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纳粹德国 的资料

作者&投稿:漫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资料~

一,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形式(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法西斯主义有关联。

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缩写为NSDAP)这一政党的领袖。这一时期的德国也称为纳粹德国。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历史修正主义者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大屠杀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
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
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
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
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

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
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
“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
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
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
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
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
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
‘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
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二,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自称效仿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玩弄军队谋取权力,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1933.1--1945.5)为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
其含义有二:(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即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即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所以以此来美化纳粹政权。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於是创了魏玛共和国,但是,由于苛刻的凡尔赛条约的关系,德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而且还要缩减其军备.然而战败的德国无力赔偿.於是,德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极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魏玛共和渐渐的不被人民所信任,给予纳粹兴起的机会,而鼓吹对外侵略之思想.
纳粹主义主要的来源是法西斯主义,而法西斯主义是没有整部经典的--《我的奋斗》,只能算是它的旧约而已。此一历史现象前所未有,也不像法国大革命,前后继地由一大堆“哲学家”来为它做准备;法西斯「思想家」可谓凤毛麟角。事实上讲,法西斯一字本身明示此一现象的本质:它是种种不同势力的统合,其一致性,甚而其理念,都是先有事实然后成立的。法西斯独裁者全凭经验;【领袖】高高在上,他的行动就是群众的表率,他的言语就是真理。反正,法西斯主义者到处都是以对抗,揭发真正的或虚构的敌人,由他们所指定的敌人来印证自己;他们的争斗主要是某种排斥。在这同时,他们也会追求一些目标,明定规划,研拟出多少有一致性的思想。所以法西斯是有共同理论基础的,它是一种由所排的与所建议的融合而成的混合物,类似某种复杂总体的最低要求」,而在这个要求之上尽可有所变卦。
如果说法西斯主义曾是一种国际性现象,曾经为控制全世界而奋斗;如果说以它为名的所有国体和政权都拥有某种“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寻思;如果说各个都自命反共却并没有组成另一个新「国际」,无论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国家,社会,种族环境下,主义到底是进展出来了,也有其实行的作法。所以说法西斯主义(的性质)是单一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全都因国家主义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国家主义而彼此敌对--要不是在希特勒的铁腕控制下,匈牙利的箭形十字团与罗马尼亚的铁卫队一定会为特兰西瓦尼亚而大打出手;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党也曾长年彼此敌视,在奥地利与多瑙河盆地有所争执;而在法国法西斯里,各派从来无法团结;墨索里尼所攻打的希腊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权,等等。
各个法西斯主义达到执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虽然他们都受到同类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国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目前,为求有所节制,仅举一例:反犹太主义在意大利出现得很晚,如同是从德国进口的一般。而我们想要研究出来的也就是这些法西斯主义的种类。
其代表人物:
【希特勒】(1889———1945年) 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出生於奥地利北部布劳瑙镇一个海关职员之家。中学毕业后梦想当艺术家,去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1913年迁居德国慕尼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1914年 8月加入德国陆军,在巴俄利亚预备步兵第 16团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军衔至下士。战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克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为寻生活出路,於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於次年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魁首,随即组织党的武装冲锋队。1923年 11月在慕尼克发动"啤酒店暴动",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建立 法西斯政权。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口述了《我的奋斗》一书,鼓吹废除《凡尔赛和约》,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宣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反苏反共思想。1924年底,希特勒出狱。 出狱后,他改用合法手段夺权。经多年组织工作和苦心经营,待到1933年 1月,终於在垄断资本集团和军界支持下,将纳 粹党发展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他本人也因此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开始实现其称霸世界和使德国纳粹化的计划。1934年总统兴登堡死后,希特勒得以集总统和总理的大权于一身,废止共和国,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他解散国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犹太人,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1935年,他撕毁凡尔赛条约,宣布重整军备,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他在构成对德国有利的国际形势后,便於 1936年 3月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接著于同年 7 月夥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进而在 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兼并,完成了不流血的征服。
1938年,希特勒进一步独揽陆,海,空三军指挥权,担任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39年 9月,出兵闪击波兰,正式点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火。1940年春,把战火燃烧到西方,只用 6个星期就打垮了英,法联军,占领了西欧和北非广大地区。1941年6月,又突袭苏联, 妄图在 6个星期到 2个月内打败苏联。但是,在苏联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打击下,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同盟国军队很快在各个战场转入全面反攻,德军节节败退。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56岁的希特勒眼看灭顶之灾降临,便於30日15时30分,同他的情妇爱娃一起,在总理府花园的地下掩蔽部里自杀身亡,从而结束了他的一生。

