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可以替我简介一下中国航天科技发展?

作者&投稿:那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航天的成就~

上世纪那个年代,听着董存瑞,邱少云故事长大的孩子,都有梦想,杨利伟也不例外,他儿时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一样,向着蓝天飞去。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这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里程碑之二【白银时代】: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
★里程碑之四【探月时代】: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这是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向欢迎的人们说出的肺腑之言。
航天员大队是个团结和睦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杨利伟享受着温暖,同时也把温暖给予大家。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航天员大队中的普通一员。在被选为首飞航天员后,他说,我是代表13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
因此,在太空飞行中,他的心和战友们一直紧紧相连。按照预定的太空飞行计划,杨利伟在太空有5小时的休息时间。但他只睡了半小时。他说,首次太空飞行,机会太难得了,我要尽可能地体验太空飞行,为战友们将来上太空做准备。
回来后,杨利伟成为了公众人物,有许多活动需要他参加,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和战友们在一起,交流太空飞行心得。回来后不久,他就主动要求参加航天员例行的体能训练。
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己在太空的情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保持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是的,面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
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要宣传,一再希望以平常人对待。
他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杨利伟通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间。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间,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杨利伟的飞行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记者曾问杨利伟,你对航天员的职业怎么看?他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
有趣的航空知识
1. 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是否很难进入睡眠状态?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影响睡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分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是一班制还是二班制。在国际空间站和大多数航天飞机上,所有的航天员都是同时睡觉,他们将睡袋挂在自己喜欢睡的地方,如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当航天员实行倒班工作制时,像包括空间实验室在内的一些航天飞机上,航天员睡在一个小的铺位上,将它关闭后,可以隔绝工作室传来的噪音。开始,航天员有些不安的感觉,觉得自己躺在一个狭窄的鞋盒中,而且大多数航天员出现10-15秒的背部感到舒适的错觉。
然而,当你打算睡觉的时候,你需要习惯你的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事实上你是在睡袋中漂浮着,只是用绳子将你倒挂着,因而那种使得你昏昏欲睡的重力感觉是不存在的,也有些航天员对此还不太适应。他们毫无睡意,紧张得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着。另一些人即使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也能睡得很香。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睡觉的时候你的头部处在不通风的地方,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聚集在你的鼻子附近,当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脑后部的一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使你惊醒,会感觉呼吸急促。这时,你走几步或换个地方,又可以沉睡了。
2. 航天员在太空中穿衣服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航天员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们在地球上穿的没什么差别。例如,衣服必须由防火材料制作。当在失重情况下穿航天服的时候,航天员实际上就是在衣服内漂浮,只有当衣服碰触到肌肤的时候,才会感到是穿着衣服。
3. 太空中漂浮很有意思么?
航天员们都认为一旦适应微重力环境后,在太空中漂浮是非常有趣的。顺便说一下,科学家们不喜欢将微重力称为零重力,这是因为除非你正好站在围绕地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太空船的中心位置,此外你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微小的加速度和潮汐的影响,即使它们的作用很小,只有地球引力的百万分之一,我们也不能认为它是无重力或0重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失重的原因。
