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什么封建制度确?

作者&投稿:勤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封建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确立。

首先,在政治上,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比较强大的国家和诸侯国,他们之间进行了不断的争斗和战争,不再像西周时期那样的世袭制度,国王的权威也逐渐下降,一些重要的决策也需要取得贵族们的同意。

其次,在经济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商业活动也得到了提升,一些城市崛起,特别是在齐、楚、燕等地,诸侯国之间也有贸易往来,这些变化也对封建制度产生了影响。

最后,在社会文化方面,齐、楚、燕等地的思想家尝试着提出新的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并以此来批判和反对封建制度,如《道德经》和《荀子》等经典的出现,使得封建制度开始受到一定的质疑和挑战,然而这并没有动摇封建制度的根基。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中,贵族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但统治方式和手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出现了某些新的思想和流派,但并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历史发展产生太大的冲击,封建社会仍然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封建体制下,国君底下有世卿,世卿底下有大夫,每个大夫拥有一定数量的士,一层一层分封出去。打仗时就动员,士服务大夫大夫服务世卿,世卿服务国君。到了战国时期,这样的制度落伍了,取而代之兴起的是跳过各个封建层级,由国君直接对庶民动员这套新制度,就是后来定型下来的郡县制。“县”的本意是“悬”,指一块飞出去远远挂着的领土。例如赵国和齐国彼此紧邻、彼此争战,为了防御边界同时伺机抢夺赵国的领土,齐国就在边界上设立了一个特别军事单位,这块区域不在原来的分封系统中,由齐国国君自己统领。离国君所在的都城很远又不在既有的分封架构中,因而这块地就被称为悬地,也就是县。
换句话说,县是国君直接管辖的军事单位。出现县之后,又发展出了郡。郡原本也是为满足军事需要而产生的新单位,和县一样由国君亲自控管,不纳入分封系统中。只是郡可能出现在国中任何地方,不限于离国都很远的边界。郡县制不是秦统一六国之后才有的,而是在战国时期逐步发展的一套制度。郡县制的重点在于以国君中央集权取代封建式的分层权力架构。
春秋时期,打仗基本上不关庶民的事。战争的动员依循着封建的脉络,也就是以亲族关系为原则。广大的庶民和国君、世卿、大夫没有宗法上的亲族联系,无从以封建规则来动员他们。从国君到庶民,中间隔了好几层,更重要的,中间隔着封建最主要的藩篱——亲族关系。
郡县制的作用就是取消中间层级,使国君得以直接支配庶人,能够支配、动员庶人,才有可能建立那么庞大的军队。两件事同时发展,彼此加强——军队越来越庞大,战争的形态就越来越倾向步兵战而非车战。连带的,战争的空间条件也改变了。战国时期一场有名的战役发生在马陵,马陵之役牵涉孙膑与庞涓的争斗,后来一直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题材。
马陵之役中庞涓被跛脚的孙膑打败了,胜败的关键在于马陵是狭长多险阻的地方,庞涓带领的优势兵力在这里施展不开。这样的战争地理因素,不会出现在春秋时期。春秋以车战为主,必定要有广大的空间才能供双方部署。相较于车战,步兵战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灵活应付较多不同的空间。
从春秋到战国,能打仗的地方变多了,战争无处不能发生;从春秋到战国,战役的持续时间也大幅增加了。春秋时的战争结果几乎就决定在交战当下,车战分出胜负,一方撤退大致就结束了,顶多就是胜利的这方决定要不要再“追北”,另外看撤退的一方是不是另有伏袭反攻的准备。

这个时期的战争相对是有限的,贵族武士对贵族武士,不可能打到你死我活,不可能要将对手彻底消灭。有限战争打出胜负之后,双方就坐下来依照胜负结果进行安排。封建架构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战胜的一方能够得到土地、城池,战败的一方却仍然可以守住封建宗法上的地位。
但到了战国时期,可就不是这样了不再有封建宗法架构提供战争终极底线,战争可以亡国,战争可以掠夺土地和人民,战争也可以彻底消灭对手的战力。战国前期,开始有了长达半年的持续战争;到战国后期秦和楚之间打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战争,每一场战役的开始与结束变得越来越不清楚。
春秋时期,“鸣鼓而战鸣金收兵”,战争有清楚的开始与结束。战国就不理会这套封建旧规矩了,空间是延续的,以抢占空间为主要目标的战争也就随之延续。打下了这一块还有前面一块,战争要一直打到对方都城城下。

春秋战 国 时期社 会变化表现:经济上奴 隶社 会的井田制瓦解,封 建士地所有制出现;政 治上分封 制崩 溃,诸侯争 霸,各 国 展开变 法运 动,封 建 制 度确立。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首先看一下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开始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三次变化?各次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过程怎...
第二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资产阶级未能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三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至今,1956年,中国完成对农业、...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1. 交通与通讯的进步: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见证了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传入,以及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的普及。同时,照相、电影、报纸和印刷技术的革新也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变化。传统的社交礼仪逐渐被握手、鞠躬等取代,新的称谓如“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开始流行。2. 消费习惯的...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内部新兴进步力量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三次变化?
国共两党展开长达20年的内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有企业改革、私营经济的崛起、城乡差距的扩大、中产阶层的形成等一系列社会性质的变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战国各国变法对社会影响 魏国的李悝变法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关系的变动,在上层建筑方面也势必有所调整。战国初年各国所进行的变法活动,正是顺应当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政治改革。 魏国的“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汉书·地理志下》)。宗法制度下的经...

汉初至文景时期社会发生的变化有哪些及原因?
1. 政治制度的变化。汉初时期,实行了皇帝统治、郡县制和九卿制等制度,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更加强大。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制度不断改革,例如汉武帝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使得官员选拔更为严谨。2. 境内战争的结束。汉初时期,各诸侯国频繁发起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而经过汉高祖、汉文帝等多次...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的国际地位
不同时期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近代中国(1840-194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过渡时期(1949-...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情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矛盾是中华民国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中国发展...

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目的就是要让中国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富强的目标,但这些尝试都失败了。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此走向了胜利之路。中共一大的召开,正是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开始。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在我国确立了什么制度? -
余爱石榴: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在我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制.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什么?
余爱石榴: 战国时期,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的方式: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最终确立了什么制度 -
余爱石榴: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与奴隶制度的矛盾.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逐步确立了什么制度 -
余爱石榴: 封建制度,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

怀集县17012314079: 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 -
余爱石榴: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期,经过改革和变法,什么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什么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
余爱石榴: 战国时期,经过改革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确立了什么制度 -
余爱石榴: 秦国 商鞅变法 魏国 吴起变法 韩国 申不害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在我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制.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它是什么制度?标志着我国什么社会形态从此形成 -
余爱石榴: 确立了封建制度,从此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 -
余爱石榴: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封建制度逐渐崩溃

怀集县17012314079: 战国时期个国经过变法逐渐确立了新制度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
余爱石榴: 战国时的三种社会矛盾: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地主和奴隶主残余势力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并且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