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文言文总结

作者&投稿:线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语文文言文~

  太尉亚夫①言于上②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乘六乘传③,将会兵荥阳。发至霸上,赵涉遮说④亚夫曰:“吴王素.富,怀辑⑤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崤渑⑥厄狭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⑦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喜曰:“七国反,吾乘传至此,不自意全。今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使吏搜崤渑间,果得吴伏兵。乃请赵涉为护军。
  【注释】①〔亚夫〕周亚夫,西汉将军、军事家,名将绛侯周勃次子。七国之乱,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②〔上〕皇上,这里指汉景帝。③〔传(zhuàn)〕古代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④〔遮说〕遮,挡住。说,劝说。⑤〔怀辑〕怀,归向,使降顺。辑,聚集。⑥〔崤(xiáo)渑(miǎn)〕崤,崤山,在河南省洛宁县北。渑,渑池,在今河南渑池县西。⑦〔右〕改变路线。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A.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B.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C.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D.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以梁委之( )
  (2)吴王素富( )
  11.本文以周亚夫平息七国之乱为背景,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3分)
  12.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选择其中一位,对他作个简要评价。(3分)
  【答案】
  10.(1)放弃 (2)一向
  11.一是周亚夫为皇上献“断粮”之计,二是赵涉为周亚夫献“绕道”之计,从而平息了吴楚叛乱。
  12.示例一:写了汉景帝、周亚夫、赵涉等人物。汉景帝:深得群臣拥戴,善于听取贤臣建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明君。
  示例二:写了汉景帝、周亚夫、赵涉等人物。周亚夫:忠于皇上,有勇有谋,带兵有方,行动果敢,善于重用有才能的人。
  示例三:写了汉景帝、周亚夫、赵涉等人物。赵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译文】
  太尉周亚夫对景帝说:“楚军剽悍敏捷,与他们正面交锋很难取胜,我建议放弃梁国,先断绝吴、楚军队的粮道,这样才可以制服它们。”景帝同意了这个部署。周亚夫乘坐着六辆驿站的马车,将去荥阳与大军会合。走到霸上,赵涉拦住去路,劝说周亚夫:“吴王一直很富有,早就收买了一批甘愿为他献身的刺客,现在得知将军将去前线,必定会在崤山、渑池之间的险要地段安排刺客对付您;况且军事行动最讲究秘密,将军为什么不改变路线,从此处向右走,经过蓝田,出武关,抵达洛阳!这样绕着走,不过差一两天,却可以直接进入洛阳武库,擂响战鼓。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听到了,会认为将军是自天而降呢!”太尉按照他的计策行事,到达洛阳,高兴地说:“七国共同叛乱,我乘坐驿车平安到达此处,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现在我已驻守荥阳,荥阳以东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周亚夫派官吏搜索崤山、渑池之间,果然抓住了吴国的伏兵。周亚夫就向景帝奏请,让赵涉担任护军。

  ==========================如果满意,请采纳=======================

二十一桃花源记陶渊明
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要说         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充足,不满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5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
15绝境:无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2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作的标记。 23遂:终于 24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25刘子骥:名嶙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26规:计划 27未果:没有实现 28寻:随即,不久 29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十二短文两篇
陋室铭

注解:1选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行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 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7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6金经:指佛经。 7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8案牍:官府的公文。 9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11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12《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的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5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6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7染:沾染(污秽) 18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19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0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1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22焉:助词。
23隐逸:这里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2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6噫(yi):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9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陋室铭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
重要词解析:名:出名 斯:这 惟:只有 馨:品德高尚 鸿儒:大学问家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素:不加装饰 金经:佛经 蕃:多
独:只,惟独 盛:深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妖艳 蔓:生长蔓 益:更加 植:立 亵:亲近而不端庄 焉:助词
二十三核舟记
注释:1选自张潮编的《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2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3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为:做。这里指雕刻 5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6木:树木 7罔(wang)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8贻(yi):赠 9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盖:表示推测 大苏,就是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苏洵称老苏)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0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1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里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可,大约。许,上下。 12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13箬蓬: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4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1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缓缓地。兴,起。 17石青糁(sa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18峨冠:高高的帽子。 19髯(ra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20佛印: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1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2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3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4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5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6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7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28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9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30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1不属:不相类似。 32诎(qu):同“屈”,弯曲。 33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可以用于计数的工具。 34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5历历可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6楫:船桨 37舟子:撑船的人 38椎髻:椎形发髻。 39衡:同“横”。 40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1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42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夷,平。 43天启壬(ren)戌(xu):天启壬戌年,就是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44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现在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同“父”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5了了:清楚明白。 46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47篆章:篆字图章。 48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49简:挑选。 50修狭:长而窄 51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大道之行也
行:实行,施行 与:通“举”选拔 修:培养 亲:以……亲 亲:双亲
子:以……为子 子:子女 归:及时婚配   作:兴起,发生

