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自古有才色的女子,平生遭际令人可悲可叹者甚多

作者&投稿:岑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有黛玉所作的五首命意新奇的“五美吟”。

分别是西施、虞姬、明妃、绿珠和红拂。

还是宝玉来探望黛玉的时候发现的。

黛玉作完之后,脸上犹挂着泪痕。

且看是哪五首诗作令颦儿如此哀凄?

第一首:《五美吟·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一代倾城逐浪花”应该就是说西施的美貌被比作“沉鱼”的由来。(“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

传说越国有一个名叫西施的女子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着她的倒影,使得她更加美丽,甚至连水中的鱼儿看见她的倒影时都忘记了游水,静静沉到了河底。(“西施浣纱”)

意译一下就是:西施是越国的美人,她的倾城容貌使水中的鱼儿都觉得痴迷,扑腾着水花沉到了水底。

或者把这里的“浪花”比作一个时代的浪潮,就不是实指“水里的浪花”。

因为西施是越国献给吴王夫差的礼物,越国想要利用她的美貌使吴王夫差迷惑心智,从而达到灭亡吴国的目的。

所以也可以解释说是西施的倾城容颜改变了一个时代的格局。

“吴宫空自忆儿家”,(西施)在吴王宫殿中的时候(只能)徒劳地独自想念生养自己的家。(空:徒然,白白地)

客观上来说,西施对于越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女英雄”,她用她的美色来迷惑吴王,使得他变成一个“昏君”,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只是当所有人都在说要以家国为重,要牺牲个人顾全大局的时候,对于西施个人来说,她不过是一颗被利用的棋子罢了。

更不会有人来怜惜她想家的心情了。

而且,她在吴国实际上也是进入了虎穴,伴君如伴虎。心里不仅要装着沉甸甸的“家国之任”,还要时刻提防着随时有可能的“飞来横祸”。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认可的结局是她后来在吴国灭亡之后跟着范蠡一同泛舟五湖之上了,或许也是我们追求圆满结局的心理让我们舍不得这样一个美人被糟践。

因为据说有关西施的结局有三个版本:

一.就是吴亡后和范蠡一同泛舟五湖之上了

二.吴亡后被人沉溺于江中,认为她红颜祸水

三.也有人认为西施最后爱上了吴王,在吴王死后追随他而去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效颦莫笑东村女”,不要嘲笑东村的那个女孩子“东施效颦”啊。(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这个“颦”是指微微蹙眉头的意思。

西施常常有皱眉抚胸的姿态,但她生得美丽,所以显得娇媚。

可是东施相貌丑陋,所以仿效起来就被人耻笑了。

黛玉和西施的姿容也是很像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juan,【51】去声)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解释一下,标注的是四声:【55】阴平、【35】阳平、【214】上声、【51】去声)

不过黛玉要“病如西子胜三分”呢。

根据“效颦莫笑东村女”这一句,我就对“头白溪边尚浣纱”的主角有了两种理解。

为什么不要让我们嘲笑东施效颦呢?

第一种理解,“头白溪边尚浣纱”的主角是东施,但这个前提可能是西施已经香消玉殒了。

就是说东施虽然长得丑陋,可是她到了老年还是可以在溪边浣纱,说明她的结局至少是“善终”的,反倒是西施因为长得美丽被人作为棋子利用,不得善终。

第二种理解,“头白溪边尚浣纱”的主角是西施。

也别嘲笑东施丑陋,西施漂亮了,到了晚年,美人迟暮,西施也青春不再了。

而且,她到了晚年还要在溪边浣纱可见她的晚年也过得比较凄苦。

的确,我们猜测结局的一种可能性是范蠡带着西施泛舟五湖上了,但我们不能保证范蠡会在西施美人迟暮的时候还对她依旧从一而终。

所以,这也可能是黛玉猜测的西施的晚年。

第二首:《五美吟·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在这里“啸风”是指“马鸣”的意思,“重瞳”是指项羽的眼睛,项羽是“重瞳子”,即目有双瞳。(历史上有三个有名的人物是“重瞳子”:上古的舜、西楚霸王项羽、南唐后主李煜。所以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帝王的象征。)

乌骓马在夜里的鸣叫让人肝肠寸断,虞姬(心怀)幽怨和恨意与项王目光相对。

在西楚霸王项羽围困在汉军的四面楚歌声中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一匹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乌骓马和虞姬了。

这时候正是“人生三大悲哀”之一的英雄末路时刻。(人生三大悲哀: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江郎才尽)

所以才会有项羽在《垓下歌》中惊天地泣鬼神的那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逝:在这里做“跑”来解释 )。

