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孔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为何死于曹操之手?

作者&投稿:潜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代中小学生的四大榜样:孔融、曹冲、甘罗和司马光。孔融无疑是其中较为出色或者说较为出名的那一位,为何?当你在家与兄弟姐妹抢零食时,你有没有被父母用孔融的事例说教过。这四大中小学生榜样也都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但是老师在上课时,通常只会告诉你孔融让梨这一举动,而只字不提孔融之死。

为什么不对孔融之后的故事加以拓展,不是老师不知道,而是说了会有反面效果。孔融年少以孝闻名,却又以不孝结束一生。


孔子二十世圣孙,死于不孝

孔融,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祖上为名震中外的孔子,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诗歌也别具一格,与王粲、陈琳、徐干等人被誉为“建安七子”。而在汉朝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孔融更是凭借自己四岁时让梨的举动,年少成名。

一个四岁就懂得让梨的人,长大后竟然长歪了?被曹操以不孝的名义所杀!曹操是凭什么觉得他不孝呢?


孔融在和好友祢衡聊天时曾经说过: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穿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对孩子有什么恩惠可言呢,不过是一时情欲,母亲不过是一个盛放物品的器具而已。他主张“父母无恩论”,说我们不应该孝顺生我们的父母,而是孝顺养我们的父母。

我们暂且不讨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在汉朝这个朝代,孝道有多被看重呢?我们知道汉朝当官的制度叫“察举制”,其中有一条就是“孝廉”,就是说他不看你是否有做官的本事,只要有人以孝顺的名义举荐你,几乎你就可以当官了。再看皇帝,庙号都以什么“孝文帝,孝武帝”来取,可见,孝是多么重要。


而孔融这番言论无疑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必死原因一:毒舌,说话不分场合


曹操号召民众戒酒,解决将士粮食短缺的问题,他跳出来反对,酒可亡国,女人不可吗?为何不把女人也禁了?曹操要杀杨彪,孔融跑来和他据理力争;曹操想要夺取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父子;曹操出去打仗,孔融在后方宣传曹操此战必败,动摇军心。行军打仗,讲得就是一个气势,你孔融倒好,不鼓舞士气就算了,反倒在后院点火。曹操想杀孔融之心日渐浓郁。只是一直苦于没有理由,而孔融又是圣人孔子的后代,名望极高,不能轻易动他。

若是孔融真的聪明,此时就该收敛收敛,可惜他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依旧我行我素。最终让曹操逮住把柄,以孔融违背伦理、不忠不孝、败坏朝纲为由,将他处置了。


要知道孔融就是以孝闻名,以不孝之名而死,用他最骄傲的东西击败他,可见曹操有多痛恨孔融。

必死原因二:做人做事太狂妄

其实孔融的命运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注定了。年少成名,难免骄傲跋扈。

在当时有个名人叫李膺,名望极高,每日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他就有个规矩,只接待当时的社会名流和李家的世交,孔融或许是不服气于这样的规矩,意图挑战。于是前往拜访,说自己是李家的世交朋友家的孩子。李膺一见,不认识啊,就问他是那位世交家的孩子。孔融说:自己祖上乃孔子,与李家祖上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他二人也属世交了。


当时宾客中有个叫陈韪的,就说,有的人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却未必如此。孔融将计就计,反讽陈韪,那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



孔融是孔子的后裔,为人也比较忠孝耿直,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也都是知道的,是一个谦逊好礼的人,因为不服从曹操的把持朝政的统治集团,被曹操所害。

孔融少年以孝闻名,最后却以不孝结束一生。孔融说话做事不分场合,做事太狂妄,被曹操以不孝之名处死。

孔融性格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蔑视礼教、离经叛道的事。他内心对大汉王朝非常忠诚,对曹操的专横跋扈非常反感。 曹操以孔融不孝的罪名把他杀了。


孔融让梨是三国的这个孔融么
是的。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

孔融是三国里的人 就是让梨那个吗
对的,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1]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

三国时期的北海相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三国时期的北海相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三国演义上说他是一个不错的太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他说的但是我看过一本叫孔明传的书,上面的孔融是一个见利忘义,优柔寡断的小人,这只是作者的杜撰还是却有其事?史书上的记载是什... 三国演义上说他是一个不错的太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他说的但是我看...

