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

作者&投稿:蒋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说:元以宽仁失天下。是这样吗?~

这话朱重八确实说过。

《明太祖宝训》

《明史纪事本末》
朱重八虽然文盲出身,但是能够成为一方军阀进而成为开国皇帝,没有学习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朱重八也有让知识分子当私人教师的习惯,这一点和同样出身底层的石勒颇有相似之处。我认为,这是朱重八通过学习历史对元朝兴亡教训的总结,而且得出要治以刚猛的结论。
传统意义上,元朝这个宽是对官吏宽,其实也不假,元朝由于分封制得传统有大量相当于土皇帝的贵族,先不说蒙古贵族,享受蒙古待遇的汉军世侯就一大堆,一砖头下去都能砸死不少。而且同样是蒙古传统的问题,元朝对基层得控制力度并不强,对于地方的治理依赖于民间自治,你也可以理解为社区自治。虽然看似超前,但是自治和当时的中国格格不入,因为中国古典时代都是官府强势控制社会,而元朝这种基层自治的玩法就造成了政府缺位的问题,也为元末天下大乱埋下了导火索。比如,因为官府缺位给了诸如白莲教等邪教生存的空间。
实际上,元朝的宽体现在方方面,可以简单得归类总结一下。
律法宽
《大哉乾元——对元代社会的再认识》一文中指出,元朝对老百姓的反抗都是惩罚几个带头的,剩下的关着关着都放了。

《春明梦余录》和《草木子》都有相同的记录,即死刑犯并不处决,任其老死于狱中。这其实是历朝历代慎杀观念的体现,元朝堪称是极致。

天下死囚,审谳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自后惟秦王伯颜出天下死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覩斩戮,及见一死人头,辄相惊骇。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中矣。

《中国历代酷刑》中提到,元朝禁止官府在断案时候拷打犯人,要对犯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其自己认罪,各种惨酷之刑都应该禁止。

《元史刑法志》中有这么一段:世祖谓宰臣曰:朕或怒,有罪者使汝杀,汝勿杀,必迟回一二日乃覆奏。宋濂的点评是这样的,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检也。这段说白点是酱婶儿的,元朝刑法仁厚,重视教化,但是起不到震慑作用。
宋濂的点评算是对元朝律法宽的一个盖棺定论,律法过于宽松完全起不到震慑作用,对国家无益。因为律法轻最终结果就是民不畏法,后果就是老百姓丧失了对皇帝,对朝廷的敬畏,进而就是天下大乱。
赋税轻
元朝的赋税是出了名的轻,对此可以看看历史记录。
《送汤潜庵巡抚江南序》

自唐以来,江南号为殷富。宋时亩税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税无过亩三升,吴民大乐业,元统至元之间,吴中富盛闻天下。自明初没入张氏故臣及土豪田,按其私租籍征之,亩至八斗,而民始困。盖吴中之民,莫乐于元,莫困于明,非治有升降,田赋轻重使然也。

《国榷》

又其时赋税甚轻,徭役极省,侈汰狂惑,酿成臃肿之势,于是群盗叠起,几遍天下。

《云间拒木抄》

元入中国,定天下田税:上田每亩三升,中田二升五合,下田两升,水田五升。以此貊道治天下,赋虽轻,不足法也。

这个貊道是孟子说的,收税二十取一就是貊道,就是蛮夷之道。因为赋税太轻不利于建立一个强势的中央集权,不利于朝廷对社会进行严密的掌控,国家早晚会出问题。
社会风气宽松
元朝的蒙古大汗由于见多识广,所以对儒家并不是特别重视,并没有以儒家作为指导思想,而仅仅是用在了教化人心方面,所以儒家知识分子大多寄情山水,写写文章发发牢骚,这帮身无一技之长的废物也就会这点,和今天的人形蛋白质差不多。

