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书法可分为哪几种体系?

作者&投稿:水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古以来天下第一的“琴棋书画”的名称是什么?~

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 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无所不通。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件件皆精,~,般般都会。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弈单指围棋,而博指象棋。班固《弈诣》里有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记载。《孟子-告子章句上》说道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 然也。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例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过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涵义也大有扩展,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书家摒弃文字的语言性,树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现了墨象派,以用笔的轻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写出各种形象的文字。这一书派,虽突出意象,其字赏之也新颖,但汉字并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艰难,发展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当然不仅是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绘画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绘画。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 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的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看到一幅画鉴赏家有时已经说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一定能说出是谁画的。每个画家开始发展自己独特的风格。

最著名的是楷书四大家:


1、颜真卿,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


2、柳公权,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3、欧阳询,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


4、赵孟頫,作品有《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


其他书体没有四大称谓,草书首推唐代张旭,行书晋代王曦之为第一。

先秦书法

先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在这一历史阶段孕育形成的。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中国书法的造型甚而;两者关系甚为密切。要了解书法的产生,必须从汉字的起源谈起。
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说法不一。据《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汉代 安国在《尚书序》中说:"古者, 伏羲氏之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致,由是文籍生焉。”结绳是实物,只能作为个人帮助记忆的工具;八卦是少数单纯的符号,后来变作宗教迷信的应用工具;两者都不能称作文字。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仓颉造字说”。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 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民也, 初造书契。”对此,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认为:“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想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的。”这说明汉字是出于社会需要,源于社会生活,脱胎于图画符号,并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由此看来,仓颉造字之说,也是不可靠的;如果历史上确有仓颉其人的话,他也只能是采集、整理文字的“史官”之一。
至于造字的方法,我国古代有所谓“六书”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是古代研究汉字的构造而总结出来的造字法。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解释:“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民,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共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直接造字的方法,而转注、假借并没有造出新字,因此,有人认为后两者是用字的方法。从汉字的构造上来看,汉字是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
汉字究竟始于何时?据考古新成果证明,大约在离今六千年前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具上,已经出现了文字的渊源。这些陶器上的各种不同符号,可以是认为是我国文字的萌芽。
汉字以萌芽阶段到成熟阶段,有一个漫长孕育过程。现在所能见到的成系统的早期文字,只有 商时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因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它于十九世纪末在河南阳附近出土,因为那里是 都的废墟,所以又名“ 墟文字'; 又因为甲骨文主要是卜卦的记录,故甲文还有“卜辞 之称。 近年又在陕西等地发现了西周早期的甲骨文,它是 商至周初通行的文字。由于文字从图画符号演进而来,甲 骨文还带有很强 图画性。其点画和部位尚未定型,异体字繁多; 字形无一定格局,或繁或简,或大或小,因字而异;结构疏朗质朴,活泼生动;行款错落 自然,浑然成章。甲骨文的刻写,虽然只是为了记事的目的,但在实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等基本,并且自成体系,别珍一格。即使在今天,它还能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西周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和兴盛时期,随着冶铁工业的发展和周对礼制的进一步提倡而盛行金行。
金文是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又因为青铜器主要有名钟、 两大类,所以金文又称“钟 文”。金文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其形体国时因地而异。商 代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如《戊嗣子 》等。西周金文,由于当时青铜器铸制技术的进步,加上书写者刻意求工,字形渐趋稳定、工整;点画转粗壮;结体凝重浑穆;行款疏密 有致,严整规矩,如《毛公 》,《散氏盘》等。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金文、楚金文,秦金文,又有各有不同的风格。金文是研究我国文字和习以为常支发展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由此窥见甲骨文逐渐向小篆演变的痕迹。
春秋战国时,书风日趋诡变,文字异形,风格不一。其风的书作最为后人称道的是《石鼓文》。据考,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石刻字,为我国现存的“石刻之祖”,一般认为它就是籀文,属大篆的范畴。古鼓共有十个,每个石鼓上面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游猎的情况,帮又称为“猎碣”。石鼓文笔法圆劲挺拔,结构方正谨严,排列整齐,气韵谆厚,既保存了金文中繁复的痕迹,又带有很大的装饰性,在书法上已初备了小篆的基本特征。石鼓文自从唐初在陕西翔县被发现后,为历代的书法家所推崇和借鉴,影响深远,充分显示了它强盛的艺术活力。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为时代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
综上所述,先秦为中国文字、书代的创始期。这一历史时期,汉字从仰韶文化期的陶器符号,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等阶段,演变发展到战国石鼓文已经成熟,书法艺术也在它的实用中逐步形成。

