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听说修一种佛,不能说话,说一句就要扔一颗佛珠,这是什么说法?

作者&投稿:壤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者》中的一篇文章。 好象是一粒佛珠与一个水仙花的爱情故事,在佛的安排下,他们痛苦的生活着。~

  我本是一片云朵,轻轻飘浮在忘忧河的上空,无所谓悲喜,无所谓牵挂。在一场大雾之后,我仿佛睡了去,等我睁开眼时,我已躺在了一片莲瓣上、晶莹剔透,那场大雾使我改变了我的模样。

  我从云中来,落在了青莲的瓣上,成为青莲上的一颗露珠。青莲温婉如水,带着些淡淡的幽香,让我有了欢喜的感觉,自此,我与青莲相依相伴,同看明月繁星,日出日落。

  静静的河水犹如玉一般地温存,佛常在河边打坐,微风徐来,便可听见阵阵清悠的梵唱。我与青莲每日都沐浴在这清风梵音之中,青莲常常会对我浅笑,她说我像一颗珍珠,而我说我宁愿为你项上的链。每每这时,青莲的笑意就更浓了,她说,你总是要走的;她说,她的莲瓣上不能永远戴着项链。我知道这是真的,因为我只是青莲上的一颗露珠。

  我的前身是一片云朵,机缘让我成为一颗露珠,落在青莲的瓣上,我还能再奢求什么呢?我只有每日里静听佛的宣号,我只有默默的随着佛宣号,我只希望我能陪青莲多些时间。

  这样不知过了几世几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离开青莲到了佛的掌中,我居然成了佛掌中的一粒佛珠。再看青莲,她还在忘忧河中微绽着,没有了我,青莲还是静静的,散发出脉脉的幽香,她早就知道我会离去,只是,她不知我会去何方。我突然发现,我的心里全是青莲的影像,我想我是爱上了青莲!我不知她会不会想起我,想起莲瓣上那颗愿为她项上链的露珠?我想她已经不记得我了,她早已知道我注定要离开。

  忘忧河中清晰地映射出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我知道,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相。芸芸众生,每年每月每日都轮回着前身后世的事。佛在众生之上,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我常不解,为什么佛不肯将这些人都点化了去,为何要他们受尽磨难,几世轮回?

  青莲便在这映射人间百态的忘忧河中,渐渐吐露着芬芳。

  我问过佛,为什么我佛宣称能普渡众生,但众生却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大喜大悲?我佛如何不去解脱他们?佛微微合眼,说:“佛,要讲究一个缘字,每个世人都要接受考验和磨难才能修得正果。若不经一事,便不能悟,若不悟,自然也就不能解脱。佛本来自人间,初为世人,之所以修炼成佛,皆因历尽苦难后的大彻大悟。”

  其实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我是佛掌中的一粒佛珠,每日从佛的指间滑过。我知道佛的慈悲,但我还是不忍看忘忧河中的世间百态,尤其不忍看到那些男男女女流下的、形形色色的眼泪。我不知道青莲是不是也看到了这一切,不知道她的心里会做怎样的想法。

  佛前的青莲,总是静静地聆听着梵音,从不肯有半点儿的声息,我不知她在想什么,她总是低着头,犹如入定般的沉默。我常能看到佛爱怜地看着青莲,有时会轻轻地叹息。每每这时,我便在佛的手中转动起来。

  我想我与青莲应该是有缘的,我原本是一片云朵,如果无缘如何会变成青莲上的一颗露珠,陪着青莲几世几年?我问过佛,佛并不答我,只是轻轻的让我在他的指间滑过,我也听过佛与青莲的对话,佛只是让青莲美丽地绽放。

  青莲已不认识我了,我变成了佛掌中的一粒佛珠。但我每日都可以看到青莲,那一抹淡淡的紫色带起清幽的莲香。

  就这样,在这忘忧河上,青莲静静地绽放,佛轻轻地吟唱,而我在佛的掌中凝视着青莲,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人间又是几世春秋。我喜欢这样伴着佛、看着青莲。

  可是有一天,青莲对佛说她想去人间,我知道青莲不可以去人间,她是忘忧河中的仙子,怎可以去到人间接受凡尘因缘?除非有一颗佛珠愿为她换得人世光阴。我不舍青莲,但我更不忍青莲逐渐憔悴。于是,我对佛说我愿为青莲换得人间岁月,佛问我可知道,如果我换回了青莲的时间,我将再不能回到佛的掌中?我说我知道,为了青莲我愿意这样做。既然我曾那样亲密地与青莲相依过,我就不忍心看到青莲的憔悴。佛轻叹:“定数,定数,这两个痴儿。”

  我请求佛不要告诉青莲,是我为她换得的人间岁月;我请求佛在青莲离开时,不要让她喝忘忧河中的水,我要青莲记得这里的一切。我知道我能为青莲换回的时间是有限的,青莲终究还是要回到这里来。佛答应了,佛爱怜地看着我,也爱怜地看着青莲。

