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论的独立见解

作者&投稿:诸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资本论的内涵~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的把它理解为劳动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等等。究其原因,“生产方式”一词是一个多义词,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时,就有不同的含义。因此,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只能以全书的中心内容和主题为根据,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说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纵观《资本论》四卷,其中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史。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方式”,是指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这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而“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狭义的生产关系,它从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资本论》是以英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马克思说:“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和比较成熟的国家。但是,《资本论》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不只限于英国,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适用的。《第一版序言》第5―9段就是说明这个问题。马克思特别提出,对德国来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当时,德国的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政治上封建贵族还占统治地位,在经济上还存在农奴制。因此,在德国,不仅存在着“现代的灾难”,即资本主义剥削,而且还存在“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不仅受“活人”即资本主义剥削,而且受“死人”即封建制度的剥削。“死人抓住活人”,即封建主义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尽管德国和英国相比有这样的差异,但《资本论》所揭示的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必然发挥作用,“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和英国相比,德国等欧洲大陆虽然还比较落后,但英国的变革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到欧洲大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但是,这种革命是用暴动的形式还是用较少流血的和平方式,要由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组织程度和力量壮大等情况来决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来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不能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常常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技术、自然科学等问题的深湛见解,但它是把生产力当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决定者和推动力来研究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还从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列宁在谈到《资本论》时,曾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做“骨骼”,而把适合于这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比做“血”和“肉”。要使骨骼有血有肉,就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但其实质,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对象和研究对象。《资本论》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出这些规律,也就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即使探索到了它的发展规律,“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却能减轻革命过程中的痛苦。 政治经济学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的第10-11段和第二版跋的第5至15段,马克思分析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情况,是和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资本主义出现以后才产生的。15世纪末,随着早期资本主义商品流通的发展,出现了重商主义学派。从17世纪中叶开始,又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始于威廉·配第,发展于亚当·斯密,至大卫·李嘉图而登峰造极。在法国,始于布阿吉尔贝尔,中间有魁奈、杜尔哥,最后有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发展的时期,因此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生产关系的本质中去,揭露资本主义的一些矛盾,包含了一些科学的因素。例如,古典学派的最后代表李嘉图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在分配领域中的表现,“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指出:“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有一个共同的错误,这就是,不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历史现象,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社会,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作适用于一切社会的规律。这是由他们的阶级立场决定的。所以,古典学派发展到李嘉图时,“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达到了它的不可逾越的界限。”1820年到1830年,“这是李嘉图的理论庸俗化和传播的时期,同时也是他的理论同旧的学派进行斗争的时期。”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发表不久,就引起了批评,引起了李嘉图学派及其反对者之间的论战。有的人把它普及开来,有的人利用它来反对重商主义等旧学派,有的人把它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有的人在捍卫李嘉图学说的过程中把它庸俗化了。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当时这一论战还带有“公正无私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工业刚刚脱离幼年时期,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还是主要的问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然而,这场论战与18世纪下半叶魁奈死后、重农学派和反对者之间的争论相比,已经逊色得很多。1830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中更替其支配地位的分水岭。马克思指出:“1830年,最终决定一切的危机发生了。”“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庸俗经济学局限于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现象,抹煞资本主义的矛盾,为资本主义辩护。随着1848年革命而引起的英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在英国出现了庸俗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他的特点是折衷主义,妄图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在分配领域实行某些改良,调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时庸俗经济学的另一派代表是法国的巴师夏,他代表热衷于自由贸易的法国工商业资本家的观点,企图把资本主义描述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资本论》第二版跋文的第16至27段,马克思说明了《资本论》的方法论。总的来说,《资本论》的方法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但要真正掌握它,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马克思说:“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例如,有人说马克思是“形而上学地研究经济学”,“是整个英国学派的演绎法”;有人说他用的是批判的分析法;也有人说他的研究方法是“现实主义”的,而叙述方法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等等。对于人们的种种议论,马克思在第二版跋中作了回答,其中特别详细引证了俄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考夫曼对《资本论》方法的评论。这段评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马克思特别注意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二、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作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三、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而决定人的意志;四、马克思特别强调研究每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五、马克思阐明了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等等。对于考夫曼的上述评论,马克思满意地认为,他所描述的“正是辩证方法”。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是马克思的首创。“就本来意义上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马克思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揭露资本主义矛盾,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已经“说明了我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表现在,他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在研究经济运动规律时,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客观事实出发。针对有人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混为一谈的错误,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在黑格尔那里,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并且被“神秘化了。”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吸收了他的辩证法中的科学成分,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唯物辩证法。这两种辩证法对现实世界起着不同的作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这是因为黑格尔运用唯心主义辩证法,企图论证普鲁士君主立宪制度的合理性,起着维护统治阶级的反动作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则“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这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产生的同时,又论证了它灭亡的必然性。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创立了《资本论》的方法论体系。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具体运用。研究政治经济学必须运用抽象力。马克思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这就是说,《资本论》使用的方法同自然科学使用的实验方法是不相同的,因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关系,它既不能使用显微镜,也不能使用化学试剂,而只能运用抽象力。 什么是抽象呢?就政治经济学来说,抽象就是从具体的、大量的经济现象出发,经过思维的加工,抽象出一些简单的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马克思这段话,对于如何进行研究工作,讲得很清楚:(1)占有材料;(2)进行分析;(3)探寻内在联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但这还不是抽象的全过程,在一定阶段的研究工作完成之后,还要采取适当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叙述出来。什么是适当的叙述形式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作了阐述。他在总结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经验教训之后认为,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形式才是唯一正确的叙述形式。 这就是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逻辑加工,并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叙述出来。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是以详细占有材料并进行大量研究为前提的,所以它只是在形式上不同于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在这部作品中对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辨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等人的影响。马克思自己认为他的目的是:“用辨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矛盾必然会导致周期性地经济危机发生。他力图揭示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商品的流通和对利润的追求会导致社会中经济与道德的冲突和分裂,主观的道德价值和客观的经济价值会分道扬镳,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价值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学的发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观念。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资本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资本论》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把握以下四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被忽视简单化了,如关于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作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关于多种财产权及其内部构成关系的观点等,这些观点的重要价值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进一步加以研究和阐释。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有一些与当时现实相符,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已与当前现实不符的具体观点,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改变。3.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的新任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与时俱进的新的探索与研究,作出科学的说明,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4.需要力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减少误解与错解。应当区分哪些是附加于马克思的甚至错解了的东西,特别是要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坚持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 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使这门科学革命化.” 《资本论》的版本很多,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每出一版,都写了序或跋,这些序言和跋文构成《资本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成为我们学习《资本论》的入门向导.有关《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一共有七篇,其中前四篇是马克思自己写的,后三篇是恩格斯写的.在这七篇的序言和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在这几篇序言和跋文里,讲到了有关《资本论》的许多重要问题.例如,关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过程,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关于《资本论》的方法和结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以及学习《资本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资本论》是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许光伟_互动百科
文轩思语/许光伟 编辑
精词

