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饲养林蛙技术

作者&投稿:华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青禄林蛙养殖技术是骗局吗~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俗称哈什蚂)是一种珍贵的两栖动物。雌性林蛙的输卵管称“田鸡油”,是名贵的滋补强壮品。中国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仅是人们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而且蛙油及林蛙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更是供不应求,倍受客商青睐。
  几年来的养殖实践证明,人工养殖林蛙是致富于山区、半山区的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产业,大有发展前途。

  一、封沟养蛙

  中国林蛙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夏季栖息在森林之中,营完全陆栖生活。冬季水下越冬。因此必须对养蛙场地进行科学的考察和选择。
  (一)地形、地势
  养蛙场一般选择两边高山、中间沟谷,即农民所说的“两山夹一沟”为最好。如果环境宽阔,必须有150—200米以上的宽度。沟谷内要有面积大而集中的较为平坦地带,以作为修建繁殖场之用。山岭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以缓坡为宜。
  (二)森林
  森林是林蛙最主要的生长地区,林蛙每年大约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是生活在森林内的。林蛙栖息的林型主要是大面积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森林的层次要适宜,即乔木层要密集,达到树冠互相郁闭,林下光线较暗淡,灌木层要繁盛,以利于调节林下的光线与湿度: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要选择植物茂盛,落叶层较厚的地方,以便为林蛙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
  (三)水源
  水源情况是选择养蛙场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必须在枯水季节有充足的水量即养殖场内有夏季不干涸、冬季长流水的一条或数条山间小河流,溪流以砂石或淤泥为底,水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宽1—3米,深0.3—0.5米为宜。

  二、繁殖场的选择与修建

  (一)繁殖场的选择
  繁殖场是林蛙繁殖的场所,从产卵到变为幼蛙,都要在繁殖场里完成。繁殖场应设在整个养蛙场的中心地带。选择地势平坦、面积大、向阳的地方集中修建,繁殖场要求距河流较近,可以引河水自流灌溉。土质以保水性能好的粘土壤为宜。繁殖场宜集中不宜分散,为了方便疏散蝌蚪,在沟谷较长的养殖场,也可建立几个繁殖场,分段饲养,做到就近繁殖,就近放养。繁殖场距放养场最好在2000米之内,以免远距离运输,造成蝌蚪死亡。
  (二)繁殖场的修建
  繁殖场主要是由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变态池四种池子组成。前三种池子应集中修建,变态池应在养蛙场内合理分布,气温较低的地区还应建有晒水池。
  1、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繁殖场,方便管理,经过试验,这三种池子可统一按饲养池标准修建。每个池子为20—40平方米的长方形,深度为0.5米左右,池埂下宽0.4—0.5米,上宽0.3—0.4米左右,整个池埂呈梯形为宜。池内修建一个上口50厘米、深0.3厘米左右的安全坑防止池内断水,蝌蚪死亡,池子应成排成列修建,两列水池之间要修建主水渠。每个池子都应具有对角出、入水口和同侧出、入水口,以便根据不同生产时期采取不同灌水方法。修建时要注意防止漏水,可用淤泥灌缝,严重的可采取池底覆盖塑料膜的方法保水,然后在池底表层铺垫砂石,防止池底污泥污染卵团。在一些气温较低的地区,应在繁殖场的上游修建一个或几个晒水池,使河水先经过晒水池提高温度后再注入繁殖池中。晒水池也根据地势修建,水深度在0.3—0.4米,面积根据条件宜大宜小,以能够充足供应繁殖池用水即可。
  2、变态池
  变态池是蝌蚪变态上岸的场所,亦起到疏散的作用。因此,变态池应在养蛙场近水处,均匀分布避免幼蛙上山时局部密度过大。变态池应尽量修建在朝阳山坡下,因为春天气温低、阳坡比较适宜幼蛙生长。变态池的面积以25—30平方米,池深度在50厘米左右为宜。整个池形呈锅底形,即池梗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幼蛙出水上山,因为变态期蝌蚪呼吸量大,需大量灌水,保持含氧量和池水的清洁。因此,在修建变态池时应选择有水的地方。

