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历史

作者&投稿:弓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雄县的历史文化~

元宵节花灯 元宵节是传统的灯节。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雄县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 瑰宝古玩雄县瑰宝古玩收藏与交易有500多年的历史。形成市场交易起步于1978年左右,张岗交易市场至90年代初形成一定规模,鼎盛时期摊位多达500多个,从业人员4000人左右,市场辐射全国及港台、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立市早、规模大、知名度高的著名古玩市场,早于北京潘家园市场12年左右。 仿古石雕仿古石雕是仿古艺术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主要集中在四张,加工户100余家,其中较大规模的有50余家,产品走俏京津等地,部分产品出口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广阔,每年为百姓创收近千万元。以石雕为主,连同木雕、铜铸等仿古艺术品制造业一同成为张岗乡乃至雄县的标志性产业。

孙连仲(1893.2.2—1990.8.14),字仿鲁,河北雄县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抗日名将。 1893年2月2日,孙连仲生于今河北省雄县龙湾村。

雄县历史  

雄县南北东西长均约26公里,总面积524 平方公里,雄县人民政府驻地雄州镇。现辖6镇3乡223个行政村,全县有汉、满、回、蒙古、壮、朝鲜等16个民族,32万多人。
  今雄县地,夏朝属有易氏,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燕桓候徙都临易(今容城县古贤村)。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战国时为燕国易邑地,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入赵国。秦统一后,先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
  汉:置易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北6公里古贤村(原名古县村),即燕之易邑。
  东汉:易县属涿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名河间国。
  三国魏:易县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晋:易城县属河间国。
  南北朝:北魏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复故名易县;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废易县入莫县(今任丘市北),属高阳郡;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灭北齐,莫县入北周,仍属高阳郡。
  隋:仍为莫县地,属涿州,后涿州改涿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属河间郡。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洲,县治于州中,治所在今县城西北15.4公里容城县王路村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县俱废,入河北道;八年(公元634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属莫州,同年还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范阳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还属幽州;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改属涿州。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归义县入燕,属涿州;四年(公元914年),后唐灭燕,归义县入后唐,仍属涿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归义县随燕云十六州入辽,属涿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至此,唐置归义县以白沟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县,南归义先属后周,次年属宋,北归义属辽。
  北宋:北归义县属辽之涿州;南归义县于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宣和四年(1122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
  金:天会三年,即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雄州,四年,归信县并入容城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雄州、归信县同时复置,县仍治于州中,雄州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年)改属保定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七年(1374年)四月降雄州为雄县,雄县始名于此,属保定府。同年容城县并入雄县,十三年(1380年)析置容城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继续沿用明置。
  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属范阳道,3年1月改属保定道,17年(1928年)直隶省政改河北省。属河北省保定道。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4月1日,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建冀中区抗日根据地,8月本县成立抗日政府,属冀中第四专区。同年11月县城沦陷。为开展抗日工作,同月,境内西部45村组建雄特区,属安新县,次年8月改为小雄特区。民国28年(1939年)8月,境内北部38村(含原属新城县8村)组建新雄边区,属新城县;同年10月境内东部、南部52村组建雄霸边区,属霸县。民国29年(1940年)5月撤销三个边区,再次成立县抗日政府,属北岳区冀北办事处。民国30年(1941年)9月,改划第四联合县。联合县期间,前段属冀中第五专区。民国31年(1942年)6月,各专区顺序统一后,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废联合县,恢复单县置,再次组建县政府,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属天津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县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10月2日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县政府改称)驻地高碑店,属保定专区。1960年5月3日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1961年4月287日析置雄县,同年专区与市分置,属保定专区。1970年4月26日专区改为地区,本县属保定地区。