秦汉书法

战国时期 ,诸候割据,各自为政,造成了“ 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书同文”政策,进行文字改革。首先把大篆简化为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标准字体,后来又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字体隶书。
据《说文解字.叙》记载:“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初兼天下, 丞相李斯乃秦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这里所说的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从广义上说,凡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统称为大篆;大篆和小篆又统称为篆书。小篆是大篆的简体,两者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但小篆比大篆要简化、工整、规范 ,其点画粗细均匀,结构均衡对称, 章法整齐划一。秦代把这种书体广泛应用于刻石颂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大的刻石就有泰山、峄山、琅 台、之罘、碣石、会稽等处,这些刻石可作为秦篆的代表。相传这些刻石大都是李斯写的。李斯 ,字通古, 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丁先驱作用。
秦代统一文字后,当时仍并仍存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体。不过八体之中,通行的是小篆和隶书。
隶书者,篆之捷也。”为了适应快速书写,隶书将篆书的曲线条变为直线条;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形变为横势。有些诏版、诏权、诏量上的文字写得比较草率,逞带有隶书笔意,原有人称这种字体为秦隶或古隶。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了一千多支秦简,这些未臻成熟的隶书,可以说要秦隶的典型。隶书必然取代篆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用书写的要求。因为“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书难成。”(卫恒《四体书势》)隶书的产生是我国文字和书法史上的一次要变革,汉字书法史上把这次变革称为“隶变”。从此,隶书成了古今字的分水岭,为汉字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由此可见,秦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它既统一了六国文字 ,又创制了为后代流行的小篆和隶书为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样式。
汉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比较繁荣,文化也比较发达,以书取士为国家制度之一。这一时期,隶书大盛,其他书体也在这一基础上应而生。
汉初承用秦隶后来经过人们在实用中加工、美化,逐步将秦隶遗留的篆意脱尽,点画波磔明显,结体更趋方整,度为汉代的代表字体。人们称这种隶书为汉隶。
东汉石刻盛行,“碑碣云起”,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汉碑,几乎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如瘦劲宽博的《礼器碑》,飘逸秀丽的《 瑛碑》,厚重古朴的《张迁碑》,纵肆奔轶的《石门颂》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汉简和帛书,如在敦煌出土的《流沙坠简》, 在内蒙古出土的《居延竹简》及在甘肃出土的《武威汉简》 面目不同,格调各异。诸多汉碑汉简,洋洋大观, 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
书体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演进,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说:“汉兴有草书。”人们在实用书写中,为了“赴速急就”,把录书写得草率简捷一点,自然就成了章节。标志着章草正式形成的作品是传为西汉史游写的《急就章》,据说章草也是因此而得名。我们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章草保存有明显的隶意,点画带有波磔,字形扁平,字字独立。唐张怀瑾《书断》说:“章草即隶书之捷 , 草亦章草之捷也。”如果快速书写章草,自然又会去掉波磔所以人们又称不带波磔的草书为今草。
至于章草与今草的区别,张怀瑾在《书断》中说得很清楚:“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这里提到的张芝,是后汉时敦煌酒泉人,相传他学书非常勤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由于他既熟悉章草,又精于今草,故史称“草圣”。传说今草是他创制的,现存相传为他的作品,可为其今草代表作。
隶书在经过章草发展为今草的同时,沿着另一条线索发展为楷书。我们从东汉熹平陶瓶题字可以看出,其中大多数字褪去隶书的挑脚,已是一种雅拙的楷书。楷书把隶书点画的“波磔”改为平直,把形体的扁平变为方正。这样画清楚,结体端正,既便于书写,又易于辨认。所以楷书一经形成。字体便长期保持稳定,一直沿用至今。十几世纪以来的书法艺术史,都离不开因楷书产生、成熟和普遍使用而带来的影响。
任何时代对书法发展的要求,都是易认、易写、便捷。行书也是在这样的要求下产生的。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繁难者人所共畏也,简易者人所共喜也,行书当因记载文字传递信息需要简易而生。”行书简化楷书点画,又兼带草书联绵笔势,没有楷书么工整,又不象草书那么潦草;既比楷书易写又比草书易认,最切合实用,因此它和楷书一样通行至今。
