然 后,告诉你哪一天传法,你要在下面跪半天,传法要传半个多月,一天要四个小时,不要说我说法很累,你听法就够你受了。
假如现在要传这个法门,有个好办法,摆上许多镜子,加上科学灯光设计,一进坛场就看到千百万个自己,哪个是真的你都分不清楚,那真是如梦如幻,不用我传,普贤如来就来传你了。我讲的不是笑话,是真的(唷)!现代修法适当地配合科学,修持起来快得很。
现在把密法都传给你们了,这是梦幻修法,给你们露一点信息,你们不要当笑话听。你若以恭敬心听我的笑话,你就得到普贤菩萨的感应。你如果当笑话听,那 就可惜了。不过,我不搞这一套,我这个人讲好听,平常解脱惯了,对于要穿上法衣,戴上帽子,道貌岸然扮起一副上师的摸样,总是能免则免。
好,现在我们来看佛所传的梦幻修法。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佛所说这一段真是大法,也是无上的密法,只要你好好依靠文殊菩萨的带领,能以智慧进入就到了。下面我们再引申说明。
善男子,等于说你们诸位仔细听者,一切众生种种幻化,没有哪一样不是假的。现在你们所看到的我是真的吗?是假的。不相信,那么你眼睛直瞪着看我,多看 一会儿,我的脸就不是这个脸了。愈注意看,你就愈可以看出假的来,一切非真。各位注视着这个佛像看,眼睛不要动,你看!佛像不像佛像了,梦幻出来了,旁边 周遭一切也梦幻,眼睁开着,看而不看,如此便进入梦幻境界了,就这么简单。
平常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不是都很实在吗?不,那是众生没有定力,被自己的眼睛所骗了。现在让你注意看,就是五遍行的作意,你注意看,那些东西原来是假 的,种种皆幻。像眼前的茶杯、桌子这些都是假的,它的本身迟早都会毁坏,都会变去了的。连我们的身体也是假的,当初爸爸妈妈生我们的时候,一入胎就抓个假 东西,生出来以后,越看自己越漂亮。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那么,一切众生种种幻化,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幻化,那又如何修行呢?别急,佛说这个幻化的本身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在此梦幻境界中既(即)是自心自性圆觉 妙心,一切幻化都是自心本体功能变化出来的。这里我再说个幻网法门,现在不用眼睛,改用耳朵。请各位把眼睛闭起来,我现在讲话的声音各位都听到了吧!这个 声音是幻化的,没有了,“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你不须用心听,自然就听到了。一切如梦如幻,但是,你那能听的空性没有坏,不生不灭,不 增不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此幻化之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要是去追他,你不是傻瓜吗?知道他是幻,来也是幻,去也是幻,“金刚经”说:“无所从 来,亦无所去”,一切都是幻起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你们所听到的声音是幻化,能听的是幻,所听的也是幻,幻来幻去,幻化灭了,你那能听的觉心没 有动过,本来如如不动,不须你去造就一个,不须你去打坐才有,本来不动,本来如是。请记住佛说:“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此修行,就可成就了。
注意!普贤菩萨是讲修行的,如何去修呢?不要以为修行就是找个茅棚,找个清净的地方,或者说我要闭关。闭关是享受,闭关从某一方面来讲是世界上最大的 偷懒,住在里面,什么事情都不做,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修行好办。大菩萨的入世修行才难,你要在人世间做个贤妻良母或者是做个尽责的好父亲好丈夫,这 就不容易了。这是担负妻子儿女的痛苦,而且要咬紧牙根有苦都不说,一切如梦如幻,于此痛苦中,一心清净,不起恶念,处处利他利人,这才是真修行,这才是普 贤菩萨的“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修行法门。可不是吃饭把碗筷一丢,什么事情不做,跑到这里来打坐、听经。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末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你说我悟了,悟个什么?假使有所悟,此悟亦是幻,譬如说你来听经,跑到九楼去,九楼的人告诉你不对,在十一楼,好了,你悟了,知道在十一楼,到了十一 楼,就无所谓悟不悟了,就不管有没有搞错了。所以,悟了道,还有一个“悟”放在心里,那就“误”了。因此,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还在迷惑中,这样不对。那 么,你说我的悟也没有了,这又是梦话,说有说无都不对,空也不是,有也不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幻起幻灭,本来清净,如如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佛告诉普贤菩萨,一切修大乘道的菩萨们以及末世众生如何修行呢?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讲到这里,我们的修行对不对呢?我们的修业都在造业,不 过,造的是善业,没有错。若论悟道,那差得远。我经常说你们修行啊!这一生种一种善根,他生来世再说罗!若真正了解的话,所有一切修行,包括持戒、修定、 修慧,这些都是虚妄境界。一切众生本来在定,本来清净,有什么戒呢?本来不动,有什么定呢?本来如梦如幻,有什么慧呢?还说这个如法,那个不如法。你本来 无法,一切皆空,还需要什么法?假如你还装模作样修个什么法,都在虚妄境界,自己骗自己。