  三、繁殖技术

  林蛙的繁殖技术是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环节,繁殖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工养殖林蛙的效益,封沟养蛙的繁殖技术主要包括选种、产卵、孵化及饲养等。
  (一)种卵及种蛙
  目前养蛙生产主要是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买。
  1、种卵的采集与运输,春季采集种卵,省时、省力、费用低,是目前农民普遍采取的方法,在天然水泡,沼泽性水甸子等静水区用撮网捞取卵团,捞捕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产出不久的卵团体积小,卵团弹性大,不易散开,运输方便,因为林蛙产卵高峰期在早上5—8点,因此捞取蛙卵的最佳时间在早上6—11点。种卵的运输工具可用水桶,远距离运输或产出时间较长的蛙卵应在桶内撒少量的水,避免卵团互相粘连。
  2、种蛙的采集、运输与选择
  (1)春季采集。林蛙一般在每年四月初至四月中旬出河,四月中旬到四月末,水温在10—11℃时便开始产卵,因此春季采集种蛙应抓紧时间,到河流、沼泽或野外自然泡子中捕捉。
  (2)秋季采集。每年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是林蛙下山入河时间,在此期间可捕到大量的种蛙。捕捉种蛙应以网捕、手捉和瓮子捕捉的方法,严禁用药捕、电击等方法捕捉。
  (3)收买。目前许多养蛙户采取收买种卵、种蛙的方法,此法是解诀种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补充自捕量的不足,但应注意春季收买种蛙时要掌握好时间,排卵后的雌蛙,准备翌年产卵,因回捕率低,所以成效不大。
  (4)种蛙的运输。不论何种方法取得的种蛙,都要避免损伤,种蛙必须用麻袋或篓筐装,绝不能用线绳、铁丝等穿眼、鼻孔及上下额,长途运输时要用笼筐盛装,在笼内加盖稻草等覆盖物,并经常洒水,保持湿度;中途必须用干净河水冲洗,避免蛙体干燥造成死亡。在运输种蛙时不需要装水运输。春季运输时要掌握好运输时间,不能长途运输,如果超过5—6天,种蛙就会不经“抱对”而排未受精卵。
  (5)种蛙的挑选。目前尚无种蛙的选择标准,根据林蛙的生长周期和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种蛙应选择3—4龄的,体质健壮、体重在50克左右,体色标准即黑褐色比较好。
  (二)产卵方法
  人工修建的产卵场与天然产卵场有较大的区别,而且人工繁殖种蛙密度大,林蛙不愿在产卵场内产卵,所以必须在人工控制下,强制在产卵场内产卵,产卵的方法可用笼式产卵法和圈式产卵法。
  1、笼式产卵法。用细铁丝或枝条编成笼子,将好的种蛙按雌雄厚1:1比例放入其中,然后把笼子放到产卵池中,适当调节水的深度使笼内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产卵笼应放在静水区,远离出水口和入水口,种蛙配对后,在水温10℃左右时,7—8个小时便可产卵。要注意准确掌握时间,及时把蛙卵移送到孵化池,并把产卵后的种蛙取出送往休眠场。如果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选择中上游的几个池子做为产卵池。
  2、圈式产卵法。在产卵池四周用塑料膜或铁丝网围住。塑料膜或铁丝网高1—1.5米,向内倾斜45—60°度角,或在上端向内折成直角,下端用土压实。按雌雄1:1比例投放种蛙,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对为宜。为了提高配对速度,可再加入10—20%左右的雄蛙,产卵后也应及时移送卵团和种蛙,如果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将整个繁殖场围起来,便于管理,极其方便可行。
  (三)孵化方法
  实践证明,采用自然孵化法比较好。自然孵化是蛙卵依靠自然水温孵化、与天然野生蛙孵化方法基本相似,即:将卵按每平方米15团的数量放在孵化中,任其自然孵化、生长。孵化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孵化时,要将卵团放在浅水区,待卵团膨胀后再移到深水区,如果直接放到深水区,由于卵团未膨胀,浮力小易沉底,受污染,加上深水区水温低,孵化速度慢,蛙卵易损废。二是在孵化初期要采取同侧入水,出水和封闭(半封闭)式灌水法,以保持水面的稳定和水的温度。池内水深在20厘米—30厘米左右,夜间因气温较低要覆盖。三是要注意防止卵团被污泥污染。以蒿秸、枝条等在池面上搭成小方格,将卵团控制在一定的区域,避免漂浮到池边被污染。四是要注意防止天敌侵害,要及时驱逐家禽,特别是家鸭和青蛙等天敌。五是孵化期注意保持环境宁静,避免振动池埂,不可搅动孵化池内的蓄水。六是孵化期水温应控制在10—15℃左右,经专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水温雌蛙比例可提高20—30%。
  (四)饲养方法
  蝌蚪的饲养是直接关系到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幼蛙的质量。
  (一)铒料的种类及加工。铒料分精料和粗料。精料主要是玉米粉、豆饼粉、麦麸等,粗料主要是各种植物的嫩茎叶,如:蒲公英、蒿草等(有毒的除外)。精料的加工过程主要是把玉米粉、豆饼、麦麸按3:1:1比例,适当加工入少量鱼粉,均匀混合,加水煮成糊状,冷却后饲喂。粗料加工过程主要是将嫩茎叶加工成2—3厘米的小段,然后煮熟冷却备用。
  (二)饵料的投放。将煮熟、冷却后的饲料,投放在边缘的浅水区,以便于蝌蚪采食。投放方法:用一米长左右的蒿杆枝条等,把饵料粘在其上,投放到水中,让其漂浮在水面上,或者两头架起固定,既有利于蝌蚪均匀采食,又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污染水质。也可用宽2厘米、厚1厘米、长1米左右的窄木条,效果更佳。饵料的投喂量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确定:蝌蚪初期,大约一周左右可以不喂饵料;7—10日龄左右,每天上午投喂一次即可;10—25日龄上、下午各投放一次;25—35天左右,食量大,到高峰期,每天早晨、中午、下午各投一次。饵料量目前尚无明确标准,可按蝌蚪数量适量投喂,以每次投喂稍有剩余为标准,在35日龄左右,每万只蝌蚪食量可达到2—3公斤。蝌蚪到40日龄进入变态期,已基本停止进食,因为蝌蚪发育快慢不一,所以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灵活运用饲喂方式及饲喂养,以免饵料不足或过剩。
  另外用取油后的林蛙副产品(肢体)磨碎加工是一种极好的饲料。饲喂方法:将加工好的饲料粉配合少量的玉米粉和青菜按上述方法投喂即可。
  (三)灌水技术
  蝌蚪期必须保证池内有充足的水量,因此正确地掌握灌水技术是蝌蚪饲养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蝌蚪初期,气温较低,需氧量少,因此水流应通过晒水池,主水渠,然后在池子同侧进水、出水保证水的温度和池内水的相对稳定。在夜间或阴天要加大灌水量,使水深达到50厘米左右,起到保温、防止结冰的作用。到蝌蚪生长后期(30日龄以后),气温渐高,蝌蚪耗氧量增加,所以应采取对角线式灌水法,加大灌水量,增加换水速度,既能降低温度,又能保持水质清洁,提高含氧量。

