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中,为何经常看到古代的城池遗迹都被深埋在地下?

作者&投稿:阎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无论是看纪录片,还是考古现场直播,我们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些古代的城池几乎可以整个被挖出来。为什么古代城池会沉到地下呢?他们不是一天消失的,也不是突然就成了空城,怎么就成了深埋地下几米甚至几十米之深的地下?


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在它的"劫杀"之下,城摞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其实,这还真不是什么怪事,说直白点,古人所云的"沧海桑田"不就是如此吗?多少古城池,多少旧景观,它们因为岁月的流逝,最终一点一点被风潮湮没,最终消失于地表。

而这样的事几乎层出不穷,绝对不只是那些沉默的古墓王陵,地下有多丰富,恐怕是我们所不敢想的。比如说河南的开封古城,它的发现简直震惊了所有人。


那是1981年的一天,开封的龙亭公园东侧潘湖正进行着清淤作业。可是,大家忽然发现,地下竟是成片的建筑城墙。原来,那竟然是明代时期周王紫禁城的遗址。

这件事马上惊动了考古专家,当对这一遗址继续下挖时,竟然在八米深的地方又出现了一座建筑遗址,而这一次却是北宋皇宫的大庆殿。

对于这种城摞城的现象,考古家们都惊呆了,他们马上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勘探,而结果也足以让世人目瞪口呆:地下三米深的地方,是清朝时期的开封城,而继续下挖五米的地方则是明朝开封城,六米的地方又变成了汴京城,到了地下八米处就成了宋朝汴梁城,地下十米处为唐朝汴州城,十二米处则为魏国大梁城。


一个古城,它将三座国都、两座省城、一座中原重镇摞在一起。而这有更不可思议的,那就是这六处遗迹中,除了城摞着城,更有路摞路、门摞门、墙撂墙的现象,甚至是马道摞着马道。而这,还不是开封全貌,它地下到底还有什么?恐怕考古专家都不敢继续下挖了。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在考古专家的眼中却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沧海桑田"从来都是如此。像开封这样地处中原,以黄河为邻的地方,它吃黄河,靠黄河,同样也要受黄河的侵袭。


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到,从金代开始,黄河决口事件发生三百多次,而洪水进城事件也有七次。在公元1305年的时候,黄河决堤,整座开封城几乎被淹没。

所以,开封之所以一层一层地古迹相摞,那就是黄河不断冲击,发水,最终导致的城池"沦陷"。当然,地表不只是在洪水、地震时发生下沉,自然灾难之外的人为攻城、屠杀,也同样会让城市最终消失。

我们如今看到的城摞城奇观,恰好就非常准确地回答了古迹之所以沉于地下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同的时期,因为城池不同程度地修建、叠加,最终就会造成这样一层压一层,将最开始的痕迹下沉的结果。


古代城池为何最终成了地下产物?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为与自然因素都有

当然,除了开封,我国还有很多这样的古迹,比如说青铜器窖窑,里面都是排列整齐的青铜兵器。它不属于古墓,但也不像故意埋藏。可为什么会这样大量又整齐地摆放于地下,事实上就是遗迹被沉陷,最后被时光埋没的过程。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被埋到地下的结果,那原因就不一而定了,至少,多个方面都可导致这些古迹下沉。


首先,我们前面说过的自然灾害侵袭,就像黄河那样。黄河决口可以让一座城消失,洪水也可以,而地震、火山喷发都会让一个城市、县镇、村庄在瞬间成为无形。

我们可以不管它是不是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但就古迹沉没现象来说,往往洪水、地震是最快让它们成形的推手。比如开封古城,比如北宋时期的巨鹿城。

与此同时,火山喷发这种灾害虽然不多,却绝对是突然而至,瞬间抹煞一处地方的最快速度。当火山喷发后的熔岩、火山灰涌出时,一个村庄也就自然不留一丝痕迹地消失于地下了。

其次,人为所致的结果。人为虽然是速度较慢的过程,但却是不可更改的历史进程脚步。各朝各代,各个时期,应该说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从最简单的瘟疫层面来讲,当一个地方发生了较大型瘟疫,且又无法改变当地疫情的时候,直接弃之销毁就是古人常用的方法。所以,这个被废弃的地方,因为长时间得不到人类生存的痕迹,便也就随着时光慢慢消失于尘埃了。

当然,这种消失速度很慢,但它并不意味着不可能消灭一个地方。比如说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城墙,其地面与我们现在的地面相比,足足低了五十公分。

这就是无人问津,或者少有人管理而带来的地表下沉。不过它速度极慢,每年约为0.05公分的样子。


除此之外,人为原因当中还应该包括自动深埋这一行为。为什么?当然是后来者回避现实所采取的方法。比如说在故宫的地下,就有明代故宫的地基。这再明显不过了,清朝时期修建故宫时,人们有意识地将明代的遗址进行了掩埋。

有人说如果对一个地方不进行打理,也就是放纵,顺其自然地对待时,它早晚都会倒塌、销毁,没于黄土。确实如此,人若放纵不管都会快速消亡,又何况于不言不语不能动的遗址?


