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那些功高震主者的不同结局

作者&投稿:蓬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任何人处任何事中,都要明白自己处的地位。是主,还是宾(次)?比如在老板面前,职员永远是宾的地位,千万不要在老板面前显示你的才能,尤其是在有他人存在时。三国时的杨修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他见老板曹操吃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样子,就猜出老板要撤军了。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还向人宣扬,他不被曹操杀才是怪事!
也许杨修不懂喧宾夺主的利害,或许是这个成语要在一千多年后的清朝才发明吧。但在他以前,司马迁老先生就有一个类似的成语,叫“功高震主”。即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出处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历史上,因功高震主而被杀害的功臣实在太多,在太史公发明这个成语后,最能活学活用的要算孙权了。
陆逊的功劳对于东吴来讲,不亚于周瑜。陆逊在彝陵之战后,就一直坐阵荆州。陆逊虽然说担任的武职,但他自己还是以书生自居,因此陆逊对荆州的治理是完全的“文官化”,将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陆逊在练兵上也显示出越卓军事家的才能,荆州之兵无有不精者。但是,就是因为陆逊在荆州表现得太出色了,使得荆州就有了“只知陆伯言,不知孙仲谋”的情况。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陆逊的妻子是孙策之女,而孙权对孙策的后人一向都有戒心。而陆逊又长年统兵在外,万一他一造起反来……此时的孙权疑心很重,于是一幕“三气陆逊”的表演开始了。最终陆逊被活活气死在一个所谓的“二十条罪状”上,虽然说后来陆抗完全反驳了这“二十条罪状”,使得孙权不得不为陆逊守灵。但是一切都迟了,病逝于荆州的陆逊成了三国时期最悲惨的功高震主者。
可见,喧宾夺主也好,功高震主也好,都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爱显示自己的才能,或因功高而不可一世,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的。要时时刻刻明白:在领导面前,你是驯服的下属;在导师面前,你是一无所知的学生;在老板面前,你是完全按老板指示办事的职员!
这里我们就要说到周瑜,周瑜应该说是三国时期的第一位功高震主者(曹操为君主,不在讨论之列),同时也是最幸运的一位功高震主者。他的“功”究竟有多高?要知道吴国的版图是怎么来的,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周瑜可以说是首席功臣。孙策死后,周瑜成为托孤重臣之一。其后,周瑜又劝主送质,从而在以后曹操南下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在曹操真正南下时,周瑜又成功的打赢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之战。然后,周瑜又拼死取下了南郡。这些功劳,也就是孙权后来说的“非周公瑾,孤不帝也”的原因。为什么说周瑜是幸运的功高震主者呢?这是因为他只有36岁就死了。虽然说周瑜的死使吴国失去了夺取西川的机会,但是对于周瑜个人来讲,这可能真是幸运的。姑且不论周瑜是否真能取下西川,就算是取下了,真正实现了“二分天下”,那么周瑜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一旦周瑜坐阵成都,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三气周瑜”的情况可能真就要实现了,可能还远不止三气,只不过这个“气”的主语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周瑜也能像陆逊那样活上六七十岁,可能真的就会被活活气死。但“幸运”的是,周瑜在取蜀的路上死去了。“天妒英才”的周瑜,虽然留下了遗憾,但却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
除了东吴的陆逊和周瑜,三国时最著名的功高震主者应该是诸葛亮,在三国中,刘禅“手下”的诸葛亮和刘协“手下”的曹操多少有相同之处。不过要论起“震主”来,恐怕连曹操都要望尘不及。据说汉献帝有一次对曹操说过一句话,说“我要是阻碍了您的事业,那您就直接把我杀掉得了”,曹操听后立即是汗流浃背,从此后再不入朝见君。而诸葛亮则不然,他往朝堂上一站,刘禅在后面就不知道是怎么坐住的。诸葛亮有一次在朝堂上大骂宦官,吓得刘禅也只能跟着点头。《出师表》就是诸葛亮震主的“罪证”。在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中,诸葛亮完全是以一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口吻出现的,他还真把自己当成周公了。当然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以“鞠躬尽瘁”代替了“功高震主”。(其实《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更像是出自诸葛恪之手,因此这个“鞠躬尽瘁”一词也是来自诸葛恪,因此诸葛亮还真得感谢自己的这个侄儿)其实诸葛亮的“功”还得不到完全“震主”的时候,他的北伐并没有成功。不过我们也要设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真的取下了长安,说不定一个“太祖高皇帝”就此就会诞生。
不过诸葛亮再聪明最后还是没有帮蜀汉取得天下,同样做为功高震主者,司马氏肯定是最成功的。因为最终一统三国的就是司马氏。这里要说说司马氏能够成功的关键。有人说是诸葛亮的北伐加强了司马氏的兵权,这话当然对,但是要明白,兵权的加强离代魏称帝还差得很远。诸葛亮死时,司马懿手里确实握有重兵,但此时的魏国的兵马并非是全部在此。在吴蜀同盟以后,魏国就要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面先有曹真,后有司马懿;东线则是由满宠、文聘等人把守。由于演义中以蜀魏为主,所以东线这一边就没有什么描写,这也使得满宠、文聘等将领不被后人重视,其实这些人都是一代名将,完全能坐镇一方。司马氏在当时还根本不具备代魏的程度。但是事情总是有发展的,魏明帝曹叡死后,随着曹爽的出现,事情就完全改变了。正是因为曹爽的恶行,使得曹氏大失人心;而司马氏在这一时期则正在悄然倔起,曹氏此时拢络的都是像何晏这种公子哥型的人物,而司马氏集团中则是人才济济。正因为这样,司马懿才能够在高平陵事变中一举成功。加之司马懿诛杀王凌、令孤愚,司马师诛杀文钦、毋丘俭,司马昭诛杀诸葛诞,司马氏的江山就算是坐定了。因此,司马氏的成功,诸葛亮固然有因素,但真正成功的原因则是曹氏的没落。没有曹爽,就没有司马懿。在曹爽暴政的时候,司马懿正在广收人心,司马氏一旦与曹氏开战,人心所向,又怎能不胜?