  四、放养技术

  蝌蚪变态后要在养殖场内均匀分散,防止幼蛙上岸后局部密度过大,造成幼蛙大量死亡。因此,在蝌蚪40日龄时要进行人工疏散到变态池中,密度为每平方米变态池5000个左右,每公顷养殖场可投放蝌蚪5万只左右。蝌蚪疏散到变态池后,应注意看管,防止被山洪冲毁,严防天敌危害,同时需要继续饲喂少量饵料,保证水量充足,保持水质清洁;气温低的地方可清理周围庶光树枝,增加光照。或用塑料膜铺底的办法提高水温。

  五、越冬技术

  人工养殖的林蛙与天然林蛙一样,基本上是水下越冬。因为人工养蛙数量远远超过了野生林蛙数量,所以河流的自然情况不能完全适应养殖林蛙的需要,需要人工修建林蛙越冬场所。一是整理天然河道,在自然的河道深水区,要适当加深、加宽、扩大,河流分岔多的需要进行修整合并,使河流集中,水量充足,使林蛙安全越冬。有的深水区自然隐蔽物较少,需要加放草把、石块等隐蔽物。二是林蛙集中分布的范围,在河床的一侧修建小型水库,蓄水深度达到1.5米以上,同样投放草把,石块等隐蔽物,供林蛙越冬。人工水库越冬可采取散放法,让林蛙自由寻找越冬地点。也可用笼装法,在笼内装一些草把之类的作为隐蔽物,然后将林蛙装入,放到越冬池中。
  林蛙在水库中越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检查越冬河流的水量变化,特别是翌年1—2月份,水量小,要经常检查避免有冻干断水的河段,使林蛙冻死。二是有些水库属死水区,要经常打通气孔,保证林蛙的需氧量。三是注意防止黄鼬、鼠类等天敌危害。

