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分布、危害、防治措施)

作者&投稿:戏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事生物入侵,依据相关生态学原理提出可能的防治对策~

定义: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基本信息: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我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我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我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我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我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 外来生物入侵
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我们不难看出,“入侵种”不同于“外来物种”,它特指的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如前面提到的“凤眼莲”“松材线虫”“大米草”等,其范畴小于“外来物种”;而“外来物种入侵”也不同于“外来物种引进”,它特指的是入侵种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生地传播到入侵地,并损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及生存灾难的过程。

国际法规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作为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组织已制定了关于如何引进外来物种、如何预防、消除、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各方面的指南等技术性文件。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先后建立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种技术准则及指南,并进行了相应的立法,努力加强本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御能力及综合治理能力。   1982年—1988年,众多科学家开始在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的组织下就外来物种入侵的本质开展讨论。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包括中国),这是有关生物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公约。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公约》第8条明确规定:“必须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公约》还要求每一缔约国应直接或要求其管辖下提供《公约》所规定生物体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将该缔约国在处理这种生物体方面有关使用和安全的任何现有资料以及有关该生物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任何现有资料,提供给将要引进这些生物的缔约国。   此外,与控制外来物种密切相关的两个国际规则:SPS协议(即《关于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以及TBT协议(即《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也都明确规定,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为保护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可以设置一些技术壁垒,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事实上,对于抵御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早在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里已明确规定,各国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部分引进外来的新的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和有害的变化。   总的来看,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目前已通过了40多项国际公约、协议和指南,且有许多协议正在制定中。虽然许多公约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约束力,虽然各国在检疫标准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矛盾,但这些文件仍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国际海事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正在更加积极致力于加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合作。   放眼世界各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对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举措值得借鉴。   作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早在90年代初期就展开了相应的立法工作。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非本地物种法》,旨在对美国航运实践进行研究以帮助掌握如何引进外来物种以及如何防止有害物种的引进。当1999年1月首届海洋生物入侵国际会议在美国马萨诸塞特理工学院如期举行后,总统克林顿签发总统命令,成立由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入侵种理事会,该理事会必须与联邦、州、有关科学家、大学、航运业、环境机构和农场组织等不同单位共同合作,相互协助,开展工作,抵御外来入侵种。   澳大利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防治对农业、林业造成严重影响的220多种有害杂草;二是如何解除通过轮船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基于此,1996年,澳大利亚首先从总体上制定了《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策略》,旨在通过制定各种环境影响评价计划以及建立防治有害外来物种的生物学和其他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   1997年《国家杂草策略》(1999年最新修订)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境与保护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与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及澳大利亚林业部共同发布。《国家杂草策略》主要规定了外来杂草管理的3个目标,并明确了政府、社区、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各自的义务、责任,最终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此外,针对杂草的引进,澳大利亚还建立了一套杂草风险评价系统(WRA),通过问题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对将有意引进的外来植物进行风险评价。   为了防治海洋有害物种的入侵,澳大利亚检疫与检验局在1991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强制执行的有关压舱水的规范性文件——《压舱水指南》(1999年最新修订),要求对所有进入澳大利亚水域的船只必须服从强制的压舱水管理。此外,关于压舱水的排放、报告和检疫方面的问题在此文件中也行出了详细规定。