唐张怀 《书断》说:“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这里说行书是他一人创造的,正同世传程 造隶书,张芝造草书,王次仲造楷书一样,显然不可置信。他们无非是伴随着不同字体的产生而相应出现的最早的书法家而已。
书法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而发展,当一种书体被社会广泛采用之后,它的艺术也随着之臻于完美。书法到了汉未,基本上各体具备,并已出对书体的系统论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便是一部从文学角度来探讨书体的专著。草、楷、行书体的出现,为文字书写进一步发展为艺术奠定了造型基础,也为笔墨功能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魏晋南北朝书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熟,并各自形成体系。五体并行,相互影响,各具风格。在这基础上,孕育了种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
三国书法,以魏为主,魏的石刻有《受禅碑》、《范式碑》、 《五基残碑》、《十三字残碑》、《三体经》等。这些隶书石刻为两晋、南北朝隶、楷的渊源所在。吴《天发神谶碑》,以方笔写篆,最负盛名,相传是皇家写的。蜀国的石刻少见。
魏的大书法家钟繇,字元常,河南长葛东人,曾官至碎太傅, 亦称“钟太傅”。他善各种体书,尤以楷书见长,被后代奉为“楷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为 钟王”。其楷书笔法遒媚,结构朴茂,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貌。其真迹不见流传,历代法帖中传有《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是其代表作。钟繇的书法成就与他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他自述:“吾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止息一处,则画其他,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唐蔡希综《书法论》)这一经验之谈,道出了他学书的秘诀。
晋代受传统和师承的影响很深,书风极盛。 书写工具在这时也有了普遍的改进和提高,为这一时期众多的书法家发挥艺术才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加上书体具备,书家能各擅其长、各极其妙,促使晋代书坛形成光前裕后、繁花如锦的局面。但由于晋代禁止立碑,刻石不多,书法作品主要写在缣素纸张上。而缣纸又难于长久保存,所以晋代的墨迹少有流传,只有陆机《平复帖》留至今日,为传世第一件名家墨迹,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时较著名的石刻有雄奇茂密的《广武将军碑》;浑厚古朴的《 宝子碑》。;还有新疆出土的晋写本《三国志残卷》,也饶有风趣。晋代很重视书法理论研究,重要论著有卫恒《四体书势》等。
晋代书法家代表当首推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故人称“王右军”。 他小时候就跟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并从汉魏以来群众书法中吸取营养,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其是真、行、草。其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纯出自然;草书浓纤折衷,推陈出新。对王羲之的书法,历来评价很高。梁武帝说他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唐太宗撰《王羲之赞论》称他“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美尽善”;后世尊他为“书圣”,并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他的小楷代表作有《乐毅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以及《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等。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富有革新精神的晋代书法家, 创造了一代丰神逸韵的新书风。所谓“唐诗晋字汉文章”,反映了晋代书法以“韵胜”的时代特色,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朝书法受“二王”书风影响很深,以流美为能,婉丽清媚、富有逸气, 如宋羊欣,书法得王献之亲传,然不出“二王”窠臼。南朝因袭晋制,不准立碑,碑刻较少,但亦有流传,如宋《 龙颜碑》,雄强茂美,略存隶意,后世把它与晋的《 宝子碑》合称“二 ;梁《瘗鹤铭》,用笔劲健,宽博舒展;还有齐《吴郡造维卫尊佛记》、陈《赵和造像记》等。
北朝沿袭自东汉以来的树碑之风,碑刻极为丰富,各种石刻有数千种之多, 真是“隶、楷错变,无体不有”,体态风格,丰富多采。北朝碑刻,人们笼统地称为“魏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称赞魏碑有十大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如峻拔险劲的《张猛龙碑》,婉润疏朗的《张玄墓志》, 气魄宏大的《泰山金刚经》,等等。北碑是中国书法的一座宝库,碑板传世甚多。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后世学习书法的人,都深知这一点,大都从北碑中探求隋唐以前楷书的结构和笔法。
尤其可贵的是,南北朝的碑刻书法杰作,大都出自民间无名氏之手。 这说明当时的书法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继承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为形成唐代书法的鼎盛局面创造了条件。

