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关于服饰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作者&投稿:荆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亥革命后服饰变革的意义~

服饰的变革既根除了清代服制的封建等级区别,虽有道德性的寓意,却没有等级的限制,体现了民主共和等思想。穿着中山装成了拥护革命、与清朝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志。辛亥革命使近代服装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中国服饰从传统向近现代变革的重要历史过程。服饰变革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革命成功的表征之一。
民国初期受推翻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清朝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当时的政府还以国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装,民众的穿着打扮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从此进入自由穿着的时代。

多年致力于中国服饰及红帮文化研究的冯盈之认为,服饰变革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革命成功的表征之一,“最典型的就是中山装”。
从19世纪后期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开始酝酿,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及1912年民国成立,服饰变革从思想到实践,一直是革命的一部分。孙中山不但是革命先行者,而且也是近代服饰改革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他把变革服饰同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紧密联系,率先着西服,此后又亲自倡导创造了中山装。
第六代红帮传人江继明对服装有很深的理解,孙中山早期在日本的时候,就想到要改革中国的长袍服装,以便穿得舒适、大方、得体。总结了西方服装以及日本学生装和士兵装的各方优点,汇集成现有中山装的款式,请当时在日本的华人裁缝制作。
在“剪辫易服”的氛围下,中山装成为革命者的一个独特象征,穿着中山装成了拥护革命、与清朝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志。由于孙中山的提倡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简便、实用性能,辛亥革命起中山装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29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
此后,作为中山装制作和发展的主力军,红帮裁缝还以中山装为母体,又设计了学生装、青年装、军便服等。由中山装为母本衍化出来的服装具有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象征功能。
辛亥革命不仅让男人穿上了精神得体的中山装,妇女的旗袍革新也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冯盈之认为,旗袍的改良运动不仅推动了女性服饰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服制变革向纵深发展。
“所以说,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服装制度的变革。”冯盈之表示,辛亥革命使近代服装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中国服饰从传统向近现代变革的重要历史过程。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2.男子服饰的变化情况。
(1)中西方服装的并存:体现出两种文化的激烈的对抗
(2)西装的传入与流行的大体情况。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而真正流行开来则是在民国成立以后,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规定为男子礼服之一,二是着装人数的增加。(3)西装流行的原因。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1、剪掉辫子:男人从此改头换面
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当时,革命党人视蓄辫为清王朝的恶政,是满洲贵族奴役汉人的象征。'剪辫文'规定:'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违法论。'那时候,各地都掀起剪辫风潮。有诗说:'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就创建于1912年。据说,当时盛锡福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
2、不再缠足:女人终于可以大步走路
1912年3月13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全国各省劝禁女子缠足,'劝禁缠足文'指出:'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从此,女子缠足恶俗逐渐废绝。缠足,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便有记载,不过那时只存在于个别'舞人'中。自五代南唐后主令宫人以帛缠足,舞莲花中,由是人皆效之。而自宋以后,随着纲常礼教束缚的加强,缠足便成为妇女应该普遍遵守的规矩。因此,放足也就成为妇女从封建桎桔下解放出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以前,虽有个别的志士仁人提倡天足,维新派也曾在许多地方设立禁缠足会,但像临时政府这样,自上而下大规模地禁止缠足,却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事。
3、换新衣服:中山装替代了小马褂儿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总感到西服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又不能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于是,他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上衣把立领改成直翻领,前身开四个口,装上四个兜,每个兜上加一个'倒山形'的兜盖;裤子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有一个大暗兜。这套新式服装就叫'中山装'。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美观,衣兜里可以放钢笔、笔记本等用品。中山装很快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
4、改称谓:不再叫'老爷'请叫'先生'
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保持着形式上的平等,而反对封建制度一切形式上的不平等。因此民国官民之间、上下级间、人民之间,如何称谓,孙中山也非常重视,他在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命令中说: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5、不再跪拜:平等就是不要卑躬屈膝
跪拜之礼,是一种提倡愚忠愚孝的封建礼节,反映了人格上的极不平等。而这种礼节和资产阶级的人权说是不相容的。因此,在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即提出废止跪拜礼,规定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这一提议得到全体代表的赞成通过。此后,鞠躬礼便逐步流行开来。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强令男子剪掉发辫,女子停止缠足。同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还规定,民间普遍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说明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了。