我国防治措施
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1999年以前,美国也没有设立专门机构领导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工作,但日益严重的入侵危机和坚决的反入侵的决心促成了美国入侵物种理事会的诞生,而此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则是与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各个部门、机构、单位进行积极协作,并对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   具体到我国,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要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较大的生物坚决拒之门外。   澳大利亚建立的杂草风险评价系统值得学习。该评价系统根据待引进物种的有关信息、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方式以及气候参数等情况,设计49个问题,通过问卷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再对每一问题的回答给出得分,将所有问题的得分相加,根据最终的得分与标准值的比较来决定是否引进该物种。一般包括三种结果:   一是允许该物种进口;二是不允许该物种进口;三是需要对这一植物进行更多的评价。   通过这样一种杂草风险评价系统可以表明生态系统受引进物种影响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危害生态系统的杂草被引进。   我国长期以来对于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仅仅是由检疫部门根据检疫目录进行病虫害及疫种的一般性检疫,如果外来物中本身没有病虫害,或本身不是疫虫、疫草,则一般却可以安全过关。因此,对于首次引进或短期内不能发现其危害性的有害生物,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导致一大批有害生物堂而皇之地被引进我国。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2000年12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2003年2月1日施行)设专章规定了“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采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结合的立法开展风险评估制度。此项制度的建立无疑是我国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一项重大的制度进步,但依笔者看来,仍存在两项不足:
风险评估的主体
  仅限于检疫部门,缺乏与其他生产部门及科研机构的协调合作。毋庸置疑,科学的风险评估应当建立在对该项物种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能力,亲缘关系各方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而各部门各科研机构的合作是获取充分信息的重要途径:   因此,有关风险评估主体的规定不尽合理,应扩大合作范围。
缺少评估具体指标的规定
  仅仅规定了一些评估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操作性不强。   笔者认为应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即根据其遗传特性、繁殖和扩散能力及其生物学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回答问题的得分来量化其风险程度的大小,从而使风险评估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应建立引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我国的时间、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外来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既不会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也无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
建立综合治理制度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5、加强检疫工作力度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一方面,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严厉打击走私动植物和逃避检疫事件;在外来入侵物种最易集中进入的地区,加强人员配合,加强检疫力量。   另一方面,加强科研和信息交流,建立起省、市、县级的多层次的外来物种疫情的报告和分析系统,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的查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帮助农户或饲养户掌握病害情况,尽量减少风险。

情况总结:
  不同生态系统不同物种的引进给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各国不断完善现行的法律应对机制,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工作必将会取得更大成效,尽管这一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生物入侵也许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可怕,并没有充足可信的证据表明存在有“入侵种危机”。他们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的,一直都有一些新物种进入某一个生态系统,而其结果也不一定就是有害的——例如某些地方的生物多样性会随着入侵种的介入而增加。

有关专家建议,为防止国外有害物种进入国内,目前应优先开展以下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安全管理;开展全国范围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建立外来物种数据库;分析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建立对生态系统、环境或物种构成威胁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程序;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系统;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识别、防治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培训。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建议:第一,加强立法,并要严格执法。现有的动植物检验检疫等相关条例有很多不充分的地方,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要单独立法,从源头做起,从初期做起,使法制健全。如,外来物品引入时要论证,夹带的植物、水果都要通过法律规范严格检验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要对人们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其有守法意识。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信息网络、参加国际研讨会进行讨论和交流,看各国外来生物入侵趋势,对目前世界上造成危害较大的动物、植物、昆虫要格外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外来物种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入侵,对于那个国家是原产地。原产地国家对于该物种的认识和治理的办法,对于被入侵国来说是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要借鉴某一国家治理某种入侵生物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提高警惕,要有前瞻性。一旦预测到什么物种近几年来可能会入侵某地区,就要及早了解,早采取措施,防止传入,并做好一旦进入我国,就要快速控制和治理的准备

生物入侵主要是指不是所在环境原有的生物进入到环境中 生物入侵其实有好有坏 比如我们引进一种物种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例如蜣螂被引进澳大利亚解决了澳大利亚畜牧业以及自然环境种的大量动物粪便的问题 也有引进生物代替另一种生物在环境中 的食物链功能的。上面说的这些可能在某方面不叫生物入侵了还是提一下 当然有很多的生物入侵新的环境是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的,因为这些生物进入以后没有 天敌食物又很充沛导致大量繁殖最终破坏整个生态平衡 还有可能导致本土物种的灭绝 例子在网上搜索会很多我就不玩复制粘贴了 至于防治的话首先是断绝来源 把好各种种植和养殖关 防止引进有危害的物种 一旦发生要根除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 所以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就在百度上搜索生物入侵 然后点击下面的案例 上面有各种生物入侵的案例

