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些人可以同时在多国为官,君主不怕泄露国家机密吗?

作者&投稿:可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英才辈出,社会经历了大变革,贵族垄断的政治局面被打破,士和民只要有才能,便能够登上国家高堂,互相以唇齿论战,向君王献上富国强民之策,同时也是间接推销自己。一些游说之士奔走各国,宣扬自己的强国之计,各国君王不论出身,唯才是用,为什么这些人可以同时在多国为官,君主不怕他们泄露国家机密吗?

一、唯才是用的政治氛围

所谓“登峰造极境,乱世出英雄”,一批批名士贤臣纷纷横空出世,或宣扬变法图强、或献策横强、或主张合纵、或推崇儒家“仁义”、或实践“兼爱非攻”。诸子百家虽然理念不同、主张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天下统一,自己为百家之首,为了得到国君的青睐,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而贤明的君王在用人上也是不拘一格,不论出身,只要为国有利便可许以高位。“疑人不用疑人不用”,来自国君的器重,令这些贫寒之士感动万分,早已把自己效忠的国家看作自己的第二“母国”,甚至如张仪这类“势利之徒”,竟然帮着秦国对付自己的母国魏国。群臣肝脑涂地,国君宵衣旰食,怎么还会担心泄露国家机密呢?

二、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当张仪游说魏国失败,犀首公孙衍挂五国相印,组成合纵大军攻秦,连横与合纵的交锋由此展开,当然,虽然有五国相印,公孙衍名义上是合纵的总指挥,但他除了自己的国家,魏国的军队能够调动以外,其他的根本不会听这个“名誉相国”的命令,可惜第一次合纵攻秦以失败告终。曾经的公孙衍为秦国夺得河西之地,被拜为大良造,而为了削弱秦国,他四处奔走,两度为魏相,又出任韩相,约定五国合纵,挂五国相印,这么一个能文能武,知晓各国弱点的人,按道理应该是为各国所忌惮的。公孙衍再强,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能在多国为官,是因为他是伐秦的主战派,相比于他的“布衣之怒”,还是日益崛起的秦国威胁更大。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春秋战国时特殊的阶层——士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大部分都是贫苦出身,因此心怀天下又有满腔抱负,这些人奔走列国,欲意施展才华,但用不用他们却是凭国君喜好,若君以国士待之,其必将以国士报之,张仪能为秦国,将屠刀挥向自己的母国;苏秦为报燕文侯之恩,孤身入齐做“间谍”,这些闻名天下的“名士”,可以不在乎利益、金钱,但若是因为“叛变”而遗臭万年,有损他们最为看重的名声与尊严。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春秋战国多贤君明君,贤君以文治国,明君以武拓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都懂,甚至可以说,外有敌国列兵迫境,内有奸臣虎视眈眈,这些贤君明君都是被这些情况逼出来吧,尤其是战国时期,大国若有昏君,国力倒退至少二十年,小国若出现昏君,则直接面对亡国之患,为了强国,哪个国君不希望天下名士如“河流入海”般来朝觐见。这些国君自然也不是傻子,能得到重用的都是和自己掏心掏肺的人,商鞅三次游说秦孝公才得拜大良造;公孙衍虽然助秦攻魏,但却是救魏国于水火之中的不二人选;张仪以连横事秦,是因为秦国的崛起令东方六国害怕,秦国需要一个人执掌邦交,麻痹六国,这些一国之君都精明着呢,岂是随随便便就听之信之?

何为一代名士?不仅智冠天下,同时高风亮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寒门”,没有祖辈蒙荫,专研学业也被家里人不解,可他们是幸运的,在这么一个大动乱时期,可以从一介寒士晋升为王公贵族,靠的是丰富的学识和挥斥方遒的眼界;同时,他们也受到世人推崇,可谓是名利双收,这样的人来拜,国君必然器重之,这些名士国士的声望已经和自己所效力的国家绑在一起了,又没握着兵权,还能出谋划策,国君高兴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因为没来由的猜忌而使君臣有隙呢?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有什么?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

春秋战国的顺序是什么?
春秋战国的顺序如下:春秋时期: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王朝,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1.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诸侯混战,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2.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春秋战国时期和战国时期有区别吗?
而在战国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3、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而在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特点
5、人口。农业的改进很可能伴随着人口的增长,根据梁启超的推测,战国后期人口已达三千万以上。在战国时期,城市似乎大为增加,而且规模扩大,设计也复杂了。几个迹象之一,如考古发掘所显示的,是它们的几段城墙相当长。以上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什么道家的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杨朱。一、儒家代表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变化?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经济:私营商业的兴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

春秋战国时都有哪些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也有种类繁多的民族分类。古人们通常将中原之地以外的民族称为戎狄蛮夷,到春秋战国时期后,随着百姓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很多周边民族便与中原民族相融合,为之后的民族大一统奠定基础。由于当时的华夏民族位于中原地区,所以他们在称呼别的民族时便喜欢加以方位词修饰。一...

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有什么联系吗?
春秋:是群雄割据各自为王的年代,这段时期内中国割据非常混乱,大小诸侯国为了领土互相征战。战国:春秋时期的小诸侯国大部分已经灭亡,只留下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其他小国虽然存在但是也已经没有竞争力了),最后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后统一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结束了。三国时期也就收...