在微重力环境下生活是很有趣,不同人的感觉也不同。第一次参加太空飞行的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后的头两三天,约有30%-40%的人出现“空间适应性综合症”(它是运动病中的一种),其他人不会出现这种症状。血液流向上身,使鼻窦和舌充血,影响人的感觉,一周左右的时间,航天员体内就会出现适应失重的反应。
在失重情况下,脊椎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而变长了,使得人变高了(长高1-2英寸)。在失重情况下,当所有的肌肉放松的时候,就会出现大腿轻轻的向上抬起,胳膊向前方舒展开,身体略微弓着,仿佛是在水中一般。由于没有“上”或“下”的感觉,需要依靠别的标志来确定“上”和“下”,在航天飞机内部设计时,考虑用天花板和地板的不同来定位。
在微重力的情况下,航天员常常产生错觉。当航天员告诉自己的大脑哪个方向是“上”,它立刻会认为那是错觉。这样,在太空定位、转移或运动等感觉与在地面上不一样。在太空行走是非常轻松的,航天员很快就习惯到处行走和用固定足的方法将自己固定在空间站上。穿上航天服在太空中行走变得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工作服体积大,就像套上一个气球,视觉和触觉都受到了限制。
4. 你可以穿多长时间的航天服?
一般可以穿5-7小时。当然也要视航天服的中的可消耗材料的情况,例如氧、电量、冷却水等。航天服简直就是小型太空船,穿航天服工作是很辛苦的。穿着的时间也与穿着者对舒适性和耐磨性要求有关。
5.如果在太空中遇到骨折或重病如何处理?
幸运的是,美国宇航局上天的120名航天员从来没有碰到这种情况。在早期曾发生过阿波罗13号航天员佛瑞德尿感染的问题及小规模的流感的问题。太空船上总会带上足够的药品以应付这些突发事件。一旦在围绕地球飞行过程中发生意外,不管是在航天飞机上或在国际空间站,都要以最快速度将航天员送回地球。美国宇航局也为国际空间站开发了一个大型的七人座的返回舱,是为在特别情况下作为“太空救护车”使用的。
如果发生骨折,在太空船上也准备了固定骨骼的器材。当人类出发进入外太空,比如在探险火星的时候,太空船上将携带医疗设备,有一名或多名航天员是经过良好的医学知识训练的,他们可以进行救护和治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返回地球是不可能的。可能情况下,飞船上将配备经验丰富的医生。
6. 空间站可以能容纳多少人?
国际空间站最多能容纳7名航天员。航天员的人数从开始的3人增加到6人,到2003年增加到7人(但现在由于空间站上资源的问题,只有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译者)。当然,在一次意外中不可能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立刻返回。这就是美国宇航局为什么要改进返回舱,以便比俄罗斯联盟号太空船可以容纳更多人员的原因。
7.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打发业余时间的?
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喜好,各有偏重。在飞行中,他们可以各自选取自己喜欢的娱乐。有的可以利用膝上型电脑看书或给家人发邮件,有些人在听音乐或玩游戏,再有些人就是与地面的亲友打电话或与其他同事聊天。可是绝大多数航天员在刚进入空间站时,大部分业余时间是站在窗旁,眺望宇宙和注视着地球从空间站下消失。
8. 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是如何挑选出来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任何身体状况良好,符合航天员基本要求的成年男女都可以被选拔出来参加航天员训练。要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任务专家或航天员,最低要求是至少获得一所国家承认院校的工程、自然科学或数学学士学位,在这一领域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更高的学位将更合适。航天飞机驾驶员至少要有1000小时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经验,其视力要比专家好。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每两年平均有4000名申请者角逐20个名额。定期征募航天员。
9. 你们是如何绘制太空图的?如何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让我简单介绍一下,要完全理解这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确实需要进入大学进行系统的学习。
最基本的是你需要知道宇宙是由三个空间构成,所以你应确定自己在这三个轴构成座标系统中的准确位置。在天文学领域,航天员是用方位角、海拔、赤经、距离和时间来绘制太空图的。
在太空飞行的时候,我们的三个座标定为X、Y、Z。然后所有的人都有一致的参照系统,即座标系统的位置和方向,以此来进行测量和定位。一般这个系统以地球中心为原点。Z轴向上,X轴和Y轴在同一平面上。有时候可以假设它是随着地球旋转,有时候它是固定在太空中。这套“参考系统也可以装载你的便携电脑上。
太空船(还有所有现在的大型飞机上)都安装了一套导航系统,可以知道在它的三个坐标附近的飞行物的运动,不断地计算飞船相对与参照系统的变化。当然,通过看所指定的靶,也可以预测其前往的方向。而且很快的,你就知道你在什么方位和前往的地方,如果偏离了设定的航线,还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调整。
10. 航天员在太空中使用什么样的餐具吃饭?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航天中使用的是普通的餐具,像刀、叉、勺,与地球上使用的相同。航天员吃的大部分食物和饮料可以放在容器里。不同的是,当要吃这些食物时,它们会漂浮出来。一些食物,像在制备豌豆、豆等时要加入沙司,这样它们就会粘在餐具上。食物有热菜、凉菜或冷冻的。饮料是装在一些可压挤的瓶子中,像运动饮料瓶。但是有些事情航天员很难适应,他们常抱怨在长时间的执行任务中,无法得到新鲜的蔬菜和口味清新的咖啡。
顺便提一下,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一旦运输的航天飞机到达,就可以得到像西红柿这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美国航天员Shannon Lucid说,他们经常和俄罗斯航天员联欢。也许几年后,在国际空间站和火星探险队里将能吃到新鲜蔬菜。目前还无法保证提供口味清新的咖啡和汽水,但至少有一家软饮料公司已经开始开发一种在失重状态下使用的容器。此外,在航天中由于体液的转移,使航天员的味觉和嗅觉发生改变,在轨航天员经常挑选味重的食物。