  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本县属保定市至今未变。
历史事件
  1 、袁绍大败公孙瓒:东汉末年,公孙瓒据幽州,被鲜于辅战败后,徙镇于易(今雄县),掘围堑十重,筑城高十丈,建高楼铁门,号称易京,拥兵固守,袁绍连年来攻,未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再次率兵北攻。两军鏖战于易京之野,南界驻军被袁兵围困,公孙瓒不派援兵,致使各营守将或降或溃。袁军势如破竹。攻至易京。公孙瓒派子向黑山张燕求援, 约以火为号,瓒出城接应。书信被袁军截获,袁按约起火,瓒以为救兵到来,遂出城,被袁之伏兵大败而归。袁即兵部将掘地道穿其楼下,点燃所施之柱,地陷楼倒,城被袁兵攻破,公孙瓒自杀。
  2 、建文激战: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 年)七月,燕王朱棣“靖难”之师自北京起兵南下,明遣大将耿炳文讨燕王,先锋九千人驻屯雄县,燕王将张玉进,向导刘泰于八月十五日夜破雄县东门,总师都督杨松败退城南易阳桥被俘,不屈而死,潘忠败退莫州战死。次年四月,明曹国公李景隆都指挥安平来攻,与燕王战于白沟河,明兵败退雄州,监军礼部侍郎陈复初投河自尽。燕王乘胜率兵南进,两年间,境内战事不断,死者无数,尸骨蔽野,人口锐减。
  3 、义和团斗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反帝反清的义和团运动兴起,城关、张岗、板家窝等农民在头领张德成(新城县人)、王成德(板家窝人)率领下,开展毁教堂,反洋毛子斗争。是年清驻保副将邢长春奉命赴津,津保线各县义和团沿途阻截,至南关桥口、孤庄头村附近,又遭伏击,清兵开枪打死团民30余人。次年春本县义和团运动再次兴起,占县衙,夺炮台。八月,淮军提督吕本元邀本县清兵合围团民,白沟、板家窝团民九千余人与其激战,双方伤亡几百人,团民缴获驻地炮船四艘,杀死船上官兵。驻保炮船前来支援,被团民阻击。后清兵同八国侵华联军在板家窝一带围剿,义和团团民惨遭杀害。
  4 、板家窝战斗:1939年2月,新城县白沟方面侵华日军300余人,伪军500余人向板家窝村进发。驻扎板家窝村的八路军一二O 师独立3支队由余秋里、贺炳炎率100余人隐蔽待命,敌人到村中桥头时,3支队伏兵利用桥头做掩体,猛烈射击,与敌展开拉锯战,至天黑,八路军主动撤离,此次战斗击毙日军78人,击伤日伪军100余人,缴机枪6挺、追击炮一门,长短枪65支,子弹数千发。
  5 、侯留惨案:1947年8月,国民党雄县政府从新城县迁至西侯留,设容纳上千人的监狱。他们大肆抓捕中共党员、基层干部和干部家属,举办“匪干训练班。”敌人用枪杀、刀挑、活埋、开膛挖心、碎尸等残暴手段,杀害干部、斗争骨干、共产党员及无辜群众308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万人坑”惨案。
  6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十地委和十分区在我县米家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宣传政策,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斗争,我县成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雄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北距首都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东依霸州市,南部、东南部隔大清河与任丘市、文安县相望,西南隔白洋淀与安新县相连,西部与容城县相接,西北与高碑店市毗邻,东北与固安县接壤。东西长26公里,南北阔25.5公里,雄县域面积524平方公里,2012年,雄县总人口60万人,雄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满、回、蒙古、壮、朝鲜等16个民族。
历史沿革:
夏朝,属有易氏。
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
战国,为燕国易邑地。
秦,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
汉,属涿郡,即燕之易邑。
东汉,属涿郡。
永元二年,改名河间国。
三国,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晋,属河间国。
南北朝,复故名易县。
北齐天宝,废易县入莫县,属高阳郡。
北周建德六年,灭北齐,莫县入北周,仍属高阳郡。
隋,属涿州,后涿州改涿郡。
大业二年,改属河间郡。
唐武德五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洲,县治于州中。
贞观元年,州县俱废,入河北道。
贞观八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
景云二年,改属莫州。
天宝元年,改属范阳郡。
五代,归义县入燕,属涿州。
后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
北宋,属辽之涿州。
太平兴国元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
宣和四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
金天会三年,即北宋宣和七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废雄州,归信县并入容城县。
明洪武二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
清顺治元年,继续沿用明置。
民国二年(1911年),改属范阳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保定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保定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建冀中区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境内北部38村组建新雄边区,属新城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三个边区,再次成立县抗日政府,属北岳区冀北办事处。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划第四联合县。联合县期间,前段属冀中第五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各专区顺序统一后,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废联合县,恢复单县置,再次组建县政府,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雄县属天津专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雄县改属保定专区。
1958年10月,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
1960年5月,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
1961年4月,析置雄县,属保定专区。
1970年4月,专区改为地区,雄县属保定地区。
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雄县属保定市至今。

 雄县南北东西长均约26公里,总面积524 平方公里,雄县人民政府驻地雄州镇。现辖6镇3乡223个行政村,全县有汉、满、回、蒙古、壮、朝鲜等16个民族,32万多人。