中国水葫芦、食人鱼、巴西龟,澳大利亚癞蛤蟆,美国葛藤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它指的是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过去或现在)和分布位置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植)
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而外来入侵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外来入侵动植物种类的系统报道,据有关文献查证,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与外来入侵动植物相比,我国对外来微生物种类的调查更为少见。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有11种。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每年以0.1%~1.1%的速率在急剧减少。这种生物多样性的极度锐减,除了人类大规模开垦土地导致自然生境快速丧失外,它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生物入侵。随着全球化、商业和旅游的增长以及对自由贸易的重视,有意或无意地为物种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进化所必须的隔离环境。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间,全球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外来入侵种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们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水平,受入侵物种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价。入侵物种形成广泛的生物污染,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为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沙丘以及重建生态系统而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有的地区过度盲目地引进了大量生长区短,易于管理,更能适应环境的外来物种,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盲目地引进是要付出代价的,它们正在逐渐排挤。取代当地物种,并且不断扩大到自然和半自然地区,并影响到那里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功能,进而引起当地居民,自然资源保护者,水源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矛盾。人类及其经济和非经济活动是外来种入侵的主要动因,特别最近500年加速了生境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速率,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胁迫,这种破坏是长期的、持久的。
三、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大多数外来种的传入与人类活动有关。在对外交往中,人们有或无意将外来种引入了我国。但也有一些入侵种类属于自然传入,与人类活动无关或没有明显关联。
1、有意传入
从国外引入植物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植物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根据资料统计,截止1970年,由原产世界各地引种到我国未的植物837种,隶属干267科,约占我国栽培植物的25%-33%。这些植物区系包括印度一马来西亚区,新热带区的中美洲(包括墨西哥),欧洲西伯利亚地区,非洲亚区,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地中海亚区,伊朗-土耳其地。另外近20年未,随着对外经济和科技交流的日益扩大,外未入境植物(包括杂草)数量也大为增加,但由干人力缺乏及工作难度大,再加上人们对一些植物引入后所产生的利弊看法不一,到目前为止很难得出引种所带来的有害植物的准确数据。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这些植物引入后的主要途径有牧草、饲料、观赏植物、药用植物、蔬菜、草坪植物和环境保护植物等。
虽然我国在生物防治害虫和害草中,曾引进很多大敌昆虫,但目前并没有这些大敌昆虫带未危害的报道。
需要强调的是人们的一些不科学的思想意识往往加重了外来种的入侵。有的人认方“外来的就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如目前草坪引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大量引入外未种,不注意充分利用本地种,很可能导致入侵种种类增加、危害加剧。
2、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
很多外未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升温,外未入侵生物借助多种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
3、自然传入
外未入侵种还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传播杂草的种子,例如紫茎泽兰是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的。薇甘菊可能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
四、生物入侵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1、 改变地表覆盖,加速土壤流失由于植食性动物的采食和践踏而加速土壤流失的情况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岛屿。
2、改变土壤化学循环,危及本土植物生存
某些外来植物在营养代谢过程中沉积某些物质,从而改变了周围土的化学成分,使周围的本土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而失去竞争能力。
3、改变水文循环,破坏原有的水分平衡入侵的外来植物主要通过比本土植物多用或少用降水而影响当地水文循环。
4、增加自然火灾发生频率自然火灾发生
格局是自然生态系统动态的重要组成之一,当外来生物入侵后,改变了这一格局,则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5、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
外来动、植物均可以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从而使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长期无法恢复的变化。20 世纪50 年代传入我国
的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扩散蔓延于我国西南省区,侵占林地、荒山,阻碍森林生长和更新。
6、改变本土群落基因库结构
外来物种与本土近缘物种杂交,从而改变本土物种基因型在生物群落基因库中的比例,使群落基因库结构发生变化。而且有时这种杂交后代由于更强的抗逆能力而使本土物种面临更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植物中,在鱼类、两栖和无脊椎动物中也时有发生。
7、 加速局部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根据Macdonald 等对全球脊椎动物的统计,941 种濒危动物中的18.4
%受到外来物种的威胁,但分布格局差异很大,岛屿上的比例明显高于陆地(除澳大利亚外) , 达到31.0
%;在各大洲中以澳大利亚最为突出,达到51.7
%。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保护署认为,濒危物种名单中的160
种濒危动物与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关;另有估计,美国958 种濒危物种中的约400
种面临外来物种的竞争和捕食而处境危险。而在世界其他某些地方,多达80 %的濒危物种面临外来物种的压力。
五、建议
大多数外来物种是依赖人为干扰来传播的,为减少外未入侵物种的威胁,建议解决方案如下:
1、在物种抵达时及尚未广泛逸为野生前,尽快鉴定及评估其入侵性和对本地生态及原生物种的影响,并对恶性入侵种尽快消除,以免广泛蔓延;
2、采取人工防治、机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灭;
3、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未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物种引进的管理,尤其是严格防范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未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
4、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
5、把外未入侵种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制定经济奖惩措施以及其他政策手段。