11.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要待多长时间?
大多数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要连续呆90天——那是目前航天员计划的“轮岗”平均时间。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提前回来,另外一些人可能会待很长时间,特别是当要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依据,要长时间飞行以便对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进行医学研究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时间的是一名俄罗斯内科医生Valery Polyakov博士,他在1994年创造了这个记录,在空间站停留438天(14 1/2个月),在此之前是1988年创造的241天飞行记录。美国人在太空生活最长的时间是188天,也是女性航天员的世界记录,它是由Shannon Lucid博士创造的。
12.为什么地球有重力而在太空却没有?
太空中是有重力的,但我知道你不是指这个。可以这样解释:重力的生成与质量有关。质量是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对太空产生影响(爱因斯坦会说,质量使太空弯曲。)这种作用是由艾萨克?牛顿发现的、被我们称为万有引力的力量来传递的。根据我们的观察万有引力学说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无法实现。同样,一个物体地心引力的减少是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的。
在地球上,物体质量所产生的重力,表现出像一个“压力”作用在与地面接触的物体上,我们称之为“重量”。当没有这种接触的时候,举例来讲,在地球轨道上,飞行器没有直接与地球接触,也就没有重力。但是太空船仍然有质量,就会产生自身的重力区(当然对于小型的航天飞机就没有重力了)。
也就是说在太空中所有具有重大质量的中心的星体,像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有地心引力的。牛顿也发现在没有加速度作用的情况下,真空中的物体可以永不停歇的沿直线运动。但是,一个物体,例如空间站,有地球拉着它时,使它在地球轨道上运转时,不能认为是处于“失重”状态;这样,在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所出现的“失重”,并不是地心引力作用不存在,而是重力作用对它的作用消失。一旦有了阻力,大气阻力、发动机动力、旋转产生的离心加速度等等,失重现象就不见了。
13. 航天飞机发射时是什么感觉?
在发射台上,由于座舱的方向和位置,航天员们是背靠背、脚朝上(航天医生规定了他们发射前处于这种状态的时间)。在舱门关闭和所有的最后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后,航天员在心里默默期待着发射,在脑海中再一次回忆在过去的几年中所培训的操作程序。例如,他们上方的所有橱柜是否锁好?眼前的提示卡提醒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最后倒计时到6秒,三个液态火箭推进器点燃。当航天飞机前后晃动5英尺时,你可以很明显的感到它的晃动,这时,轨道器强烈的摆动和振动起来。但是航天员听不到任何发动机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
然后计数到零,头盔上的无线设备中传来指令:“点火、升空。”两个固态燃料火箭推动器点火,航天飞机开始冲向太空。这时候你不会感觉非常明显的加速度,与飞机起飞时的感觉差不多。火箭推动器内的燃料不是均匀地燃烧,推进过程中颠簸得厉害。整个座舱就像汽车以最大速度在鹅卵石上飞驰一样颠簸不停。
一旦推动器点着,在燃料燃尽前它们是不会停下来的。在起飞后两分钟,航天飞机排空了的容器开始脱落,噪音没有了,每个航天员不适感大为减弱。三个液态推进器的发动机里的燃料继续燃烧,发出嗡嗡声,当燃料烧尽后,航天飞机变轻了,继续保持加速度。(因为根据牛顿学说,加速度等于质量的平方。)
在升空7.5分钟时,外部的巨大容器内的燃料已经烧掉90%,航天飞机在起飞时的重量达到2000吨,而现在不到200吨,压力已经达到3g——是地球重力的3倍。发动机减速到3g’s。在这个加速度,穿着沉重航天服的航天员,呼吸变得非常困难,会下意识的呼吸和挺胸。
最后,主发动机关闭。几秒钟内,发动机的推进力降到零。航天员会突然间感到胸口的压力消失了,并有种失重感,此时,航天员已经在太空中。
14. 为什么我们要建空间站?它有什么用途?
我们国家提出在地球轨道上建永久的平台有很多的理由,而且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可以使我们受益非浅。
空间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方式。现在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在地球轨道上,太空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用的、在地球上找不到的环境,例如失重、高真空、高温、极冷、极热、未经过滤的太阳光和可以看到地球的全貌和环境,以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不被充满空气、云彩和污染物的大气层所阻挡的宇宙。
这些特殊的环境,可以使我们在那里进行人、动物、植物等的科学研究,得到重大的科技创新。它们也带来了新的医学突破、科技发展、新的工业产品、新的药品和很多其他的有助于我们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当然了,这也使我们的经济、工业、贸易和商业更具竞争优势,也创造了新的工作、知识和财富。
由于空间站可以在太空中停留很长时间,使我们能够长时间的利用这么多的太空资源,而航天飞机在太空中最多只能停留14天。空间站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电能、更大面积、更多的工具和其他设备、简直就像地面上的一个大型的研究基地,产品发展中心和技术示范中心。在长时间的飞行中,空间站也可以成为人类更好地探索外太空的太空发射场、跳板和以23,000英尺/秒速度移动的发射平台。
15.要成为一名航天员在体质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除了健康的身体以外没有特殊的要求。无论男女只要符合这些要求以及我在问题8所给出的基本资格条件,就可以申请成为候选人参加航天员训练。
16. 航天服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特点?