  于是,佛把青莲捧在掌心,送她入了红尘。

  青莲成为了一个人,一个女子。她出生的那年夏天,所有的荷塘里都开满了莲花,那许许多多的莲花呵,数青莲那个村子的最为繁密,在这片繁密的莲花池中,又以一朵淡紫色的莲花最为美丽――忘忧河中的青莲便有着淡淡的紫。于是青莲就有了一个女子的名字:菡萏。这是青莲人世间的阿爹给取的。

  青莲出生后的第三天,佛带着我来到青莲的家,我看到了青莲,不,我看到了菡萏,一个有着清丽面容的脱俗的女子。从此,这世上便又有了一个形容女子美丽的词:出水芙蓉。是的,青莲本就是出水的芙蓉。我不知青莲有没有注意到佛掌中的佛珠。

  青莲在人间慢慢地长大了,人世间岁月的流转真真很快,青莲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她偏爱淡淡的紫色,她爱到村前的大池塘边看莲花,她还常常忆起忘忧河的生活,那梵唱,那清风,那幽竹,那明月,只是她从不曾知道,有一粒佛珠也常看着她。

  青莲十四岁时,遇到了青,一个让青莲心仪的男子。我早已知道青莲来这世上,就是为了爱一个人,是佛为青莲早已选好的人。可我的心还是禁不住地痛,我所能给青莲的时间不多。青莲,我的青莲,忘忧河中的青莲,我只愿见你幸福地微笑。

  青常常在池塘边等青莲,尔后他教她念诗、教她写字。有一天,青握住青莲的手,对她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青莲对着青浅浅地笑着,我看到青莲眼中溢出了醉人的缠绵。我真想说出这话的人是我,只是呵,我只是佛掌中的一粒佛珠,我只能默默地注视着青莲。幸福的青莲呵,那段时间里很少再去看莲花了,莲花池显出了寂寞,犹如没了青莲的忘忧河。

  青莲十八岁时,嫁给了青。青叫她水莲,青是那样的爱着她,被爱催化了的青莲居然忘记了在忘忧河的岁月,忘记了在佛跟前的日子。

  我还是每天每天地注视着青莲,她是青幸福的女人,也是我无怨的付出。佛还是会轻轻地叹息,低诵着,低诵着,我在佛的指间时急时缓地转动。而此时的水莲除了青,再也听不见、看不见其他,再也忆不起青莲瓣上的露珠,我也不时叹息着。

  又过了多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间的变化很快。有一天我突然能够感觉到,青莲又开始想起忘忧河的日子,青莲又开始不快乐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问佛,佛说接受快乐的同时,势必也要接受因快乐而带来的苦痛,快乐和痛苦原本就是一对孪生的姐妹。佛说,青莲在真正获得爱的时候,就是重返忘忧河之时,我多么希望青莲能早些获得真爱,能早些返回忘忧河,虽然我知道,青莲返回之时,也就是我离开的时候。

  我越发地开始注意起了青莲,我不能让青莲受到伤害。有一天,青的家里又开始热闹起来,和青当初迎娶青莲时一样,他家里又迎进了一个漂亮的女子,而青莲居然不知道,我为青莲不平起来,青是青莲的,为什么此刻又多一个人来分享?尽管青从不用正眼看那个女子,但我还是为青莲不平。

  佛此时已开始入定,不再睁眼看世态了,但是我不能不看。我可以不看世态,但我不能不看青莲。

  后来我终于知道,这个女子叫妾,因为青莲不能生孩子。青莲本就是一支荷,又怎会生孩子?我开始知道为什么世人总是不快乐,世人的不快乐,皆因妄念太多,所以不免陷于执着。像青莲这般水做的女子,不生孩子又能怎样,如何女人不能生孩子也成了一种罪过了呢?青莲,青莲……我轻轻的叫着青莲的名字。

  那个女子很美丽,我能感觉到她也爱着青,她从未有抱怨过青对她的冷淡,她像是一弯静静地水,几乎看不见在流淌。青开始变得憔悴,他从不敢对青莲说起这个女子,也没有人告诉青莲。青依然爱着青莲,可是,青莲分明已经开始不快乐了,她又开始到池塘边看莲花,她越来越多的想着忘忧河中的一切了,她开始想让佛来接她走。只是,佛在入定,还没有睁开眼睛,我也不敢叫醒佛。

