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名词解释中的五世而斩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调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宗法制度 名词解释~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从宗族社会的宗法制度演变而来的,是皇室王室根据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建立世袭统治的制度。它的特点是部族和国家组织的结合,父权制和政治层面完全相同。
该制度始于商代,在商代发展,并在周代完成,影响了后来的封建王朝。根据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扩展资料:
宗法制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实际上是一个缺乏基于人口的自我存在意识的群体。这是一种原始的组织结构,但这种原始结构仍然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把这些碎片放在一起,不难发现许多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精神根源。
中国文化君、臣、父、子,似乎经度和经度只不过是一个“德”,这个“德”从父权制开始。宗法制惯依靠道德来组织和管理民族,因为他们发现法律在民族管理中显然过于迂腐和僵化,但往往通过道德干预,可以更有效,更灵活地处理许多事情。更灵活且具备相当的延续性。
因此社会成本最低的“道德”成为了宗族制度的首选管理方式。现代社会我们观察生活,依然不难找到这种道德标志和体系,“尊老爱幼”,看似民族美德,其实与“君臣父子”并无二致,而“君臣”与“尊老”也并无二致。
虽然现代社会废除了帝国制度,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强烈,但父子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老人的尊重依然强烈。这看似公正的道德价值实际上是君主和臣子之尊卑无异。
所以在此建制下繁衍出言谏制度,而言谏制度不以宗法,而以法律与仁义作为首,下者可谏上,故有曰当仁不让,就算君臣,父子,师生当遇上违背之事,亦以律义当头,成为中国独有的制度。
换句话说,亵渎的制度也规定了天子的枷锁,而下级部长可以作为一项法令来阻止皇帝违法。然而,西方社会从来没有这样的制度,所以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直到工业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宗法制

《孟子·离娄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斩”,意谓断了,没法再继承。

类似于富不过三代

中国有俗语称: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五代,说明社会情态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流转轮回的规律。也有说法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来这一规律说明的是人间富贵贫贱的更替潜规则,须不知这一规律也成了中国王朝更迭的咒语。 
其实,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孟子的语录,孟子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圣人之言,可以为富不过五和王朝更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所以,我们认为,孟子应该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预言者。
要说富,《红楼梦》里的四大家名满天下。曹雪芹自己说:“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话有点李白的风格,使用了极夸张的修饰手法,但是看看人家那吃的喝的用的,不光是刘姥姥进出之后得傻眼,就是现在的亿万富翁进去也是傻冒一个。贾家从发迹到没落也不过三代的光景,其他三家从书里看比贾家倒得还要快些。这便是富不过五的最经典的范例。
而中国历史上朝代也多衰亡于第五代统治者,这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沉浮的不可违抗的宿命。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虽然也曾出现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们被称为治世、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但除汉、唐有些个别,其他各代都概莫能外,逃脱不了历史的安排。其实就是汉、唐两朝其实也是没有脱离这个轨道。汉朝第五任皇帝是汉武帝,汉武晚年昏聩残暴,不但民间反对情绪溢于言表,就是统治阶级上层也被汉武的胡作非为所激怒。不过,汉武毕竟不同一般的帝王可比,他很快察觉了自己的危险的处境,他一面通过轮台悔过来对外表达自己的政治姿态收买人心,勉强维持了朝代免于崩溃的命运。
比之唐代,从唐高祖、唐太宗到唐高宗、武则天再到唐玄宗,这里面经历了七任统治者,和前汉相捋。但是,唐高宗中后期,实际是武则天在执政,而唐中宗、唐睿宗的统治时间不但短暂而且了无新意,其中中宗本人也被韦后所害,唐睿宗的皇位来自儿子,所以一旦即位三品以下的升赏都交给太子处理,未几又把皇位让给儿子,自己退居太上皇。所以,唐代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任皇帝就是唐玄宗。也就是在唐玄宗这一代,唐朝走向衰落,而且李隆基的某些消极做法直接影响到五代时期。从这个角度上说,唐代其实也没有逃过五世而斩的周期律。
五代十国结束,中原以北宋为正统,北方则先后有辽、金崛起,西部则以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为主。北宋前五任皇帝分别是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到了宋英宗执政期间,北宋的衰落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宋英宗一死,宋神宗就公开打出改良的旗号。而少数民族政权如金国也一样没有走脱这一规律,金的前五任皇帝分别是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金世宗,金到了金世宗末造,衰败的现象已经露出端倪,金章宗即位后不仅没有纠正金世宗弊政,反而掩耳盗铃,坐视蒙元的衰落。
元、明、清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烂熟的最后阶段,其中元世祖改蒙古为“大元”,这是元朝名实俱在的开端。忽必烈一死,也就过了短短的三十多年,这个令世界为之震撼的天下第一王朝也就随之覆灭。
明朝的衰落也不过五任皇帝,从蟋蟀皇帝朱瞻基时代也开始了它的前行路程。朱瞻基死后,明英宗即立,土木之变不久发生,明朝就此步入中衰。清朝如果从第一代算起,第五任皇帝恰好就是乾隆帝。 
历代王朝的创立者栉风沐雨、艰苦备尝乃有天下,所以经营起来无不万分小心,像唐太宗、朱元璋都是一生勤政、宵衣旰食,至少在他们统治前期是这样的。然而到了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这种作风已经渐行渐远。封建帝王往往把天下当成自家的家产,因而决定家道中落的不可避免,富不过五的宿命。
这也应了孟子的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孟子应该是中国史上最大的预言家。中国封建社会在反复的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向前发展,形成了五世而斩的宿命怪圈,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世而斩是您说的宗法淘汰制,庶子淘汰,嫡长子继承。五世而迁的意思是一个爵位最多向下继承五个世代

