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清末重臣李鸿章的临终遗诗

作者&投稿:荤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鸿章在临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什么?~

李鸿章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已: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诸君莫坐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这首李鸿章“临终诗”传为李死前口述,无题,后称为“绝笔诗”、“绝命诗”或“遗诗”。但在史料中难觅其踪影,此诗是在李去世近60年后才出现,目前查到的最早出处为台湾著名史学家高拜石《南湖录忆》。也是这首“临终诗”的惟一原始“史料”依据。

晚清重臣李鸿章文人出身,书生带兵,他本人少年科第(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二十四岁时中二甲第十三名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编修。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北上准备第二年的乡试。作《入都》诗10首,其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句气魄宏远,世所传诵。
观其一生无论早年读书还是中年带兵戎马倥忽时,都喜欢作诗抒怀,如《二十自序》、《入都》、《舟夜苦雨》、《晚江即事》、《游鹿洞归途感赋》、《夜听四弟吹笛》、《万年道中寄镜蓉琼芝二女并示静芳侄女》、《鞋山阻风》等,均水平不低。

晚年日理万机作诗相对较少。近年来,这首所谓李鸿章“临终诗”的确比较火: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此诗写一生为国操劳,四方奔走未曾歇息,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慨叹几百年来国步多舛国势衰微而民生多艰,个人竭尽孤忠以力挽狂澜而终于在萧瑟秋风中老去,眼看空荡荡的拜将坛只剩下旗子在残阳夕照中飘动;大局着实堪忧,乃殷切叮嘱后继者:国境上战云犹在,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但此诗不见于李鸿章的后人、好友编纂的李氏文集,甚至《李鸿章全集》也为见此诗的身影。

有关史料表明,李鸿章临终前时刻都有亲人和部属陪侍左右,他在弥留之际的具体情态细节、只言片语都有人做详细记录。他临终前留下的上奏清廷的遗折和遗言都被记录整理,如果李鸿章临死前有此诗,必然被记录。
此诗最早的载述者高拜石出生于1901年,也就是李去世的同一年。高写文称李鸿章“易箦前……吟有”此诗。
按照诗言志来说,以此诗之气魄和高度或只有李鸿章能为之。

据高氏《南湖录忆》(第1集)中有《李鸿章泪盎秋风》文一篇,记述李鸿章“易箦前”(即临终从换床)吟有七律一首,高氏叙述如下:“辛丑九月,李鸿章呕血死于燕都之贤良祠,易箦前,惓念危局,老泪纵横,吟有:‘……’凄恻辛酸,无穷愤憾,而于暴俄迫签苛约,犹痛其遗患无穷也。”高氏接着又记叙李于庚子之变后奉旨入京收拾残局,“甫抵津门,与迎候之周馥等相晤,执手唏嘘,竟至号啕大哭”。
在记述李鸿章一诗、一哭之后,又复概述李在庚子前后事略,又写其幕客茫肯堂有诗纪之,句云:相公实下忧时泪,谁道而今非哭时?譬以等闲铁如意,顿教捶碎玉交枝。皇舆播荡嗟难及,敌垒纵横不敢驰。曾是卅年辛苦地,可怜臣命己如丝。

文中“茫肯堂”应为范肯堂,即范当世,初名铸,字铜士、无错,号肯堂、伯子,近代著名诗人。范氏曾被李鸿章延请为府上当家庭教师,比较熟知李鸿章,彼此情谊颇深。
高所引范诗,实际上是写李鸿章过津门大哭一事,与李鸿章“临终诗”并无关系。
“曾是卅年辛苦地”这句即可证明写的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近三十年的历史。
仅从高氏这一记述来看,有“诗”无证,所谓所谓李鸿章“临终诗”属于自说自话,孤证不立。
后来又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康有为悼李鸿章的一首诗,但也缺乏史料支持。
单从诗而论,这首诗工整有致,对仗、韵律协调,也契合李鸿章生平、学识、功业、遭遇和心境,且诗的气魄也比较宏伟,苍凉日暮,确非凡品~

《临终诗》

[清]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释义:

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扩展资料

李鸿章个人作品

李鸿章的作品,收录于桐城吴汝纶主持编纂的《李文忠公全书》(亦称《李文忠公全集》),全书一百六十五卷,六百余万字。

后戴逸、顾廷龙主编《李鸿章全集》,收录李鸿章的奏折、电报、公函、私人信件、诗文等,内容较前书更为丰富。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胸魄气略。其中一首是: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另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李鸿章《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此诗,《李鸿章全集》未加收录,有学者考证其可能是伪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鸿章





李鸿章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做等闲看。

正文就不再写啦,直接上译文了(自己翻译的,欢迎纠正哦)
车马劳累不堪,却还不能离鞍,事到临头才知道一死难求(事:签订不平等条约),感叹国家三百年来发展滞缓,远在千里之外哀悼民生凋敝。秋风萧瑟,吹拂过宝剑和我满脸浊泪的脸庞 ,抬头远眺,落日的余晖洒在大将坛的旌旗上,昏黄的光刺的我目眩心闷……诸位啊!如今洋人的侵略还未停止,你们千万不能等闲视之啊!