很想知道《保卫资本论》“新术语”的意义,那就是这些“精词”:

1.行动的语境;
2.社会主观批判;
3.社会客观批判;
《保卫资本论》剪影图册
4.经济形态社会理论;
5.唯物主义历史对象;
6.唯物主义社会对象;
7.工作逻辑;
8.发生学的批判;
9. 商品社会;
10.产品社会。

此外,还有系列的发生学范畴,如历史、系统、现象、认识发生学,等等。

  简约而不简单,雍容不失节俭,说文解字,步步为营;可谓字字见经识经,又恰当地跳跃前进,可谓既工整典丽,又开阖自如。新术语,不是为了猎奇,支持了三大区分:对象——研究对象;物的科学——事的科学;主观批判——客观批判;从而,创造性说明了中国语境的劳动二重性!![6]

精句

面向中国经济学,我们果真如此孤独吗?

发生学的批判的方法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呢?必然就是。发生学方法由于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也就能够说成是发生学的批判的方法。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发生学方法,或者又可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方法)”。从工作逻辑进到学科方法,它和资产阶级解释学的辩护性方法恰成对比。

发生学是辩证法的中华工作用语,辩证法和发生学一语二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数学原理与其用量变、质变的道理,不若直接用发生学说明,确定为矛盾论、实践论意义的、分析-综合意义的蕴涵批判规定的发生学。这就超越了“典型”与“非典型”逻辑哲学之争。《保卫资本论》的任务其实是建立“整全”意义的经济学研究,从深奥到简约,从呼吁到行动!![6]

精语

新世纪,我们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

面向新时代,让我们荡起“国学马克思主义+ 中国经济学”思维双桨!

——————

新世纪,《资本论》研究的两个学术前沿是“一去一回”。去,就是跟踪国际学术,规范化,语言潮流化;回,就是“为往圣续绝学”,重建学术传统,重写传统文化的现代语境。

一句话,中国历史+ 中国思维+ 中国语言;以这个地基接纳:世界历史+ 世界思维+ 世界语言(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要之,学术保卫,在呼吁;中国经济学,在践行。经典的永恒意义正在于它自身的批判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脱离了这点也就失去成其为经典的可能。学习《资本论》,不光要学习原著本身,同时要完成各个历史阶段的批判与发展,以致破除逻辑工作主义,是当下的一个要务。但是,如果哪一位批评者从知识论至上主义出发,倒过来寻找逻辑,却又总也找不准、找不到,转而恼羞成怒,那就必然是没有道理的。《资本论》史书工作意蕴在于寻求辩证法的中国语境。发生的,同时是批判的,如此看来,发生学是客观和主观统一之方法论和工作逻辑。当其从发生学出发,即是从学科进到科学了,是从客观批判进到主观批判,从历史进到逻辑,如此,历史和认识也就彻底统一了。[6]
精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最初之学科方法是统一的发生学原始意义也!从《道德经》进到《资本论》,从自然学科进到社会人文学科,而后又反推回来,反者道之动也!综合、多路向研究之发生学也!!