  又一个夏季,青莲从池塘看完莲花归来,那个叫妾的女子突然出现在青莲面前,我看到两个美丽的女子就这样相遇了,妾穿着淡红色的衫,而青莲则是一袭紫衫。妾的眼睛是红的,而青莲的眼睛则是黑白分明,里面盛满了惊讶与不解。我记起青莲是不会流泪的。她看着妾流泪,越流越多的泪打湿了妾的衣襟,妾哭诉着,对着青莲不停地哭诉,她说,都是因为你,青从不肯看我,就是因为你在他的心里,我想知道你是个怎样的女子,如何能这样盘踞在青的心里?你为什么不给青生孩子?你为什么要折磨青?为什么要折磨我?我看到青莲越来越错愕的表情,我的心一阵阵地痛了起来。青莲,我的青莲,快回来吧,人间不是你的家,忘忧河才是你的乐土。

  这个时候,青回来了,他对妾说,你走。妾走了。青将青莲抱在了怀中,反复地说着,水莲,我的妻只有你,水莲,水莲……我看见青又对青莲说着一句话: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见青伸出了手,而青莲把自己的手交过去。

  也就在这时,佛醒了,佛开始了低唱,我在佛的指间开始转动。

  于是在这梵唱中,青莲的身体开始慢慢变成了透明,她缓缓升到了空中。青莲伸出的手始终没能交到青的手中,青莲对青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此时可刻,屋内香气大盛,飘溢着的全是莲香,以至于若干年后这里仍留有青莲的气息。

  离开青的那一年,青莲二十四岁。

  青莲回到了忘忧河,又成为佛前的一朵青莲,佛掬起河中的水,对青莲说,我接你回来了。也就在这时,青莲看到了佛珠,青莲终于看到佛掌中的佛珠少了一颗。青莲,青莲,我的青莲……

  我知道青莲还是没能忘了青,她在忘忧河中注视着青,就如同我在忘忧河的上空注视着她,我还是不能就此离去,我知道我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我又成了忘忧河上空的一片云朵
  。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在这里,青莲还是那朵青莲,忘忧河中映射着的也依然是世间的百态。青却在人间一天天的衰老,那个叫妾的女子始终没能陪着青,青莲在青的心里,就象是青莲在我的心里一样,无人可替代。我看着青莲为他黯然神伤,原本不知苦楚的青莲,而今却尝尽了悲苦,只是青莲从没流过泪,因为莲是不会流泪的。

  我曾是佛掌中的一颗佛珠,我的前生是青莲上的一颗露珠,而今浮在忘忧河的上方,我之所以没有离去,只因我知道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青终于要老去了。青就住在池塘边,他每天都注视着池塘,一年又一年,把空空的池塘看满了莲花,把满满的莲花看谢了去,他每天都在念着一个名字:水莲,水莲,我的水莲……,我知道青莲听到了他的呼唤,因为青莲的心从未离开过他。

  青要走了,他要进入下一个轮回,接受下一轮的磨难,他今世终是没能修成正果,只因他的心里自始至终都没能放下青莲。已是晚夏,池塘的莲花都败了,可就在这个晚上、青即将离去的晚上,月光下,那枝人们都以为早已枯萎的花蕾突然绽放了,那淡淡的紫呵,盈满了整个夜空;那浓浓的香呵,一直飘到了忘忧河。

  此刻的忘忧河上,浮满了青莲美丽的花瓣,我美丽的青莲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了一支莲蓬。佛告诉了青莲,她的时间是用一粒佛珠换来的,但青莲永远不会知道,这粒佛珠是怎样陪着她渡过了这几世几年,当那颗泪一般的莲籽落入佛的掌中时,我听到佛在轻轻地叹息,痴儿,痴儿……

  没有人看到这夜间绽放的莲,只有我和青,青走出了他的小屋,来到池边,伴在莲旁,看着她绽放淡淡的紫、吐露浓郁的芬芳,微微的笑了,青说,水莲,我知道是你,我就知道是你,我的水莲,你终究没有离开我。

  这时,从莲心里突然溢出了水,晶莹如玉,一直溢出来,溢出来,漫过莲瓣,沾湿了青的衣衫……

佛陀说过一切世间的事物皆无常,花会谢,人会死,原来就是这样。佛珠用久了,绳子当然会断。佛法劝人不可太执着,若是太执着,就以为丢失了佛珠是坏事,心里总是萦绕着有不祥的念头,那么,当不幸的事情发生时,就以为真的应了预兆,这是不智的。既然断了,就算了(放下惹你烦恼的念头),既可以另外串过,也可以买过一串新的。心中没有那种患得患失的念头,也就没有什么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千万别看了神话小说或是神话戏剧,以为有了佛珠,就是有佛法护身,佛珠并非“宝物”,只是修行者借以念经念佛的器具(其他宗教的教徒也有持念珠的习惯)。会用佛珠的,应该知道念经念佛是要保持我们心中的宁静,心魔(烦恼)若能降服,才会得到大智慧。