春秋时,各诸侯国内国君之下,贵族爵位高的称卿,略低的称大夫。《礼记》有“有五世而迁之宗”的说法,就是一个贵族爵位最多可以向下继承五代,五代以后就认为是与最初的受封者“亲尽”了,不能算成祖宗的这一支继承爵位,必须自己另立一家,至于爵位,书中说法是降一级另立,即卿降为大夫。

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躺在先辈的功劳簿上吃祖先的恩惠是长久不了的。《红楼梦》的故事,所表达的主旨也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淮右布衣、前游方僧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封了一些“从龙功臣”做新王朝的新贵,给予公侯伯等爵位;朱棣起兵靖难,功成之后又封了一些“靖难功臣”。纵观明史,这些家族大多数都是与明王朝相始终,一直繁衍到王朝覆灭为止。如徐达一门二公(如同《红楼梦》里描述的贾府一门二公一般),再如成国公朱能,武定侯郭英,等,更有象沐英家族,成为“世守云南沐家”,俨然如同当地的“皇帝”一般,一直到明末永历帝时最后一个爵位的继承者沐天波被杀,沐家在云南的统治才结束。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5 名词解释以下4个名词!漂亮答复的本人加分!!!立法体制课程体系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制统一... 名词解释以下4个名词!漂亮答复的本人加分!!!立法体制课程体系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制统一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花蝴蝶之恋 2007-06-29 · TA获得超过1743个赞 知道...

求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1. 亲属相隐制度是汉朝法制中定罪量刑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2. 该原则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意味着亲属间可相互隐瞒犯罪行为,不进行告发或作证。3. 这一主张亲属间相互隐瞒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源自儒家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

刑法学名词解释精选
3.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违反刑事法律义务的行为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种应有的、体现国家根据刑法对该行为人否定性道德政治评价的承担标准。 4.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的不正确的理解。 第五章 1.犯罪客体: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礼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礼如下:中国古代法律不受宗教影响,而强调遵循礼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经过汉儒改造,礼融进了诸子中的可取成分,又成为礼教,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其要旨即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由此衍生的亲亲、尊尊的政治和伦理原则。古代法律起源 中国古代...

中国法制史上的五法服制
“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自西晋定律直至明清,“五服制罪”一直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

法制史名词解释
举重以明轻:古代类推出罪原则,指比照从前(被免于刑事处罚的)更重恶行判决先例来决定眼下正待判决(较轻)的恶行不加处罚。红契:古代经过官府认可的契约,因盖有红印故称红契。保辜制度:汉代开始确立的刑事技术原则,指在斗殴伤人、伤势不明因而罪行难定的情形下,规定一定期限,视受害人康复情况定罪...