虞姬自刎了,项王请渔人将乌骓马渡至对岸了。

最后,项王也自刎于乌江。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黥彭”:指原来项羽投降了刘邦的部将黥布和彭越。两人因为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不过后来黥布举兵叛变,彭越有搞分裂的野心,所以两个人都被杀了。还是受的“醢”刑。

“醢”:hai, 【 214 】 上声,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

“饮剑”:一般指自刎;何如:如何,怎么样

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受到“醢”刑,(那么)在楚军的营帐中自刎怎么样呢?(对比)

在这里用“黥彭”的死来对比虞姬的死显然是虞姬死得更有尊严,楚霸王都败落了,贱妾何聊生?

投降本身就是一件很没骨气的事情了,还不如虞姬一个女子刚烈,而且投降了以后竟然还因为有叛变之心被杀,真是悲哀。

这让我想起了张国荣主演的一部经典影片《霸王别姬》,里面“虞姬”和“霸王”的故事成为了一代经典。

程蝶衣爱上了段小楼,程蝶衣想用一生去守护的东西,段小楼不懂。段小楼是假霸王,程蝶衣是真虞姬。就像那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正是因为程蝶衣被“霸王别姬”的悲壮感染太深,所以他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他莫属,此貌非他莫有。

是他“不疯魔,不成活”,是他要的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只是有时候也会指望错了人。等到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用生命守护的东西,那不是戏,那是命!那就是人生!

只是那个人说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连楚霸王都跪下了,贱妾何聊生?“汉兵他杀进来了”,要变天了,要用“新”革“旧”了。

人生的最后一场戏落幕了,虞兮虞兮奈若何?

唯有一死来谢此幕,别人不懂的入戏一生是他们不懂的挚爱情深。

一生,活在了戏里,只是只有在戏里是真的,那戏便是人生。

黛玉赞美虞姬的也是那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我既然选择了要追求我自己孤独的“叛逆”,那我就知道那会要付出代价的。

第三首:《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明妃离开汉朝的宫殿的时候,她的美貌是多么令人惊艳啊。只是这美人古往今来的薄命结局往往都是相似的。

王昭君就是“沉鱼落雁”中的那个“落雁”。

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里有这么几句:

可以看出王昭君即便是哭得花容失色依然美丽,更别说整整齐齐梳妆打扮一番了。

当然,在这里黛玉所说的“命薄”很大程度上在于她认为“昭君出塞”远离故土,失去了君王宠爱的机会是十分可惜的。

而且后来也没能再回来。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畀,bi,【51】去声,给与)

汉元帝纵使轻视美人容貌(的重要性)【在这里黛玉说的是反话】,那为什么要把(画美人容貌的)决定权给画师呢?

我们都知道通常人们都认为是毛延寿把昭君画丑了,所以才让汉元帝错过了这样一个天仙一样的美人。

黛玉应该也是出于怜惜这一点。

不过对于王昭君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具体可参考我的那篇《王昭君:若是皇恩肯收留,今生命运又如何》。

若是皇恩肯收留,今生命运又如何?

是我在读到昭君诗碣刻上有“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这几句时突然有的新的看法。同时也知道关于“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这个问题也是颇有争论的。

也许昭君出塞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遗憾糟糕。

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里还有这么几句:

站在王安石的角度是说明妃这种神韵是画不出的,所以不能怪毛延寿画得不好。

而且客观上来说,画像与真人的差距越大,给人的震撼越大。当然,真人比画像更美是惊艳,画像比真人美是作假。或许也正是因为毛延寿把昭君画得跟本人有了差距,才让汉元帝更加震惊于昭君的美丽的。

汉元帝自然是舍不得的,但他又不能反悔,反而是杀毛延寿泄愤。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严厉打击这种欺骗作假贿赂行为,但根本上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我是皇帝,我不可能做错事情。

还有肯定有人会说,不就送一个宫女吗?换一个不就好了。可是汉元帝做不到。说明他对匈奴是有畏惧心理的。

而实际上,汉元帝刘奭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也走向衰弱。

如果自己国力强盛,匈奴还要对你俯首称臣的话,别说反悔一个宫女,就是你随便送他一个他都要感恩戴德。所以说,这实力才是硬道理。

当然,也不用觉得汉元帝从此就对王昭君茶饭不思,朝思暮想,是有多么情深义重了,这个女人在他看来和亲才是她最重要的利用价值。

不然当王昭君的第一任丈夫死了,想要回来时汉元帝应该替她想办法,结果汉元帝也明确拒绝了。反而是让她入乡随俗接受那边的收继婚制。所以说,汉元帝只是一时对她的相貌产生了一点好感而已。而这点, 连爱意都称不上。

