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浑邓州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刘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教版
  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课
  《中华少年》综合资料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2)对词语的理解。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强悍:强壮勇猛。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三、教学建议
  1.本诗是一首朗诵诗,适合于分角色表演朗诵。
  2.本文是本单元“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篇课文,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朗诵这种形式,也可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学中,应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诵。
  (1)自由朗诵。这是分角色朗诵的基础,每个学生自由读,大声读,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含义,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诵。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配朗诵,可以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为了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可以采用化装表演朗诵,把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装扮成藏族、高山族、蒙古族、汉族少年,配上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读后,组织学生交流朗诵后的体会。可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也可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还可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送浑邓州作者:权德舆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年少守南阳,新恩印绶光。轻轩出绕霤,利刃发干将。风劲初下叶,云寒方护霜。想君行县处,露冕菊潭香。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曾任太常博士、左补阙、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全唐诗》存其诗十卷。

邓邓浑浑的解释[chaos] 形容 混沌不清的样子 纷纷絯絯遍天涯,邓邓浑浑大地遮。——《西游记》 词语分解 邓的解释 邓 (邓) è 姓。 部首 :阝; 浑浑的解释 浑浊 貌;纷乱貌。《素问·脉要精微论》:“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 王冰 注:“浑浑,言脉气浊乱也。” 晋 陆云 《九愍·感逝》:“时蔼蔼而未颺,世浑浑其难澄。” 唐 慧净 《杂言》诗:“扰扰


岳阳楼记全文和翻译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出自:《岳阳楼...

岳阳楼记课下翻译注释 岳阳楼记课下翻译和注释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岳阳楼记》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

关于南阳的诗句
舜华徂北渚,宸思结南阳。 盭绶哀荣备,游轩宠悼彰。三川谋远日,八水宅连冈。 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凰。权德舆 评论送浑邓州年少守南阳,新恩印绶光。 轻轩出绕溜,利刃发干将。风劲初下叶,云寒方护霜。 想君行县处,露冕菊潭香。骆宾王 评论过张平子墓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 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

马说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尾,他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不以千里称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

权德舆是哪个朝代的
(上国路绵绵) 送浑邓州(年少守南阳) 送湖南李侍御赴本使赋采菱亭诗(旧俗采菱处) 送韩孝廉侍从赴举(贡士去翩翩) 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拜首直城阴) 送杜尹赴东都(商於留异绩) 送崔谕德致政东归(天子坐法宫)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已见风姿美) 送崔端公赴度支江陵院三韵(津亭风雪霁) 送从翁赴任长子县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下一句是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出自《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

千古名篇文言文一篇 急需啊
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第一段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第一段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

“感极而悲者矣”中的“极”意思是什么?
“感极而悲者矣”中的“极”意思是:到极点。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选段:“感极而悲者矣”中的“极”意思是:到极点。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选段: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

平利县19271401502: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作者表达的情感 -
敏果散利: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金》出自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 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元好问此诗表达的情感是:①希望终老田园;② 心念国事;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 以上供参考.

平利县19271401502: 送魏十六还苏州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敏果散利: 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平利县19271401502: 送杜少府贬郴州 表达了什么感情? -
敏果散利: 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的亲威、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讲些祝愿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或者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有的甚至还要作出“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

平利县1927140150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敏果散利: 这首五言律诗是王勃在长安生活时期所作的,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诗中不作寻常的伤别语,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特别是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平利县1927140150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敏果散利: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平利县19271401502: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敏果散利: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意思是: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

平利县19271401502: 这是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景什么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帆象征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那烟雾蒙蒙的大海上,有一叶孤帆在闪着白光.他到遥远... -
敏果散利:[答案] 这是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景想象诗,运用了拟人、设问手法. 诗中的“帆”象征着什么? 具有奋斗精神,并拥有理想,不弃不舍的人们 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愿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而要通过顽强、拼搏不断进取,来体现...

平利县1927140150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
敏果散利: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平利县1927140150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敏果散利: 首先这是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的一首诗.然后表达了作者的“乐观”的精神.综合起来简单说是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壮阔的胸襟抒发自己对“知己”的惜别之情.

平利县1927140150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敏果散利: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