你若懂得这个道理,“坚执远离心故”,一切都丢!丢!丢!都远离。你说丢了就放下,放下就是道,不对!“心如幻者,亦复远离!”,你觉得放下那个空的境界也要放下。刚才你们瞪着眼睛看,那个如梦如幻的境界也要丢掉,一切远离。
我们看到佛经的梦幻、空花......等名词,往往当成是文学境界的比喻,没有实际予以求证。我们只觉得晚上做梦是虚妄的,没有警觉到日常生活也是 梦,假如能够体验到现在目前的生活也是虚幻的,那么,学佛才有点像样,否则,把佛经的梦幻、空花当成是文学的修饰形容词,或者将佛学当作理论来研究,则对 我们实际的人生毫无用处。
换句话说,我们学佛要现实一点。无论是世间或出世间的学问,假如与我们的身心性命不相关,没有利益,这个学问是不会恒久存在的。世间一切之学问及宗 教,都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佛经,可说是最现实,专为度脱我们的烦恼而存在。假使研究佛经,只了解其中道理,口口声声都是佛学专有名词,学问也很高 深,而没有从自己的身心之中去求证,而没有在日常做人之间去体会,那么,学佛可以说一点也没有用。
这一节提到不只是末世众生,包括“一切菩萨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此一切菩萨乃指初地、二地......到十地菩萨,假如没有达到梦幻空花境 界,那都不是真菩萨,都还须修梦幻观。从这段经文我们应当警惕到一切众生以及菩萨都在求幻像,也可以说没有大彻大悟以前,都在玩弄幻像,在没有证得自性本 来是佛以前,都落在幻像中。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即使达到梦幻虚妄境界,此梦幻虚妄境界亦当远离,全部要抛掉,连此抛掉放下之念,也要远离。若有一丝一毫放下远离之念,都成障碍,远是幻化,如果想远离尘世,求个清净之地,有此出离心也不对,你要远离到哪里去?所以也要抛掉。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这八个字是离幻境界的结论。最后达到无所离,放下放到无所放,空到无所空,再也空不掉,“即除诸幻”,而到了真实不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
在“楞严经”上也有一段与此同样的道理,阿难与佛研究讨论心在哪里?七处证心,八还辩见。心在身内?身外?在生理神经里?在见明见暗的作用上?在思维 上?心在身体中间?或说一切无着就是心?这些都被佛所否定,如此反复辩论了七次。最后,佛骂了阿难,佛在教育的时候也同样发脾气,不过,佛经里形容得漂 亮,“咄哉阿难”只此四个字,实际上佛也是瞪起眼睛,拍了桌子,大骂:“阿难,你真笨!”
七处证心以后是八还辩见,再一次寻找心性在哪里?例如我们张开眼睛能够看见东西是什么道理呢?原因之一是因为有阳光,所以我们看见光明。夜里没有阳 光,我们看见什么?看见黑暗。门窗因有空隙,所以看见内外通达的空间。因为有墙壁的阻挡,所以看见障碍。能够观察环境,分辨各种现象的是思想分别的作用。 我们也可看见渺茫虚无的虚空,尘雾浓时,则见昏暗,尘雾消散,视线又为之清明。佛说把光明还给阳光,把黑暗还给夜色,通达还给门窗,障碍还给墙壁,观察还 给意识思想,空间还给虚空,昏暗还给尘雾,清明还给晴朗。把这些都还掉了,但是,有一个还不掉的。
现在,我们做个试验,说不定各位因此悟道,我们把眼睛张开,看见光明。眼睛闭起来,看见什么?看见个看不见的,一片黑洞洞的。再张开,又看见了。再闭 起来,又看不见了。见明见暗,看到光明,看到黑暗,这些是相。光明来了,黑暗跑了;黑暗来了,光明跑了,两者互相交换。我们那个能够见明见暗的,不在光明 上,也不在黑暗里,明暗有代谢,那个能见之性不受影响,没有动过。注意,这个能够看见的不是指眼睛,例如我们把眼睛挖出来捐给人家,这个挖出来的眼珠本身 能不能看见东西?不能。这个能见之性乃是我们的心性,这个是还不掉的,这个还不掉的是什么?就是自己,所以“楞严经”上讲:“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 者,非汝而谁?”这个还不掉的就是你的自性,明心见性就是这么容易。
我们在座的诸位,包括年纪二十几岁,以及年纪大的六七十岁,用了一辈子的幻想,我们都被自己的思想、感觉、情绪等所欺骗了,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其中 唯有一个东西是始终没有变易或衰老的。你现在坐在这里,心中没有烦恼,没有思想,知道自己本来清净的这个东西没有动过,这是“不汝还者”,你先认得这个。 如此认定之后,至于烦恼思想,你不要去除掉他,那是幻境,你不理他,他自然会澄清下去,如此清净下去,偶尔又飘来妄想,那怎么办?没关系,飞来飞去还是在 那个境界里。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灭尽,不入断灭。】
钻木取火是我们上古时代的老祖宗遂人氏所发明,这个发明改变了以往人类茹毛饮血生食的生活方式,从此以后才有熟食烤食,有了火以后,才有现在各种煎、煮、炒、炸等等不同的吃法。
以一个木头在另一个木头上快速转动,可以钻出火来,火再引燃木头,木头烧完了,火也没有了,“火出木尽,灰飞烟灭。”这是佛的比方,比喻得恰当,文学境界又美。