隋唐五代书法

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到了隋唐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 隋代书法熔南北书法于一炉,开唐代楷书的新局。 这一时期是我国中世纪书法史上一大关键。此时期的书法作品,如峻严方饬一路的《董美人墓志》,上承北魏,上开欧阳询父子;《龙藏寺碑》运笔秀朗细挺,另一种竟界,褚遂良、薛稷多受此影响。此外也有参杂多体,综合变化,别开新面者,如《曹植礼碑》。著名书法家有智永等人。
智永,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 他是王羲之七世孙,其书法继承王羲之的传统,运笔凝炼,闲雅秀丽,“骨气深隐,体兼众妙”。相传他居浙江绍兴永欣寺学书三十年,勤学苦练,“退笔成冢”,手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赠浙东诸寺,流传甚广。
唐朝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书法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唐代书家之盛,不减于晋。固由接武六朝, 家传世习,自易为工。而考之于史,唐之国学凡六,其五曰书。置书学博士,学书日纸一幅,是以书为教也。又唐铨选择人之法有四,其三曰书。楷法遒美者为中程,是以书取士也。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再说隋唐时代,造纸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驰名中外的宣纸,在唐朝已广泛使用,这也是唐代书法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之一。
唐代书家辈出,欧、虞、褚、薛,号称初唐四家; 盛唐颜真卿富于创新精神,巍然卓立于书坛;其后柳公权以谨严的书风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 故又称“欧阳率更”。他的书法深受王羲之影响,并融入了北朝书法的遗意,笔法以方为主,结构平中见奇,字形偏长,风骨峻峭,法度森严,为一时之绝,世称“欧体”。其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行书有《卜商》、《张翰》、《梦奠》等;书法论著有《三十六法》、《八诀》、《用笔论》等。
虞世南,字伯施,赵州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他小时从智永学书, 妙得其法。其书点画圆润,内涵筋骨,遒美不凡,被后世奉为楷模。作品有《孔子庙堂碑》、《河南公立墓志铭》等。
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杭州)人。曾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 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二王,将欧、虞书法融为一体,在楷书参以隶法,方圆兼备,波势自然,形成圆润瘦劲,温雅大方的风格,对后代书法颇有影响。其楷书代表作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薛稷,字嗣通,山西万荣西人,官至太子少保,人称“薛少保”。 其书学者褚遂良,得褚甚多,故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说。但又以用笔纤瘦,结构疏通的特点,别具一格。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
初唐的书法,虽然成就很大,但终没能脱出晋人的藩篱。 范人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真卿,字清臣,陕西西安人,曾作平原太守,并封鲁郡公, 人称“颜平原”,又称“颜鲁公”。书法师事褚遂良、张旭而上溯钟王,集众家之长,出绳墨之外;颜以篆隶之笔来写真、行、草,创自家风格,形成一种宽宏雄厚的“颜体”。他人品朴实、正直、倔强、忠烈。字也正如其人,点画厚重,结体雄伟,气势开张,千百年来盛行而不衰。后人往往把颜字同社诗、韩文相提并论,并有“学书先行学颜”之说。他传世的作品很多,如楷书《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行书《祭 稿》最具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是盛唐时书坛的代表, 同时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后又一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出现,使楷书发展到新的高度。