就算王昭君真的在汉元帝身边了,这宫门一入,尔虞我诈深似海,她真的能幸福吗?她也不像是有心机的人啊。

不过黛玉和我站的角度不太一样罢了。

第四首:《五美吟·绿珠》

绿珠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中国古代美女之一。

这里的“瓦砾”、“明珠”应该是指石崇身边那些人品相貌参差不齐的美人。

绿珠是最得宠的,最出众的那颗“明珠”。

而且当孙秀差人来要索取绿珠的时候,石崇就是不想给绿珠,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使者挑选,说“随便选”。

只是到了石崇家破人亡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剩下了。

当然,还有一层原因可能是石崇会在客人不喝酒的时候,让侍卫把那个他派去劝酒的美人杀掉。

比如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起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即便向来不能喝酒,但担心石崇杀人,就饮下了美人送来的酒。但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是能喝酒的,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真的斩了三个美人。

他虽然受用着这些美人,只是她们的生命在他那里是被视为草芥的,那些美人虽然享有富贵,但也薄命,保不准哪天就因为客人不听劝酒就死了。

她们不过是石崇用来随意摆布玩弄的“棋子”。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反正现在是“瓦砾明珠一例抛”,无论是“瓦砾”还是“明珠”都被抛掷掉(不复存在了),石崇又曾经什么时候重视过这些美人呢?

甚至是他对绿珠。

绿珠是一心一意眼中只有他,或许也是因为只有这个人成为自己的依靠,所以在后来孙秀向石崇讨要她未果,要杀石崇时她选择了坠楼而死。

可是她对于石崇来说到底是什么呢?一个最漂亮的“玩物”、“棋子”?

到底又有多少是真心的爱呢?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顽福:凭借祖先阴德而享受的福气

(石崇的这些家业财富)都是凭借祖先前世的阴德而享受的福气,(只是到现在家破人亡的时候),那么无论是人还是财物都同归于尽在这苍茫的天地之间了。

真像《红楼梦》中说的“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不过我查到一些关于石崇财富的来历是在他当荆州刺史的时候,搜刮民脂民膏还有肮脏的抢劫勾当得来的。

比如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越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其实从石崇滥杀美人这一点,就挺令人心寒的了。

不过黛玉这首诗关键还是要突出绿珠的气节,只是不知这世间情为何物?她的一腔真情最后又换回了什么?

这应当是黛玉十分怜惜她薄命的地方,值得或者不值得?

第五首:《五美吟·红拂》

红拂应当是黛玉相对来讲比较羡慕的一个了,因为自古美人慕英雄,红拂就是慧眼识人的那一个。而且红拂本身就有一种“侠女之风”。

而且我也写过《红拂:遇见你,我一生流离颠沛不再将就》这样一篇文章。

红拂,原名张出尘,因手执红色拂尘,故被叫做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红拂原本是隋末大臣杨素家里的婢女,她在杨素身边见识了太多的达官贵人,王孙公子,可是并没有想趁着自己年轻貌美盘算着攀附一个谁家有权有势的跟了去。

直到遇见了来杨素家里拜访的李靖,那时候李靖还只是一个穷小子。

红拂见此人相貌堂堂,谈吐不凡,便认定此人很有前途。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如她所愿的。

而且她的“慧眼”还在于她把握住了他们夫妇两个人和虬髯客的交情。

虬髯客、李靖和红拂还并称为“风尘三侠”。

事实证明,后来李靖夫妇创业的资本是虬髯客给的,虬髯客给了他们大量财物还有兵书。他是他们施展宏图大业上的贵人。

这个女人的识人功底可不简单,不仅有“帮夫运”,还让自己的命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杨素身边的侍妓最后成了“一品夫人”。

所以说,识人很重要。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杨公幕”是杨素的府署,“羁縻”在这里是“束缚”、“控制”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是红拂始终守候在年老体弱的杨素身边,那么一个始终被束缚着的女子又怎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女中豪杰呢?

当然这个“尸居余气”也不定光是指身体上的年老体弱,还指精神上的。

比如杨素就安于现状不是一个有什么抱负的人,而且对李靖的志向并不能相投。

当然,可能这也跟他的年老不想折腾有关。

不过红拂确实是一个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人,而且有了不错的结局,当然其中过程也是波折的。

但像红拂这样的女子,这世上又能有几个呢?