航天服简直就是小型的太空船,它需要保证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的健康和连续工作的需要。由于在太空中没有气压,没有氧气维持生命,人类必须有适合他们生存的环境。和航天飞机工作舱内的空气一样,航天服中的空气也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
这样,航天服的主要功能必须为呼吸提供氧气,同时要维持身体周围的气压稳定,并使身体内血液处于液态状态。在真空或非常低的气压状态时,身体中的血液就会像高山顶上的热水一样沸腾了。
航天飞机上配备的航天服可以承受每英尺4.3磅的压力,这仅是正常大气压的三分之一(每个大气压等于14.7 psi)。由于航天服内的气体是100%的氧气,而不像我们在地球的大气层只含有20%的氧气,穿上航天服的航天员要比那些在海拔10,000英尺的高山或身处海平面没有穿航天服的人呼吸到更多的氧。在离开太空船去太空工作之前,航天员要呼吸几个小时的纯氧。这是去除溶解在血液中的氮和防止当气压下降时释放出气泡的必要程序,这种情况通常称为潜水减压病。
另一方面,如果在正常大气压下呼吸纯氧过长,它就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这种吸氧排氮对航天员来讲是过分的、毫无益处的和令人厌烦的等待,确实是件麻烦事,我们将航天服的内部气压设计为8.3 psi,这样可以缩短吸氧排氮的时间。
航天服必须具有保护航天员免受致命伤害的作用,它除了可以防止微流星体的撞击外,航天服也要避免航天员受到太空温度极限的伤害。没有地球大气层来过滤阳光的辐射,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高达250度,背向阳光的一面,就在零下250度。
航天服的主要特点是:除了靴子和手套有多层结构外,背面有生命支持系统,胸部是显示控制模块,还有就是为太空漫步者和处理紧急情况而设计的装备,特别是备用的供氧系统。这些组合成一个被称为EMU的集合体(舱外机动装置),它可以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自由转换,无论是在正常情况下或紧急情况下都可以容易和安全地连接。
还有一些特殊装置:尿液储存器,在返回航天飞机或空间站以后将尿液输送到废物处理系统;有一个网孔状的弹性纤维制成的液体冷却和通风服,衣服前面的入口处有拉链,它6.5磅重;内衣中的冷却管内,水在不停流动着,使航天员穿上时感到很舒服。安装冷却管的原因是因为衣服内是纯氧层,它不可能像在普通空气中那样提供足够多的冷气。还有就是可装21盎司的内衣饮水袋,“探测帽”或通讯载体组合装置,供双向通讯的耳机和麦克风及预警和报警装置,及生物医学探测子系统。
在太空行走的时候,航天员绑上在地面重达310磅的单人机动装置(MMU),一个单人的氮推动器背包,它固定在航天服携带式生命保障系统上。航天员利用可调控旋转和平移的手控制器,可以准确的飞入或围绕航天器货船入坞码头运动,或自由的进入航天飞机或空间站附近的有效载荷或建筑内,也可以到达其它很多似乎遥不可及的外部区域。航天员穿着被称为“太空自行车”的MMU’s,在发射、服务、保养和找回人造卫星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17.航天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它们是怎么制作的?
我们通用的航天服/ EMUs有12层夹层,每个都有其特殊的用途。从里层开始看,最里面的2层是冷冻液体构成的贴身内衣,材料是内缝管状塑料的弹性纤维,下一层是涂有尼龙的球胆层,外面包了一层达可纶织物。下面7层是防热和小陨石的保护层,由铝化的迈拉和层压的达可纶棉麻织制成。这七层的衣服外面是一层化合织物。
18. 美国第一位两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
第一位两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人是戈登?库铂。第一次飞行:1963年5月15-16日,驾驶水星9号飞船,历时1天10小时20分钟。第二次飞行:1965年6月3-7日和皮特?康拉德一起驾驶双子座5号,历时7天10小时2分。
实际上格斯?格里森是第一个两次乘坐火箭进入太空的美国航天员。但在1961年7月21日,他第一次飞行驾驶的“自由钟”仅仅是亚轨道飞行的飞船,带着他沿抛物线飞行15分钟,高度是190公里,有五分钟处于失重状态。然后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飞行,这次他进入了地球轨道,在1965年3月23日,他和约翰?杨一起乘坐双子座3号绕地球三圈。顺便提一下,这次飞行将第一台电脑带入太空:它是每秒可运行7000次计算的小型计算机。格里森用它来计算地球轨道的变化。从那时起,航天员可以真正的飞越太空,而不是只沿着固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
19.哈勃太空望远镜可能替代国际空间站么?
哈勃太空望远镜离国际空间站还有很大距离,首先它的轨道倾斜度是28.47度(国际空间站是51.6度),其次它的平均海拔高度是590公里。
20. 航天服有多重?
航天服包括背包在内净重近280磅(在地面)。当然了在太空中它没有重量(即使什么都没有变化)。
21. 为何航天员必须穿这么重的装备?
一旦航天员进入有压力的生活舱,他们就穿上地面上的人们在温暖的春天穿的衣服,通常是短裤、短袖衬衫和袜子(因为他们的脚需要一些防碰撞保护和防寒,但他们不走路,所以不需要鞋子。)们仅在发射和返回以及走出气压舱进行太空船外活动或舱外活动的时候需要穿上特殊的衣服。发射/着陆服有防火功能和在航天飞机的加压系统失控后维持身体周围的压力不变的作用。
航天员舱外活动穿的航天服要提供维持生存的氧气和压力。它们必须使航天员免受快速飞行的太空碎片的伤害,所以他们的航天服必须有压力。当他们背向阳光,远离太阳光照射变冷的时候,航天服必须保暖。衣服提供与地面、航天飞机和其他舱外活动的航天员联系的无线设备。提供太空短途行走和在黑暗中工作所需的光线,避免航天员的眼睛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便于携带外出工作的工具,满足航天员生理需要的食物。航天服要保证六小时无故障,可适应不同航天员的要求。你可以将它看成小型的太空船。在地球上它重达280磅,但是在太空中没有重量。
22.进入太空要花费多长时间?
航天飞机从发射、经过脱离外部罐和固体火箭,到以所谓的轨道速度到达地球轨道,大约要8.5分钟,所以它要不停的围绕地球转动
怎么当航天员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人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空间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人,并由此揭开了载人航天发展史的序幕,从此,人类便增添了一种勇敢的职业——航天员。

