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胤禛、弘历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清朝皇族取名礼揭秘

作者&投稿:戏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每个人一出生,父母尊长都会给孩子取一个或豪气万丈,或吉祥如意的名字。有的人,甚至还在母腹中孕育时,迫不及待的父母尊长就或绞尽脑汁的查阅字典,或重金聘请取名「 ”大师”、高人给孩子预先起好名字。绝大多数人的姓名,或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如男性一般常用的有「 ”刚”、「 ”强”等,女性一般常用的有「 ”花”、「 ”玲”、「 ”红”等;或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如出生在1949、1950年左右的男性,「 ”建国”、「 ”援朝”等名字,比较常见;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又多取「 ”卫东”、「 ”卫星”等名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取名的原则,更为宽泛,甚至是「 ”随意”了。端木女王、王者荣耀、杜蕾斯等各种「 ”奇葩”的名字,也屡屡见诸媒体报道。 和现代人虽仍以追求吉祥如意寓意为主,但已带有很大随意性,由严格日渐趋向宽松的取名原则不同的是,清朝皇族取名礼俗,却经历了由宽松到严格的发展历程,最终在康熙时,形成比较严格,甚至可以说是刻板、繁琐的取名礼仪。违背者,还会遭到严厉惩处。或许看过很多清宫影视的读者朋友,会很轻松地说出清朝12帝的名字,福临、玄烨、胤禛、弘历……溥仪,很普通很平常嘛,这要遵循什么礼仪?事实是,自康熙帝开始,清朝皇室就制定、实施了严格的取名礼仪。胤禛、弘历……溥仪等名字,就是这一礼仪具体实施的「 ”成果”。 一、入关前满族人取名风俗 入关定鼎中原之前,满族人给新生儿取命,一般是在孩子满月之后。起名方式也比较简单、质朴,比较常见的取名方式,有以下三种: 以出生时,家中某一长辈的年龄取名。例如,某人出生时,他/她的祖父、祖母等尊长恰好七十岁了。他/她可能就会被取「 ”那丹珠”(满语,七十之意)这样一个名字。 以出生顺序取名,长子多取「 ”阿吉”/「 ”阿吉(精)嘎”这样一个名字,二子取名「 ”朱尔”(也有文献记载叫「 ”加新”/「 ”加新嘎”) ,三子取名「 ”衣兰”,四子取名「 ”对音”,五子取名「 ”孙查”,最小一个儿子取名「 ”弗昂枯”。 以禽兽取名,如清太祖努尔哈赤,意为野猪皮(近年来,有学者对此音译提出异议,认为「 ”努尔哈赤”的名字是回鹘语。「 ”努尔”,回鹘语「 ”光明”之意;「 ”哈赤”,即「 ”哈齐”,回鹘语「 ”圣裔”之意,也有汉语「 ”太子”、「 ”世子”之意。「 ”努尔哈赤”的全意应是「 ”光明的圣裔”,很高大上的一个名字);他的弟弟舒尔哈赤,意为「 ”小野猪皮”;雅尔哈齐,意为豹皮。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名字的意思是「 ”獾”。 努尔哈赤剧照 清朝入关后,到康熙前期,皇室乃至满族人取名,多着眼于孩子吉祥平安,因而取名多有表达平安、稳定的寓意,如勒贺、诺亲等。 二、汉化影响下的皇室取名 清朝入关后,由于受汉族姓名文化,特别是汉族帝王世系的影响,康熙时,皇室取名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繁琐的命名礼仪。这一礼仪,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雍正王朝》雍正帝剧照 (一)定字。