根据《至正直记》,有个文人写诗发牢骚被仇家告发,说他怀念南宋,讪谤朝廷。礼部的回复是酱婶儿的:诗人吟咏性情,不可诬以讪谤,倘使讪谤,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这点可以对比一下明初捕风捉影的文字狱,别说发牢骚,就是拍朱重八的马屁都能给剁了。
而且元朝对于遗民也十分宽容,任由遗民各种诋毁污蔑朝廷而不管,比如说说九儒十丐的郑思肖各种讪谤皇元依然活蹦乱跳,还挺长寿,这可真是祸害留千年的节奏。反而明初元遗民大量为元朝殉节,就因为朱重八定了一条规矩: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诛其身而灭其家。所以元遗民为了坚守对故国的忠贞,以自杀的方式对抗朱重八的征召。话说,历史上向元遗民这么忠贞的群体,也就是清遗民能与之相提并论。另外,元遗民汉族知识分子占了绝大多数。
综合上述三点,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元朝实在是太宽松。但是有句话说的好,物极必反,太宽松并不是好事,容易让社会失去对君主、对朝廷的敬畏。这时候,宽松就变成了宽纵。比如元末天下大乱,就是元朝因为过于宽松而无法掌控全国的资源,导致元朝对鼠疫、洪水等天灾赈灾不力。再加上天灾摧毁了元朝的民间自治体系,以及白莲教等邪教作妖,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各路军头纷纷抢占大乱之下的权力真空,最后就是元惠宗不得不看地方的脸色过日子,这时候元朝已经和灭亡没啥两样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重八总结元朝兴亡的教训时会说,元有天下,以宽得之,亦以宽失之。

朱元璋没有说过元朝“以宽仁失天下”,他的原话是“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
帝曰:“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明太祖宝训》这里的“宽”,指的是元朝统治者不作为。

说元朝“仁”的人是宋濂,他从元朝刑法量刑过轻的角度评价了元朝的“仁”。
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检也。——宋濂编《元史·刑法志》并且宋濂认为,“仁”和“宽”的意思一样,也是不作为,也是元朝灭亡的原因。
举个例子,元朝统一中原后,在其统治区域内搞“包税制”管理。比如元灭南宋后,江南继续实行南宋的“两税法”;灭金国后,在金国故地继续实行当年女真人的分封加流官收税的“五户丝”制。
当集团之间,比如汉人和南人,也就是原来金国和南宋的居民发生争讼时,元朝统治者并不会出面解决,而是采用“约会”的裁判制度,让各个集团的头目或长官通过合同协议裁决。
很显然,这就是典型的分包管理,元朝统治者把全国包出去,采取间接形式,即统治者通过与地方“大族”、“头目”合作,委任这些地头蛇帮助自己管理地方。
这样的管理模式,最大的隐患就在于:地主做恶,官员不管;官员作恶、朝廷不管。贵族和地方豪强把地方治理的一片混乱,整个政权在地方的执行力毫无力度。老百姓看似生活的很宽,其实苦不堪言。
比如元成宗时,朝廷清查贪官污吏,一次性居然就清查出了18000多起贪污事件。
可想而知,元朝的老百姓是有多郁闷。可想而知,朱元璋当年要饭的时候是有多么憎恨贪污腐败的官员。

并且,元朝统治者对读书人不重视,对民间舆论的管理也非常松懈。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轻视科举,认为科举根本选拔不出人才。就直接把科举制度给半荒废化了。元朝97年的历史,一共就选出了区区1200名进士,严重的阻碍了读书人的上升渠道。
由于读书人没有上升的渠道,没那么容易出人头地了,这些人在平日里便不务正业,天天写元曲骂皇帝。时间长了,就影响到了更多对皇帝有意见的人。当这些人碰到刘福通造反,天下大乱时,就一起跟着造反,搏一个富贵。
比如说朱元璋造反时,他手下人才济济,这要放在清朝完全是不可能的。清朝的读书人都在组织团练帮朝廷灭起义军,没多少读书人会帮起义军造朝廷的反。
这就是“宽”和“严”的区别。

总的来说,朱元璋所说的“宽”是一个贬义字。别的王朝是“皇权不下县”,元朝是“皇权不下省”。统治者貌似给了还行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但其实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而且堵死了老百姓上升的唯一渠道。
至于说元朝“宽仁”到了什么程度,我觉得朱元璋饿死、病死的父母、大哥、大姐可以发表意见。

朱元璋说这句话,其实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大家知道,宋朝重文轻武,过分放任文官集团做大,从而导致国家积贫积弱,最终北宋被金所灭,南宋被元所灭。等到元朝统一天下后,他们就借鉴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开始全面压制文官集团。 

当时,元朝统治者明显有些矫枉过正,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主要以蒙古各大贵族组成的军事利益集团来治理国家,这相当于把帝国的军政大权都交给蒙古军方大佬们把持;另一方面,他们几度废除科举制度,解除掉整个文官系统,汉人士大夫纷纷下岗失业,只好写戏曲解闷。 