张居正为大明续命40年,死后万历为什么要抄他家?
其次是功高震主者:象韩信、张良、霍光、岳飞等最后的下场都不好,主要因为他们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威胁到了皇权。而张居正在万历年幼的时秉国执政,实行变革,使摇摇欲坠的大明国力强胜,社会稳定,一片中兴景象,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至少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但改革因严重侵犯了权贵的利益,他们百般阻挠...

功高震主很危险,历史上有哪些大臣功高震主也能功成身退?
深知厚积薄发道理的他经历了长期的文化沉淀之后在步入职业生涯的前几年就得到了重用,官职和薪水蹭蹭的往上升,麾下的军队也多次多次拯救国家于危难。军权历来是统治者最为忌惮和担忧的,所以功成名就之后在老佛爷还没有下手之前他就主动把军队解散了,还获得了好名声。

朱元璋得天下后,为何乱杀功臣呢?
功高震主者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事过犹不及,故为臣之道,不以功高而自傲,不以受宠而作威,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谁,多付出,少索取,求异同不争强,再不济,就急流勇退,做个范蠡那样的逍遥富翁,难道不美吗?而朱元璋之所以大杀功臣,是因为这些骄兵悍将,...

功高盖主的名将如何自保?
功高盖主的人如何自保?当然是选择功成身退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名将很多,很多名将都能看得清局势,在功成之后就选择隐居,或者是低调做人,随便跟皇帝申请一个闲职挂着,或者装疯买傻,但总体上对自身身家大事却不糊涂,懂得避世。功成身退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张良、李靖就做的很好,韩信就做的不好。

狡兔死, 走狗烹 。飞鸟尽, 良弓藏。 敌国灭, 谋臣忘。。。下面一句...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功高盖主者身灭。译文:鸟没了,射鸟的弓箭也就收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犬就被烹煮了。敌国灭了,善于谋划的臣子也就该灭亡了。功绩太大的人得不到赏赐,名气太大的人一定身败名裂。引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

朱元璋得天下后,为何乱杀功臣呢?
功高震主者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事过犹不及,故为臣之道,不以功高而自傲,不以受宠而作威,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谁,多付出,少索取,求异同不争强,再不济,就急流勇退,做个范蠡那样的逍遥富翁,难道不美吗?而朱元璋之所以大杀功臣,是因为这些骄兵悍将,...

