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次为相的姚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作者&投稿:长兴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姚崇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出身于官僚大家,因为自身所具备的卓越的才能而被选中,得到朝廷统治者的重用。姚崇经历了从武则天统治时期一直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在如此之长的时期当中,他曾经三次成为唐朝的宰相,并且每一次成为宰相都是在唐朝有危难的时候,因此他也被称为“救时宰相”。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于姚崇的评价也很高:“唐世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璁),他人奠得比焉。”姚崇之所以能够得到司马光如此之高的评价,还是与他三次为相的经历有关。

首次为相,除掉奸臣。

姚崇第一次成为唐朝的宰相是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当时已经处于晚年的武则天,十分宠信张易之和张昌宗,有了武则天对于他们的宠信,他们二人逐渐膨胀起来,在朝廷中十分骄傲跋扈,有恃无恐,将当时的朝廷环境搅得十分的混乱。当时作为宰相的姚崇,看到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各种行为十分气愤,因此一直在采取措施压制这两个人。姚崇对于张易之和张昌宗进行打压,自然就引起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对于姚崇的打击报复,他们经常凭借武则天对于自己的宠信,向武则天污蔑姚崇,说姚崇的坏话,让武则天罢免姚崇。武则天虽然最终并没有剥夺姚崇的宰相地位,但是却借由突厥侵犯唐朝的边境,将姚崇调离了京城,姚崇手中也不再掌握着宰相的权力。

到了公元705年的时候,当时的武则天已经病重,张易之和张昌宗就利用自己得到的武则天的宠信,把持着国家的朝政,并且暗自谋取私利。姚崇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及时的赶回了京城,并且与另一位宰相张柬之等人联合,发动了政变,率领军队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杀,并且向武则天施压,让武则天让位给皇太子李显。

李显登基之后,对于所有参加政变的有功之臣都进行了奖赏,姚崇因此也又宠信掌握了宰相的政治权力,并且还获得了李显给他的额外奖赏。但是根据刘咰在《旧唐书》中记载,姚崇得到封赏之后却哭了起来,当时彦范和张柬之对他说:“今日岂是啼哭时!恐公祸从此始。”但是姚崇却说:“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长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结果不久之后,他就被唐中宗李显贬为了毫州刺史,后来又成为了常州刺史,远离了京城。

其实姚崇之所以如此,目的就是想让唐中宗将他派到远离朝廷中心的地区,因为他对于当时唐朝的局势十分清楚,虽然武则天在众人的压力逼迫之下让位于唐中宗,但是武则天在位这么多年所形成的势力是很难一次就撼动的,相比之下,唐中宗则是比较昏庸无能的一个人,宰相张柬之等人虽然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是他们做事比较优柔寡断,并且刚愎自用,因此唐朝的政局并不稳定。

事实证明,姚崇的预感确实是正确的,唐中宗即位的第二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几个在唐中宗政变中出谋划策的人,都被武三思给暗中算计,将他们流放,并且在流放的过程中将他们都杀害了。而姚崇由于提前将自己远离了政治中心的漩涡当中,因此并没有受到牵连。由此可见,姚崇在政治方面的眼光确实是十分长远并且清晰的。

二次为相,重振朝纲。

在公元710年,武则天另一个儿子李旦在其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辅助之下,登基成为了唐朝新一任的统治者,也就是后来唐睿宗。也正是在这一年,姚崇有第二次被任命为了宰相。第二次称为宰相的他,此时所主要的工作就是重新整顿当时已经比较混乱的吏治,将唐中宗时期所留下的各种弊病进行革除。

在唐中宗统治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使得国家的统治大权旁落。当时外戚和公主频繁地干预朝廷政治,吏治也是十分腐败,贪污受贿成为官员们之间的普遍状况。为了更好地获取私利,朝廷的官员和商人相互勾结,买卖官职,富商们只要出一定金额的钱就能够买到官职,这种由皇帝直接授予,越过中书省能够和门下省批准的官职,被称为“斜封官”。由于并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能成为的官员,因此这些官员也并不参与国家的政治,但是他们却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去搜刮百姓,使得当时的百姓都怨声载道。

