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其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翻译

作者&投稿:淫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意思是:人不经过学习就会做善事的能力,叫作良能;不经过思考就知道是非善恶的见识,叫作良知。

出自《孟子·尽心上》,选自战国孟轲的《孟子》。

节选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译文:

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扩展资料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全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



原文如下: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翻译如下: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父母的;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他们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评论:

孟子认为,孩提之童都知道孝敬父母,等长大后都知道尊敬兄长,说明爱亲敬长是人的天性,有了这些就能够通行天下,这个选段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的观点。

扩展知识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毕业自荐书文言文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

找《学记》!急用!帮忙啦。。。
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 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尚书·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人之初,性本善和孟子说人之学者,其性善.~里面的性善可不可以理解为善于...
性本善是指人都向好的方向处理事情(就是喜欢做好事)人之学者,其性善 以下摘自先秦诸子选读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①;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

治学徐干原文及翻译
《治学》原文如下: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治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

学记原文一一对应翻译
【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双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译文】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花的精力不多而收效很大,对于教师又能表示感戴之忱。不善学习的人,教师花的精力很多而收效很少,反而会埋怨教师...

人之初 性本恶 全文!
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世而开太平,通俗的说是什...
(2)为生民立命: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3)为往圣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节选)如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荀子的《劝学》原文及翻译
原 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 文:我曾经整天苦苦地思索,比不上片刻...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困而不学,民...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

彭阳县13456476300: 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是什么意思 -
隐知清热:[答案]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意为人有不学过但能做的,是人的本能;有不经考虑但知道的,是人的良知

彭阳县13456476300: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达之天下也”的解释 -
隐知清热: 孟子“性善”之“性”具有以下两层含义:首先,“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在此意义上,“性”是一个接近于本性、本质的概念;其次,“性”作为人之为人的特性,进一步是指人内在具有的能动主体性.孟子所谓的“性善”,当然不仅是说...

彭阳县13456476300: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 -
隐知清热:[答案] 译文: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亲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没有 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彭阳县13456476300: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翻译现代汉语 -
隐知清热: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人不用学习就能做的,是天生的本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 是天赋的道德观念. 良能:天生的本能.良知:天赋的道德观念.

彭阳县13456476300: 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是什么意思 -
隐知清热: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意为人有不学过但能做的,是人的本能;有不经考虑但知道的,是人的良知

彭阳县13456476300: 《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a -
隐知清热:[选项] A. 性本善 B. 教育的教化功能 C. 学以至圣致良知 D. 民贵君轻

彭阳县13456476300: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表明孟子() -
隐知清热:[选项] A. 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 B. 主张良知良能是人的本性 C. 以儒家伦理道德纲常约束社会 D. 将儒家思想哲学化体系化

彭阳县13456476300: 王阳明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
隐知清热:[答案]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

彭阳县13456476300: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怎样理解?其中“致”是什么意思? -
隐知清热:[答案] 这类话题我不敢乱答,还是百度了下,百科中给出的答案比较完整. 答案如下· 致良知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

彭阳县13456476300: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这句话怎么理解? -
隐知清热:[答案]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