  今雄县地,夏朝属有易氏,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燕桓候徙都临易(今容城县古贤村)。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战国时为燕国易邑地,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入赵国。秦统一后,先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

  汉:置易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北6公里古贤村(原名古县村),即燕之易邑。

  东汉:易县属涿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名河间国。

  三国魏:易县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晋:易城县属河间国。

  南北朝:北魏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复故名易县;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废易县入莫县(今任丘市北),属高阳郡;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灭北齐,莫县入北周,仍属高阳郡。

  隋:仍为莫县地,属涿州,后涿州改涿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属河间郡。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洲,县治于州中,治所在今县城西北15.4公里容城县王路村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县俱废,入河北道;八年(公元634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属莫州,同年还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范阳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还属幽州;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改属涿州。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归义县入燕,属涿州;四年(公元914年),后唐灭燕,归义县入后唐,仍属涿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归义县随燕云十六州入辽,属涿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至此,唐置归义县以白沟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县,南归义先属后周,次年属宋,北归义属辽。

  北宋:北归义县属辽之涿州;南归义县于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宣和四年(1122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

  金:天会三年,即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雄州,四年,归信县并入容城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雄州、归信县同时复置,县仍治于州中,雄州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年)改属保定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七年(1374年)四月降雄州为雄县,雄县始名于此,属保定府。同年容城县并入雄县,十三年(1380年)析置容城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继续沿用明置。

  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属范阳道,3年1月改属保定道,17年(1928年)直隶省政改河北省。属河北省保定道。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4月1日,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建冀中区抗日根据地,8月本县成立抗日政府,属冀中第四专区。同年11月县城沦陷。为开展抗日工作,同月,境内西部45村组建雄特区,属安新县,次年8月改为小雄特区。民国28年(1939年)8月,境内北部38村(含原属新城县8村)组建新雄边区,属新城县;同年10月境内东部、南部52村组建雄霸边区,属霸县。民国29年(1940年)5月撤销三个边区,再次成立县抗日政府,属北岳区冀北办事处。民国30年(1941年)9月,改划第四联合县。联合县期间,前段属冀中第五专区。民国31年(1942年)6月,各专区顺序统一后,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废联合县,恢复单县置,再次组建县政府,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属天津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县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10月2日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县政府改称)驻地高碑店,属保定专区。1960年5月3日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1961年4月287日析置雄县,同年专区与市分置,属保定专区。1970年4月26日专区改为地区,本县属保定地区。

  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本县属保定市至今未变。

雄县历史悠久,秦置县,名易县。南北朝入莫县。唐置归义县。后晋初随涿入辽,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亲征伐辽,取瓦桥关置雄州。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雄州为雄县。1941年6月,雄县、新城、霸县组成第一联合县,后改为第二、第四联合县。
  1945年8月县城解放,废联合县恢复雄县建制。1958年12月并入涿县。1961年5月恢复雄县建制至今。