姚崇成为宰相之后,清楚的知道这种“斜封官”的存在对于唐朝的朝廷统治的不利,因此他上书唐睿宗请求废除这些“斜封官”,向社会广泛招纳贤良的人才,将没有作为的官员废除。唐朝的朝纲又被重振起来。

但是,唐睿宗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具有才能的统治者,国家的统治权力逐渐被太平公主所掌握,由于太平公主深受到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当政的影响,因此太平公主也想要模仿自己母亲的道路,掌握国家的权力。随着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逐渐地显现出自己地才能,姚崇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认为应该辅佐李隆基登上皇位。为了更好地为李隆基登上皇位提供条件,就向唐睿宗建议将太平公主安置到东都地洛阳地区,将其它手中掌握重大权力的诸王分配到各个州担任刺史。

但是唐睿宗却将姚崇的建议告诉了太平公主,造成太平公主对于姚崇的怨恨很深。而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受到牵连,同时也为了给自己登基主动争取机会,就指控姚崇挑拨皇室的关系,请求将姚崇治罪。于是姚崇刚刚担任宰相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再次被贬了。

三次为相,创立业绩。

公元712年,李隆基正式登基称帝,也就是唐玄宗。不同于唐中宗和唐睿宗,唐玄宗是一个具有较强的政治才能的领导人,他的统治比较开明,并且能够选贤任能。宰相作为辅佐皇帝统治的重要官职,自然要选择一个十分具有才能,能够辅佐统治的优秀人才,因此唐玄宗一直十分重视宰相的人才选拔。

在唐玄宗统治的第一年里,有一次,唐玄宗到渭河打猎,并且秘密地将姚崇召来,向姚崇询问国是的相关意见,而姚崇的回答让唐玄宗十分满意,当即就任命姚崇为相。但是姚崇并没有立即叩谢唐玄宗,唐玄宗询问姚崇为何不叩谢,姚崇说,自己想要向唐玄宗提议迹象治理国家的建议,如果唐玄宗能够同意,他就担任宰相。

姚崇向唐玄宗所提议的诸多建议,实际上都是根据当时唐朝的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提出的,比如不许后宫外戚干政,就是为了避免再出现武则天类似的事件。唐玄宗自然明白姚崇所说的建议都是对于自己治理国家有益的,因此唐玄宗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姚崇由此也开始了他第三次为相的仕途。

姚崇成为宰相之后,专注于整顿国家的吏治。从武则天当政以来,唐朝在较短的时期年内就发生过好几次政变,姚崇认为,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家的中央机构的官员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皇亲国戚所担任的,他们本来就具有较大的权力,诸王又掌握着朝廷禁军的统领权,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他们自然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发生叛乱。因此要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这种皇亲国戚在中央机构任职的局面。于是姚崇就辅助唐玄宗将诸王外派到各州任职,并且将军队的权力收归到中央,让他们不再有进行叛乱的能力。

此外,姚崇对于官吏的选拔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将朝廷中多余的官员进行撤除,提高整个官员集团的运行效率。在官吏的选拔方面,姚崇注重为国家选拔人才,不计较出身,唯才是用。同时姚崇还进一步促进当时唐朝的经济发展,减轻当时百姓的农业赋税,禁止官员对于百姓进行搜刮,提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率,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姚崇三次为相,每一次成为宰相,都为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能够在国家危难时激流勇进,也能够在激流中懂得退却,这样的智慧足以让人倾佩。



姚崇首先他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物,还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官员,政治方面非常有主见,同时整治贪官也非常有一套,为老百姓做了非常多的好事,在历史上素有佳名。

在历史上是一个真正为国家老百姓考虑的官员,在做很多决策的过程当中,都会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1个因素

姚崇才华出众,很有政治才能,做事沉稳且灵活,很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器重。

唐玄宗能够开启“开元盛世”除了跟自身的才能有关之外,还与几个关键人物密切相关。这其中最重要的就他的宰相姚崇了。


说一说姚崇、宋璟为官各有何特点
宋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终于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宋璟前后为相四年,他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

历史上姓姚的名人有哪些
弱年渐渍亲承,不坠家声。画迹有殷洪像及白马寺宝台样,著录于历代名画记。南朝陈姚最评其画云丹青之用,继父之美,定其优劣,嵇聂之流。3、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父姚僧垣精医术,为梁大医正。姚察6岁诵书万余言,12岁能...