“学书宜先工楷”,从此,楷书逐渐成为通往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唐楷则以其笔法规范,结构端庄,而替代了其他书法作品,成为理想的书法范本。稍后,与“颜体”并称的还有“柳体”,说明这一时期的楷书之所以能取得总结性的成就,是楷书本身经过几个世纪的孕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完全是某个天才人物笔下出现的偶然现象。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 书法以楷书见长,能溶合古今诸家笔法,自出新意,创瘦硬挺拔风格的“柳体”。“书贵瘦硬方通神”,柳体字点画瘦劲,方圆并妙,结构严紧,以骨取胜,从此后人一直把“颜筋柳骨”奉为书法美的典范。他的书碑很多,以《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名。他性格耿直,其笔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被后世传为佳话。
中国书法自王羲之以后到颜真卿、柳公权又开新局面, 这一局面一直影响到今天。
唐代不只是楷书著名,行书、草书也不乏名家,除欧、颜、柳之外,李邕、 张旭、怀素等人均各有千秋,也是一代风流。
李邕,字秦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为北海太守, 人称“李北海”。“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 军书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宣和书谱》)其书结字宽博,字势似欹反正,左低右高,呈侧势之美,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写的碑很多,其中以《李思训碑》、《麓山寺碑》为代表。后世米芾、董其昌等人均深受他的影响。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号称“张颠”。他精草擅楷,其狂草书豪纵奔放,可以看出是从张芝的草书中发展而来的,如《肚痛帖》《古诗四帖》。其楷书《郎官石柱记》却又端庄谨严,中规入矩。可见他的草书成就出于严格规范的楷书功底。正如《宣和书谱》说的“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或谓张颠不颠是也。”
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他自幼酷爱书法,因无钱买纸, 便在住宅周围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其草书《自叙帖》、《苦笋帖》用笔苍劲瘦挺而又圆润自然,字字相应,顾盼有致,特别是《自叙帖》写得游转飞劲,一笔直下,浑然一体,为后世书法创作留下了珍贵的范例。
除上述一些大书法家外,若孙过庭、李世民、陆柬之、李阳冰、李白、 钟绍京等书法家均称著一时,另外还有 许多不知名的民间书法家,难以 尽数。 随着书法创作的繁荣,唐代书法理论也有所发展, 较著名的书学论著如张怀 《书断》、孙过庭《书谱》、张彦远《法书要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用笔论》等。这些都是他们长期的创作经验的总结,对我们今天还有指导作用。 唐代书法不仅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外, 尤其是对日本书法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时日本很多遣唐使,无不学习中国的书法;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也带去二王真迹,使中国的晋唐书风遍及东瀛。
五代承晚唐遗风,但因长期战乱的影响, 比起以往的各个时期来说是处于衰落状态。这一阶段堪称“书中豪杰”的杨凝式,独占书坛。
杨凝式,字景度,陕西人,他生逢乱世,不愿做官,佯狂自晦, 人称“杨风子”。其书法楷行俱佳,个性突出。书迹《韭花帖》,章法疏朗,别有情趣。《神仙起居帖》、《夏热帖》布局大小参差,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前人评其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北宋书法家多受他的影响。在由唐及宋这一过渡时期,杨凝式起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隋唐五代是我国书法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尤其是唐代书法,法一面继承前代传统,一面又有所突破、创新和发展,形成辉煌灿烂的壮观局面。这固然是书法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但更根本的还决定于书法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宋元书法

