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孔子的话

作者&投稿:枕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已有耻是第一要。”这里~

D

【原文出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字义】
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己:自己的意思。

【意译】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卫灵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在在上论《公冶长》篇中,我们看到子贡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下面我解决这个矛盾:

引用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本书非书生辈的见解,里面多是真知灼见. 可以参考.

多为别人想一想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要说得那样多,只要有一个重点,终身都可以照此目标去做的,孔子就讲出这个恕道。后世提到孔子教学的精神,每每说儒家忠恕之道。后人研究它所包括的内容,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任何事情要客观,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再从心理学上研究,这样希望别人好,是绝对的自私,因为所要求对方的圆满无缺点,是以自己的看法和需要为基础。我认为对方的不对处,实际上只是因为违反了我的看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行为产生的观念,才会觉得对方是不对的。社会上都是如此要求别人,尤其是宗教圈子里更严重,政治圈子里也不外此例。一个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或佛教徒,对领导人——牧师、神父或法师们的要求,都很严格。因为宗教徒忘记了领导人也是一个人,而认为牧师、神父、法师就是神。这个心理好不好?好。但是要求别人太高了。从这个例子,就可知恕道之难。后人解释恕道,把这个恕字分开来,解作“如”“心”。就是合于我的心,我的心所要的,别人也要;我所想占的利益,别人也想占。我们分一点利益出来给别人,这就是恕;觉得别人不对,原谅他一点,也就是恕。恕道对子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才华很高,孔门弟子中,子贡在事功上的表现,不但生意做得好,是工商业的巨子,他在外交、政治方面也都是杰出之才。才高的人,很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的错误会难以容忍。所以孔子对子贡讲这个话,更有深切的意义。他答复子贡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行之而有益,但很难做到的,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道的注解。

问题又来了,在上论《公冶长》篇中,我们看到子贡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也已经提出他的推己及人之恕道。他说过“我不希望别人给我的;同样的,我也不想转加给别人。”可见他早已在实行恕道。可是在这里孔子却说,子贡啊!这不是你能做得到的。现在孔子反而教子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与子贡的前言,又有什么差别?难道孔子老是摆权威,只有他的对,学生的话对了也是错吗?其实不然,子贡所提出的话,和孔子现在答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有文字上的不同,其意义是一样的。事实上,大有立足点的不同。

子贡是说,我所不想别人加给我那些不合理的,我也同样的不想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以我为中心,我受到了妨害之后,才想到不要同样地找别人的麻烦。现在孔子说的,只要我自己发现不要的,便不要再施给别人。根本上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净化,不要靠比较以后才想到别人。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其次,如果把这两节连起来讲,正好互作阐发,那便是“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孔子教授法的机锋锐利,等于后世禅门中一个故事:唐末诗僧贯休作了两句很得意的诗:“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他拿给一位禅门的老和尚看,老和尚反问他:“如何是此心呢?”贯休反而答不出来了。老和尚便笑说:“无人知此心。”这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便同此一样隽永有味,值得深思反省。

站在书呆子的立场,专门研究自己的人生,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做不到,随时随地我们会犯违背这八个字的错误。尤其在年轻一辈的团体生活中,就可以看到很多事例。前天就有一个正在服兵役的学生回来说,他三支牙刷,六条短裤,都被“摸”跑了。事实上自己根本有这些东西,可是就喜欢把别人的“摸”来,“摸”到了心里觉得很痛快。这种行为说他是“偷”吗?不见得这么严重。前天我们的楼梯口的一副门帘不见了。办事的人说被偷了,我说算了,一定是被年轻人“摸”去了。说他有意偷吗?他没这个意思。说他没有偷吗?年轻人有这种心理,摸来很好玩,很有味道,还在那里称英雄。东西被人“摸”跑了,心里一定会不高兴,可是自己有机会,也会“摸”人家的。过团体生活的时候,有的人洗了手,本来要在自己的毛巾上擦干净,看见旁边挂了一条,顺手擦在别人的毛巾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思想行为出来呢?这是小事,不能做到“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对于大的事,做到我所不要、所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让别人承受,就太伟大了,这个人不是人,是圣人了。太难了!可是作人的存心,必须要向这个方向修养。能不能做到,另当别论。