我们研究自己,不是都怕妄想怕烦恼吗?所以拼命打坐来空妄想,但是又空不掉,那就念佛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行的话,那么去念个咒子, 吽 啊吽的!哈拉、哈拉,唏呖,唏呖,呼噜、呼噜!-娑哈!什么理由?不知道!咒子是秘密,不要问,尽管念,越念 越灵。密宗的喇嘛还不只如此,手上还拿个鼓、拿个铃子,左边叮、叮、叮!右边咚、咚、咚!嘴里嗡隆!嗡隆!佛菩萨这个供养你唷!这些都给你唷!如此忙了三四个钟头,然后圆满吉祥。假如这样忙一辈子还不成佛的话,那真可怜。这就是钻木取火,灰飞烟灭。你爱妄想,就让你想个够,这个菩萨十二个 头,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上一只眼睛,每一只眼睛又出一只手,你去想!慢慢想!想够、想累了以后,最后嗡啊吽-娑哈!所有拜佛、念经、行香、念佛 这些修行方法都是钻木取火,都是以橛出橛。橛是木头钉子,木头钉子拔不出来,以另一个橛子把它打出来,叫作以橛出橛。
所有一切的修法,包括观想、气功、念佛、念咒、梦幻观等等八万四千法门,这些都是以幻修幻,都是幻法,都是加法,给你加些东西上去,那么,你说有一个 法门不是假的---空,空也是幻,空是本来空,不是你去空他,而是他来空你,学佛的人拼命空呀!空!放下!你放不下,他也不会为你留着。我讲了那么多话, 诸位也听了那么多,有哪一句话停留住?留不住!空的嘛!这一切声音都是梦幻,我在说梦话,你做梦在听,这一切都是以幻修幻。
“诸幻灭尽”,这一切梦幻都空完了,你怕都没有了?例如我讲了四十分钟,各位也听了四十分钟,一句话都留不住,是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不,你想一想, 它又浮现出来,所以,并没有灭掉,没有死亡,不入断灭。那你说他永恒存在吗?又不是,一句话听过了就没有,所以说是不断不常,非断非常,因为非断非常,所 以不生不灭,生而不生。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注意!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禅宗心印,也是密宗的大手印,普贤如来、金刚萨埵心法。
我们现在把眼睛闭起来体会,一切的思想感觉都是假的,这些来来往往的妄念都是假的。你会发觉心中有妄念,可是当你发觉的时候,妄念已经跑掉了。“知幻 即离”,妄念自己走掉了,不用你再去除妄想,不必再用个什么方法去除他,“不作方便”,不必再另外用方法了,所谓念佛、念咒都是多加的方便,念佛也是生灭 法,也是梦幻空花,这些一概不用。
“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幻想,知道现在清净了,这就是如来觉性。例如我现在讲话,各位闭着眼睛听,耳朵听到了声音,这个声音是幻的,已经没有了,用 不着再用个方法去掉声音,它自然就空掉了。但是,知道声音的知性不空,本来就在,“亦无渐次”,不管你修不修,他还是一样听到,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初地二地 三地......十地,也没有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来一切众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净土。
有些人跑来告诉我,老师,那个道理我懂,不过,还要慢慢修。对这些人,我怎么办呢?我只好说你讲得对,完全对,慢慢修,修到天边与海角,总归有一天修 到啊!因为他没有气派,说到了就到了嘛,对自己有信心就到了呀!信什么?信我这个我,清净圆觉,天上天下惟(唯)我独尊,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下来,就把佛 法说完了。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佛又重新吩咐,告诉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要依此修行,要懂得“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四句话,这样才能永离颠倒妄想梦幻空花。
到这里,佛已经传完了法,把金刚萨埵 之心法传给了普贤菩萨。
现在,我们再回转过来,讨论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所代表的意义。普贤菩萨在佛法中代表行愿,学佛容易行愿难,悟了道以后,要去修行,所谓修行是修正 自己的行为,从内在起心动念的心行,到外在的行为。所谓发起慈悲心,必须要实际做到,天天坐在家里的佛堂里讲慈悲,你慈悲了谁?那是人家慈悲了你。行菩萨 道要具备大愿力,所以普贤菩萨所代表的坐骑是象,印度的象等于是沙漠中的骆驼,背负一切重担,替人类做最劳累的工作,行菩萨道乃是为众生挑起他们的苦难。
慈悲行愿是很痛苦的,发心做好事,要先准备挨骂,事情做好了,人家还诽谤你,说你是为了名为了利,你听到这些,心里要像吃冰糖一样的舒服,管你怎么误 会都可以,我都不在乎。我们常说任劳任怨,任劳容易,任怨则难,请你帮忙劳苦一天,累死了都愿意,假如你听到说这件事就是你帮忙帮坏了,这下子你受不了 了,老子非揍你不可。任劳容易任怨难,行菩萨道要任劳任怨。
那么,普贤菩萨何以能够做到?因为他晓得埋怨也好,恭敬也好,一切如梦如幻。他不受骗,骂我,误会我,我不生气;赞美我,恭敬我,我也不会高兴,这些都如梦如幻。所以,佛对代表大行大愿的普贤菩萨传梦幻法门,其用意即在此。