宋初书坛寂寞,直到宋太宗即位以后,书法才得到重视。淳化三年,王著受命将帝王秘阁所收藏的历代名家墨迹刻成丛帖十卷,这就是有名的《淳化阁帖》。这部大型法帖,虽然为后人学书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编刻者的鉴别能力差,其中有不少是赝品,加上后来的反复翻刻,有失真迹本意。又由于这部法帖其中多半是二王的,使得帖学盛行,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对宋代书法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更由此在当时还掀起趋过附贵的歪风,据马宗霍《书林藻鉴》说:“高宗初学黄庭坚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芾字,天下翕然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致使宋代书法一度不振。
宋代印刷技术发达,不需要像唐人那样大量用正楷抄写,因而楷书不及唐楷法度森严,然宋人“尚意”,“精神外拓”,却取得了行书的大丰收。深受颜真卿影响的苏、黄、米、蔡四大家,相继崛起于北宁书坛。可以说只有到了苏、黄、米、蔡,才算正式形成宋代书法的新局面。
苏轼,字了瞻,号东坡居士,四川峨眉人。他多才多艺,能文、工画、善书,艺术修养全面,具有独创精神。他的书法,可以用黄庭坚的话来说明:“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李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山谷题跋》)其作品有《天际乌云帖》、《黄州寒食诗》、《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他的书法、书论及其革新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其墨迹《松风阁诗》、《诸上座帖》等用笔瘦劲,沉着痛快;结体中宫紧缩、四面展开;显得舒展大度,气宇轩昂,很有个性。他善于从生活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或灵感,而不把学习的范围局限于古典作品中。据他自己说:“元 年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见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浆,乃悟笔法。”其著《山谷题跋》,颇多创见。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其书法作品有《苕溪帖》、《蜀素帖》、《虹县帖》、《多景楼诗》及《向太后 词》等。米字行笔中侧并用,体势倾而不倒,反得风流倜傥之妙。米芾精于赏鉴,有关书学著作甚不丰,如《书史》、《海 名言》等,很有影响。
蔡襄,字君漠,兴化游仙(今福建省)人。他的书法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写得浑厚端庄、丰润遒丽,行、楷作品有《林禽帖》等。
宋代书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历代书法
▪ 先秦书法
▪ 秦代书法
▪ 汉代书法
▪ 魏晋书法
▪ 南北朝书法
▪ 唐代书法
▪ 五代书法
▪ 宋代书法
▪ 元代书法
▪ 明代书法
▪ 清代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最著名的是中国五大书法体或流派,它们分别的代表人物是:篆书,以秦代李斯为创始人和代表;草书,当属汉代张芝,人称草圣;行书,以王羲之为代表,世称书圣;隶书以汉代张迁碑、史晨碑等为代表;楷书以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最佳;此外元朝赵孟頫,宋朝苏、黄、米、蔡的行书也丰富了中国书法的内涵。94

大致分为:楷书、隶书、行书、魏碑、篆书、草书。
楷书中包括:颜(颜真卿)体、欧(欧阳询)体、赵(赵孟頫)体、柳(柳公权)体。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自然界的体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社会的体系则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个体系的因素除人性的自然发展之外,还有人类社会对自身认识的发展。

大致分为:楷书、隶书、行书、魏碑、篆书、草书。

楷书中包括:颜(颜真卿)体、欧(欧阳询)体、赵(赵孟頫)体、柳(柳公权)体。

大致分为:楷书、隶书、行书、魏碑、篆书、草书。
楷书中包括:颜(颜真卿)体、欧(欧阳询)体、赵(赵孟頫)体、柳(柳公权)体。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自然界的体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社会的体系则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个体系的因素除人性的自然发展之外,还有人类社会对自身认识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2、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3、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

中国公认十大楷书排名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正式、规范的书体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楷书一直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书体,被视为中国书法中的精髓。在众多的楷书中,有些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公认为中国公认十大楷书。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十大楷书的排名和特点。第一名:《兰亭序》《兰亭...