受汉族人取名礼俗的影响,康熙帝在给子孙命名时,首先采用了汉族传承已久的以某字来统一某一辈份的礼俗,并规定以两字为名字。儿子辈,第一字均为「 ”允”,第二字均以「 ”礻”为偏房,如他的儿子们允礽、允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允禩、允祥、允禵等;孙子辈,第一字均为「 ”弘”,第二字均以「 ”日”为偏旁,如弘晖、弘昼、弘历(繁体字为「 ”历”,后来的乾隆皇帝)等;在康熙帝101个孙子中,只有雍正帝与年贵妃所生的福宜、福惠、福沛三个孙子,未遵循这一礼制。曾孙辈,第一字均为「 ”永”,第二字均以「 ”玉”为偏旁,如永琏、永琮、永琰(后来的嘉庆皇帝,改名「 ”颙琰”)等。这一命名礼制,被后来各帝遵循,成为定制。 《还珠格格》乾隆剧照 乾隆时,皇六子永瑢精心绘制 「 ”岁朝图”,呈献给皇祖母,也就是乾隆的生母孝圣太后。乾隆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其中,「 ”永绵奕载奉慈图”颇令太后大悦。乾隆帝见太后特别喜欢这句诗,又发现「 ”永”字正好是本朝皇子的辈号,于是就定下「 ”永、绵、奕、载”四字,作为皇室后代的辈分字。道光帝则定下「 ”溥”、「 ”毓”、「 ”恒”、「 ”启”四个辈分字,咸丰帝又定「 ”焘”、「 ”闿”、「 ”增”、「 ”祺”四字,及其后一字的偏旁,供后代子孙命名之用。为后人所熟知的恭亲王奕䜣、光绪皇帝载湉、末代皇帝溥仪等,都是遵循这一命名礼仪,所取的名字。 溥仪和婉容 (二)避讳。定字的同时,康熙帝还仿汉族传统礼仪,实行「 ”避讳”制度。凡皇族宗室中同名者,位卑辈小者要更改名字,以避位尊年高者名讳。前述钦定命名用字及第二字偏旁,非皇帝子孙,不得使用。近支宗室,即皇帝之侄、侄孙等命名,第一字须与皇帝嫡系子孙相同;第二字的偏旁,除皇帝钦赐外,必须回避,不得随意使用。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无意中见到宗室中有一人名叫永琮,竟与自己第七子的名字相同,于是特下喻旨:「 ”著将外间永琮改名永常。……嗣后外间起名,不得复用内廷拟定字样。” 为清晰区别近支宗室、远支宗室,清朝有的皇帝还特地为近支宗室子孙命名 的第二字指定专用偏旁,以示优宠。乾隆帝为其曾孙辈拟定「 ”奕”字和「 ”言”字偏旁的同时,还为他的曾侄孙辈名字中的第二字定「 ”糸”字偏旁。如有违反,均要遭严厉惩处。 乾隆剧照 嘉庆帝于嘉庆六年(1801年)下发谕旨: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全部由皇帝钦定赐名,将康熙时制定的皇族命名礼制,进一步强化。嘉庆十一年(1806年),嘉庆帝阅奏得知,自己的侄子、多罗茶郡王绵亿不仅私自为其长子、次子取名奕铭、奕鑅,而且后一字,也未使用乾隆帝所定的「 ”糸(纟)”字偏旁。嘉庆帝龙颜震怒,下旨痛斥绵亿「 ”乃私用‘金’字偏旁,为伊两子取名,不似近派宗支,自同疏远,是何居心?”绵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退出乾清门,革去领侍卫内大臣、管围大臣等职,交宗人府查议。他私自给儿子起得奕铭、奕鑅的名字,也被诏令改为奕绘、奕縯。受他牵连,仪亲王永璇、定亲王绵恩、贝勒永瑆、贝子永硕等宗室贵族,均交部议处。 《嘉庆皇帝》嘉庆帝剧照 (三)固守满族传统取名风俗。清朝皇室定鼎中原后,虽然吸收了汉族的定字、避讳等取名礼制,但也没有将满族的取名传统一概弃若敝履,而是努力保持了满族名字禁止单写、禁止取三字名等传统。 满文是拼音文字,书写时字母相连,与汉字分开单写不同。乾隆以前,除少数皇室近宗可取汉文名字外,其它宗亲的名字,均需取满文名,书写也要用满文。乾隆时,受汉字书写习惯影响,清朝宗室中将满文拼音名字分开单写的方式,逐渐流行起来。对此,乾隆帝特地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旨:「 ”谕令,满洲等名字理宜连写,毋得单字缮写。