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字师有关的故事

作者&投稿:邴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哪些一字师的故事(不超过50个字)~

个人的知识、经验、工作环境、社会实践都是有限的,未知领域很多,只有虚心好学,才能采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多请教别人,多听各方意见,总是有益的。 特别是对有丰富经验的老前辈们,更应该向他们请教。
01
僧敲月下门
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题名“题李凝幽居 ”的五律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走访友人李凝未遇,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这首诗,其中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
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诗人贾岛也因注意力过于集中,冲撞了京兆尹、著名散文家、诗人韩愈的轿子,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突显夜深人静。”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文学上常用的“推敲”一词,就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02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率,先发映春台。
五代诗人郑谷为诗僧齐己改《早梅》诗,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道减法题做得妙,“一枝”抢先,可见其早。中国古人的逻辑训练通常都是不及格的,郑谷却让事理逻辑派上了用场,因此难能可贵。

03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间被贬谪至睦州,他为东汉隐士严子陵建造祠堂,并作《严先生祠堂记》,深致敬意。文中有四言歌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他写成此文,慎重起见,请好友李泰伯把关。李泰伯学问精深,为人诚恳,他对《严先生祠堂记》的立意和行文都很欣赏,唯一提出的商榷之处就是“先生之德”的“德”字,他认为略嫌直白浅狭,不如将它改为“风”字,“风”有风范、风采、风流之意蕴,有飘逸、隐逸、闲逸之韵味,更切合严子陵的身份和作为。范仲淹读完李泰伯的回书,对这一字之易极为认可和佩服。
04
独幸太平无一事;
江南闲杀老尚书。
明朝才子张岱在《夜航船》中也记载了一个改诗的故事。萧楚读到张咏诗句“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当面直言“恨”字不妥,应改为“幸”字才恰当。天下太平,家国祥和,这是幸事才对,又何恨之有?萧楚的言外之意是:你老兄厌倦天下太平而希望人间多事,这种英雄情结并不可取。张咏是个明白人,对萧楚的委婉批评深为感激。

05
一钩已足明天下,
何况清辉满十分。
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和女婿,年轻时,即长于书法,善于吟咏。有一次,他作《咏月诗》,得妙句“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颇为自得。林则徐也欣赏这两句诗,但他品咂再三,总觉得诗境受到了局限,美中不足,于是他提笔改易一字,变为“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诗境顿显开阔,意味也更加深长了。

如此看来,学问不论官位高低和年纪长幼,再博学的人也有不了解的知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其实也说明,任何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自己没有的经验,对于自己已有的经验,也应谨慎对待。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已有经验也只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作用。所以说,虚心学习,总是没错的,也是个人良好素养的表现。

3、唐代的杰出诗人高适,一天赴外地视察,路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僧房里写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他就继续赶路。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在视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可是,一踏进房门,便看见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相商,径直给它改了。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骆宾王

成语 一字师

发音 YI ZI SHI

解释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示例 姐姐真是‘~’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一字师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五代史书》〕

译文:
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郑谷一字师来历
郑谷因此赢得了“一字师”的美誉。这一故事被史书记载,流传至今,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广为人知的佳话,彰显了郑谷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从此,“一字师”的名声在文人雅士中流传,成为郑谷诗歌创作才华的象征,他的名字也因此被历史长河铭记,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敬仰的对象。

成语典故_一字之师的意思 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的主人公是谁
一字之师的故事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用法】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 唐朝江陵龙兴寺齐己和尚作《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一字师的来源典故20字一字师的来源典故
关于一字师的来源典故20字,一字师的来源典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2、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

一字师的故事
红楼梦中宝玉称宝钗为一字师,是元春省亲的时候,第十八回。在开筵席的时候,元春将各处匾额定名,并要求宝玉和姐妹们作诗,其中宝玉写的《怡红院》这首,有“绿玉春犹卷”这句,宝钗看见,提醒他元春不喜欢“绿玉”这词,帮他改了一个字,将“玉”字改为“蜡”字,并讲明出处,宝玉很敬佩,就叫...

《一字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字师》给我们的启示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成语故事】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浚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东一个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

一字师的故事有哪些
唐朝有位名叫齐己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表达梅花的精神,且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齐己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写信给毛泽东对《长征》诗提出修改意见的那位“...

一字之师的意释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中国古代这一类的故事还有不少,还不都是和文学创作有关。南宋时著名诗人杨万里,有一回在屋里写字,其中写到了晋人干宝,也就是《搜神记》的作者。...

关于一字师的故事?
一字师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

一字师的意思是什么?
一字之师》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时一个叫齐己的和尚,学识渊博,能诗善文.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刚做完早课,一个小和尚喜形于色点跑进佛堂,连声喊道:“师父,后院的梅花开了,快去观赏!”齐己一听,立即起身到后园去.进入后园,远远望去,确有几只梅花已傲然怒放.一首咏梅诗脱口而出:“万木冻欲折,...

德钦县19654468613: 关于一字师的故事? -
不应美洛: 一字师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来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自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2113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5261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如今以此称4102呼善改诗文的人;比喻一个人虚心学习的胸1653怀,即使比自己多认识一个字或了解一件事也可为自己的老师.

德钦县19654468613: 有哪些关于一字之师的例子? -
不应美洛:[答案] 其一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 其三 唐摭言》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居守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旁边侍候的一个小吏皱了皱眉头.李相见...

德钦县19654468613: 一字师的故事有哪些 -
不应美洛: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因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特地在桐庐宜春江给他建造了祠堂,并写了篇《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成后,范仲淹把它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而下面用一个 '德'字接它,似乎显得局促,换个'风'字怎么样?”范仲淹听后,把诗再低低吟诵一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果然味道大不相同,“风”有“风传千里”“风流千古”的意味,因此更能反映对严子陵崇敬的意思.范仲淹连忙称谢,拜李泰伯为“一字师”,并以一千两银子作为酬答.

德钦县19654468613: 一字之师的故事,除了早梅还有哪些?
不应美洛: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其一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

德钦县19654468613: 有哪些一字师的故事? -
不应美洛: 一字师【拼音】: yī zì shī 【解释】: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

德钦县19654468613: 与一字师有关的故事 -
不应美洛: 成语 一字师 发音 YI ZI SHI 解释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

德钦县19654468613: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 -
不应美洛: 一字之师 拼音: yī zì zhī shī 简拼: yzzs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 明·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例子: ...

德钦县19654468613: 一字师的这几个小故事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成为美谈,是为什么故事分别是齐已的、范冲淹的、陶行知的 -
不应美洛:[答案] 这几个小故事告诉了人们深刻 的道理,所以会千古流传、成为美谈,

德钦县19654468613: 与一字师有关的故事 -
不应美洛:[答案] 成语 一字师 发音 YI ZI SHI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