《桃花源记》重点知识归纳

一、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相关知识: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57岁,因为此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他拒绝同统治者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到他的无能为力的思想矛盾。

课文下面注释:

二、请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1、缘溪行:缘:顺着、沿着。 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缤纷:繁多的样子。

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邀请。 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惋惜。 1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20、语云:嘱咐。语,告诉。 21、不足:不值得。

22、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3、及郡下:到了郡城。 24、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5、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6、遂:终于。

27、规:计划。 28、未果:没有实现。

29、寻:随即,不久。 3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三、古今异义词

1. 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4.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好,香浓

7. 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四、一字多义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寻 :寻向所志 (寻找)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寻病终 (不久)

乃: 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 舍:便舍船 (舍弃)

乃不知有汉 (竟然) 屋舍俨然 (房屋)

得:便得一山 (看到) 志 :处处志之 (做标记)

既出,得其船 (找到) 寻向所志 (做的标记)

复:不复出焉、不复得路 (再) 遂:遂与外人间隔 (因而)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又) 遂迷 (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 (就)

五、意思相同的字词

1.悉如外人: 悉:都

并怡然自乐: 并:都

咸来问讯: 咸:都

皆叹惋: 皆:都

2.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3.缘溪行: 缘:顺着。

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六、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二)、文章脉络

1.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2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2.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七、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与《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表现的思想相同的句子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7、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八、课文理解

1.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答:从活动、穿戴、心情等方面进行描写。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答:描写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两个方面是: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4.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答:桃花源中人不想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事纷争带进桃花源。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 ① 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两件事是:(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7.在现代生活中,友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

九、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并解释: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十、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1.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3.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4.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5.(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5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6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7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8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9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9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10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11(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13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陋室铭》 重点知识归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 、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点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7、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 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0、结构图解
山、水、仙、龙
点明题旨 陋室不陋 托
陋 陋室、德馨 物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言
室 具体描述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乐在其中 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铭 诸葛庐
总结全文 何陋之有
子云亭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
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25)本文是一篇骈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答: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
(26)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骈句。
答: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十三、拓展延伸发挥题:
①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开放题,不设答案。
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③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再谈一些理由)。
④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⑤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⑥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⑦你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的“陋”还是“不陋”?请说说你的理由。“陋”或“不陋”答案都应鼓励(因为题目是“你认为”但要提醒注意作者认为“不陋”)
⑧仿写《陋室铭》:
《男生铭》:“生不在忧,有钱则灵;分不在高,六十则行。斯是陋室,衬校德行。道理空洞洞,混淆乱乾坤。谈笑有蚊声,往来无女生。可以赤条条,阅金庸。无阳光之惠顾,实有损吾身心。南阳猪歌庐,西蜀鸡瘟亭。逢人云:救吾男生。”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善于抄作业,猎奇闻。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网站铭》 :网站不大,概念先行。人气不旺,广告则灵。斯是陋网,烧钱即名。上拿死大颗,向股民取金。谈笑有网络,牛皮皆精英。可以引疯投,骗人心。无故习之约束,有热情之网民。新浪的新闻,搜狐的引擎。文厨曰:何陋之有?
十四、参考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的痕迹铺上台阶一片碧绿,芳草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和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使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集释

通假字 本字 含义 例句 出处
1 说 悦 愉快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2 女 汝 你 由,诲女知之乎
3 知 智 智慧 是知也
4 还 旋 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5 汤 烫 用热水焐 汤熨之所及也
6 齐 剂 花剂 火齐之所及也
7 止 只 仅仅 止有剩骨 《狼》
8 亡 无 没有 当日知其所亡 《乐羊子妻》
9 屏 摒 摒弃 屏弃而不用 《为学》
10 帖 贴 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1 火 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12 尔 耳 罢了 但手熟尔 《卖油翁》
13 见 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14 争 怎 怎么 争渡,争渡 《如梦令》
15 坐 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6 扳 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7 反 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18 惠 慧 聪明 汝之不惠
19 厝 措 放置 一厝朔东
20 那 哪 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21 阙 缺 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22 强 僵 僵硬 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
23 道 导 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
24 熙 嬉 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
25 曷 何 什么 缚者曷为者也
26 辑 缉 连缀 缉以翡翠 《买椟还珠》
27 距 拒 拒绝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28 诎 屈 折服 公输盘诎
29 圉 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30 有 又 多,加上 舟首尾长八分又奇 《核舟记》
31 衡 横 横着 左手倚一衡木
32 简 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3 仓 苍 青色 仓鹰击于殿上 《唐睢不辱使命》
34 错 措 置,放 故不错意也
35 裁 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36 适 谪 强迫守边 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7 以 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38 唱 倡 倡导 为天下唱
39 被 披 穿着 将军身披坚执锐
40 食 饲 喂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41 见 现 表现 才美不外见
42 邪 耶 吗 其真无马耶
43 材 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44 僇 戮 遭贬适 自余为僇人 《始得西山宴游记》
45 暴 曝 晒 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
46 畔 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二章》
47 曾 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48 衡 横 梗塞 衡于虑
49 拂 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50 具 俱 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51 属 嘱 托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
52 赀 资 资财 持其赀去 《越巫》
53 不 否 不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54 直 值 价值 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
55 辟 避 回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56 辩 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7 得 德 恩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8 与 欤 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9 乡 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60 徧 遍 遍及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61 阙 缺 缺点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62 信 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63 已 以 表时间 自董卓已来
64 支 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65 桀 橛 木架子 鸡栖于桀 《君子于役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m: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J人,……(《始得西山宴游记》)?J: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蹋和ā氨椤保?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八分(又)奇:又: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
略无(阙)处:阙:通“缺”
余(rao)一小舟:rao: 通“桡”撑
可爱者甚(蕃):蕃:通“繁”繁多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的痕迹铺上台阶一片碧绿,芳草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和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使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http://www.haotushu.com/book/196285/