书法是属于文学还是艺术?
书法是文学,而美术是属于艺术的。

世界上文字类型那么多,为何唯独只有汉语出现了书法文化?
一支毛笔对于很多人来讲可以保存很久,他们不必考虑经常更换自己的书写工具。所以毛笔是最生动的载体是最为不过的。三、中国一直以来重视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儒学传统,传统的读书人除了把题目做好,写出一手漂亮的诗以外,一手漂亮的书法也可以成为士人、儒者作为炫耀的资本。除此以外,书法艺术在一定的时期内...

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如果说,书法原是植根于中国的一朵艺术奇葩,那么,传到东瀛后,经过彼邦人士世世代代耕耘,如今已经绽放出与中国书法相颉颃、相媲美的并蒂莲,实令人赞叹。汉字书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最早的遗迹要算仰韶文化时期山东大汶口和西安半坡村的原始符号。(3)自古以来,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是按甲骨文、金文(钟鼎文)、...

中国民族文化有哪些
中国民族文化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和多元。以下是对主要内容的概括性说明:一、中国书法和篆刻艺术。自古以来,中国的书法便是文化之根本。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字体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此外,篆刻也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印章雕刻等技艺。二者都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二、传统音乐和舞蹈。

笔墨中国书法内容
3.历史文化背景 笔墨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已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时代的书法风格,亦反映了相应的时代特点,例如秦汉碑刻的庄严肃穆、晋唐书法的草原豪放感、宋元明清的艺术内涵等。4.艺术形式 笔墨中国书法是深厚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文化爱好者的喜爱。书法...

为什么中国书法能成为艺术
书法是将文字写得好看或有味道的技巧。中国书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最重要的艺术之一,书法家或书法作品的地位绝不在画家、音乐家及其作品的地位之下。 "书画同源"[1]早已是被人公认的见解。与此相对,西方文化中的书法却只被看作构造美术字的技巧,更多地与实用相关,而与正经的艺术如绘画、雕塑、音乐等不可同日而语...

书法的雅称是什么?
相关资料 古人对书画的雅称是“字画”,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把这两个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是用线条来表现的,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其中书法的别称有习字、临池等,绘画的雅称有无声诗、写生、丹青等。“琴、棋、书、画”合称四艺,是自古以来谦谦君子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琴棋书画都有各自...

书法历朝历代都有啥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世称欧阳率更。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书法自古以来,可分为哪些流派 -
斗筠他达: 书法的种类及流派 书法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草、隶、篆、行等形体 正书 也叫“楷书”、“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书法有哪些种类?
斗筠他达: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由 实用性的文字演变而来.后经几千年的演变,为了使用方便和适应欣赏的 要求,产生了不同字体种类及书写风 格流派.书法的种类,大体...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中国书法有几种 -
斗筠他达: 小弟不才,知道的不多...大致上书法有五大字体 - 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篆书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什么是隶书? -
斗筠他达: 我国汉字的书法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成就.自古以来,书体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也叫作真书,包括魏碑和唐碑等)、行书、草书(包括章...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汉字字体的介绍 -
斗筠他达: 1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楷书可有分类?
斗筠他达: 我是个专修书法的,对此事略懂一二.楷书有颜体(颜真卿),赵体(赵孟頫),柳体(柳公权),二王体系(王羲之、王献之),欧体(欧阳询).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书法理论常识知识 -
斗筠他达: 关于书法的知识可多了,像楼上也说得很好. 自古以来,书法就与文房四宝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房四宝即是笔.墨.纸.砚.常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书法,所以说书法的好与不好不说全部取决于这文房四宝,但也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然后,书法."书"...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竹简笔记本电脑 - 有名的竹简
斗筠他达: 有名的竹简青史并不是指青色的史书.青史这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 条莱垍头因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莱垍头条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和连...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8247225276: 中国书法为什么以魏晋为标志分为两个时期 -
斗筠他达: 其一,中国书法源头为篆,隶变经历了很长时间,从春秋战国时期直到两汉才完成,二由隶到揩,行,草的过程并不是递进的,而是同时发生的,这个过程在魏晋时期基本完成,由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