……如有复行单写者治罪。”但因当时宗室中单写名字已蔚然成风,若严格执行谕旨,将罚不胜罚。乾隆只好采取变通之法,下谕旨曰:「 ”近派宗室名字尚可单写,远派宗室亦不可如此单写。” 禁止取三字名,也成为清朝统治者「 ”顽固”维护满族传统,拒绝「 ”同化”于汉族的手段之一。唐朝以前,汉族人取名,多用一字,与姓合为二字,如孔丘、曹操、杨坚等;自唐朝开始,二字名逐渐盛行,如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等,与姓合称为三字。 李世民剧照 清朝皇室最初以汉字取名,只用二字。自乾隆时起,宗室中就不断有人仿照汉族人的取名方式,用三个汉字为子孙命名,如满保给儿子取名满吉善。鉴于此风日盛,有忘本违制之嫌,乾隆帝特地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下旨,予以严斥:「 ”其名满吉善者,竟以满为姓矣。……吉善乃系觉罗,甚属尊贵。吉善竟不以觉罗为尊,以满为姓,照依 *** 起名,是何道理?……著交宗人府王公等查明,俱行更改。将此严禁,嗣后不可如此。”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帝也因宗室多用三字姓名,而特下谕旨,「 ”若用汉文,止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对此不以为意的职掌宗人府诸王、贝子,各罚俸三个月;族长、学长等俱罚俸六个月。 清末民初,随着清政权的覆灭,越来越多的满族人纷纷改用汉族姓名。不过,一部分清宗室,尤其是皇族近宗,依然遵循皇室命名礼仪。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才完全依照汉俗取名。 文史君说 在早期游牧生活中,满族人的取名方式较为简单,或依子女在家庭中的次序,或依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之物,或依其相貌,或依出生时家中尊长的年龄等等,不一而足。清朝入关定鼎中原后,随着满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文化日趋融合,满清统治者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至康熙时,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皇家宗室子弟取名礼制,如预先确定辈分字、名字的偏旁,卑幼者需避尊长者名讳等。后来的雍正、乾隆、嘉庆历朝,多有增益。为维护皇家血统的纯正,乾隆、嘉庆等统治者,还对宗室子弟不遵祖制,私自起名,擅自违背先帝取名礼制,羡慕且仿效汉族三字姓名风俗取名等行为,皆予以严厉惩处。不过,随着清朝覆灭,清朝统治者制定的种种取名礼制,也大多形同虚设,大多数满族人的取名方式,与汉族日趋相同。 参考文献 1. 冯尔康:《十七世纪满族人的命名》,《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第1期。 2. 李学成:《满族姓名初探》,《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 马竞淤:《满族姓名历史演变初探》,《满语研究》2011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谁能告诉我雍正在康熙年间每年做的事
公元1699年,康熙为成婚皇子建府分居。四贝勒府后扩大为雍王府、雍王宫。公元1702年,胤禛与胤礽、胤祥随驾巡行五台山并南行。公元1708年,康熙一废太子。胤禛与胤禔、胤礽、胤祺、胤祥一起被拘禁。公元1709年,胤禛被封雍亲王。公元1711年,钮钴禄氏生弘历。公元1718年,康熙命胤禛与胤祉率文武百官送...