“第三帝国”名词的起源“第三帝国”一词源于意大利末世神学家、佛罗伦萨教派创始人尤阿兴姆‧菲奥雷斯(Joachim von Fiores)与其他中古世纪神学家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原初意义是指“圣父之国”(Reich des Vaters)、“圣子之国”(Reich des Sohnes)之后的“圣灵之国”(Reich des heiligen Geistes),即上帝拯救世界后,完美、无止境、由圣父、圣子、圣灵统治、以基督为王的第三阶段神国(Reich)。

到了近代,“第三帝国”的概念已脱离神学领域,而被运用在浪漫主义文学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1923年阿图·莫勒·凡登布鲁克(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在“第三帝国”一书中主张创建一个取代魏玛共和国、同时在传统上与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以及由普鲁士主导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一脉相承的新国家。这个概念在魏玛共和国时代被反民主份子与激进右派团体(包括纳粹)广为引用。

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 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 1871-1918 普鲁士帝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编辑] 经济萧条与纳粹堀起(1933-193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魏玛共和国之民主共和政府无法负担,之后遭遇的经济大萧条和未能解决失业、其他社会问题(如左派及士兵工人的暴动),使许多德国人转向支持右翼,希特勒之纳粹党则属极右翼中之一支。希特勒承诺减少失业人口及对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改革。在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编辑] 思想控制运动在纳粹党控制德国最初的1933年开始,如5月10日一项焚书运动在全国大肆展开,大学生和教授也纷纷加入纳粹份子烧书的行列[1]。

[编辑] 掌控政权
纳粹大阅兵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希特勒声称是国会的第二大党德国共产党(也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逮捕了共产党领袖,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并禁止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举,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联合国家人民党后又透过胁迫或贿赂的手段,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只有社会民主党未赞同,是为德国踏入纳粹极权的第一步,最终纳粹党利用《授权法》取缔了所有非纳粹政党。

1933年9月1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国”指称纳粹统治下、“国祚千年”的德国。

在1934年8月2日,保罗·冯·兴登堡死后,希特勒顺理成章地控制德国(宣布为第三帝国之帝国总理并代行总统职权),废除总统制,立法成为德国元首(Führer),并派出100,000 名间谍,监察国内的评论家及异见者。

1939年7月10日,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式宣布不再使用“第三帝国”作为官方名称,改以“大德意志帝国”(Großdeutsches Reich)取代。详见德国历史。

当时,德国总体经济因纳粹党的战争经济计划的而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但许多政治对手、尤其是共产主义者和一些社会主义者,被送去集中营,在纳粹最初统治的时间里,就有数以千计的政治受害者死去或失踪。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及覆灭(1939~1945)参见: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4月30日,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但戈培尔在希特勒自杀身亡后随即自杀,很快邓尼茨向盟军投降。帝国终结。

[编辑] 国家社会主义参见:纳粹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一般又称作纳粹主义,“纳粹”(Nazi)是德语“国家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简称,原意是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简称国社党)的党员与拥护者。今天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则泛指一般极右法西斯主义者。

大德意志帝国(阿道夫·希特勒)与军国主义的大日本帝国(昭和天皇裕仁)和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王国(本尼托·墨索里尼)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同盟集团(Axis)。

[编辑] 经济政策经济大萧条时,失业人口激增,失业率高达40%,亚尔马·沙赫特(Hjalmar Schacht)领导时,起草了一项新经济政策。因于当时工会是共产主义者与共产党容易控制之地带,以及纳粹党的反共意识形态,新经济政策之其中一项即废除工会和实施严密的薪水控制。

希特勒另一方面又重新建军及进行大型工程(高速公路便是此时发明的),短时间内,失业人口大幅下降。(由六百万减至二百万)

[编辑] 特点纳粹政权的特点是政治上控制社会的一切方面——(一体化,Gleichschaltung),以缩减甚至消除贫富差距为目标,将德国全国进行重整,社会各部纳入各党组织,如劳动阵线(de:Deutsche Arbeitsfront)与其他从属于党组织的全国与地方性社团。并且,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北欧人)、社会和文化的“纯净”。纳粹党透过迫害其认定为不纯的事物来达到目的,特别针对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客(如魏玛共和国,共产党等等)。这一时期的政治反对派,参见德国抵抗运动。