这八个字的修养,要做到很难很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也就是“己所欲,施于人。”后来佛家思想传到中国,翻译为“布施”。施字上加一个“布”字,就是普遍的意思。佛家的布施和儒家这个恕道思想一样,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布施的精神。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就是施。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谁能告诉我一些有关孔子的故事?
孔子说:“齐桓公能够多次会合诸侯,不靠武力,使天下有统一的希望,这就是管仲的功劳,这还不算好人吗?这还不算好人吗?”又有一次,子贡也问起同样问题,孔子也说:“管仲帮助齐桓公,使他成为诸侯的领袖,使天下有统一的希望,人们到如今还受他的好处,如果不是管仲的话,我们早要被外族征服了,连服装都改了呢。我们...

孔子的贡献和生平?
孔子有些犹豫不决,对子路说:「鲁君就要去郊外祭祀,如果他把祭肉分给大夫们,我可以考虑不离开他。」果然不出所料,季桓子接受了齐国赠送的女乐,三天不理朝中政务,鲁君去郊外祭祀,也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看到这种情形,知道大势已去,於是,离开鲁国,云游各国而去。 孔子离开鲁国,先到卫国;卫灵公问孔子:...

谁能把孔子世家的全文翻译出来??一定要谢谢你们。。帮帮忙啊,_百度知 ...
齐景公带着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衣秦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一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孔子说:“我是说过这句话。但不是说坚硬吗,再磨砺也不。 2.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孔子于是去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 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得俸禄多少?”孔子回答说:“俸禄粮食六万。”卫国人也致送粮食六万。 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

孔子文言文阅读理解
(19)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 (20) 徒:是,只是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 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

孔子故事
3、孔子相师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

孔子学说
《子罕》还载孔子的话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指的�就是�引导人们排除认识上的片面性,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子路》)。他所谓“和而不同”,就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不是单纯的一方依顺另一方,而是两方在地位和伦理关系上、...

孔子被哪一个人质问,对天发誓,我若干了一事,让天打五雷轰?
孔子是一个志向高远的人,肯定不甘心于什么都不做。孔子正准备动身离开卫国,这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召见他。南子在卫国的风评不好,因为她嫁给卫灵公之后,还与宋国公子私通。孔子为了自己的仕途,最后还是去见了南子。孔子从南子宫出来以后心情愉悦,一路上还和学生子路说了不少南子的好话。子路为老师...

《孔子家语新说·儒者的节操》之三 夙夜强学以待问
“夙夜强学以待问”,日以继夜的学习,渊博自己的学识,以备别人询问时,提供正确的见解。 孔子及其弟子,正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人的智慧分四等:生下来就明白,学了后才变白,不明白就去学,不明白也不学。孔子认为...

《论语》中孔子的语录有哪些
「译文」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行动在先,说话在后。”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惆,只...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关于孔子与子贡的故事 子贡问时说的是什么 -
岛琛红茴: 子贡问时 有一天,有一个人到孔子学堂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院子里打扫落叶,他便问那个年轻人你是孔子的弟子吗?年轻人就是子贡,他很得意地说是的,你有什么指教?那个人又问,听说孔子是很有名的老师,那么您也是其中的一个高徒吧?...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求子贡与孔子这段对话的原文~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 -
岛琛红茴:[答案]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出自 论语 子路篇十三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整句话的意思. -
岛琛红茴:[答案] 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一生都施行吗?孔子说,不生气,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他人.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子贡问曰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岛琛红茴:[答案]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子问贡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呼?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岛琛红茴:[答案]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孔子的学生 一言:一句话 乎:语气助词,呢 勿:不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 -
岛琛红茴:[答案] (1)①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②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有宽容才有创造,有宽容才能成...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
岛琛红茴:[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麻烦全都帮我解释出来. -
岛琛红茴:[答案] 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八个字的修养,要做到很难很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也就是“己所欲,施于人.”后来佛家思想传到中国,翻译为...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
岛琛红茴: 1、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2、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木垒蒙古自治州15759771414: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孔子赞扬子贡就不怕他骄傲吗 谁能说说... -
岛琛红茴:[答案]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但如果与上二章联系起来分析,可见孔子看不起子贡,认为他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