自古有才色的女子,平生遭际令人可悲可叹者甚多。

黛玉怜惜她们也是在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她怜惜那些薄命的不得善终的,同时又佩服那些刚烈的,有骨气的,敢于叛逆的。

都是一个个“晴天落白雨,临水照花人”。

当然,黛玉也羡慕那些最终能收获幸福的。

只是,一切都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成王败寇尽东流,美人又在何处?

而当下的自己,归宿又在何方?


林黛玉诗词鉴赏林黛玉诗词
22、4五美吟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23、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24、后被宝玉翻见,将其题为《五美吟》。25、5题帕三绝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

2. 谈谈你对黛玉诗作《五美吟》的理解
在《红楼梦》的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黛玉这位幽淑女因“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究竟黛玉所寄的什么感慨呢,曹雪芹选择的这5位美女是想要表达黛玉一种怎样的性格呢?...

黛玉感伤题五美是第几回?
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宝玉来看望黛玉,翻见了黛玉新作的五首诗。随后宝钗亦到,黛玉解释说:“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宝玉看了,赞不绝口,...

林黛玉的所有诗词
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译文:铁甲长戈死没有忘记,堆盘颜色互相喜欢先尝尝。蟹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脚,帮助感情谁劝我千杯。回答这好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诗词全集 ...

曹雪芹《五美吟·明妃》原文及翻译赏析
五美吟·明妃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明妃》就是其中之一。组诗中...

红楼梦中的《五美吟》是谁所作?
而今夜又恰巧翻至林黛玉的《五美吟》,不觉感慨良多,做下寥寥几笔。林黛玉自称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遇,令人可羡、可欣、可悲、可叹者甚多。”“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颦儿写的诗被宝玉看见了,将之题为《五美吟》。宝钗看了《五美吟》,评之曰:“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北静王喜欢黛玉的表现是什么?
黛玉一面让宝钗坐,一面笑道:“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可巧探丫头来会我瞧凤姐姐去,我也身上懒懒的,没同他去。将才做了五首,一时困倦起来,撂在那里,不想二爷来了,就瞧见了。其实给...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词
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被宝玉翻见,将它题为《五美吟》。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

请高手详解林黛玉的五美吟.
详解林黛玉《五美吟》:五美吟中所咏的五个女子,除传说的人物红拂,都是悲剧人物,黛玉选择她们来做诗的题材,是为了抒发自己平素的哀怨。曹雪芹为黛玉做这五首的诗,是要寄托对大观园女儿们悲剧命运的感慨,所谓“红颜薄命古今同”就是点题。“逐浪花”的西施,“饮剑”的虞姬,“薄命”的明妃,“...

林黛玉为何不把貂蝉和杨贵妃写入《五美吟》?
五、《三国演义》中的貂蝉,论年代,排在西晋时期的绿珠之前;论美貌,挤身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行列,但在林黛玉所吟颂的几个“有才色”的女子中,却没有占到一席之地,这是有原因的。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应该知道,“貂蝉”原来的意思是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而不是她的名字。在所有正史文献和古籍中都没有...

15217422641: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
宾芳安神: 形象剖析】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

15217422641: 林黛玉简介 -
宾芳安神: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

15217422641: 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简评250字 -
宾芳安神: 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

1521742264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事例
宾芳安神: 有朋友看到前几篇文章之后,问我为啥不写我最喜欢的林黛玉,这一篇纯写林黛玉,不深挖,只写我们都能看到的.细想下来,林黛玉的性格,并不典型.或者说,林黛玉...

15217422641: 林黛玉的一生 -
宾芳安神: 林黛玉前世是天上的绛珠仙草,某一天天宫干旱无雨,仙草奄奄待枯.刚好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修炼成仙,做神瑛侍者,来此遇见,生了恻隐之心,替她浇了很多次水,使得她得以修完成仙的所有课程,终于成了仙.后来神瑛侍者下凡,绛...

15217422641: 《红楼春趣》林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宾芳安神: 林黛玉是一个有才华有智商有情商的人,知世故而不世故

15217422641: 林黛玉是个怎样的人
宾芳安神: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纯洁,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雍正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

15217422641: 《红楼梦》中对林黛玉评析? -
宾芳安神: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

15217422641: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赏析是什么? -
宾芳安神: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在大观园中是住在潇湘馆.黛玉原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人间还他一世的...

15217422641: 林黛玉是怎样的女人? -
宾芳安神: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曹雪芹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百年来,人们对红楼角色众说纷纭,有爱林憎薛者,也有拥薛贬林派,对林黛玉的死更是有多个版本,高鄂的版本是气病交加而亡,而红学专家研究曹雪芹的原稿得出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