举例子:
与此同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围剿令”从厦门、成都等城市纷纷发出。巴西龟、小龙虾、福寿螺、水葫芦、微甘菊、紫茎泽兰……各类外来生物入侵的消息令人忧心忡忡。外来生物入侵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该怎样对待生物入侵?近日,记者专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庆安博士。
  并非所有外来物种都有害,我们要防的是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破坏的外来物种
  记者:最近,关于外来生物入侵的消息不绝于耳。什么是外来生物入侵?
  王庆安:从环保角度,我们称为“外来入侵物种”,即非本地原生的,对人类生存依靠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物种。它们或是人为引进,或是自然扩散而来,还常常随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跋山涉水而至。我们周围的外来物种很多,包括一些人们喜爱的植物、养殖动物以及宠物,但它们并非全被列为入侵物种来对付。我们要防的,一是对人类利益有害,二是对人类所依靠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破坏的外来物种。
  记者:看来,并非所有外来物种都有害。“入侵者”具有哪些特点?
  王庆安:外来入侵物种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繁殖力和环境适应性。以我省反映较突出的植物为例,水葫芦在条件具备的无干扰情况下,一棵植株1年生长期内可繁殖成25万株,而水花生丢一截在地上,只要给一点土盖住,有点水,就能生根发芽,并且水陆两栖,很难控制。
  记者: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问题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高度关注。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王庆安:首先是破坏生态平衡。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里,如果其中一种生物逐渐成为优势种类,就会挤占有限资源,抑制系统内其他生物生长,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其次是浪费资源。比如,水花生通常不会对农作物造成直接危害,但由于很难除灭,农民不得不花钱买农药来处理它,为此还要付出劳动力。另外,从水葫芦封堵泄洪通道、污染人类的饮水源等报道可见,如果任由外来入侵物种发展,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生活。
  外来生物入侵,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的问题记者:在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首批发布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我们发现了一度风靡餐桌的牛蛙、福寿螺的身影。这是怎么回事?
  王庆安:牛蛙在中国没有天敌,一旦进入自然环境就会迅速繁殖,不仅吃掉大量昆虫,还使本地青蛙等益虫的生态空间受挤压,对生态构成较大威胁。同样,水花生和水葫芦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作为饲料引进的,后来被生长快、时间短、效益高的精饲料所取代,农民就将之随意抛弃,使其失去控制成为入侵物种。事实说明,很多入侵物种本是人类因有用而引进,却由于操作不当,或没有进行有效控制,使其扩散到环境中造成危害。
  记者:这说明,一些外来物种之所以形成入侵态势,全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据我所知,还有一些物种是自然侵入,如紫茎泽兰就是靠风媒传播进入四川的。
  王庆安:紫茎泽兰的泛滥,除自然传播外,仍有人为因素。为什么紫茎泽兰能在短短十来年内成为攀西地区的优势物种?据我观察,那里的很多地方都有人放牧,而牛羊是不吃紫茎泽兰的。随着一些原生地植物不断被吞食,紫茎泽兰拥有更宽阔的生长空间,自然而然成为这一地区的优势物种。试想,如果没有人类放牧,紫茎泽兰扩散速度便不会如此“疯狂”,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也不会这般严重。
  记者:如果没有人类创造有利条件,这些外来生物不会成为我们如此关注的有害物种。所以,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的利益问题。
  王庆安:环境保护也好,生态保护也好,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利益。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始终是一对矛盾,正确处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最终就是解决二者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
  治理外来生物入侵,当务之急是加强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
  记者:既然人类在经济发展中必然遇到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王庆安:科学论证,协调发展。即在人类发展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我们要利用现在掌握的知识技术,科学对待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尽量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的危害。在使用技术的时候尽可能考虑周全一些,减少其对自然环境、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比如,使用农药时考虑是否会对鸟类或其他有益生物造成危害。
  记者:树立全面的、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态保护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就解决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当务之急可以做些什么?
  王庆安:加强管理和控制,尤其是加强外来物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对群众进行外来入侵物种的知识教育,使大家自觉防范或加以科学利用,从而把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目前,这方面的普及教育刚刚起步,特别是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偏远农村,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还非常不够。
  还要加强部门、行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使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城市园林等有关机构在引进物种时进行统筹考虑。据我所知,这些部门都在进行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研究,但都是站在本产业(行业)的立场,如林业主要研究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农业则研究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部门间的协调基本上没有,其研究结论自然难保全面和准确。
  记者:四川正面临着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对此,你还有什么建议?
  王庆安:首先,很有必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综合性摸底调查,了解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在川的分布、危害情况和发展趋势。其次,管理好人为引进的物种,变害为宝。以水葫芦为例,它既可做饲料,又是一种观赏性植物,还能净化水质。现在,成都活水公园的水葫芦就是我们特意养殖的,它既用于观赏又净化水环境。水葫芦作为水体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污染越严重,它长得越快越茂密。这就是生物的两面性,你控制不住,它有害;控制住了,它就能为人类服务。
  ★专家观点
  建立引入物种的风险评估制度
  解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5年来,关于外来生物入侵的控制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检疫名录长度有限地增加之外,我国仅仅通过特别通知或控制政策来控制突发的外来入侵物种事件。这显示我国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反应速度可能是加快了,但在本质上与过去的检疫措施和政策并无太大区别,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仍局限于狭小范围内。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引入物种的风险评估制度,由一个专家委员会负责建立和更新这个制度,并负责对难以确定入侵风险的物种进行评估,将危险性大的物种拒之于国门之外。同时,将经济成本效益应用到外来物种的引入控制上,将有效减少潜在入侵物种的引入。
  以立法来控制引进物种
  张钟宁(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专门法律,因此,首先要立法。但是立法的时间较长,等待法律出台的一段时间里,应该有一个应急机制。同时,要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第三要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快速、有效防治生物入侵的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以前瞻性的预测为主,防患于未然。
  建立外来物种预警系统
  叶万辉(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目前,最要紧的是建立外来物种预警系统,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和专家咨询系统,加强海关和边境口岸对外来物种的检测。有关部门应严禁引入已明确具有危害性的外来物种,以及无法证明其安全性的物种。国家要建设一个监测网络,负责各地的外来物种调查、监测工作,及时通报重要危害性物种的出现及危害状况,并通过有关数据库系统迅速了解其适生环境和可能入侵的地域,以及将来的危害和防控途径等。同时,要开展外来物种防治技术研究,建立起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控制与管理的信息系统。
  中国环境和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是我国在进行西部大开发中需要非常注意的问题。我国西部的生态系统都很脆弱,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在恢复植被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物种,重建原始自然植被功能,无疑是降低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的良策之一。