  六、捞捕技术

  每年秋季林蛙体大肥胖、蛙油质量好、经济价值高,林蛙成集群性下山入河,是回捕林蛙的最佳时期。
  人工养殖林蛙的捕捉方法,目前主要用塑料膜拦截法和瓮子捕捉法。这两种方法,回捕率高,对林蛙的伤害小,且捕捞简单,成本低,此外还可采用翻石法、网捞法、草把诱捕法等方法进行捕捉。
  (一)塑料膜拦截法是指在林蛙下山的路线上设塑料膜围墙拦截捕捉的方法。在选好的森林边缘,用塑料膜围高1.5米,向内(林蛙下山一面)倾斜45—60°角的围墙,下端用土压实,在围墙内清理0.5—1米宽的平道上深挖50厘米的沟道,9月中旬到10月初的阴雨天气里,在沟道里便可捕捉到大量林蛙。
  (二)瓮子法就是用柳条、榆树条等编成的鱼坞子形状的笼子,要比鱼坞子稍大些,在每年的8月末就应在坡度大,流速快的地方修建倒八字形的瓮子口,9月中旬把瓮子安装好,可捉到大量的林蛙。
  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尽量避免损伤林蛙,并做认真挑选,选留一定量的种蛙单独贮存。未成龄幼蛙应迅速送到越冬场,成龄商品蛙应尽快出售。

  大棚生态综合孵化半封闭养蛙法

  此法适合山区养殖。选择两山夹一沟,有水源、树木、植被和昆虫多的自然条件为养蛙场所,采用120—16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进行人工孵化和幼蛙饲养,夏季在山林中进行区域放养,秋季收回,放入水库中越冬。由于大棚保温、防雨、人为调水、调温、喂食、无天敌,可使幼蛙孵化成活率高达95%以上,而野生的孵化只有50%左右;幼蛙比野生放散养的提前近两个月上岸。由于前期用繁殖昆虫人工喂养,幼蛙生长快,进入森林生活时,捕食和跳跃防天敌能力强。采用半驯化饲养后的林蛙,具有条件反射习性,于秋季气温低时回到驯养地点,回捕率一般高达38%以上,最高达46%,比野生的提高了30—38%,且生产周期由散养3年缩短到2年出栏。此法具有投资少(3000元可养10万只以上)、养殖量大(120平方米大棚年繁殖幼蛙30—50万只)、回捕率高、效益好等特点。

  大棚立体综合生态全封闭养殖法

  此法适合于庭院、郊区、农田、大棚、果园、荒山等有水源的地方养殖。采用塑料大棚孵化蝌蚪,小区域夏季圈养幼蛙,秋季捕回,利用温室、大棚打破幼蛙冬眠,投放人工繁殖的昆虫,快速育肥饲养的办法。其特点是集中饲养管理,天敌少、损失回收率高见效快,一所即可出栏。利用5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进行葡萄、蔬菜、林蛙、昆虫等综合生态立体种养,可养5万只成蛙,年收10万以上。

  室内高密度快速精养法

  此法适合于大部分地区家庭楼内、平房及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先在室内小棚或室外塑料大棚进行种蛙配对、产卵、孵化,饲养上岸幼蛙。再利用仿生学原理,在室内用立体三层笼箱、投放人工繁育昆虫饲料,采用恒温快速育肥、高密度精养的办法,每平方米可养殖幼蛙500只,青年蛙300只,商品蛙150只。幼蛙饲养4—6个月即可出栏,一年四季均可养殖,每年可养三批幼蛙。立体养殖100平方米,只需1人管理,4—6个月可获纯利1.5—2.2万元。此法不受条件、气候的局限,投资可多可少,规模不限,易管理,见效快,成活率高达85%,收获率100%,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