40多年来,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记录,为空间科学和空间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最初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们的活动只能局限在载人的密闭舱内,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舱外太空中的行走逐渐成为现实,而且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在太空中长期居住的研究和探索。航天员的工作也从最初作为载人飞船的驾驶员和乘员,发展到在飞行期间完成多种学科综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维修。

苏联心理学家别列戈沃伊等人将载人航天科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解决飞往太空的技术装置问题。第二个时期,解决生物学问题。第三个时期,解决心理学问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因航天中的不良心理反应而引起明显功能损害和任务损害的报道,但美、苏航天领域的大量科学文献和轶事信息均记载着许多不利的心理反应。因此一些专家相信,随着载人航天时间的延长,飞行任务的日益复杂,相对常规的飞行以及乘员的增多和异质性等因素,可能产生相当大的心理应激和导致目前无法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或危

及生命安全与飞行任务的完成。而且有些心理应激可能是致命的,英国的苏联空间活动分析专家曾认为几名苏联航天学员已在训练期间死于这种心理应激。本文就载人航天和地面模拟研究中发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航天中的心理应激和激源

应激是一个普遍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者从医学、生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少研究,因为应激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关专家认为,人类疾病一半以上与应激有关。一些文献估计,在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所有疾病中,约75%~90%的疾病与应激有关。对于应激的概念自1936年提出后有很大发展,观点各异,大致可归纳为三类:(l)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这是有的学派从反应角度对应激的研究;(2)应激是有害环境对机体的刺激,这是心理学界从刺激角度,重点是心理社会刺激对应激的研究;(3)应激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是比较综合的应激相互作用理论。按此理论观点,心理应激的概念是个体察知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的心身紧张状态。这里的“察知”是强调个人的认知评价,“需求”是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社会方面的应激刺激因素,“能力”是指个体内部的、外部的资源(如个体特征、应对能力、社会支持),心身紧张状态是应激的结果或反应。在航天环境下,应激是多方面的,就其激源来说可分为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和人际的四类。所谓激源是指对机体构成威胁的任何刺激,统称为激源。有关物理的激源有失重、微重力、加速度、温度变化、辐射、磁场、环境噪声、光照、仪表显示、舱内大气、食物和废物排放等;生理因素有生理节律改变、体液转移、肌肉废用、骨质脱钙等;心理因素有隔离、狭小空间限制、独处、与家人朋友的别离、职业动机、时间有限或不足、自由时间的利用、感觉输入减少、感觉输入增加、担心设备失灵、危险的或紧急的事件、单调的与极度的活动交替等;人际因素有人际磨擦、乘员的异质性、乘员规模、文化与性别的差异、性格冲突、国籍以及领导关系等。

航天对航天员的心理影响和精神医学问题

【隔离对航天员心理的影响】 隔离是指其身体与社会环境相分开的意思,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一个小群体。隔离可以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重要激源。隔离意味着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普遍别离,各种关系的丧失,在地球上曾担任的角色的丧失,友情和尊重的丧失等。喷气机驾驶员在离开地面时曾体验到这种别离反应,有人抑郁,有人欣快,也有人未受影响。波兰的一份研究表明,约35%的飞行员诉说有孤独感和离开地面的不愉快反应,还有其它如心神不安、紧张、缺乏自信、害怕驾机出现误差、幻觉和失定向等情绪反应。

在空间探索的初期,隔离或感觉剥夺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许多地面模拟研究(如南北极科学探险,核潜艇、海底实验室执行任务以及航天模拟器实验等)的结果表明,人对隔离的反应,不同的研究结果虽有差别,但有很一致的症状:如厌烦、焦虑、睡眠障碍、躯体症状、时间和空间的定向障碍、愤怒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等。有人将航天中的反应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航天员适应航天新环境的第2~6周,这一阶段中,心理支持小组要优先帮助航天员减轻新环境带来的影响,帮助他们按日程进行活动。第二阶段为航天的其余时间,该期被 称为“剥夺效应”期,这种效应是由隔离、单调和缺乏刺激(例如缺少社会接触、乏味的工作)引起的。有人认为长期航天中的最大心理问题——“衰弱”(Asthenia)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其早期症状是过度敏感、情绪不稳定、易怒、乏力、睡眠障碍、食欲差和抑郁等。因此心理支持小组的基本目的是让航天员通过与地球上的家人、朋友的视听通讯和来访航天员带来礼品、纪念品等活动来控制单调的生活和可能发生的思乡玻联盟T-14航天员瓦休提金因焦虑、食欲差、睡眠不好,整天呆在床上不干工作达半月多,情况未见好转而提前返回地面。

【时间知觉时】 间知觉是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它的反映、判断和估计却有个体差异。在航天时,失去了地面上习惯的时间信息,又受航天诸因素的影响,正确了解航天员的时间知觉特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航天的成功与按航天的日程表操作和对紧急事件的快速决策处理能力等有关。一些美苏航天员曾主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航天日程表安排的活动。这种使航天员在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工作的现象被称为“时间压缩”。美国天空实验室在三次进行选择作业时,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例如第三次天空实验室飞行中,航天员的几次实验时间都落在预定日程时间表之后,并开始出现错误,还导致了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间的意见不合;又如1985年发现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在飞行中对短时间的时间估计出现过长估计的情况,而对8、12、16秒这样长时间的估计则没有明显的影响。航天员季托夫对再现长时间间隔的实验结果也如此。关于造成时间压缩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超心理负荷、信息过载和数据不足以作出推理、判断和决策的认知过程等因素有关。