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后几年中达到了高峰。大约六百万犹太人、一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的其他人种被有组织地杀害。这种种族灭绝的行为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为“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纳粹委婉的在德语中称其为“最终解决方案”(Endlösung,一般称杀死犹太人叫“最终解决”)。

纳粹党组织了一个混杂各种职能的“精英组织”——党卫队(Schutzstaffel,缩写SS,其标志为两个闪电形的字母S) ,其中包含准宗教职能、情报机构职能、准警察职能和一支武装力量(称作“武装党卫队”等。这支部队原本由经过严格挑选具有雅利安血统的人组成(但后期随着局势恶化而成分混杂),为纳粹武装力量中的精英,在战争后期常常充当战场救火队的角色。

纳粹党的二十五条政纲中有反自由经济制度的倾向,诉诸于国家的高度干预。纳粹并无像马克思主义诉诸于“生产工具的社会化”,不过其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政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显现著一定的社会主义的精神的。

[编辑] 军事主条目:德意志国防军
早在1935年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前,纳粹德国就以军国主义政策扩军,重建一次大战战败后的德国军事力量。除了陆海空三军外,还另有武装党卫军此一军事力量。1939年9月,希特勒对波兰宣战,以闪电战迅速消灭了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据估计,自1935年至1945年的德国士兵,约有1820万人,约阵亡530万人。除了正规军外,纳粹德国还有数个秘密警察组织,在全国进行监视;另外还有党卫队和冲锋队,也是其军事力量的来源之一。

上德文维基百科去查,上面很详细


武鸣县13197899838: 纳粹德国(1933年至1945年的德国政权) - 搜狗百科
老平爱欣:纳粹目录 简介 《二十五点纲领》 标志 纳粹党 纳粹:从字面上解释,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收纳精华”.不知道什么原因,前人把“Nazismus”译成了“纳粹”.而纳粹成...

武鸣县13197899838: 为什么叫纳粹
老平爱欣: 纳粹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一词缩写的音译,而人们一般用纳粹一词代指德国法西斯政党,或其他与德国法西斯政党有相同意义的行为.纳粹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

武鸣县13197899838: 纳粹德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纳粹德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以什么为标志
老平爱欣: 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武鸣县13197899838: 纳粹德国是怎样扩军的?
老平爱欣: 德意志法西斯建立独裁统治后,就开始了扩充军备活动.1935年3月13日,纳粹二号头目戈林宣布德国将重建空军.对此严重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为,英、法等国没有提出任何的异议,这样,希特勒就更猖狂地进行冒险了.3月16日,德国政府公布法令,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这就意味着希特勒单方面终止了《凡尔赛和约》.对于这一严重的挑战,英、法等未能采取任何行动加以制止,后来也仅限于向德国提出抗议照会而已.希特勒德国的“毁约扩军”冒险再次得逞,进一步放手扩充军备.

武鸣县13197899838: 纳粹德国的执政党叫社会主义工人党,那纳粹德国是社会主义吗
老平爱欣: 纳粹德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军国主义国家.纳粹德国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和1939年至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国”一词指的是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第一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第二帝国”的德国.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几乎零失业,并且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

武鸣县13197899838: 德意志的荣耀(关于德意志的荣耀的基本详情介绍)
老平爱欣: 1、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是指1871年至1945年期间的德国,魏玛共和国于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2、由于1918年至1933年期间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又称魏玛共和国.3、“魏玛共和国”这一称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正式国号为“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4、1933年纳粹上台执政,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被历史学家称为纳粹德国.

武鸣县13197899838: 纳粹是什么意思?是好还是坏的?
老平爱欣: 坏的哦~!纳粹的意义(名词解释):(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 “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

武鸣县13197899838: 德国是纳粹第一个侵略的国家?
老平爱欣: 电影句台词有深意纳粹德国之前德意志帝国(战德国帝制崩溃建立魏玛共和国正式国号仍德意志帝国)本来美国金融巨鳄道威斯-扬计划扶植下走向繁荣料经济危机突袭使得德国社会矛盾迅速激化让本已黯淡纳粹党及其扩张思想立刻有了市场而纳粹第祭品危机飘摆定德国所说德国纳粹第侵略国家

武鸣县13197899838: 关于二战大屠杀我想了解关于二战的一些史实,主要是关于二战中有哪些
老平爱欣: 二战期间最臭名昭著的屠杀当属:波兰的“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0年4... (张春燕) 背景资料: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