圈养林蛙技术要点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因林蛙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半人工养殖林蛙回捕率较低,圈养林蛙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圈养林蛙要把握的六个关键技术。 1 孵化管理关 首先是卵团的选择,一般选择2d内产的卵团放于已消毒好的一个孵化池内,将未受精的卵团剔除,以提高孵化率,孵化过程中卵团的密度不宜过大,如水源充足时按劳取酬10~15团/m2,卵团要均匀分布在孵化池内为宜。其次是孵化池的温度,温度包括气温和水温,它是影响蛙卵孵化的最直接的外界条件,温度高,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孵化期短,反之,胚胎发育速度慢,孵化期长。但是,林蛙卵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卵团孵化初期保持水温在6℃以上,中后期保持水温在16~24℃之间。由于初、后期的气温不同,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及灌水的方法来调节水温,确保蛙卵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发育。再次是水质,孵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新,不混浊、无泥沙、无污染的水质为宜,因为水中混沙污染卵团,造成“水卵”,而降低孵化率,因此要保证孵化池内是中性的清新水质。 2 蝌蚪培育关 2.1 蝌蚪的密度 蝌蚪培育的前两周密度可大些,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可逐渐减小,采用人工疏散分池的方法来降低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为:1~15日龄为2000~3000只/m2,15~25日龄1500~2000只/m2,25日龄至变态期500~1000只/m2;如密度过大,蝌蚪生长发育迟缓,成活率低,体质不健壮,影响变态幼蛙的成活率。 2.2 饲料 当蝌蚪将自身卵胶膜吃完即可喂开食料,一般用熟鸡蛋黄或豆浆做开食料。将熟鸡蛋黄用两层纱布包好,在池水中慢慢摇晃,蛋黄便溶于水中,蝌蚪可以自由采食,以后视蝌蚪采食情况酌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喂2h吃完不剩或少有剩余为宜。当蝌蚪生长到20d以后要添加动物性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2.3 水质与水温 良好的水质对蝌蚪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水质冷凉,有污染,含矿物质多等对蝌蚪生长发育都十分不利,会阻碍胚胎发育和各器官的形成。蝌蚪的排泄物和其他杂质也会使水质变色,发现这种情况要立即排出池水,注入新水。蝌蚪初期,5d注入1次新水,用0.3mg/mL漂白粉溶液喷洒水面,后期采用单灌的的方法降低水温,水温不能超过24℃。如果气温、水温高时要采取换水和遮荫等办法降低池水温度,否则,蝌蚪易出现各种症状,严重时则死亡。 3 蝌蚪变态关 蝌蚪生长到30d之后进入变态期,此时应及时将变态蝌蚪移入林蛙圈内的变态池内饲养,避免移池过晚幼蛙逃跑的现象发生,林蛙圈要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围成内外两层围墙,即小圈一层,整体养蛙场一层,防止林蛙逃跑。此期间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因为变成幼蛙比变态前体重要减轻一半以上,而且变态时不采食,能量消耗大,如管理不善,幼蛙体质不健壮,死亡率非常大。变态期管理注意:一要保证变态池内有足够的水量,保持水温在28℃以下,避免高温使变态幼蛙死亡;二要继续喂养蝌蚪,未进入变态期的蝌蚪需要继续摄取食物,必须供应足够的食物。 4 疾病防治 关圈养林蛙在各个时期患不同的疾病,饲养时必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方法。 4.1 蝌蚪期饲养 蝌蚪在18~20d时,由于气温高,食最大,水中气体过多等因素易得气泡病。防治方法是:蝌蚪培育期间经常向池内注入新水,每5d消毒1次,不投喂过多的饲料。发现有气泡病时则立即注入新水或将蝌蚪移入清水池内:二是每立方米蛙池用3g食盐兑水泼洒可防治此病。 4.2 幼、成蛙期 主要在夏季饲养期。由于围内杂草丛生,阴凉潮湿,加之饲养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有剩余,而使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因此养殖林蛙必须做到经常消毒,预防林蛙患病。此期林蛙主要患红腿病、烂皮病、肠炎病等疾病,死亡率较高。预防措施:夏季放养林蛙前将林蛙圈彻底消毒1次,可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夏季饲养期每半月用0.7×10-6高锰酸钾或1~2×10-6漂白粉溶液消毒蛙圈。同时每月用增效磺胺眯0.5g拌入1000g虫内,连喂3d,可起到预防林蛙肠炎病的作用;黄粉虫饲养场所每半月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1次,避免林蛙吃到带菌的虫体;蛙圈门口设有消毒设施,进入蛙圈要先消毒,谢绝外人参观。 5 越冬管理关 东北地区蛙越冬期长达6个月之久,此期虽不用饲喂林蛙,但不能忽视对越冬林蛙的管理,否则会出各种意外情况,造成林蛙大量死亡.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