元朝全面解除文官系统,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农业税。在古代,税收乃立国之本,放弃了农业税的话,元朝统治者靠什么来养活呢?蒙古人脑洞清奇,居然想到任用色目人为官,控制交通要道,设卡征税,完全以商业税来支撑整个国家。 

在一个小农社会里面,以商业税来代替农业税,实际上就是让整个国家处于彻底的无政府状态。因为免收农业税,乡绅地主们就依靠税收优势,迅速兼并大量的土地,积累大量财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元朝时期,那就是乡绅地主们最美好的一段日子,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却不负担农业税,还可以任意兼并大量底层平民的土地和财富,这日子过得有多爽,大家可想而知。 

但是,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却是一场漫长的恶梦。朱元璋原本也是个小农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正常情况下也应该能自给自足。结果呢,一家人一个接一个的饿死,而这并不是个案,而是当时社会普通家庭命运的缩影。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元朝高层统治者所制定的政策,让他们的高层和中下层完全脱离,也让国家调节贫富差距的职能失去作用。于是,在中下层社会里面,完全处于一个无政府状态,里面充斥着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以至于底层百姓最后都被乡绅地主豪强们逼得失去土地。

同时,在皇权缺失的无政府状态,这些掠夺了大量财富的乡绅地主豪强,想的也不是去救济那些饥饿的百姓,而是和域外的蛮夷们开展贸易,去追逐更多的财富。于是整个底层社会里活不下去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朱元璋为什么要感慨“元以宽仁失天下”!

所以,等到朱元璋当皇帝后,他首先结束以军事利益集团治国的制度,重新恢复文官体系,从而结束了元朝的无政府状态。

其次,他重农抑商,严厉打击商业贸易行为,让帝国的税收重新以农业税为本。第三,鉴于元朝底层老百姓日子太苦,朱元璋虽然征收农业税,但是税率很低,和宋朝相比,低的很多。

第四,给官僚体系降薪。在朱元璋看来,农民种地那么辛苦,而当官的既不用下地干活,又还有农民享受不到的诸多特权,所以给的工资差不多就行。客观来说,朱元璋给官员们开的工资,足够他们一生衣食无忧。

但问题是,官员们那都要三妻四妾,外面还要养小情人,身边还要有一大堆奴婢奴才服侍,这样算下来,朱元璋给的这点工资显然是不够的。于是,虽然朱元璋定的农业税很低,但真正落实到底层百姓头上时,恐怕又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嘲讽。元朝享国100多年,有残暴武力统治之称,所以在元朝灭亡时,朱元璋嘲讽了他们。

因为元朝当时在进军中原的时候,也都非常的仁慈,对迪迦并没有过多的伤害,所以这样做也会有一个弊端,就是对于旧朝的臣子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谋反之心,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要元朝加速灭亡,所以朱元璋才会这样说。

此宽仁不是对百姓宽仁,而是中央朝廷对中下层官员缺乏管束,任其所为,可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造成腐败成风,不亡才怪?!

意思是说,元朝对待百姓太过严厉严苛,因为不懂得宽仁而失去天下。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朱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排行第四。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朱...

明朝开国皇帝是谁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

如果没有朱元璋,中国的命运会改变吗
当然打仗时骂元廷为外夷,当取得天下后,为了达到稳定明朝所控制的蒙古地区的人心,又在元顺帝死后又亲自为其写悼文,以表现出自己取得天下的正统地位。无论怎么说,洪武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成就了一个持续百年的大明王朝,为中国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可以说这是“天时”给朱元璋的历史机遇。

朱元璋传奇:从贫苦小牧童到明王朝的开国大帝
还是在大明王朝建立的前夕,朱元璋将文武百官请到自己的身边,给大家出了个题目:元朝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不久将诞生的新王朝当务之急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高参刘基首先进言: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整肃,然后才能实施新政。 朱元璋感到言之有理,也深感大明朝的当务之急,应是制定法律,以法治国。根据朱元璋...

