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是为什么被世人所推崇

作者&投稿:谭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的尾句“一夜征人尽望乡”历来被人们所推从,原因是什么~

这一句写出 了征人的强烈的思乡之情。“一夜”写出了思乡之情的绵绵不断,难以平息;“尽”写出此情的普遍;而一个“望”字则生动刻画出边塞将士欲归无计、翘首望乡、沉郁悲苦的形象。可以说,这一句直接抒情,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出自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出自中唐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回乐烽前沙似雪的全诗
回乐烽前沙似雪出自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以下为诗文全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的这首诗,是一首抒发戍边将士乡情的作品,这类题材,唐人描绘极多,所以想写好并不容易,但是李益却写得很有特色,将感情蕴藏在景物之中,含蓄多情,让人一...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尾句拟想作者望乡之景。【原文】: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关键词是什么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关键词是尽。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唐代)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关将士思乡的诗句是?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关将士思乡的诗句是:一夜征人尽望乡。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

中秋爱国的古诗词
中秋爱国的古诗词如下: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中秋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此句出自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描写荒凉的边塞,月光如霜的夜晚,幽怨的芦笛声勾起了出征将士悠悠的相思之情。是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此句出自唐代岑参《逢...

夜上受降城闻笛与塞上听吹笛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塞上听吹笛》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翻译:回乐峰...

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尽字的表达效果
尽的意思为一个个,都。深切浓厚地表达出人们的感情,在外出征的人们对家乡十分思念,十分深切,诗中说外出征战的人一个个眺望故乡,表现出人们很想念自己的亲人和家乡

开县15054169226: 语文古诗词.《渔家傲》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郗些水杨:[答案]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开县15054169226: 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 -
郗些水杨:[答案]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开县15054169226: 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 样感情的句子是“     ,     ”. -
郗些水杨:[答案]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开县15054169226: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
郗些水杨:[答案] 夜上受降城闻笛 类别:七言绝句 体裁:诗 年代: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2、受...

开县15054169226: 夜上受降城闻笛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郗些水杨: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唐),原诗:“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意思是: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开篇选用“城墙”、“烽火台”等意象,营造边关的氛围,用“沙如雪”、“月如霜”等意象,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接着“芦管”声的意象,进一步倾诉那无尽的边愁.从全诗来看,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整体,意境浑成.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开县15054169226: 诗句“一夜征人尽望乡”为什么历来受人们推崇 -
郗些水杨: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

开县15054169226: 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尽表达了怎样的效果 -
郗些水杨: 作用:深且浓厚的表达出人的情感,在外出征的人们对于家乡思念之情之深之切. 原文:《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作者: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开县15054169226: 王翰凉州词写出了戍边战士的什么的感情快,如果我满意了,我还给你40分的悬赏, -
郗些水杨:[答案]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 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

开县15054169226: 王之涣的《凉州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郗些水杨: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词语解释】 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诗文赏析】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