历史上郭崇韬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等到快天亮的时候,李从袭以魏王之命召郭崇韬前来议事,而李继岌却躲到了楼上,郭崇韬进屋之时,李从袭等人一拥而上,用各种钝器猛砸向崇韬头部,将其活活砸死。后来他带兵伐蜀,途经郭子仪之墓,竟下马痛哭祭拜而去。当时许多人见了都引为笑柄,而郭崇韬尽忠为国,颇具雄才大略,百般计较,却还是因功高震主,逃...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很难容下功高盖主的功臣?
因为君王一般情况下都害怕有人功高震主,要是他们有了私信准备返水那君王可就哭都没有地方哭,所以为了防止这一天的到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也就出现了只要君王夺得天下功臣基本上都被处死的下场。一、功高震主的功臣要是举兵谋反君王根本没办法。君王在夺得天下的时候其实都是身边的人帮衬,如果没有...

在秦国历史上有哪4位名臣功高震主,最后不得善终的是谁?
秦国是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但在战国初期之时,秦国却是最弱小的,甚至差点被强大的魏国给灭了;但后来秦国强势崛起,南征北战、东攻西讨,不仅开疆拓土,更关键的是抢夺了不少优质资源;但是在这期间,除了秦王的英明神武,能臣名将的付出也很重要,而这期间,出现了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而这里...

历史上有没有一些人,虽功高盖主,但却不受猜忌?
‍‍在中国的历史上,皇上建国之后,杀开国大臣的事是十分常见的。但是也存在的这样的一些人,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却没有被皇上所杀。‍‍首先,我们说一说唐朝第一名将,郭子仪。他是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但是却没有被皇上杀掉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源于他的处事为人的...

大同县15049124805: 同样是功高震主,为什么韩信和诸葛亮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
淳蚁辰欣: 刘邦有权,阿斗被架空;刘邦RP不行,阿斗RP未知;韩信功高震主,诸葛功只能说高而已;韩信舍权求生,甚至卖友求荣,诸葛大权在握,呼风唤雨.有鉴于此,二人的结局就再合理不过了,当时的蜀国乃诸葛一人之蜀国,这点看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的下场就知道了.

大同县15049124805: 三国演义里陆逊是怎么死的 -
淳蚁辰欣: 陆逊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因愤怒不平而终. 具体经过: 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族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

大同县15049124805: 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淳蚁辰欣: 历史上的郭子仪的结局是善终的,享年85岁,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非常长寿了.不过因为功高盖主还能善终的,也确实很难得了.郭子仪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少有的“完...

大同县15049124805: 陆逊怎样死的? -
淳蚁辰欣: [编辑本段]陆逊之死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

大同县15049124805: 陆逊为何而死呢? -
淳蚁辰欣: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他是开创江东基业的“小霸王”孙策的女婿.从21岁步入吴国政坛后,他先后多次领兵敉平吴国不服从孙吴号令的山越部众.夷陵大战前,陆逊已任宜都太守、抚边将军,战后加封荆州牧、辅国将军.228年,陆逊...

大同县15049124805: 三国中的陆逊是怎么死的 -
淳蚁辰欣: 差不多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

大同县15049124805: 历史上周瑜如果不英年早逝,结局会不会和陆逊一样? -
淳蚁辰欣: 会,周瑜功高震主,事实上,周瑜并不算是孙权的嫡系,而且周瑜在军中威望太高,不是孙权可以驾驭的了的,孙策死后,周瑜外调,说是防备刘表,曹操,实际上是把周瑜调离中央,减少周瑜的政治影响力,而且孙权晚年的猜忌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所以周瑜如果活到那时候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大同县15049124805: 三国孙权是怎么死的? -
淳蚁辰欣: 孙权是病死的,这有少量介绍 逊为孙策之婿,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但当逊功高震主时,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陈寿...

大同县15049124805: 大家知道三国中,周瑜怎么死的 -
淳蚁辰欣: 三气周瑜,被孔明气死的.

大同县15049124805: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的事例?结局如何?
淳蚁辰欣: 基本结局就三种,一种镇主得实在太厉害,本身也有野心,so,直接就搞禅让、搞政变自己当皇帝了,宋代以前的权臣多半这个调调.比如东汉的曹操父子、东晋的桓温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