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宋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作者&投稿:邰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北宋统一中原后,为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除收军权于中央外,地方行政机构采取分路而治,成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政区。路以水陆转运使为行政长官,又置安抚使、刑狱使、常平使,分掌兵、刑、市场平准与盐铁专卖,恢复秦汉以来地方分权而治的状况。府州机构沿袭唐代。军原为五代时的军区,后因兼理民政而成为行政区,仍保留军的旧名。监多半设于工矿地区,以加强矿产开发的管理。为进一步控制地方,北宋朝廷常派京师供职官员到州县执行中央政令,其职衔为知府、知州、知县等。同时在各府州置通判,规定一切政令须经通判副署,通判并可随时向朝廷奏报府州情况。于是各级官吏层层牵制,事事听命于朝廷,地方无主动性可言,并使机构臃肿,冗官充塞,行政费用猛增。县以下行政机构,隋唐为乡里制,北宋一度推行保甲制,但因新旧党争而时行时废。
在宋代,与宋王朝并存的辽、金、西夏、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地方政治制度均受中原文化影响,或仿唐,或学宋,同时保留其原有制度。如辽仿唐制置五京道,为道—府、州、军城—县三级政区。道属行政机构,又仿宋制,置都总管府、处置使司、转运使司相互牵制;契丹族原有的头下军州、斡鲁朵等机构也予保留。金早期仿辽制置五京道,入主中原后仿宋制分路而治,仍保留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度。
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补充:
宋代官制,承袭唐、五代制度,但从制止割据、集权中央的目的着眼,也作了重要的改革。唐代地方分州(府)、县两级,另设“道”为监察区域。宋朝改为路、州(府、军、监)、县制,但对州一级严密控制,权力集中在中央。监司—宋初在各地用兵,设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主管军需粮谰等事。统一后,转运使成为总管各路财赋的官员,又命京官为转运判官。唐玄宗时,全国分十五道,各道设采访使。宋太宗至道三年(九九七年),改道为路。全国分为十五路(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两浙路、福建路、西州路、峡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转运使、副使、转运判官成为朝廷特命的路一级的常设官员,主要管领所属州郡的水陆转运和财政税收,其后权力扩大,有时也兼管刑法和民事。宋太宗并规定各地转运使要轮流到京师,把当地情况报告给朝廷。又设安抚使,由本路最重要的一州的知州兼任,主管一路的军政,兼管民政和司法、财政。真宗时,为分割转运使的职权,又设提点刑狱公事、判官,主管一路的司法,兼荐举官员。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各设官衙,转运使司俗称漕司,安抚使司俗称帅司,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总称“监司”。监司剥夺了节度使的财权和兵权、司法权,号称“外台”,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寄”,权任颇重。州县官—唐未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宋朝统一过程中,逐步取消支郡,各州直属京师。九六三年,宋太祖平湖南,下令潭州、朗州等州直属朝廷,州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宋大宗时,右拾遗李渤建议,节度领支郡,多叫亲信掌管关市,不便于商辅昌贾流通货物;不使有所统辖,以分方面之权,是尊崇王室,强干弱枝的办法。太宗采李滋建议、九七七年沼令后周旧地分+阝(音宾bīn)、宁、径、原等三十九州,全部直属京师。从此芹正不再有交郡,全国各州都直辖于朝廷。宋朝仍保留节度使名号,但和唐、五代的节度使,全然不同。马端临《文献通考》说:宋初,节度使名号用来礼遇宗室外戚,功臣故老和宰相罢政,出守外地,加节度使的职衔,叫做“使相”。节度使成为“无职掌”的虚衔,地方军、政实权都归于本州。宋朝直接派出朝官管理州郡事,称“知(管)军州事”,简称知州(府称知府)。知州多用文人,并可经常调换。宋太袒间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如何改革?”赵普回答说:“列郡用京官权知,三年一换,就没有什么可虑。”知州不用武将,又不使常任,难制的祸源,算是可以堵塞了。宋太祖又在各州设通判官,来进一步堵塞祸源。通判由朝廷直接派遣,既不是知州的副职,又不是属官,但有权与知州共同处理州事,并监督知州的行动,随时向朝廷奏报,因此通判又称监州。宋太祖平荆湖,灭后蜀,各国旧宫继续做知州,派通判同领州事。九六六年,沼令荆湖、西蜀州郡官,事无大小,都要与通判共同裁处。此后,通判制逐渐成为普遍全国的定制,各州行文,必须知州和通判联署。通判有朝廷特命,与知州住处不和。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都无法专权。五代时,权在藩镇,地方县令多“龌龊无能”,只知道“诛求刻剥”,“秽迹万状”。宋太祖任命朝官知县事,朝廷直接控制县政权,从基层来削弱州镇。后周旧将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自周世宗时久镇大名府。宋初专横一方。九六三年,宋太祖任命朝宫大理正(司法机构大理寺官)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社-土+右知魏县,杨应蒙知永济县,于继徽知临清县。其后,又命右赞善大夫周渭知永济。符彦卿郊迎,周渭只在马上拱揖,不向彦卿屈服。县中有盗伤人,周渭捕获斩首,不再送府,符彦卿无可如何(九六九年,符彦卿移镇凤翔,又被罢免)。宋朝中央的权力一直控制到县一级,州镇不能专横了。财政官--早自唐朝天宝以来,方镇拥兵割据,占有地方财赋,名日“留使”、“留州”,以上供名义上交朝廷者甚少。方镇又直接控制各地场院,厚敛取利。财政分在各镇,是方镇强大、朝廷衰弱的又一个原因。九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从今年起,每年所收的民租和管榷(专卖。榷音却què)收入,除地方支用外,钱帛之类都要全部运送京师。次年三月,重申各州除度支经费外,全送京师,不得占留。四月,又派朝官十八人分注各地,收受民间租税。宋太宗时派朝宫驻各州监督收税,称“监当使臣”,成为固定的制度。九八六年,正式规定监当使臣三年一换,仍委知州、通判提举(管领)。司法官--五代时,各州拥兵的方镇任用军校作马步都虞候,兼管刑法断狱,称马步院。九七三年,来太祖改马步院为司寇院,从新及第的进士中,选派人员到各州作司寇参军,掌管各州的刑法。宋太宗时改称司理院、司理参军。地方的司法权也作出限制。太祖时下令,凡大辟(杀头