孔融是什么
孔融著述,《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参考资料:http:...

三国中的孔融是让梨那个吗?
三国里的孔融是小时让利的孔融,他曾经说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尽显睿智,但是后来因种种原因孔融最终被曹操杀死,时年55岁。

三国时期的孔融和“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一个人吗?
提起三国时代的孔融,人们往往会想起“孔融让梨”的典故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中,孔融不过是作为一个神童的形象而芸花一现罢了。其实不然,我以为,孔融还应该是中国早期的持不同政见者和文化精英,其人生的悲剧是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必然结果,孔融的死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

刘备与太史慈为何不信任东汉名士孔融?
我们细细看孔融对太史慈的态度,就可以明白太史慈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当管亥攻打北海城池,形势危急的时候,太史慈来投。太史慈一登场,就表现不凡。忽见城外一人,挺*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应该说,在注重武将武力(单挑)的《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绝对是第一流的武将。可是,孔融是...

三国中孔融是仓官吗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掌管宫室修建之官。将作监的长官),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没干过...

历史上的孔融是怎样的一个人?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

三国曹操为什么杀孔融
祢衡一事,令曹操对孔融也很生气,怀疑孔融举荐祢衡是故意侮辱自己,进一步加重了曹操“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决心。孔融在为人处事上崇尚浮华、随意,喜欢过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生活,士族作风很是严重。三国时,因为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田地大都荒芜,人民生活没有保障。曹操为节约粮食,曾颁布一道禁酒...

公安县13175446530: 孔融认亲文言文里的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 -
徐琰丹奥: 孔融是一个聪明机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人.

公安县13175446530: 三国里孔融是一个什么样人 -
徐琰丹奥: 汉太中大夫.东汉末著名学者,“建安7子”之1.他是孔子的210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

公安县13175446530: 三国时期的北海相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徐琰丹奥: 《后汉书--孔融传》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

公安县13175446530: 孔融的异才体现在哪里?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徐琰丹奥: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 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 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公安县13175446530: 三国的孔融的性格特点,两三句话就得了! -
徐琰丹奥: 智、狂

公安县13175446530: 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孔融让梨”的真正寓意是什么
徐琰丹奥: 孔融,字文举,孔宙之子,孔褒之弟.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 孔融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

公安县13175446530: 孔融为什么是个好孩子? -
徐琰丹奥:[答案] 孔融从小就博学多智、能言善辩、不畏权贵,并且知道孝敬哥哥,所以孔融是个好孩子.

公安县13175446530: 孔融让梨体现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
徐琰丹奥: 从多个方面来理解:1、正面,体现了孔融知世理懂规矩,能够控制自己的“欲”而施惠于人.2、体现孔融是一个遵从父母意愿的乖孩子.3、反面,一个孩子,在天真无邪的年纪便懂得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是封建礼教对童真的束缚.4、也体现了孔融的家长在对待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态度不够谨慎,没能避免潜在的纷争,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5、中国传统礼教是灭“小我”而存“大我”,一灭一存之间,其实灭掉的是个性,存下的是共性,即“天下大同”.

公安县13175446530: 《三国演义》中的孔融是“孔融让梨”故事中的孔融吗? -
徐琰丹奥:[答案] 嗯 就是那位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

公安县13175446530: 从《祢衡击鼓》中可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人?《祢衡击鼓》中曹操最后为何不杀祢衡? -
徐琰丹奥:[答案] 1.是一个尊重人才、热爱人才、一心为国的人 2.①曹操不屑于祢衡, ②曹操不愿背上“不容文人”的罪名,所以只能把它打发到刘表那里去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