雄县位于冀中平原中部,地处北京、天津及保定市三角腹地,南倚“华北明珠”白洋淀,北靠“京南小香港”--白沟镇,分别与霸州市、文安、任丘、安新、容城、高碑店、固安等七县市接壤,北距北京、东距天津均为100公里,西南距保定70公里,距石家庄175公里。
  雄县南北东西长均约26公里,总面积524 平方公里,雄县人民政府驻地雄州镇。现辖3镇6乡223个行政村,全县有汉、满、回、蒙古、壮、朝鲜等16个民族,32万多人。
  今雄县地,夏朝属有易氏,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燕桓候徙都临易(今容城县古贤村)。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战国时为燕国易邑地,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入赵国。秦统一后,先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
  汉:置易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北6公里古贤村(原名古县村),即燕之易邑。
  东汉:易县属涿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改名河间国。
  三国魏:易县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晋:易城县属河间国。
  南北朝:北魏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复故名易县;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废易县入莫县(今任丘市北),属高阳郡;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灭北齐,莫县入北周,仍属高阳郡。
  隋:仍为莫县地,属涿州,后涿州改涿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属河间郡。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洲,县治于州中,治所在今县城西北15.4公里容城县王路村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县俱废,入河北道;八年(公元634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属莫州,同年还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范阳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还属幽州;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改属涿州。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归义县入燕,属涿州;四年(公元914年),后唐灭燕,归义县入后唐,仍属涿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归义县随燕云十六州入辽,属涿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雄"名源于此。至此,唐置归义县以白沟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县,南归义先属后周,次年属宋,北归义属辽。
  北宋:北归义县属辽之涿州;南归义县于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宣和四年(1122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
  金:天会三年,即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雄州,四年,归信县并入容城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雄州、归信县同时复置,县仍治于州中,雄州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年)改属保定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七年(1374年)四月降雄州为雄县,雄县始名于此,属保定府。同年容城县并入雄县,十三年(1380年)析置容城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继续沿用明置。
  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属范阳道,3年1月改属保定道,17年(1928年)直隶省政改河北省。属河北省保定道。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4月1日,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建冀中区抗日根据地,8月本县成立抗日政府,属冀中第四专区。同年11月县城沦陷。为开展抗日工作,同月,境内西部45村组建雄特区,属安新县,次年8月改为小雄特区。民国28年(1939年)8月,境内北部38村(含原属新城县8村)组建新雄边区,属新城县;同年10月境内东部、南部52村组建雄霸边区,属霸县。民国29年(1940年)5月撤销三个边区,再次成立县抗日政府,属北岳区冀北办事处。民国30年(1941年)9月,改划第四联合县。联合县期间,前段属冀中第五专区。民国31年(1942年)6月,各专区顺序统一后,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废联合县,恢复单县置,再次组建县政府,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属天津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县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10月2日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县政府改称)驻地高碑店,属保定专区。1960年5月3日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1961年4月287日析置雄县,同年专区与市分置,属保定专区。1970年4月26日专区改为地区,本县属保定地区。


芜湖县的历史有哪些?
芜湖县历史历史悠久,当代考古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应居住着皋夷人、山越人。春秋时,作为聚落邑地见于史册,名为“鸠兹”,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刘彻改鄣郡为丹阳郡,领县十七,其中有芜湖县(位今芜湖县黄池镇南0.5公里许的楚王城遗址)。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县治迁至今芜湖市区...

有谁知道四川省剑阁县的历史
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先民就聚集、繁衍于斯,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川北农牧文明。东汉末年,剑阁境内即有汉德县建制,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唐先天二...

江西省峡江县历史
峡江,别称玉峡。以峡江处于赣江要冲,地势险要,江面狭窄,流水急湍,故名峡江。古为新淦、石阳县地。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新淦、石阳置巴邱县。隋开皇十年(590年)废石阳、巴邱县,县地分别并入庐陵、新淦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置峡江县。县治原设赣江西岸的巴邱镇,1994年月10月,经...

文水历史文化
1958年11月,汾阳、文水、交城三县合并为汾阳县,改称文水镇,设汾阳县文水镇办事处。1959年9月,三县分置,恢复文水县建置,属晋中行政专员公署。 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革委会(后改称吕梁地区行政公署)成立,文水县属之管辖。2004年3月,吕梁市成立,文水属之。 求山西省文水县历史上都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武则天 狄...

揭阳县的历史沿革
南海郡辖揭阳等六县。揭阳县因揭阳岭而得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十月,斩吕嘉受,遂平南越。并按行政建制置揭阳县,属南海郡。十二月,揭阳县令史定(后为汉武帝赐姓揭,成为揭姓先祖)问汉兵至,即降汉,被封为安道侯,仍任揭阳县令。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1年) ,分南海郡立东官郡,揭阳属之。安帝...

关于大名县的历史作文一百字左右
这里所说的大名县既不是大名府也不是元城县,而是过去大名府管辖的大名县,也是现在的大名县。大名县历史上数次与元城县、魏县分分合合,今之大名县包括大名、元城两县,及魏县的部分疆域。旧大名县在大名府城南8里,东抵元城、西抵魏县、南抵内黄、北抵元城,广70里,柔60里。最早出现大名县是...

福建省一个县,小吃闻名全国,建县历史1600年吗?
公元前58年,该地区属会稽郡冶县,汉建安初(196年),也即东汉末年,该地区属南平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为吴国建安郡南平县境地。二 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同时在延平县南乡沙源地设沙戍。东晋义熙中(405~418年)设沙村县,属建安郡。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建县历...

博野县的历史
博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明代著名史学家刘吉,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当代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的故乡。西汉高帝十二年 ( 公元前 195 年) 置蠡吾县。东汉初 , 陆成县(今蠡县)省入蠡吾 ; 本初元年(146年) 析原入蠡吾的博陆地置博陵县。北齐时 , 蠡吾县并入...