黑龙江林蛙为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俗称田鸡、油蛤蟆、红肚田鸡。其体形中等,体长60~70mm,体重20~69g,头较平,头长、宽几等长。吻略突出,吻棱明显,无声囊。鼓膜圆形,自眼后经鼓膜向前肢肩部有1个长三角形黑斑。皮肤粗糙。背侧褶明显,但不甚明显,其间多疣突成行排列,其外分散小疣突。鼻孔位于眼吻之间,眼间距小于鼻间距。前肢粗短,趾端圆,具4趾。后肢短,左右跟部仅相遇,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而明显区别于中国林蛙,具5趾。体色暗褐,背部多散在黑点,口因、胸和腹部及四肢内侧有许多红色或深灰色大小不等的话斑。四肢背面具明显黑色横斑。
黑龙江林蛙与中国林蛙的差别在于:前者体型小,皮肤粗糙,腹部红斑及后肢根部仅相遇;而后者体型较大,皮肤光滑,腹部橙黄色,后肢长,跟部重叠甚多,具内声囊。再结合分布和生态并不难区别。
1.2繁殖特性
主要栖息在林内草甸和草甸湖水中,在兴凯湖分布很广,除宽广水面外,其它沼泽地、草原、灌丛及农田附近均有其分布。4月底或5月初出蛰。雄蛙随即选择适宜的静水域做产卵池、占区鸣叫,招引雌蛙;雌蛙闻声入内,与之抱对准备产卵。因黑龙江林蛙出蛰时卵发育不完全,故鸣叫和抱对时间较长,产卵期亦延长;而中国林蛙在冬眠期完成卵的发育,故出蛰后很快抱对产卵,产卵期亦很集中。近年观察蛙的出蛰与春季气温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黑龙江林蛙对产卵池的选择很不严格,几乎在任何水域中,甚至在牛、马蹄印、车辙的临时水坑中亦有产卵;也不顾同一水域中存在不同种蛙或蛙卵。因此,黑龙江林蛙的卵往往同黑斑蛙、中国林蛙、蟾蜍、北极鲵等卵在同一水域内相邻而存在,唯一对水温要求很高。曾发现相邻2个水池,只因水温相差1~2℃,而高温度池有上百团蛙卵,而低温度池终无一卵团。另外,在流水中、大面积明水上及水深超过50cm的水中没有产卵。
据调查,最早产卵在4月28日,而后在5月3日、8日和12日的雨后出现产卵高峰,之后仍有零星个体陆续产卵。其产卵期在1个地区亦延至20天左右。而中国林蛙的产卵期要较之提前5天左右,亦集中在7~10天内产完,便几乎不见有零散卵团出现。
卵呈团状,每团卵平均1100粒,卵径1.6mm,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灰白色,卵外有2层胶质膜。
产卵后,黑龙江林蛙再次入湖底淤泥中休眠10~15天,待气温升高和昆虫出现后复出。在同一湖底共同休眠的有北极鲵和中国林蛙。但在此期间亦在陆地草丛和松土下及石板下发现休眠中的林蛙。
卵的受精率及孵化率均较高,可达88%~90%,但卵团的干枯率很高,故生态孵化率只有30%左右。
受精卵孵化出蝌蚪。成长的蝌蚪头体长12mm左右、尾长17mm。口小,上唇缘无乳突,下唇具1排乳突,两口角处具副突,唇齿式为Ⅰ∶1~1/Ⅲ,少数Ⅰ∶1~1/Ⅱ∶1~1,或Ⅰ∶1~1/Ⅰ∶2~2。由蝌蚪变态成幼蛙,需55~65天,依水温而变化。完成变态的幼蛙体长13~17mm。某一生境的最高变态率可达30%~ 50%,但生态变态率估计更低。
1.3食性
黑龙江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兼食蚯蚓、蜘蛛和软体类动物等,其中蚊虻、蝇、蝶蛾、天牛、瓢虫、蝗虫、蝉、蚜虫等占较大比例。这与当地的昆虫出现期和其它食物丰富度有关。
8月份,黑龙江林蛙的日活动出现2个高峰。大致在9~11时和15~17时,中午出现避暑休息间期。
9月下旬入1.5m以上水深的湖泡中冬眠,至第2年春季的4月底或5月初复苏。
1.4分布
广泛分布在兴凯湖保护区全境内,在西部湖岗两侧池泡中分布密度相对更高些。此外,还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呼中、塔河、呼玛,南抵松嫩平原、牡丹江、东南山地、整个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及吉林延边、浑江、吉林地区与辽宁彰武一带。国外分布于俄罗斯东南部与中国毗邻地区及部分远东沿海特区。
2 养殖注意事项
2.1场地的选择
目前我国对林蛙的养殖主要是采取被动式的半人工饲养技术,此种养殖方式受以下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①天敌对成、幼蛙的威胁;②回收捕获率低;③由于多数是在山区养殖,受气候因素影响大,尤其是干旱季节。
根据黑龙江林蛙对产卵场地选择要求不高的生物学特性,在湿地进行人工养殖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式。黑龙江东部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做为养殖黑龙江林蛙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过实验,利用排干渠的分支即可作为养殖场所,并且回报率高。选择场地要与其它动物的饲养区分开;要选择距离草地或湿地近的位置,有充足的水源;饲养池80~lOOcm深,周边要有围栏,围栏应向内侧倾斜,防止蛙逃逸。
2.2饲喂
饲喂主要分为蝌蚪期和成蛙期两个不同时期。蝌蚪期主要以玉米粉、豆饼粉为主;成蛙期主要以黄粉虫、玉米面、青菜叶为食,这个时期最好应多喂食动物性蛋白饲料,也可以在夜间用灯光引诱昆虫来补充其食物。
2.3水
蛙池中的水源在注入前要严格消毒;蛙池中由于抛食蔬菜造成的污染也要及时处理。
2.4防止疾病的发生
其常见疾病有红腿病、脱皮病、胃肠炎、水霉病、气泡病等。养殖者应在不同时期对疾病有目的地观察,防止疾病的发生。