行政法制 名词解释
【答案】: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政府职能,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和制度的总和。行政法制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维护和巩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

需要大量法制史和法理学的名词解释最基本的
需要大量法制史和法理学的名词解释最基本的 法制史的朋友辛苦了,不过我要的是像春秋决狱,以德配天,保安处分,三不去这一类的我用的是红色的法制史的那本书,法理吗还不错再等等... 法制史的朋友辛苦了,不过我要的是像春秋决狱,以德配天,保安处分,三不去这一类的我用的是红色的法制史的那本书,法理吗还...

求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重法地法,宋仁宗年间,统治者首先处于京畿地区安全的考虑,将京城开封诸县划为“重法地”,规定在“重法地”内犯罪的,加重处罚。随着地方民众反抗的加剧,“重法地”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各个重要的府、州、军,其量刑也日益加重。这方面的一系列法律称为《重法地法》。亲属相隐,指在直系三代血亲和...

求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亲属相为隐,这是汉朝的法制中关于定罪量刑的一大原则,它是反映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原则,又称之为“亲亲得相首匿”,它是指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这种主张亲属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儒家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

涟水县13017696774: 宗法制名词解释中的五世而斩是什么意思 希望回答具体些,不要只解释五世而斩的字面意思,谢谢 非常感谢大家的回答.可能我的问题没说清楚.五世而斩字... -
线蓉君佳:[答案] 五世而斩是您说的宗法淘汰制,庶子淘汰,嫡长子继承.五世而迁的意思是一个爵位最多向下继承五个世代春秋时,各诸侯国内国君之下,贵族爵位高的称卿,略低的称大夫.《礼记》有“有五世而迁之宗”的说法,就是一个贵族爵位最...

涟水县13017696774: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什么意思? -
线蓉君佳: 《孟子·离娄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具体意思两句可以并在一起理解,“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斩”,意谓断了,没法再继承.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先天的后天的外在的内在的.对此民间有句话:概括地极为深刻:“富不过三代” !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成就了大事业的人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因为子孙们坐享其成不思进取).

涟水县13017696774: 求一句话的意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线蓉君佳: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是孟子说过的话.“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斩”,意谓断了,五法继承. 这和“富不过三代”有相近的意思. 意思是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是必然有互相转化的趋势的.

涟水县13017696774: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什么意思 -
线蓉君佳: 所谓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即是说开国君主的英明神武,绝不会一代又一代传诸无穷,到王朝的第四代、第五代,国家承平已久,侈靡之风渐长.后来的君主,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宦寺之手,无不天生就一副败家的高强本领,经过几番折腾,整个国势又开始式微了.

涟水县13017696774: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什么意思? -
线蓉君佳: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成就了大事业的人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因为子孙们坐享其成不思进取).

涟水县13017696774: “泽不被五世”什么意思? -
线蓉君佳: “泽不被五世”出现在《秘宗子平玄真经》一书中,跟古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同义,意思就是一个人的品行、福禄和家风延续到第五代人就不复存在了;也指先辈积累的财富家产经过五代人就会消耗殆尽并断绝了,与“富不过三代”有关联性,语法上也很押韵.

涟水县13017696774: 君子之策,武士必斩什么意思? -
线蓉君佳: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指君子辛苦打拼的事业,他所带来的好处与福泽,最多延续五代之后,就要消退.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而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可以继承诸侯的位置,其他的小宗则被封为卿大夫,以此类推按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等级分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祖宗贵为天子,五代之后小宗子孙就会变成平民,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特权.原文《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涟水县13017696774: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人荼毒,祸殃五代. -
线蓉君佳:[答案] 前面一句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具体意思两句可以并在一起理解,“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斩”,意谓断了,没法再继承.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

涟水县13017696774: “君子之泽,五世不斩”是什么意思?
线蓉君佳: 这个怎么说呢 通俗一点的解释你应该会明白 简单点就是说,如你的父亲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你们家几代人都可以享受不尽这些财富. 不过一般来说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是五世不斩 现在多指贬低和警示一些富二代,就是你父母祖辈创造的财富,经过几代人就消耗贻尽了.

涟水县13017696774: “君子之泽,五世不斩”是什么意思 -
线蓉君佳: 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因为后人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原文《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译文:君子的遗风,影响五代以后而中断;小人的遗风,五代以后传统中断.我没有能够作孔子的门徒,我是私自向别人学取孔子之道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