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

宋朝的政治制度是怎么样的
1、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以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以上至三师者充任,通常设两员,有时设一员或三员,宰相还兼馆、殿大学士之职。2、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六部尚书官者充任,亦无常员,通常设...

宋朝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变化的?
宋代政治制度的变化1、科举制度地位的提高 宋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二是被科举录取者的地位和前途远优于以前。宋太祖开国时,进士登科寥寥,但到太宗时,进士甲科授官情况得到改善。科举制度对国家文化政治的影响加深,士人对其的重视程度和科举...

宋朝的中央制度
门下省则负责起草敕令和提出对政令的修改建议。尚书省则是文武官员升迁和调动的管理部门。枢密院则负责军事行政和军队调度。这些机构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政权组织体系,实现了政务的高效运转和监督的有序进行。其次,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地方自治、科举制度和考试制度。地方自治是宋朝政权建立的...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

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么?
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共十六路,1208年(嘉定元年)宋宁宗改为17路,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资源狭小,也致使终宋一代受制于敌国。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实行推恩令、刺史制;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宋朝实行收精兵、文官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清沿用行省制,并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地方政治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

宋朝政治制度结构
宋朝的军事制度特点之一是兵权由几个机构分管,各部门权力分散,权力集中于皇帝。宋朝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枢密院、三衙、兵部、吏部。宋朝实行募兵制,士兵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每逢有饥荒,从饥民中招募士兵,补本城。宋朝还有个从后周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就是从地方厢军中选拔...

隋唐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基本制度是
隋唐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基本制度是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起源于隋朝,经过唐朝的完善和发展,宋朝进一步巩固,一直沿用到元朝。三省六部制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和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和封驳,...

关于唐宋时的政治制度?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议,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宋朝实行“...

霍州市13793117471: 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
彩步艾麦: 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政区

霍州市13793117471: 宋朝政治的体制是什么?
彩步艾麦: [98]宋朝政治编辑宋朝名臣(11张)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

霍州市13793117471: 宋朝的政治制度 简练一点的. -
彩步艾麦: 1、文官体制:宋代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军政长官)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2、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霍州市13793117471: 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
彩步艾麦:[答案] 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

霍州市13793117471: 从秦汉到明清 中央和地方上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
彩步艾麦: 中央:秦三公九卿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皇帝制度,行政三公. 魏晋三省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设参知政事 元一省制 地方:秦郡县制 汉郡县、封国并存 唐节度使 北宋禁军通判、文官担任地方掌官 元行省制

霍州市13793117471: 秦朝,隋唐,宋朝,元朝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
彩步艾麦:[答案]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一省制

霍州市13793117471: 宋朝的官吏制度是怎么样的?知州到底有多大的权力?等于现在什么级别的官? -
彩步艾麦: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

霍州市13793117471: 请问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从中枢权力机构,选管制,监察制度,地方管理体制四个方面 -
彩步艾麦:[答案] 中枢权力机构:秦朝是三公九卿,汉朝是中外朝,隋唐是三省六部,宋朝是“二府”,元朝是中书省,明朝是六部,清朝是军机处.选官制:秦朝是军功爵制,汉朝是察举制,隋唐宋元明清是科举制.监察制度:秦朝是御史大夫,汉朝是刺...

霍州市13793117471: 有谁知道宋朝和清朝的官吏制度的? -
彩步艾麦: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

霍州市13793117471: 汉至宋的政治变迁 -
彩步艾麦: (1)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承秦制”. ②汉武帝用布衣为相;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为尚书令,形成“中朝”;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称“外朝”. ③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形成决策的中枢机构. ④魏晋南北朝时,形成尚书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