清末张謇是什么阶级代表人物?他主张政治改期吗?
清流派指名道姓地说:“李鸿章高勋重寄,岁糜数百万金钱,以制机器而养淮军,若不能一战,安用重臣?”...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

慈安的死因
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没有异议,依然也先要请示,“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慈禧只淡淡地说道:“东太后向没有病,就这几天里,也不曾见有动静,忽遭暴变,真是想不到的事。...另一个版本来自《清末权监李莲英》一书,该书说慈安是喝了放有毒药的一碗汤后中毒死的。"慈禧害死说...

揭秘1880年民间专家组会诊慈禧太后前后
薛福辰,字振美,号抚屏,江苏无锡人,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清末外交官薛福成之长兄。幼年聪慧过人...我们只知道慈禧有一胞妹,嫁醇亲王为福晋,不曾听说又有一姊妹嫁宝公爷为‘福晋’。这个宝公爷是什么...马文植却心中害怕,想尽早离去。十月初五日,他在朝房待诊时忽然晕跌在地,此后不断请假,太后派人前去...

被连升四级的张之洞和慈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光绪七年(1881年)6月的一天,坐了多年冷板凳的张之洞突然交上大运,他直接从四品翰林院侍讲,被提拔为二品内阁学士。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竟得到慈禧如此青睐呢?(清末重臣张之洞)说起来,张之洞还是太后门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张之洞,从小天赋异禀,很会读书。早在13岁时,就考...

评价李鸿章的文献
清史稿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第6册 《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清光绪二十七年 评价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以后世中国的观点看大多为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作为签订者,长期被称为“卖国贼”。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备受争议的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正面的,...

冯国璋和李鸿璋是同一时期的人吗i
是。天津武备学堂这个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了培养淮军中下级军官创办的,其中冯国璋是第一期学员,他们两个人是属于同一时期的人,他们都曾是清末时期的国之重臣。

清末维新派,咸丰状元,光绪师傅,中日甲午战争时主战,以书法名于世。他...
晚年曾任同治皇帝师傅,是道光、咸丰两朝的重臣。翁同龢的母亲许氏,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通《诗...光绪帝从小离开父母进宫,由太监服侍,太监们知道皇帝乃一孩童,常常敲诈,当得不到满足时,便怠慢光绪帝...2012-09-18 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光绪的师傅是谁?名字三个字,最后一个... 11 2017-02-28 ...

城口县19195495910: 我想知道清末重臣李鸿章的临终遗诗 -
卢爬心律:[答案] 李鸿章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做等闲看.

城口县19195495910: 请问李鸿章临终诗的名字,还有其中内容是什么意思内容是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 -
卢爬心律:[答案] 名字不知道,貌似没有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 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 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 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

城口县19195495910: 甲午战争打败以后李鸿章作的那首诗词 -
卢爬心律: 李鸿章《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城口县19195495910: 李鸿章的绝笔诗 -
卢爬心律: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请君莫作等闲看.2人 喜欢 喜欢 李鸿章 李鸿章遗折(读之泪下)

城口县19195495910: 李鸿章之死
卢爬心律: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 梁启超:《李鸿章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广州. 李鸿章走出竹轿,准备登船.这一年,李鸿...

城口县19195495910: 李鸿章简介300字和他重大历史事件 -
卢爬心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

城口县19195495910: 给首李鸿章的诗 -
卢爬心律: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注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城口县19195495910: 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一副对联,发人深! -
卢爬心律: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横批: 天天快乐!

城口县19195495910: 李鸿章给女儿写的诗 -
卢爬心律: 李鸿章的嫁女诗 今天是李鸿章(1823.2.15~1901.11.7)诞辰189周年纪念日.李鸿章是清朝内阁总理大臣.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中方水师全军覆没,主将张佩纶临阵逃跑,事后朝廷将张佩纶充军,充军回来后,李鸿章把最疼爱...

城口县19195495910: 历史 从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
卢爬心律:[答案] 晚清重臣李鸿章,尤其是关于他后期外交上的功与过,一些学者提出了完全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看法,很耐人寻味. 北洋大臣李鸿章一生多次参与与外签约,其中,他的确软弱妥协、卑躬屈膝过.这是长期以来的“盖棺定论”.但李生活在中国历史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