关于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
胤禛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之子,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胤禛采取表面竭尽孝心,暗地结交朝臣与江湖术士的隐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后,他内倚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总督年羹尧...

清朝所有的皇帝(要庙号)有顺序的
“世宗”同“世祖”一样,都有皇族内部帝系转移的含义,这些世祖、世宗多不是平稳入继皇位的,不少是武力夺来的。6、清高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

康熙哪个儿子做皇帝
康熙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做了皇帝,年号雍正。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

为何说雍正能登上帝位,至少一半功劳属于他的儿子弘历?
康熙喜欢弘历,觉得弘历可以君王之才,想要弘历上台,那么就要让他老爸雍正上台,这样才能把皇位传到弘历手上了。首先胤禛两位儿子得以见到皇祖天颜的,年龄大一点的名叫弘历,另一位小的名叫弘昼,两个孩子其实差不多一样大。但是这次两个孩子面圣之表现,两个差别也太大了。弘历礼仪啥都到位,落落大方...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死后,他留下的大臣们结局如何?
“听见了吗?田文镜在这儿推行新政,又做得过于操切,怎么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议。”其实这句话就是弘历对雍正帝新政的态度,要知道此时的田文镜已经推行了很久新政了,如果他都是操切的话,那岂不是雍正帝更加操切了?作为雍正帝的继承人,也是新政的继承人,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就已经表明,他推行新政的...

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是谁
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是:爱新觉罗·弘晖、爱新觉罗·弘昐、爱新觉罗·弘昀、爱新觉罗·弘时、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昼、爱新觉罗·福宜、爱新觉罗·福惠、爱新觉罗·福沛、爱新觉罗·弘曕。在雍正的十个儿子中有四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只存活下来了五个儿子,其中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

弘历是哪位皇上
弘历是乾隆皇上。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弘历,真的是无心争位吗?
特别是康熙大帝踩到一只垂死挣扎的野猪时,小小弘历那别具一格的表现让康熙大帝感叹这是天意!后来就直接带弘历进宫读书,陪伴着和学习康熙大帝批阅奏折奏章。让众臣子揣摩到未来的皇上风向的坐标。小小的弘历就进了上书房学习了这些,这是天意的地利!三,人和。在雍正皇帝当时可继承皇位的只有弘时,弘历。

清朝有作为的皇帝有哪些?
4、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5、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

延安市15731872583: 清朝皇室取名是怎么排辈份的? -
底哄赛福: 在取名的的问题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

延安市15731872583: 为什么雍正叫胤禛? -
底哄赛福: 这只是为了避讳 在雍正即位以后所有康熙的皇子全部把胤改成了允

延安市15731872583: 爱新觉罗为什么叫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 -
底哄赛福: 爱新觉罗是清朝国姓,但是在满文资料中很少使用这个名称,如《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中,爱新觉罗一共只出现过三次.文献上,对于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种说法,经常自相冲突,学者一般相信,这个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创造,用来塑造其地...

延安市15731872583: 乾隆皇帝的名字是谁起的 -
底哄赛福: 乾隆皇帝立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为皇太后.简介: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孝圣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罕见的.

延安市15731872583: 雍正皇帝的名字 -
底哄赛福: 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

延安市15731872583: 康熙、雍正、乾隆这些皇帝的年号是怎么起的?有什么由来吗? -
底哄赛福: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

延安市15731872583: 为什么清朝皇帝、皇子的名字很冷僻?
底哄赛福: 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都是经过一改再改,比喻曹奂原来就叫曹璜,太后和大臣们觉得他的名字没有君临天下的气概.古代皇帝的名字有什么讲究呢,首先是要使皇帝本人能洪福齐天,其次还要兼顾到江山社稷的永固和传承,还要能福泽百姓,或...

延安市15731872583: 清朝历代皇帝的满洲名字
底哄赛福: 清帝满文名字就是其汉名字所对应的满语发音,满字原文电脑无法显示.下面只能显出满语的音译: 努尔哈赤nurgaci 皇太极hong taiji 福临fulin 玄烨hiowan yei 胤禛in jen 弘历hung li 颙琰yung yen 旻宁min ning 奕詝i ju 载淳dzai xuun 载湉dzai tiyan

延安市15731872583: 康熙、雍正、乾隆的名号
底哄赛福: 圣祖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 世宗 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

延安市15731872583: 清朝的年号的由来? -
底哄赛福: 清朝皇帝的年号一般应该由大臣商议而定.但清朝前期的几个皇帝的年号例外.如康熙帝的年号由孝庄太后所取,嘉庆帝的年号由乾隆所取. 清朝皇帝的年号大多是一些吉祥的词,有一定的含义.有些年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