历史上姓姚的人的故事
姚广孝的故事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

请问姚姓出源来至哪里?有姓姚的皇帝么?
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3. 历史上,姚姓人物中包括一些著名的皇帝和官员。例如,后秦的开国皇帝姚苌,字景茂,是南安郡赤亭县人,他在384年建立了后秦,并成为军事统帅。后秦的第二位皇帝姚兴,字子略,也是一位勤于政事、治国安民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

唐玄宗时期宰相都有谁
开元年间,宰相更换频繁,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玄宗的新政权刚刚建立,外朝官员竞相猎取高位,同列之间相互排挤倾陷之事层见叠出,即如被称作“贤相”的姚崇,实际也不断排挤倾陷同僚,并由于手段高明屡屡得逞,而其最终也是由于被抓住把柄不得不下台。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宋璟以及声望次于姚...

我国历史上姓姚的名人有哪些,我只知道姚崇以前是宰相,其他的呢?我分很...
9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后来宋景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姚宋曾孙姚合,元和进士,官终秘书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进士,湖、常二州刺史。10...

历史上有哪个姓姚的做出贡献??
9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后来宋景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姚宋曾孙姚合,元和进士,官终秘书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进士,湖、常二州刺史。10...

百家姓姚姓的来源是什么以及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一、姚姓起源:姚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舜帝姚重华,他的后代世代相传,形成了姚姓。这一支姚姓被史学界称为姚氏正宗。二、癸姓改姓:一部分人的姓氏来源于“癸”,即女+癸=姚,这种改姓方式也形成了姚姓的一部分。三、封国姚氏:在春秋早期,存在一个名为姚国的国家,其国民是虞舜的后代,他们以国名...

古代圣贤姚舜禹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典范
从社会制度来看,原始社会已经开始解体,奴隶制社会取而代之。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私有财产的出现,国民政府的形成,对人民逐渐有效的统治,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制度逐渐瓦解,不同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综上所述,姚舜禹何时出生的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去分析。但总结起来,还是属于原始社会和...

古代圣人姚舜禹中国帝王将相的典范
从社会制度来看,原始社会已经开始解体,奴隶制社会取而代之。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私有财产的出现,国民政府的形成,对人民逐渐有效的统治,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制度逐渐瓦解,不同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综上所述,姚舜禹何时出生的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去分析。但总结起来,还是属于原始社会和...

永定区17619567137: 历史上的姚崇是个什么样的人 -
贠桑地巴: 作为救时宰相,姚崇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坚忍不拔,政绩可观,是很值得称道的;但在涉及到他的为人品德方面,就不那么始终如一、那么厚道了.所以史书批评他“权谲”,就是好弄权术,滑头,耍小动作的意思.

永定区17619567137: 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
贠桑地巴:河南历史名人列表 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开天鼻祖”. 河南淮阳城的太昊陵,是中华子孙祭祀朝拜伏羲的圣地. 治水神工大禹 为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话.他是我...

永定区17619567137: 三朝宰相有哪些 -
贠桑地巴: 三朝宰相具体所指谁,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下会有不同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三朝宰相的指代:1. 指历史上在三个朝代担任宰相职位的人,如姚崇.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2. 指在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中担任宰相的人,如魏国的曹操、蜀国的诸葛亮、吴国的陆逊.以上仅是一些理解,具体指代还需要根据相应的背景和语境来理解.

永定区17619567137: 在中国的古代,姓姚的名人有谁啊??
贠桑地巴: 姚广孝,姚莹,姚鼐

永定区17619567137: 姚崇是唐玄宗的谁 -
贠桑地巴: 宰相

永定区17619567137: 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臣的是:( ) A.姚崇 房玄龄 B.宋璟 杜如晦 C.房玄龄 -
贠桑地巴: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宋璟,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是贞观名臣.因而选C

永定区17619567137: 开元盛世时期最著名的宰相是谁 -
贠桑地巴: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永定区17619567137: 为什么人们称姚崇为“灭蝗宰相”?
贠桑地巴: 姚崇是唐玄宗时很有名望的宰相.他整顿朝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唐王朝出现了兴盛的景象.有一年,河南、山东等地发生了一次特大蝗灾.中原的广...

永定区17619567137: 选用姚崇为相的是谁 -
贠桑地巴: 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