【超常体验】 一些美苏航天员都曾有超常体验的记载,如对地球的美好和宇宙的浩瀚有敬畏感和谦卑感。1977~1978年,礼炮6号的飞行中,一名航天员因对美丽宇宙的神往,决定作一次未授权核准的出舱活动,想看看地球和空间站周围的外部环境。他穿好了宇航服,当他离开空间站之前,忘了系上安全带,并发现自己飘浮在空间,幸运的是他的同伴在他出舱口时抓住了他的脚,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一事实说明一个经过严格训练、有纪律的航天员可因外层空间而入迷,他屈从于他的冲动和忽视了一切警惕。同样,天空实验室的一名航天员也曾离开工作台,想更好地观看地球景色,导致了天空实验室陀螺系统的扰乱。在水星计划中,一名航天员浪费了有限的燃料去拍摄未经核准的日落风景照片,其后果是限制了飞船的演习和机动性。这种低燃料状态使 NASA工程师们大为震惊,因安全返回的误差已降到不足的水平。另外,如阿波罗15号航天员体验到宗教信仰的转变,而有的航天员则体验到空幻感和与地球分离的感觉,这与喷气机飞行员在单调的高空条件下报告“断绝关系”现象相似。这种超常体验尚需进一步全面研究,因它可干扰、危及航天任务的完成。

【睡眠障碍】 主要有睡眠困难、睡眠质量差、睡眠周期改变和失眠等。睡眠困难在任何时候都可发生,可能与物理的或生理的激源如舱内噪音或昼夜节律改变有关,也可与对飞行任务的开始或结束的期待或兴奋的心理过程有关,还可能与其他心理的和人际激源有关。当工作与休息周期、居住舱内噪声、光照等条件改进时,飞行中睡眠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善。双子星座7号航天员曾在飞行期间记录过55小时的脑电图,在飞行的第一个晚上,睡得很差,第二晚就回到正常的睡眠周期,他们都感到很疲劳,每晚平均只睡5.3小时。在对潜艇和南极考察的研究中也发现最初睡眠很差,以后逐渐回到正常。有人在对一项南极考察研究中观察到三期睡眠减少,第四期睡眠消失,有严重失眠的人曾称为极地“大眼”。

【心身症状和精神病问题】 严重的焦虑、抑郁和精神病反应在航天中还未见报道,但在地面模拟研究中有描述,例如有人发现南极的海军人员(3%) 较停留在其他地方的人员易患精神病(1%),一份北极星潜艇的巡航报告指出,焦虑、抑郁和精神病反应为5%。对美国5个南极站的越冬人员研究表明,虽没有发现因精神病而住院的情况,但有明显的行为问题。如在某考察站焦虑的发生率头4个月为3次,中间4个月增加到8次,最后4个月为19次;猜疑情况分别是0、7 、16次,不合作分别是1、2和13次。作为空间站模拟的核潜艇实验研究表明,有1.2 %的人因有精神病危险而取消资格,就症状百分率而言,50%的人有焦虑,30%有人际关系问题,29%为抑郁,25%为睡眠障碍问题。阿波罗11号的一个航天员体验到返回地球后的抑郁和婚姻问题,需要精神干预,阿波罗航天员奥尔德林在登月回来不久,长期陷入沮丧中,两年后进入了空军医院的精神科。美国航空航天医学院进行36小时轨道飞行模拟实验时,一名被试人员因严重焦虑,不能耐受实验而在8小时后终止实验,另有一名被试人员,在模拟飞行22小时后,突然喊叫着火了,他相信看到了火焰,闻到了烟味,但他不能消除对事实上并不存在火的疑虑,飞行不得不终止。

【动机问题】 载人飞行中曾数次出现过动机丧失的现象。最明显的是阿波罗13号乘员组在事故发生后的即刻反应,地面人员和飞行乘员组曾几次丧失对生还的希望。如果那次飞行更复杂,乘员再丧失信心,后果不堪设想。职业动机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航天事业上,也可在心身健康方面反映出来,南极考察研究发现海军工作人员较民间的科学家在长期越冬中有更多的症状困扰,如海军工作人员失眠增加28%,敌意增加39%,抑郁增加15%,而民间科学家失眠仅4%,敌意为21%,抑郁减少了2%,其原因是科学家的动机是与工作有关,科学家要忙于做实验,书写实验报告,而海军工作人员越冬季节无事可做,这种情况与航天有相似之处。航天驾驶员与载荷科学家的职业动机是不同的。但他们又必须在单调的常规的工作条件下一起工作和相互作用。因此保障和维持良好的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航天员的相容性问题

对于航天活动来说,一般不可能是一个人单独完成,即使由一个人在宇宙中飞行,但还必须与地面控制人员、指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密切配合,更何况多数的航天活动都是有2人以上的乘员组实现的。因此,航天员的相容性问题十分重要,正如礼炮-7号的一位航天员所说的那样:“在飞行期间最困难的事情是与地面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乘员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一旦关系破裂,飞行将变得更困难”。

【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紧张在载人航天或地面模拟环境下均有发生,许多因素如乘员的异质性、乘员的人数、文化背景、种族、国别和性别等都可影响人际关系。双子星座-7号,阿波罗9、13号,天空实验室�4号,礼炮7 号等航天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如天空实验室4号的乘员飞行不久就变得容易激怒,并逐步上升到彼此间持续的不愉快,还和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产生不和。在飞行中期,所有乘员曾坚持全天放假不工作来解决他们之间的敌意,这种坚决的主张以后被NASA当局的高级官员称为“反叛”。阿波罗9号航天员虽然也显示出惊人的好战性,但他们还能克服他们之间的冲突,所以飞行末期仅留下紧张的意识,一位体验到人际冲突的航天员曾预言:“未来飞行的时间越长、乘员越多,人际紧张、敌意将更多。”苏联航天员在训练中也曾发生过敌对行为,虽然还没有发生斗殴,但这种不良的心理发展已需要心理支持小组予以慎重处理。礼炮-7号两名航天员在211 天飞行中也偶有人际关系紧张问题。他们承认必须“克服心理困难”,并主张长期飞行时应作更多心理准备。