华严经云 信为道源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根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是禅宗人说的 不是世尊
禅宗成道开悟者 个个都是上上根 你可不是 为什么 你连疑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啊
疑是疑情 是参话头 是一念未生之初 不是你的愚痴与疑惑 你就算疑 也开不了悟
还真把佛法 当做死学问来研究了 告诉你吧 研究到死 你也开不了悟
1.成佛不是消灭欲望,是不去妄想攀援,是无欲,而不是灭欲,本就不存在又何必去灭它
你不向外求,你不起喜厌之心,欲望那里来
<所以你觉得像是很有道理似的 你连修佛的道在那里 你都还没有看见呢>
2.度众生也不是执着 度众生是众生的机缘到了 有修学的心 而佛自然与之相应 佛不攀援 也不妄想
但是有求必应 月亮执着吗 太阳执着吗 照你说月亮太阳都能映照倒影于水中 就是执着要从天上下来
显然你这种思想很幼稚啊 水清净污染 自然映照 月亮太阳都还在原处 不动呢
佛度众生 心没来 还在虚空的常寂光土呢 反之众生的眼光看不远 为何 心堕下来了

阿弥陀佛!施主能有此心,也是好事,我佛不会怪罪的。
就让贫僧来帮施主解惑吧!
1、阿弥陀佛!施主,这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成佛要求要灭欲望,便是要你把所有的欲望全部消灭之后,达到清静无为,但这时,你还剩下这最后一道欲望的欲望,这是所有高僧修成正果的屏障,当你将这最后的欲望灭除了之后,便是修成正果之时!!阿弥陀佛!
2、阿弥陀佛!施主,这的确是一种执着。可佛祖没有凡夫的执着妄想,而“普渡终生”却非凡夫的执着,那是教化天地的执着,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执着,它并不像凡夫的执着中含着世人的七情六欲,它有的只是一种普渡众生而已。要知道,此执着非彼执着。阿弥陀佛!