生物入侵(分布、危害、防治措施)
1. 生物入侵是指非原生于特定环境的生物种群进入并繁衍于新环境。2. 生物入侵的影响有好有坏。正面例子如蜣螂被引进澳大利亚,解决了当地畜牧业和自然环境中动物粪便问题。3. 然而,许多生物入侵新环境后,由于缺乏天敌和充足的食物资源,会大量繁殖,最终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可能导致本土物种灭绝。4. 防治...

中国常见的外来生物入侵生物种类及危害???
1. 植物入侵 中国已知的至少300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严重危害,如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其中,水葫芦和空心莲子草等植物堵塞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生物多样性;而互花米草则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2. 动物入侵 已知至少40种入侵动物,如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

中国最具危害的20种外来入侵物种是哪些?
分布: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西等 危害:堵塞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单一成片,降低生物多样性 17. 空心莲子草 分布:湖南、湖北、四川、皮旅搜重庆、福建等 危害:堵塞河道,影响排涝泄洪燃历,降低作物产量,传播家畜疾病 18. 互镇搏花米草 分布:除海南、台湾外的全部沿海省份 危害:破...

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外来物种入侵危害
3. 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包括对水域、人类健康、农业、水产养殖和本土植物的影响。具体有:航道和水渠堵塞、花粉病诱发、中枢神经麻痹、农田和畜牧渔业损失、近海栖息地破坏、本地鱼类威胁、水产品养殖影响、滩涂环境破坏、蚕业威胁、景观破坏、本土动植物排挤、生态平衡扰乱、病菌宿主、无序杂交...