通化市内应该很少 长白那边有很多饲养林蛙的单位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对温湿度的要求 在东北,林蛙的整个冬眠时间有5个多月,在漫长的冬眠期内,林蛙机体将秋天贮存的营养逐步转化并贮存到卵泡内,为蛙卵的发育和蝌蚪生长初期提供营养,自然情况下在冰层下越冬的温度约1~3℃。从产卵到变态,温度从冰雪融化到28℃之间都能发生生命过程,但28℃是最高极限...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大全 怎样养殖饲养林
圈养林蛙技术要点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因林蛙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半人工养殖林蛙回捕率较低,圈养林蛙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圈养林蛙要把握的六个关键技术。 1 孵化管理关 ...

林蛙养殖技术
在解决林蛙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研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由于大规模实现林蛙全人工养殖,为中国林蛙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在高密度大面积集约化方面在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工厂化生产黄粉虫解决了大面积林蛙养殖的人工饵料一大难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全人工...

中国林蛙南方养殖技术目录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目录 一、概述1. 林蛙利用价值:中国林蛙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2. 经济效益:养殖林蛙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包括销售哈士蟆油及其制品的收入。3. 生态效益:养殖林蛙有助于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4. 社会效益:南方养殖林蛙有利于当地就业和社区发展...

林蛙养殖技术问答目录
以下是关于林蛙养殖技术的详细问答,涵盖了养殖的各个方面:1. 金蟾博士的命名金蟾博士的称号可能源于其在林蛙养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贡献,象征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2. 养殖林蛙的经济价值林蛙因其高价值的林蛙油,被誉为国际市场上的“黄金油脂”,主要因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3....

人工养林蛙可以吗,养殖林蛙的注意事项
人工养殖林蛙是可行的,但需具备较高的养殖技术。林蛙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养殖前需向当地相关部门申请驯养许可证,并获得经营加工许可证和准运证,方可进行售卖和运输。养殖场地应选在水资源丰富、适宜林蛙越冬的地区,并保证饵料充足,同时做好疾病和天敌的预防工作,确保林蛙健康生长。林蛙因其丰富的...

人工养林蛙可以吗,养殖林蛙的注意事项
摘要可以人工养殖林蛙,但需拥有较高的养殖技术,林蛙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养殖之前要先去当地相关部门办理驯养许可证,要取得经营加工许可证和准运证才可售卖、运输林蛙。养殖林蛙的场地要求水源充足且利于林蛙越冬,养殖过程中要确保投喂给林蛙的饵料充足,做好疾病和天敌预防,确保林蛙健康生长。可以...

林蛙可以圈养吗?
圈养林蛙技术要点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因林蛙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半人工养殖林蛙回捕率较低,圈养林蛙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圈养林蛙要把握的六个关键技术。1 孵化管理关 首先...

林蛙冬眠是在土里还是水里 林蛙是怎么度过冬眠的
林蛙入水期是从9月下旬开端,为期半个月左右,当气温降至于10℃以下时,林蛙从陆地返入河流中越冬,当气温高于10℃时林蛙又重新上岸活动,有的继续取食,跟着气温下降,林蛙又回到水中日子,呈两栖交替日子方式。散居蛰伏期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为期一个月。2、林蛙养殖技术林蛙在较浅的流水或池水中...

林蛙高效益养殖关键技术问答内容简介
提高养殖效率。这些实用的技巧和知识,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养殖者,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总的来说,本书旨在为林蛙养殖者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实现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通过阅读和应用书中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林蛙养殖的新技术,提升养殖成功率。

泰州市17255495804: 林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
宫露复方: 圈养林蛙技术要点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因林蛙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半人工养殖林蛙回捕率较低,圈养林蛙势在必行,笔者经过...