【1成佛要求消灭欲望,但是想让自己没有欲望,不正是一种欲望吗?】
这里就需要搞清楚佛学中关于【欲望】的定义,发愿成佛,不是欲望,O(∩_∩)O~

【都说佛没有凡夫的执着妄想,那么很多佛成佛以后普度众生,这算不算一种执着?】
这里也要搞清楚【执著】的意思,金刚经中就说了佛陀普度一切众生,而无众生可度。若是真认为有众生可度,那就连真菩萨都不是,何况成佛。。。。

【世尊也曾经说过,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这不是佛说的,是禅宗的大德开示,O(∩_∩)O~

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建议您可以参阅一下 堪布慈诚罗珠的《慧灯之光》之一

应该可以给您提供满意的答案

祝您一切吉祥圆满!

.


你好,我是一名想学习禅修的人,您能教我怎么做或者推荐一些有关...
《身念住内观法》〖泰国 阿姜念 著〗 《观呼吸-平静的第一堂课》德宝 法师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一》 悉达多学院编译 在下建议您,应当翻阅诸多书籍之后再询问同修以此验证自己所学习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是否如法。因为每个人的禅修情况都不同,所以禅修最好有禅师的指导。但对于自学的人...

佛教十三经先后顺序
《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它主要讨论了观想和禅修的方法,并阐述了缘起的概念。第八经——《法句经》《法句经》是佛教经典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部,它向修行者提供了大量有关佛陀智慧和佛教教义的教导,并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经文和禅修的方法。第九经——《心经》《心经》是佛教经典中最重要...

有哪些信仰佛教的科学家?
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也是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心经与生活智慧”及“心经与现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佛教文化及智慧的关注。

寻几个出自佛经的小故事
问优波迦喽嗏:“你从哪里找到这香甜、美妙的食物?吃了教我觉得浑身舒服、精神愉快,连发出的声音都是...佛教里有一种修行法门,叫做回向。像是给人一个面包的同时,如果你能在心中发愿,希望天下的人都能解除

佛教通过与中国思想的长期融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派有几个?
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佛法本是一昧的,由于接受者的智慧、福德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认知、修行的偏重,也就有许多不同的分支派别了。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佛法东流是什么意思?
佛法东流的历史演化是一个跨越几个世纪的复杂过程,既有与庙宇建设和佛教文化相联系的历史事件,也有与时代演进和政治变迁有关的事件。在佛法东流的过程中,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独特的风貌。佛法东流的历史演化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文化多元化的一个体现...

介绍有关佛教的书..
你可以搜搜,对初学者还是不错的。佛教有一部分糟粕,那就是什么开天眼、天地眼之类的神通玩意,百害无一利;还有就是一些说因果报应的书,也要抓住核心,不能迷信;最后就是什么须弥山、四大洲之类的,仅仅是比喻指代意义。个人建议:先看禅宗,立个平常心;期间能悟得“我空法空”最好,悟不了也...

两个关于佛法的愚昧问题。一定要指教啊!
信是一回事,修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人人都会说看破红尘,但是有谁真正愿意离开酒池肉林,荣华富贵。

佛学初学者需要读什么经典?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

请教佛友关于佛法中的几个问题
【我的回答】第八识中,没有善与恶。善恶都是方便而已。善,在另一个角度,也许是恶。第八识中只有因缘。有了因的存在,在有具足的条件--“缘”时,条件成熟,就结果。这也叫缘起缘灭。让你欢喜的,也许就是善。不欢喜,甚至是痛苦的,那就是恶。佛法让我们广结善缘。也就是只让善因结果。

丘北县18913767050: 关于佛学的几个疑问 -
步苇阿莫: 1,在佛的境界里面,因果律也是“空”,也就是在胜义谛的高度,因果也为空性;在菩萨、凡夫的境界里面,因果实有,也就是在世俗谛的高度,因果不空.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实际上有问题,前半句是在胜义谛的高度说的...