由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任何一处古迹,哪怕在不经历天灾、自然危害的情况下,只是人为弃之不顾,它也会在岁月的抹煞下,慢慢变成尘土的一部分。岁月这把杀猪刀,杀的绝不只是人,还有一切事物。



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地壳的运动将会将这些遗迹都深埋在地下,这也就是考古学家在地下面找到很多遗迹的原因。

考古发现中,为何经常看到古代的城池遗迹都被深埋在地下?因为:古代的城池也好,古墓建筑也好,越浩大的建筑,其地基也越深,再有,地壳也随着时间而变迁,所以说古代城池一般挖掘出的是其地基而已,地上部分早已tan塌消失,溶为大自然一体。地下宫殿往往还是比较完整的被挖掘。

主要还是这些城池没有相应的人员维护,所以都破落,再加上自然活动就会造成被深埋在地下的景象,其实以前修建的时候也是修建在地上的。


为何中国古墓出土文物极多,西方古墓只出土一些简单壁画?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其实想想也知道就是因为古代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发展比西方的文化发展繁荣很多。而且我们的自然资源也很多,古时候的我国人就很聪明的把一些自然资源制造成了一些器具,比如说用铜做的鼎等等。这些矿物质材料很难被腐蚀,所以就会保留的比较完整,而古代西方的经济文化可能就没有我们的繁荣...

古墓中为何放置长明灯?不仅是一种象征,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作用_百度知 ...
在一些关于盗墓的小说中,经常会描述古墓中的长明灯,这些灯在古墓中燃烧千年不灭,一旦有人进入墓中,不久便会熄灭。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但它在小说中是一种常见的元素。然而,在真实的考古发现中,许多古墓确实发现了类似长明灯的遗迹。长明灯通常由双层结构制成,内层容器装有灯油,...

古墓中为何放置长明灯?不仅是一种象征,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作用_百度知 ...
在一些关于盗墓的小说中,经常会提到古墓中的长明灯,它们在古墓中千年而不灭,若一旦人进入墓中,不久就会熄灭,现在的科学技术都无法解释。小说毕竟是小说,很多都有夸张的成分,但在真实的考古发现中,不少古墓里也的确会有长明灯的存在。长明灯是双层结构,里面的一个容器内装灯油,灯芯用醋泡制,...

古代经常夜观星象,这些星象的依据有哪些?
古人发现天体运动有规律性,于是他们依据记录到的天体行星运动规律和确立的观测核心来夜观星象。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向往遥远的星空,发现了日月星辰对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创建了星宫体系以探究宇宙天体的奥秘。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星象观测方法,这里先主要来讲一讲中国的夜观星象。在还没有历法的...

为何民间会经常出现一些精美的宫廷用器?
话说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天下的宝贝估计见的最多的那就是皇帝,可是现在在民间也能发现诸多宫廷用品价值不菲,可这宫廷用品不是应在宫廷出现,为何却在民间流落,这里面其实大有讲究。首先宫廷用的东西,那可是精品中的精品。可那皇室也终究就那么几个人,在全国各地朝中大臣,各国使臣,各地官署年...

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中,出土了120根象牙,为何三星堆出土象牙很多?_百度...
关于为何会有这么多象牙 根据我国的考古发现,至今只是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出土了数量巨大的象牙和象牙制品,但对于为何这里会出现这么多象牙,还是没有可靠的证据和解释。对此,也有专家给出了几种推测。一个是祭祀说法。认为三星堆遗址所处的巴蜀地区,在之前没有水利工程保护的时候,会经常遭受水灾...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总是大红大绿的
我们经常能够发现的北方的古建筑经常都是大红大绿的颜色,也让很多人不是十分了解,为何古代的人十分喜欢用这样的颜色来运用在建筑之上?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南方的建筑并没有大红大绿,只是存在北方,这也正是因为北方人民表达自己感情十分强烈,在自己的建筑上也是突出了这一特点,用如此鲜艳的颜色足够突出...

陕西发现完整汉墓出土大量文物,为何陕西会有这么多的墓群?
网友戏称:“陕西遍地是文物!”要说陕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墓葬,是因为在我国的历史上,陕西是一座非常重要的都城,有着“十三朝古都”的美名。都市有着重要的地位,人口应该就是不少的,所以这边也会有古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和古代的墓葬区域。正好赶上了先机场的建设,所以,发现...

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犀牛,中国古代真的有犀牛吗?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犀牛是一个常见的元素。那么,中国古代真的有犀牛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考古发现,犀牛的骨头在中国的许多原始社会遗址中都有发现。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唐时代,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也都有犀牛的记载。这表明,犀牛在中国古代是相对常见的动物,诗人们也创作了许多赞美犀牛的诗篇。然而,随着...