辛亥革命以前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清兵服饰

武昌起义后人们改变的落后习俗是什么
2.易服饰 (1)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2)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3)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4)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

帝制的崩溃:辛亥革命百年史话目录
帝制的崩溃,辛亥革命的历史画卷展开:从风俗变迁看王朝兴衰,每个时代的风俗都与国运紧密相连,揭示了朝代更替的深层原因。秋瑾,身着仿汉唐服饰,她的形象象征着新思潮对传统束缚的挑战。赛金花与珍妃,比秋瑾更显激进,她们的勇气与智慧在历史中熠熠生辉。慈禧与皇帝,一个扮成农妇,一个扮作车夫,形象...

清末女性在经历辛亥革命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清朝统治的推翻导致了男子留辫习俗的革除;女子裹脚习俗的劝禁促进了妇女的觉醒和解放;身份等级制度的废除引起了称呼、礼节、服饰等的巨大变化。由于辛亥革命等因素的推动,民族经济在民国初年步入了“黄金时代”。女子不缠足运动、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妇女受教育和参政的权利,妇女缠足始于何时,说法不一。一说始于商代:《...

民国时男人穿什么衣服?
一般来说,民国略有身份的人,至少都是长袍打扮,而短装因为行动便利,一般都是社会下层及劳动人民的装扮。袍褂不见得非得是名流才可以穿着,但是相对于短装自然是正式了许多。中山装起源众说纷纭,但是这种极具军装风格的服饰,对于当时处于战时的中国,为了标榜军中职务,常有领导人穿着。如蒋中正,...

辛亥革命后服饰发式的改变反映了什么思想和观念
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发式与服饰变迁)的历史意义? 与个人: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 于社会:理发业兴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总之,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中山装出现?
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改变,但基本式样仍保持着原有的状态,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

为何清朝普通百姓的服饰跟明朝的完全不同?这也是统治者强行规定的...
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鞭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以后,剪辫子和穿中山装,这是服饰的( )
【答案】:C 自古以来,服饰就反映着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之后,剪辫子和穿中山装,都成为“咸与维新”的象征。这体现的即为服饰的政治标志。答案为C(3P139)。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状况
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末民初,经过辛亥革命的冲击,中国社会风尚急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剪去了发辫。清朝强迫汉族男子束发留辫,晚清的进步人士把辫子视为民族的耻辱。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动员群众剪除发辫。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法令,要求人们剪辫易服。其次是服饰变化。封建社会,以服饰区分人们的身份...

广德县13626806979: 辛亥革命的服饰,礼节,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
揣怨旨立:[答案] 这些变化说明了:封建残余势力的削弱与废除,自由、平等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 由愚昧无知逐渐向文明发展,由划分等级逐渐向人人平等转变.

广德县13626806979: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目的是() -
揣怨旨立:[选项] A. 为了显示新政府的革命性 B. 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C. 为了实现三民主义 D. 为了政府管理方便

广德县13626806979: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变化
揣怨旨立: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末民初,经过辛亥革命的冲击,中国社会风尚急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剪去了发辫.清朝强迫汉族男子束发留辫,晚清的进步人士把辫子视为民族的耻辱.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动员群众剪除发辫.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法令...

广德县13626806979: 历史题:我国古代的有关服饰的规定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 -
揣怨旨立: 目的是为了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专制和等级特点.主要原因是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结果.

广德县13626806979: 清王朝灭亡民国成立导致生活习俗改变的原因 -
揣怨旨立: 原因:导致生活习俗改变的根本原因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清朝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使民主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

广德县13626806979: 辛亥革命对改革近代习俗起到的作用有 ①民国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式服饰迅速走向中下层民众 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 -
揣怨旨立:[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广德县13626806979: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那些表现?呈现出什么特征
揣怨旨立: (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

广德县13626806979: 中国历史 清朝 -
揣怨旨立: 1,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一般认为,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2,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后颁发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