丘北县18913767050: 请教各位善知识几个有关佛法问题 -
步苇阿莫: 1.因为袈裟人人都要争啊,达磨祖师早就说了,传到第六代不必传,且自古以来传这个袈裟为信物,都有生命的危险.所以五祖嘱咐六祖,不必再传.2玄奘大师所翻译的版本中略去了序分和流通分,只保留正宗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略去序文,略去后记,只保留正文部分.整部经文朗朗上口,简洁精要,是以心经虽然有6种翻译,却惟独玄奘大师所翻译的最为人称道,没有序分自然就没有如是我闻.3律就是律宗,净就是净土宗,密就是密教真言宗

丘北县18913767050: 关于佛教的几个疑问 -
步苇阿莫: 1.植物本身并没有生命可言,属无情众生,但其上有无数精灵鬼怪等众生依附,这在佛经中早就开示了,所以佛陀不让人们随便破坏花草树木,一方面是道德原因,一方面就是怕伤害他们.但吃蔬菜属于维持自己身命,而且蔬菜的生命会随着它...

丘北县18913767050: 关于佛学的几个问题 -
步苇阿莫: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佛菩萨是没有办法安排任何人的,安排自己的永远都是你自己, 一是要看你的愿力,看你是如何发愿,另外就是看你的业力. 假如一个人不行善积德,破戒等等,这样的人是要下三恶道的, 但是这个人若是行善,守戒的...

丘北县18913767050: 请教些佛学方面的疑惑 -
步苇阿莫: 您好!可以请一张“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贴在汽车的后玻璃上.我见过有些汽车就是这样贴的.贴一张就可以,不要贴太多,不然既挡视线而且警察也不干.至于佩戴本命佛大可不必,佛教从不提倡戴这种吊坠或挂件.如果开过光...

丘北县18913767050: 请教佛学的问题 -
步苇阿莫: 即心即佛,禅宗用语,是说不须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 非心非佛,佛学术语,禅宗公案名.乃明示学人当下直取佛心之公案.马祖平日以'即心即佛'一语指导学人,而复以 ”非心非佛“ 一语斥破学人 “'即心即佛” 之执着,其实两者并无差别.

丘北县18913767050: 我想请教一个佛教问题,求人能解开我的心结 -
步苇阿莫: 秋种一粒粟,春收万颗子.不要小看这秋天种的一粒种子,万法因缘果报,不可思议.今生能得人身,已属不易,能遇佛法的概率就更微小了.而能在少年时期就因缘巧合而信佛,那才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需要前世修多少辈子才有此福报!你虽然善根深厚至极,但毕竟还是年幼,虽能听闻正法,但佛法信解行证,还需要“解”,需要如理思维方可体察大乘佛法妙义.理解的越深入,修行就越有劲.你别着急,万法因缘生,今天之社会之所以如此,是众生共业所感,本没什么奇怪的.作为信佛之人,我们关注的不是去抱怨社会与他人,而是在世间积极修行弘法,利乐有情,庄严净土,否则要我们干嘛?我们岂能与那些无信仰之人一样,只知道怨天尤人吗?别急,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丘北县18913767050: 关于佛教的问题 -
步苇阿莫: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佛法取之于世间法,与世间法是脱离不了的,然而佛法能够在世世间法中得以存世,可想而知它是有所依靠的.所谓对症下药,就是得了什么病症就需要什么药物治疗.而佛法是一味点燃智慧之光,恢复人本来的面目(真善...

丘北县18913767050: 关于佛法的问题 -
步苇阿莫: 单就事上来说,属于报身佛.神识,就是佛性.色身可灭,所以世尊也住世不超过这个数,离坏还早着了.在坏的阶段,会有三灾兴起(大火,或者大水、空的阶段都是不行的,在住世时,我们娑婆世界的人类寿命在100岁以下,那样又错了1、...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