明朝一共有几个皇帝?
一共十六位皇帝。1、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2、明惠帝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

朱元璋的历史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这样既表示了对朱标的哀思,又把皇位传给了嫡氏后代。按传统传嫡长,太子朱标早逝,故传位给朱标长子朱允文。 2本来大儿子德才兼备,二三子根本不成器,不是太尖就太傻,不能担此大任,而四子朱棣战功赫赫,但不贪功,对几个哥哥都不错!本来是想传位给四皇子,可是被个算命的说朱棣会夺了他的天下...

斧头1371是那个年代
”朱元璋读此书信,嘉叹不已,立即令释王升出狱,并赐白金百两、附子五枚、川椒五斤,以表彰其贤。 罗复仁逝世 罗复仁(?—1371),江西吉水人,初仕陈友谅,官翰林编修官。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朱元璋兵至九江,复仁来归,元璋命侍左右,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说降陈理,迁国子助教。洪武元年(1368)擢编修。洪武二...

朱元璋坐拥天下,却为何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说起来朱元璋也是苦命之人,年青时父母双亡,没饭吃只好出家当了一名小沙弥。偏巧遇上天灾,蝗虫肆虐,百姓生活疾苦,也没人到庙里上香。当和尚也没饭吃,主持没办法,只好打发他们下山,先去自谋生路。朱元璋托钵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正是在这段日子里,让朱元璋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也磨练了毅力。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简介,方国珍为什么投降?
元朝失去江、淮后,只得凭借方国珍的船只使海运畅通,便又以官爵笼络他,这样海运无事。有一个名叫张子善的人,喜爱纵横之术,劝说方国珍率军溯江而上,窥视江东,北夺青、徐、辽海。方国珍回答说:“我还没有这么大的志向。”然后谢之离去。 过招元璋 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主簿蔡元刚出使庆元。方国珍与其下属商量...

威信县19213866315: “胡元以宽而失”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
龙枫盐酸: 晋中之窗提醒您:这是朱元璋在明初酷刑初探里说的,《明史》和明律都有记载.更多内容尽在030600.net

威信县19213866315: 在思想文化上.明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龙枫盐酸: ① 外儒内法的政治权术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强调尊重儒学,洪武十五年(1382)下诏通祀孔子,称赞孔子“道冠百王,功参天地”.他主张以仁义之道治国,反对严刑峻罚,告诫大臣说:“丧乱之余,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之以...

威信县19213866315: 朱元璋为什么把国号称为“明” -
龙枫盐酸:今天我们讲明朝的国号之迷.大家知道明朝,当然国号是“明”,但是明朝又叫“大明”,这个“明”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讲四个问题,来解释明朝的国号. 第一, 小明王的这个“明...

威信县19213866315: 听说元朝时期统治很残暴,人民都很艰苦,真的吗? -
龙枫盐酸: 元朝的历史其实是历来被歪曲最多,被污蔑最多的.说真的,元朝真比窦娥还冤! 洗刷冤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正是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人片面认为元朝灭宋是侵略,元朝民族压迫万分黑暗.其实,这都是犯了一个以今推古的错误——...

威信县19213866315: 朱元璋为何向子孙宣布十五个不征之国?为何不征? -
龙枫盐酸: 朱元璋在逝世的时候,为他的子孙写下了一本训录,书中大体的意思就是说,朱元璋为他的子孙划定了十五个国家,这十五个国家便是在征战的时候不可以攻打的国家,其实朱元璋是考虑到了这些国家并不富裕,而且离中原地区又比较的远,如...

威信县19213866315: 知道朱元璋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
龙枫盐酸: 朱元璋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笑天下可笑之人,骂天下可骂之人.” 开国帝王一般都是有些心胸的,但他是最自私的开国帝王.根据他的自私逻辑,能说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也是可以推测的.

威信县19213866315: 明朝江湖 - 明朝的一个问题!“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到底是谁最先提出的,有
龙枫盐酸: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两位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中,在创业初期,他坚定执行一条由同乡朱升拟定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方针.所谓“高筑墙,广积粮”...

威信县19213866315: 明朝在灭亡北元后,为什么没有趁胜追击彻底解决蒙古 -
龙枫盐酸: 明朝在灭亡北元后,蒙古骑兵集体性的回退到大草原,并很快的恢复了勇猛善战的个性,许多人嘲讽明朝没有乘胜追击,彻底灭亡蒙古,比如阎崇年在百家讲坛里也曾嘲笑过这一问题,并宣称什么“从明清两朝对于蒙古关系的处理上,可以看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