母子,行知,发生学!!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这里没有录音,采之宇宙,归之宇宙,没入宇宙……中国经济学的建构行动肩负着中华历史使命,担负着“中国梦”。

国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结合,即所谓的“回家”;回归马克思的本真的工作批判方法,坚持由历史生产认识,即所谓的“回历史”;坚持中华历史和世界历史接合中的生产学科语言,即所谓的“回中国”。

中国当下处在“后王亚南”理论建构时代。需要实现三方面的研究跨越: 一是在熊彼特的基础上前进一步,跨越熊彼特意义的“实践三分法”,于历史的方法、范畴的方法的结合域中一体化历史、理论、统计;二是在王亚南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真正跨越“中国经济原论”的狭义理解域,进入全面涵义的中国经济学建构域; 三是最终达成在马克思的基础上真正前进一步,在系统的、实践的中国历史域内,深入研究中华“有限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阐发个别资本转化与具象为“社会总资本”的实践逻辑及其局限条件。[6]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2、剩余价值理论: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终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这个马克思从未使用的名词,却被归并于马氏的规范之中。自此,奴隶社会、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被视为《资本论》作者的三阶段之演进。 这...又布氏见解,我们无法认为不正确,但马克思著作之整体也可以算是对布罗代尔教授提出之冲突的一种指责。如何才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的生理家?除了以上韦伯在他书中...

我很好(附赠精美笔记本、书签)目录
序章:爱玛的思考——读《资本论》的启示(毛尖篇)纪大伟的见解:文化与胭脂的深层探讨 自序:物质生活的细微体验 关于体重:尝试增重的无奈与挣扎 挑战自我:在竞争中超越他人 旅行体验:收获与失落的交织 生活琐事:偶尔的吐血与焦虑 亲密关系的复杂:亲密与敌对的微妙平衡 身体与记忆:回归与挑战的身体...

政治经济相关书籍
2.那么阅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以后,你的经济学基础,有了一定的能量了,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不能看懂资本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经济哲学“所以你单一的用经济学是不能理解”辩证逻辑与异化思想。”你会在1.2.3卷中都不能感受到资本论的魅力,你就像一只漂泊的航船到处乱撞,...

读书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见的十种方法。(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

恩格斯生平简介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于德意志莱茵省工业城市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恩格斯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 父亲老弗里德里希是工厂主,虔诚的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1837年9月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恩格斯当时正在读中学)。

外国名人故事
他认为在科学的大道上,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勇于走自己的路,才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学生。做为学生,毫无疑问,应当认真、虚心地向老师学习,但对于老师那些不...在马克思及其家庭处于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为了资助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恩格斯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去从事他所不喜欢的"该死的商业"。《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后...

恩格斯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37年9月,中学未毕业就被他的父亲...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为工人报刊和利用资产阶级报刊撰写了许多篇战争评论,准确地分析和预示...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的条件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决定本国革命的...

某个名人的读书故事1000字
1、苏轼改对联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联云: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

独立超越的作文素材
外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在无产阶级饱受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之时,马克思、恩格斯凭着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念,完成了《资本论》一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大道。战胜自我,超越极限,还要有过人的勇气,首先从动物界来看,见过蝉蜕壳的人都知道,要破茧新生,关键在于震裂蝉壳时使出了多大的...

红岗区13787353586: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 和 个人理解 -
陀兴丽珠: 资本主义的主导思想就是:利润在百分之三十,他们会触动心悬,到百分之百的时候会去做,什么时候达到百分之三百的时候,他们会采取任何手段,甚至践踏法律,也要达到目的!

红岗区13787353586: 读马克思资本论的个人感悟?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摘要》 -
陀兴丽珠: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

红岗区13787353586: "资本论"的最主要观点有哪些 -
陀兴丽珠: 1、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2、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归资本家占有,由雇佣工人创造.3、商品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二因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红岗区13787353586: 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主要观点 -
陀兴丽珠: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红岗区13787353586: "资本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 -
陀兴丽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个人观点

红岗区13787353586: 有关马克思资本论的问题 -
陀兴丽珠: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其“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是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人们为了进行生产,就必然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组成一定的关系.没有这种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就不会有生产.有人不以为然,认...

红岗区13787353586: 《资本论》是怎么样的一部书?其思想是什么? -
陀兴丽珠: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红岗区13787353586: 各位大哥大姐,求《资本论》理论与现实意义,要原创,谢啦 -
陀兴丽珠: 140年前,马克思出版了光辉的著作《资本论》,这一伟大著作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用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资本论》所揭...

红岗区13787353586: 主流经济学界如何评价马克思的《资本论》 -
陀兴丽珠: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违背价值规律 阻碍历史人类的发展 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毫无意义及价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