“竖子”是何意?古代为何常常拿它骂人?
而竖子这个词语也不难理解,竖就是看不起的意思,而子就是更不尊重的看法,相对于把别人当做狗一般的存在,大概意思就是说狗奴才的意思。我们可以在《史记》,《战国策》等古书中可以发现,“竖子”这个词有时候不仅仅用于骂,比如说范曾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就不仅仅是骂的...

舟曲县17013397025: 古代城市的由来 -
宇文闸丁禾: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形成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至今尚无定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城市”概念的理解与认定有较大的出入.本文拟从对“城市”的界定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对此问题再作一探讨.一、城市...

舟曲县17013397025: 为什么发现古代的城市遗址都是在地下发现的啊 -
宇文闸丁禾: 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情况,像那些在有大河流附近的遗址一般是由于洪水的原因被埋在了淤泥之下,大水过后其他人在其上再建家园,往复循环就这样了.也有是因为老的建筑被破坏人们直接在废墟之上建造新的建筑,历史上是有不少例子的.

舟曲县17013397025: 古代的城池遗址和一切古文物为何都在地下? -
宇文闸丁禾: 所谓沧海桑田!有的古城池是因为外力作用,比如地震、水灾、泥石流等,把城池掩埋了.后来人们又在原址上建立城池,就是所谓的城中城.也有的因为战乱,百姓逃离,成为空城(不是杀光的,而是跑光的).年久以后,城池破败,自然就没人了.还有的,因为气候原因,比如干旱,城市周边失去了城市里所需物资的供给,那么就要迁走了. 那些窖藏的文物,是当时的大户人家或者有权有势的人,为了逃避战乱,临时埋藏的.但是也许因为丧命或者记不清藏宝的位置,渐渐湮灭在历史的红尘中. 当然,深埋地下的更多的是陪葬之物.

舟曲县17013397025: 古代城池是怎么回事? -
宇文闸丁禾: 1、古代的一般城市只有4个城门,一般围城战都是围三缺一,否则被围住的人会困兽犹斗.进攻反而不利.漏开一个门反而能动摇守城的决心.城市反而容易攻打. 2、围城只要守着城门即可,所以你看古代防守方经常能夜里从城墙溜出去几个...

舟曲县17013397025: 考古学者发现的古人居住生活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征? -
宇文闸丁禾: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地、水源地等物质要素组成,规模越大,物质要素构成越复杂.聚落的建筑外貌因居住方式不同而异.例如,婆罗洲伊班人的大型长屋,中国闽西地区的土圆楼,黄土高原的...

舟曲县17013397025: 谁有想过为何古代的城池都是发现在地下?? -
宇文闸丁禾:有个原因就怕你接受 知道为什么在地下么`` 先来给剧烈一下人类战争后就到处破坏``打打杀杀 这个地方到出都是死人 没人愿意在住在这里 然后就迁移了````时间久这地方又长树有长其他什么的```````人们遗忘有怎么一个地方了` 他逐渐被黄土吃...

舟曲县17013397025: 关于古代城池问题. -
宇文闸丁禾: 首先 古代的城池并没有现代的这么大,就拿最大的京城来说(北京),先在北京占地无容置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但在明清时期,北京城只有现在2号线地铁圈的那么点大,在加上外城也就是整个二环那么大,快马加鞭 半个小时可以从城北到城南.再者 古代的通信不是全部靠吼,还有烽火台之说,每个城门都有烽火台,只是想必郊外的烽火台体积要小,而烟火的大小,甚至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情况.还有 战争时期 一般古代守城都有流行在城门外建瓮城的做法,就是在城门外再建一道城墙,一个城门.也就是说也可以把敌人放进瓮城 然后瓮中捉鳖.瓮城的存在也很好延迟守城的时间,可以从容的在城内进行部队调防.

舟曲县17013397025: 民居等都是通过考古在地下发现的,是不是现在该地的海平面比古时候高?
宇文闸丁禾: 我国古代朝代的都城,古代的城市一般靠近水源,特别是中国古代北方帝国,靠近黄河,黄河又时常泛滥,渐渐被泥沙掩埋!大多是不适合而迁都,会放弃旧都,而另建新京.这在夏,商,周最为频繁.放弃旧都后无人管理,建筑塌陷,自然规律让其深埋地下,反而保持原状.

舟曲县17013397025: 考古中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翁城在古代有什么意 -
宇文闸丁禾: 城门的双重保险了,城门破了冲进来还要面对更危险的四面高处攻击,最终使敌人不得不用云梯爬城墙坚难作战,如果还有又深又宽的护城河,在没有大炮的年代几乎只有围而不攻饿死守军才能拿下城来.

舟曲县17013397025: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城池都有护城河 -
宇文闸丁禾: 城池是由两个实体组合而成主要起防御作用的体系.分而言之,城(城墙)是主体,池(城壕)则起着拱卫城的作用,只能视作属体.古文中提到的城池,往往指城(或整个城市)的本身,取义即在此. 自春秋以降,中国城池一直采用这种朴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