内乡县的历史沿革
商朝时期,在今河南西峡北部山地出现了一个“析谷”的名字。“析谷”是指西峡北部这一带山地。但“析”这个地名概念的出现,对后来这一带定名为“析水”(即淅水,今西峡的老灌河)、“析邑”(邑意为县)、“析县”等,均有重要意义。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末期,今西峡县城一带有“白羽”...

谁知道关于大新的历史?
大新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北纬22°29′~23°05′、东经106°39′~107°29′之间,东北邻隆安县,正北与天等县接壤,西北同靖西县相近,西南靠龙州县,正西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毗连,国界线长40余公里,县人民政府距自治区首府南宁143公里。大新县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

华阴市19137216244: 保定市都有哪几个县城 -
蠹敬爱若: 雄县、满城县、阜平县、顺平县、容城县等. 1、雄县 雄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北距首都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东依霸州市,南部、东南部隔大清河与任丘市、文安县相望,西南隔白洋淀与安新县相...

华阴市19137216244: 河北省保定雄县有名胜古迹吗? -
蠹敬爱若: 雄县资源丰富.境内资源有“一气、二城、三水”. “一气”即天然气.雄县东部为华北油田主产区,境内有油井1200多眼,天然气储量10亿立方米,年产原油70万吨、天然气1800万立方米. “二城”即白洋淀温泉城和“地下长城”——宋辽古战道.

华阴市19137216244: 宋时,保定白沟以北为辽的国土,雄县是北宋控扼幽蓟(北京)的边关要道,一条地下古战道从雄县延伸至霸州、文安、永清.绵延几十公里.战道中有迷魂... -
蠹敬爱若:[选项]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华阴市19137216244: 保定特产 -
蠹敬爱若: ●工艺品1.雄县黑陶雄县黑陶是保定雄县传统工艺品,利用雄县当地红胶土作原料,经过雄县黑陶手工拉坯成型、晾晒、轧光、画线、雕花以及烧结等多道工艺程序,制作成乌黑、银灰、紫靛等多种色泽的黑陶工艺品.[63] 2.曲阳石雕曲阳石雕是...

华阴市19137216244: 宋朝时期的雄州是现在的什么地区? -
蠹敬爱若: 宋代的雄州即今保定市雄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北距北京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75公里.————————————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今雄县南关)置雄州,据《雄县乡土志》载,“雄”者,名取威烈,以彰武功,有威慑北辽之意.至此,唐置归义县以白沟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县,南归义先属后周,次年属宋,北归义属辽.

华阴市19137216244: 河北省雄县在古代是否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
蠹敬爱若: 古雄州在宋辽时期是两国交界处,这里战事频繁,宋名将杨延照在此镇守达十六年之久,寸土未失.古雄州在战场上无天险可据,而杨延照却屡战屡胜,这要归功于他当时修的地下战道.据史载雄州城有地穴与霸州城的引导洞相通,约70华里,如此宏伟的地下防御工程,不得不称是古军事史上一大奇迹.古地道 内错综复杂,内部有迷魂洞、藏兵洞、掩体、翻板、翻眼、放灯处、 通气孔等,防御性较强.敌兵由迷魂洞通过,会迷失方向落入陷 井之中.翻眼处只能一人通过,且须弓身,会被把守的士兵轻而易举的杀伤.藏兵洞洞体高大,可容大量士兵,在战争需要时可出奇制胜.

华阴市19137216244: 雄县的历史人物有那几位
蠹敬爱若: 孙连仲将军雄县龙湾镇人,抗日台儿庄是他指挥的!

华阴市19137216244: 雄县自然条件 -
蠹敬爱若: 【地貌】雄县地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以丘陵、山地为主. 【气候】雄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有效积温2500多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无霜期132天.【矿藏资源】2012年,雄县境内天然气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境内有油井1200余眼,年产原油70万吨、天然气1800万立方米;地热田面积320平方公里,地热水储量821.78亿立方米.[6] 【生物资源】2012年,雄县林地盛产蕨菜、木耳、松籽、榛子等上百种山产品,以及人参、天麻、五味子、大力子等500多种野生中药材,雄县半山区的三棱草、狗尾草、山榆枝、柳条等资源年供应量达80万吨.[6]

华阴市19137216244: 河北省保定雄县有名胜古迹吗?
蠹敬爱若: 宋辽古战道

华阴市19137216244: 组成“雄安新区”的三个县,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
蠹敬爱若: 宋辽交战前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