【人际关系剥夺】 人际关系剥夺是航天和地面模拟环境下人相互作用的另一表现,即因人少,身处隔离的狭小空间而孤独寂寞以至不能形成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如礼炮号及和平号航天站的飞行中均发现过人际关系剥夺的现象,在礼炮6号飞行中,留在航天站上的航天员殷切盼望访问航天员的到来,当访问飞行因发动机点火出现故障,访问航天员还未登上航天站就被命令返回地面,致使这次访问中途夭折时,留在航天站上的航天员就产生抑郁情绪。这是孤独寂寞或人际关系剥夺的一种症状。在礼炮7号飞行中,一名航天员也因与家人分隔而感到悲伤,这也是人际关系剥夺的表现。

【渲泄】 狭小航天环境下乘员有将怒气转泄于外部人员的倾向,因为对远离自己的人(如地面的控制、指挥人员)发脾气比对周围的人发脾气要安全。如1983年12月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上载荷专家对地面控制人员发火,天空实验室4 号的航天员也有类似情况,1985年礼炮号185天飞行中,航天员也因和地面人员恼怒而终止了2天的无线电、电视通讯。又如,德国航天员克雷蒂安在和平号飞行中,要进行一系列生理功能测试,测试时需安装一些仪器,这位航天员抱怨实验太复杂。他在飞行报告中说,他要花费2.5小时来安装这些仪器,复杂的实验使人完全和实验动物一样,如果和平号上的窗开着,他将把这些仪器扔到太空中去。

结 束 语

随着航天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飞行时间越来越长,乘员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复杂,心理问题将越发突出,航天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也将逐步建立、形成和发展起来。大量的航天心理问题,例如长期航天中如何保证和维持航天员的良好动机和相容性;长期飞行中航天员心理状态的监测方法,心理应激缓解技术和心理支持保障;适于长期飞行航天员选拔训练的方法和标准;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再适应和心理康复,以及航天环境下心理现象的机理探讨等问题,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需深入研究和解决,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开发利用空间,造福于人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至2005年初,中国已成功发射了四十多颗人造卫星;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就秘密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及1c。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中远期计划

中国航天将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后,接下来的是要解决空间飞行器的对接技术;在太空建立空间实验室;此后,是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
启动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

⒉杂志
刊名:《中国航天》
刊期:月刊
中国刊号:CN11-3630/V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航天信息中心
介绍中国航天科技的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中国航天发展的广阔前景。

中国航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至2005年初,中国已成功发射了四十多颗人造卫星;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就秘密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及1c。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中远期计划

中国航天将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后,接下来的是要解决空间飞行器的对接技术;在太空建立空间实验室;此后,是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
启动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中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着陆,宇航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载人飞船完成了太空飞行。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把世界上第一个宇航员尤里A.加加林送入了太空,从此揭开了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John Glenn在1962年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人。现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自主开发的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消息在世界各地引起重大反响,美联社当日报道了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报道说,这次飞行的圆满完成是中国11年载人航天计划取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赢得世界声望的象征。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指出,中国已成为第3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费加罗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以“中国:一个大国的壮志”为题对“神舟”五号做了报道。报道指出,中国已处于世界科研的前列,“神舟”五号的发射是一个经济大国蓬勃发展的象征。美国大学太空政策专家麦柯迪说,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

专家表示,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并将对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美国除在以“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技术为代表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将半导体、计算机、卫星通讯、遥感与成像、导航与定位、空间探测与侦查等各个科技领域都带动起来,为今后几十年美国处于全球科技发展最前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一系列相关学科得到了应用、巩固、加强和发展。载人飞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性高科技,集众多学科与新成就于一体,例如它涉及空气动力学、气动热力学、结构力学、气动弹性力学、电子学、光学、冶金学、工艺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技术等,同时还离不开冶金、化工、燃料、机械、电子、纺织、建材等工业部门的合作与支持。

业界人士分析说,航天科技的发展对电子产业的影响尤其突出,宇宙飞船可以利用宇宙空间的独特条件—一微重力、高真空、超纯净、强辐射、无对流、显著温差等,在空间完成许多在地球表面无法完成的过程,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工业材料加工地。在空间微重力和高真空条件下可制造大型硅和砷化铸晶体、无缝晶体半导体,冶炼和加工石英玻璃、高熔点金属诺、铃、镍与碳化铣合金、镁铝合金以及“泡沫合金”半导体材料等特殊珍贵材料。

俄罗斯、美国均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建立专门的生产车间,成功地生产出了半导体、光学玻璃、各种合金、陶瓷和超纯蛋白等产品。砷化镓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又是制造集成电路最理想的材料,

中国在实现了民族的飞天梦想之后,应当冷静的规划航天科技领域、乃至整个科技领域的全面而均衡的基础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一些专家认为,此次成功,在显示中国航天技术实力的同时,还会拉动一批高技术企业发展,甚至对整个中国经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更多会表现为渐进式、渗透式带动。

“神舟”五号的成功,对于现在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有颇多益处,这表明“中国制造”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优势,在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领域也将一展身手。因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市场开发、民用化程度等各方面跟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据悉,美国空间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计划获得的技术已经为美国经济增值了2万亿美元。


吕蒙的简介
后吕蒙拜见孙权,孙权问谁可以替他在陆口指挥,吕蒙极力推荐陆逊,并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下令,由陆逊代替吕蒙。陆逊来到陆口,马上写信给关羽,表示自己对他的仰慕,开且...