中国常见的外来生物入侵生物种类及危害???
中国常见的外来生物入侵生物种类及危害 1. 水葫芦(凤眼莲)分布: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西等 危害:堵塞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单一成片,降低生物多样性 2. 空心莲子草 分布: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等 危害:堵塞河道,影响排涝泄洪,降低作物产量,传播家畜疾病 3. 互花米草 分布...

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外来物种入侵危害
对本土植物的影响:破坏景观、排挤本地动植物、扰乱生态平衡、病菌宿主、导致无序杂交、影响天然林恢复、群落物种单一化、化感物抑制物、释放有毒有害物、啃食植物、感染植物、窒息植物、排挤植物、蛀空树干、害虫寄主、诱发赤潮等。事实上,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远不止这些。4、外来入侵物种的这些危害大致...

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外来物种入侵危害
引发病菌宿主问题,导致无序杂交,影响天然林恢复,导致群落物种单一化,通过化感物抑制其他物种,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啃食植物,感染植物,窒息植物,排挤植物,蛀空树干,成为害虫寄主,诱发赤潮等。实际上,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远不止这些。3.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主要可以分为几个方面:造成经济损失,包括...

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危害
1、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建立的种群,当其改变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时,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生物入侵。2、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有几个方面危害:一个是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了成本;二是对生物多样造成影响,特别是侵占...

外来物种入侵危害
据统计,我国已发现188种入侵植物、81种入侵动物和19种入侵微生物,其中50种属于全球最具威胁的100种外来物种,对农业、林业等关键行业造成了严重损害。以林业为例,入侵的有害生物如松材线虫和美国白蛾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每年造成1.7亿亩林地受损,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总计高达1100亿元...

四种“生物入侵者”现在分布在哪里?有什么具体危害?
危害:1、阻断航道,影响航运和排泄,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2、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涌生态环境。3、为血吸虫和脑炎流感等病菌提供了滋生地,滋生蚊蝇,为蚊子的幼虫提供了呼吸和繁殖的机会。4、破坏饮水资源...

郊区17657149214: 如何防治生物入侵灾害? -
沃芳复方:[答案] 生物入侵往往会造成本地生态系统被破坏,甚至某物种的灭绝!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上策,如网友所说,研究找到该物种的天敌.因为自然界中相生相克,所以在其原产地应该可以找到它的天敌,或者研究本地能够控制的生物.中策...

郊区17657149214: 入侵生物的危害和治理 -
沃芳复方: 下面给出三个生物入侵的例子 1、水葫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上浮生植物——水浮莲(学名水葫芦).如今这种浮生植物已经泛滥成灾,被称为“绿色污染元凶”.在江河纵横...

郊区17657149214: 有关生物入侵方面的心得体会,700 - 800字,速求. -
沃芳复方:[答案] 你好!摘要:本文浅谈了生物入侵的危害现状,分析了引起生物入侵危害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 关键词:生物入侵;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

郊区17657149214: 对外来有害物种入侵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沃芳复方: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外来物种入侵绝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的问题,它所带来的 危害是多方面的、巨大的,我国一直是深受外...

郊区17657149214: 面对生物入侵采取什么措施 -
沃芳复方: 首先要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把关,引进外来生物时,先要小范围试验,然后再大范围进行.其次是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有高度的爱国之心,不图己利,不私自偷运外来生物. 再者,如果已经发现,政府应该组织力量来清除入侵的生物.

郊区17657149214: 你认为可以采取那些措施防止生物入侵者的入侵
沃芳复方: 人工防治机械或者物理清除替代控制化学防除

郊区17657149214: 如何应对生物入侵者这一问题 -
沃芳复方: 大多数外来物种是依赖人为干扰来传播的,为减少外未入侵物种的威胁,建议解决方案如下: 1、在物种抵达时及尚未广泛逸为野生前,尽快鉴定及评估其入侵性和对本地生态及原生物种的影响,并...

郊区17657149214: 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防止“生物入侵者”? -
沃芳复方: 防止“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措施有:可以立法和宣传,树立此类意识;人工治理,引人”生物入侵者”的天敌;:加强海关检查.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

郊区17657149214: 怎样对付生物入侵者??...
沃芳复方: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安全管理;开展全国范围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建立外来物种数据库;分析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建立对生态系统、环境或物种构成威胁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程序;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系统;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识别、防治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培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