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国?
主要诸侯国有晋、秦、齐、宋、卫、楚、郑、鲁。还有其他诸侯国鄫国、吕国、虞国、州国、莱国、萧国、舒国、谭国、郧国、芮国、沈国等。春秋战国 春秋地图 春秋文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

春秋时期是指什么时期?
春秋战国主要指东周时期。当时的春秋战国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因为当时的时代经历了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文学发展历程,也经历了诸侯并立带来的社会大动荡和大发展。说到这个时代的特殊性,其实还有一点大家容易混淆的,那就是春秋战国其实是两个概念,两者之间的分割界限较为模糊,春秋转入战国的时间...

天等县13375399344: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诸侯国的太子或公子在其他国家待着? -
甄沫复方: 这种情况叫做质子,双方相互交换自己的儿子,当然也可以是继承人的太子,主要是因为两国外交的需要. 当然也有单方送儿子做人质的,例如秦国后期太过强大,让六国派了不少的质子,但秦国派出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废物,秦始皇的老爸异人就是这样去的赵国.

天等县13375399344: 为什么周朝与春秋这两个朝代同时存在? -
甄沫复方: 其实..春秋、战国就是周朝(东周).周天子也一直都有(名存实亡).. 只是学者喜欢把一段特殊的时期命名而已. 所以说春秋战国,,他们都只称王,而不叫天子... 始皇帝,统一之后,才真正没了周朝了.

天等县13375399344: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
甄沫复方: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诸侯割据混战时期~~所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割据势力及混战为当时造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士大夫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要侍奉的君主,而不必受到后来的“不忠,不义”等谴责,真正的做到了“良臣择主而事”,这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不再有过的.并且大的战争通常都代表着文化思想的大碰撞,“百家争鸣”这样可喜可贺的情况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并为后世中国文化及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主要的流派,及学说理论,并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一点都不为过

天等县13375399344: 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性表现 -
甄沫复方: 文化史上,我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几乎都是发源于这一时期,整个文化领域表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气象.这不仅在先前以及后来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极为罕见,而且可以名副其实的称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富有原创...

天等县13375399344: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会形成诸子百家?为什么人们那么早就会有那么先进的思想?那么现在人们发明了什么思想? -
甄沫复方: 春秋战国时期形式混乱,思想不被接受的人可以逃到另外一个国家;另外在春秋战国之前的历史很不确切,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跟古代挂钩,一旦跟古代挂了钩就掌握了制高点地位.当时的思想并非如现在我们能够说的那样先进,是因为后来不断地对诸子百家重新阐释,增加了很多内容,把不够先进的东西和谐掉,所以就成了永远不会落后的“先进”思想.现在发明的思想事实上很多,但是要么托言于古代,要么是就以有之的思想的一个自然发展,很难断言说:“这是现在'发明'的”,事实上春秋战国的人也不会说现在诸子百家了,他们认为那些思想是西周或者唐夏商的圣人留下了的

天等县13375399344: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多行为不良,但才华横溢的人 -
甄沫复方: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另一个角度讲是价值观念不同,杨朱就说,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 .即使拔下一根腿毛能使天下得利,他都不愿意干.在儒家看来这就是自私自利,但人家觉得就是正确的.商鞅变法是齐之以刑,但儒家认为德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行为不良在当时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2、各国重视的人才,是为我所用,发挥作用,不是看道德水平如何.比如汉代都搞什么孝廉这一套,结果选出来的都是华而不实的人.汉高祖能重用陈平,曹操提出唯才是举,都是很英明的决断 3、不排除有些人是故意装疯卖傻,与众不同,太高自己名声

天等县13375399344: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求解 -
甄沫复方: 春秋战国观点不同是由于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时期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出人们的深刻思考和价值判断.就审美理念与艺术趣味而言,儒家仍然承续着礼乐教化的传统但赋予人本新意.道家则愤世嫉俗高扬返璞归真的自然无为,墨、法尽管立场不同却各自提出简刻、峻厉的实用主张,而随着礼崩乐坏和标新立异, 人们具有了更多的世俗情致."轴心时代"所产生的重要理念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而史官有对各国和自己的国家敌人的国家记录不同,仇视敌人.古人不同,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天等县13375399344: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人都能各国当官.轻浮力 -
甄沫复方: 那时代其实严格说没有武夫和文人的分别,咱们中华是尚武的那时候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叫做君子六艺.士人外出以佩剑为主流的.那时候这么多个国家就如同现在的一家家公司一样,你在一个公司上班我不干啦就可以给老板(诸侯)辞职,之后想去哪随你便就是了.当然也有忌讳就是你不能在一个国家当官把人家卖了转投别的国家那就不行了.好说好散没问题,卖主求荣社会上骂死你.

天等县13375399344: 夺舍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甄沫复方: 夺舍是灵魂占据别人的身体,也就是借尸还魂的意思,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死后魂魄占据别人身体继续活下去的传说,在《左传·昭公七年》中就写到,子产曰:“...

天等县13375399344: 周朝和春秋时代同时存在吗?怎么会这样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甄沫复方: 是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成前后两个时期:春秋战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