请将 名侦探柯南全部剧场版的名字 及剧情介绍告诉我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柯南剧场版详细介绍~~ 1《摩天大楼爆炸案》 柯南的第一部剧场版《摩天大楼爆炸案》九七年七月十九日在日本公映 这无疑是上映的三部中最出色的一部,讲述的是一个绝对对称完美主义的建筑师利用频频发生的爆炸案对柯南发起的极限挑战的故事。这是一部制作得极其精良的作品...

豪杰春香里在熙的简介谁有给我发来
宝物1号: 我爱的人们 爱唱曲子: 李秉宪的'TEARS'理想型女生: FEEL好的女生(感觉好的女生)魅力点: 大眼睛,细致的皮肤 关系好的艺人: 金孝真 孔孝真 李永真 喜欢的运动: 篮球 喜欢的食物: 一般不会挑食,反正不给我吃就死给你看!喜欢的娱乐: 星际争霸 没有日程的时候: 跟经纪人玩星际争霸 现在...

寻求个性自我介绍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 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 1、 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

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文笔好一点的玄幻小说介绍一下啊。。不要太小白的就...
此书原名《双性伊人》,但不并是指主角就是双性人,而是因为特殊原因拥有了可以在用双性身份间转变的能力,整篇文章都比较精彩。2.《苏菲的异界》 作者:飞过蔷薇 连载中 【简介】:整日生活在网络世界里的二十六岁大宅女宋欣,虽然相貌平凡却过得逍遥自在。有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居然穿到她在...

问《爱丽丝学园》的人物有谁,还要有人物简介!!~~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初等部 人物简介】 佐仓 蜜柑(佐仓 蜜柑) CV:植田 佳奈(日本);雷碧文(台湾);庄巧怡\/王梦华(香港) 主角 佐仓 蜜柑11岁〔1月1日出生 牧羊座〕 血型O型 发型通常是双马尾。关西腔。 开朗性格能感染他人。有能把爱丽丝消除的「无效化爱丽丝」。初等部B组6年级。因为...

谁可以帮忙介绍一下 doc系统 ?
如果我不知道照片到底放在大文件柜的哪个抽屉里,很难找到照片,同样,在不知道某个文件路径的情况下盲目寻找文件,是很难如愿以偿的。 [编辑本段]显示目录文件列表的DIR命令执行DIR命令可以把目录里面的文件名一一呈现出来,以便使用户了解各目录下有什么文件和文件的位置。DIR是一个使用非常频繁的DOS命令...

我没时间去做体检所以问你们下别人替我去做体检可以吗?填写利用我的名...
能,不过体型,体重要注意

把故事简介给我讲一下,行吗?(《巨人》)
我又骂了他一句,这才迈步跑回去。“是谁家的红发男孩子,养着那么一只大狼狗。”在跟邻居聊天时无意间谈起,没有人认识他。 有一阵我的一个女友来问我:“三毛,上条街上住着的那家瑞士人家想请一个帮忙的,只要每天早晨去扫扫地,洗衣服,中午的饭做一做,一点钟就可以回来了,说是付一百五十美金一个月,你没...

为什么别人总说看到谁替我问个好。那要怎么问啊
是别人的客套话,当你看到要问好的,那个人,可以提,也可以不提,如果提的话,就可以这样说,前些天,我看到某某某,他说他特别想你,让我带他像你问个好!

鸡泽县15228291272: 有没有中国航天的资料(短点的100字左右的) -
郑省五加: 航天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航天”系泛指航天器在太空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包括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粗分为载人航天和不载人航天两大类.“航天”这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新事物应用了众多涉及基本概念的名词,这些名词与“航空"...

鸡泽县15228291272: 中国的航天史介绍. -
郑省五加: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

鸡泽县15228291272: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
郑省五加: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

鸡泽县15228291272: 我国最近的几项航天科技成果是什么? -
郑省五加: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

鸡泽县15228291272: 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科技成果介绍 -
郑省五加: 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5度,绕地球一周需时114分钟.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卫...

鸡泽县15228291272: 概述中国航天史100字 -
郑省五加: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

鸡泽县15228291272: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
郑省五加: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鸡泽县15228291272: 我国航天资料? -
郑省五加: 宇宙飞船按乘坐人员多少可分为单人式和多人式飞船;按运行范围可分为卫星式和登月式载人飞船.前苏联最早研制的东方号和美国最早研制的水星号载人飞船,都是单人卫星式的,只能运载1名航天员升空.而我国最早研制的神舟号都是3人卫...

鸡泽县15228291272: 谁知道中国航天工程发展的有关资料? -
郑省五加: 中国于一九九二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一九九九年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中国成...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