初二的文言文最好不要在网上看 要看书 我是初三老师
你要是是学生的话最好去找书

http://www.intowz.com/
我认为这个网站不错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七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语文中考冲刺文言文总结
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 4.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

文言文常识记忆
第二天:文言实词的掌握 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的较容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一下。 首先,整理一些特殊的实词: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这样整理下来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迁移能力,二是掌握扎实,记忆深刻。

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好心人请进
初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议词、特殊句式。还望分类分篇写出,就是《烛之武退秦师》、《荆柯刺秦王》、《鸿门宴》、《氓》、《采薇》、《离骚》两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议词、特殊句式。还望分类分篇写出,就是《烛之武退秦师》、《...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对于要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语文的难点重点,所以学生更加要做好知识点 总结 。我为大家力荐了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翻译的 方法 。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

文言文注释常考四种类型
1. 语文文言文常考字词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总结
文言文语法简析 文言文语法简析 句式倒装 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限制或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

考试总结文言文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 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数学:1.对于。 3. 帮我写一篇800字的语文考试总结用文言文的内容方式...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考 网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助你金榜题名!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寿宁县19543733682: 初二语文文言文重点内容,考点 -
段希六味: 这个我知道~~《三峡》《记承天寺夜游》~~还有《爱莲说》(我们考得是《爱莲说》)~~还有,古诗一定要背~有默写,还有《桃花源记》也要背~

寿宁县19543733682: 帮我写一篇800字的语文考试总结 用文言文的内容方式 不要口水话 希望有这个能力的来回答问题 我会加分的.文言文类型的语文考试总结 800字 -
段希六味:[答案] 先总结语文.我认为这个月我的语文学得还不错,每次上课我都能认真听讲,老师讲的重点都能记住并把它们抄在本上,这对语文复习有很大帮助.我的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虚实文能写得比较好,现在正努力写一些议论文或小说,希望能是作文水平...

寿宁县19543733682: 初二语文文言文总结 -
段希六味: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的痕迹铺上台阶一片碧绿,芳草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和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使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寿宁县19543733682: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 语文文言文重点 -
段希六味:[答案] 《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2、实词:自:从.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曦月:...

寿宁县19543733682: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固定句式总结 -
段希六味:[答案]所谓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达中的一种习惯用法.了解常见的固定句式,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列出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

寿宁县19543733682: 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词总结 共12首只写名字和作者及其朝代 同朝代分在一起 不用按课本顺序 文言文也要 -
段希六味:[答案] 【】()青青园中葵,.阳春布德泽,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何时复西归?. 2、【】("唐)东皋望,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3、【】(孟浩然 唐)木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

寿宁县19543733682: 初中文言文知识归纳 -
段希六味:[答案] 在古汉语词汇中,实词占绝大多数,所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是正确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也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文言实词的重点是理解文言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

寿宁县19543733682: 初二上册语文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段希六味: 1 桃花源记 2 爱莲说 3 陋室铭 4 核舟记 5 答谢中书书 6 湖心亭看雪 7 观潮 8 三峡 9 大道之行也 10 记承天寺夜游 课后古诗10首

寿宁县19543733682: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
段希六味: 二十一桃花源记陶渊明 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古义今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

寿宁县19543733682: 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 -
段希六味: 曹刿论战:《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旧传是左丘明所作.刿(guì) 鄙(bǐ) 孚(fú) 间(jiàn) 循(biàn) 靡(m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