泰州市17255495804: 请问养殖林蛙怎么样 -
宫露复方: 养殖林蛙分二种:一、全人工在家里养殖,全程人工管理,自己养殖黄粉虫喂林蛙,本钱大,养大后,林蛙贩子收比在山上养的林蛙要低八十元.二、在山林中养殖林蛙,需承包河流(水利站或水利局章),还需有山林的利用权(如果山林大部分所有权归村里或小组,那就跟村或小组签署合同,如山林所有权归国家林场,那跟林场签).我个人觉得在山林中养林蛙前景很好,因林蛙正慢慢的被人们认识,营养价值很高,价格也一直很好.我已在山林中养林蛙十一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有兴趣,过几日上百度网页搜:半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泰州市17255495804: 林蛙养殖如何加强饲养管理?林蛙养殖如何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蛙体抗病
宫露复方: 林蛙养殖如下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蛙体抗病力:(1)合理放养.为了使蛙类生长较快而且比较整齐,减少因出现弱小个体而发病的可能,放养的密度要适当.因此放养时要做到分 级、分池,使每个养殖池内蛙类个体的大小规格一致.(2)科学投饵.投饵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如投饵台);人工配合饵料则要求营养成分全价平衡,因此饵料种类要多样化,以便做 到营养供应平衡;饵料要适口、新鲜,不能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投饵 量应适当,根据蛙类的大小、数目、气温等情况灵活掌握,以投后 1~2小时吃完为度.(3)调节水质.为了防止水质恶化,要经常换水.(4)调节水温.防止水温过高或过低.

泰州市17255495804: 全人工养殖林蛙成功的要点是什么?
宫露复方: 根据一个小型蛙场计算,蛙卵600元,黄粉虫种虫500元,木盘600元,麦麸约1500元,建场用1500元,工时杂费按1600元计算,总计约投6300元.当年小蛙可卖4万元.我们可以获得33700元的收入.如果精心认真管理,以上指标是可以达到...

泰州市17255495804: 2010年最新林蛙养殖技术 -
宫露复方: 吉林省林蛙养殖2010年新科技林蛙养殖,关键在孵化.用了两年以上的孵化池,孵出蝌蚪效率极低的原因;其一是池内沉积物太多,产生大量沼气,严重缺氧所致;解决的办法是,每天注入标准和适量的水,以保证水中含氧量和适宜的温度,...

泰州市17255495804: 怎样养殖牛蛙 -
宫露复方: 中国林蛙、美国牛蛙养殖技术林蛙养殖目前有温室养殖,室外建场养殖和野外封沟放养等三种方法.但温室养殖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林蛙以昆虫为主食,温室养殖林蛙的活饵料,主要是黄粉虫,蝇蛆和蚯蚓等.除黄粉虫饲养需用麸皮外,...

泰州市17255495804: 林蛙在家怎么养不愿意死 -
宫露复方: 需要个环境,不行就拿个鱼缸大点的.把他放里面]幼蛙要吃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只要温度适宜,小蛙就开始活动捕虫,每天用小黄粉虫或蛆虫饲喂,喂时将虫直接撒在四周的地面上.地面上每天喷一到二次水.食物一般采用繁育黄粉虫或蝇蛆来喂养幼蛙及成蛙,黄粉虫用麦麸子繁养,蝇蛆可用1份猪、牛、羊血(任意一种)兑40-50份水加入少量麦麸子或玉米面放到室外的缸、盆中,3-5天自然产出大量的蛆,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来得快,数量大.

泰州市17255495804: 养林蛙须要什么环境 -
宫露复方: 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面积在100-200公顷以上的流域建立林蛙养殖场.在养殖场内,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池面要有排水孔和排水道.越冬池的面积不得低于100米2,水深1. 5米以上.水质清新.孵化池要选择向阳面,面积大小因地...

泰州市17255495804: 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哪几种?
宫露复方: (1)开放式即封沟式养殖.选择环境适宜,有野生林 蛙生长的山沟,施行封山,减少人为影响,使林蛙完全在自 然状态下达到种群恢复,也就是林蛙的产卵、孵化、变态均 ...

泰州市17255495804: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必须解决哪些关键技术问题?
宫露复方: (1)在蝌蚪期加强伺养管理及变态的控制.蝌蚪发育 健壮,才能使变态后的幼蛙体质健壮,捕食能力强,成活率高. (2)创造幼蛙、育成蛙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使之能正 常生长发育. (3)选择出繁殖快、成本低、易于管理的昆虫,用于满 足林蛙对饵料的需求. (4)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各种天敌的危害. (5)加强林蛙疾病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