根本没有这个说法!
凡事看出处,圣者说可信,凡说不可信,没道理的都是迷信。
宇宙真理一看就懂
所以也不用多想这个, 不如多看佛说原文为好。

  闭口禅又称为止语或禁语,属于佛教用语,指的是禁止自己说话,为减少口业,消罪免灾,减少自己的罪业。
  “闭口禅”,在佛教又叫“止语”或“禁语”,即禁止自己说话。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可速得解脱;禁语目的之一即为减少口业。僧人行“止语”或“禁语”时,自备一小木牌,上写“止语”或“禁语”二字,遇人欲与己言谈,则出示该牌。
  何证闭口禅,所谓闭口,意为减少口业,消罪免灾,减少自己的罪业。所谓人世天注定,为人者,无语何来罪业?所谓是开口即罪,闭口禅正是己身开口到极点,心亦有所悟,方行闭口禅,闭之人口,方得大果。
  “口乃心之门户”,口闭心沉。此处一静,万物皆景;此口一闭,万籁皆胜;此心一沉,万象可爱。
  明代高僧、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在其《竹窗随笔》“静之益”中说:古人云:“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旨哉言乎!
  至于“闭口禅”的来历、缘由,多知无益,欲多知更无益,口业少造了,意业反增加,欲得反失也,望仁者慎思之!


遇到小动物给他念一句佛号,诸佛必然知道将来它必定成佛,众生不知。一...
是的,念佛功德不可思。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南无阿弥陀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怀恭敬至诚心念,会有不可思议功德南无阿弥陀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怀恭敬至诚心念,会有不可思议功德 念佛的益处:“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

一个佛弟子闻思修行佛法的时候,有必要具备如法的"闻法方式"吗?为什么...
大手印传承祈请文中也说:“虔敬即为修之首,专心即为修之身,出离即为修之足。”就像一个人需要具备头、身体以及足一样重要,修行者也需要具备三种要素:虔敬之心、心不散乱、出离心。自相续中具备这三种要素的话,算是一种大的成就。 宁玛派的祖师隆钦巴大师所说的,修行的“三个殊胜”即:前行发心、正行无缘...

我听说佛有“三不能”,这种说法可信么?
三不能 三不能,指改变定业、化导无缘众生及救度所有众生等三种不可能之事。此乃唐代禅宗北宗僧元圭禅师之语。即:(一)不能免定业,佛虽具足不执著于一切现象之智慧,然对招感善恶结果之定业亦无法改转。(二)不能度无缘,佛虽能了知诸众生之性质,穷尽无限事,然亦无法化导无缘之众生。(三)...

...父子两相投。说着莲邦两泪垂,阎浮出世思惟遍,不
众生垢重道难修 苦海茫茫怎出头法藏因斯立誓愿 但将名号度群流莫嫌念佛法门低 一法能收万种机上自文殊与遍吉 同心发愿尽归依西方有佛号弥陀 接引众生出爱河诸佛同宣当谛信 临终免得见阎罗愚人无愧造多恶 临死能称彼佛名三圣忽然随念至 慰言罪灭我来迎莫听闲言说是非 晨昏唯可念阿弥世间万事皆虚假 画饼不...

为什么佛弟子听佛一段话就解脱了 为什么我不能解脱
众生最爱的就是自己,也就是这意识心,一向都不愿自我消失,所以每天到了晚上,如果不是很累,都还想继续在五欲六尘中打滚,直到累了倦了,意根才会决定让意识暂时中断。即使修佛了,也一样希望在六尘打滚的这意识心,能离苦得乐、能解脱烦恼、能得自在,但这都是被我见所束缚-->继续认取虚妄...

佛经中有没有五浊恶世的解释
《楞严经》卷四: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

专修念佛,临终没有人助念能不能往生?
这样就是舍掉了决定往生的正定业——念佛,而是去修往生不定的杂修杂行。这样就是不靠佛力,不乘本愿,不受阿弥陀佛无量佛光摄取不舍!自然临终很难往生,需要助念,才有可能念佛往生!而专修念佛的人就不一样了,专修念佛是完全随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是阿弥陀佛摄取不舍的对象,往生之事在生时已...

七非先生:与佛有关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深深的骄傲..
也才会真的想起藏传佛教的创建人,莲花生大士在《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中的珍贵言教: “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秘密教诲, 便应尽抛过去的知见及一切, 断除未来的冀望及筹划。 眼前这一刻,纵有念头生起, 不执不取,心如虚空。 既然,由究竟观之, 根本无法可修, 故无需修持。 ... 一旦悟及佛性...

佛教的来看看,我想信佛,但总徘徊在信与不信之间,信过,但被一些事又叫...
2成事在人,富贵在天。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这么说。佛祖对你的关照大过所有人,你不去珍惜这也是一纸空谈。千万黄金没有智慧去应用它。那也只不过是尘土。3你所谓的福报,其实并不是一个固定得东西。既然是修来的福报,那就是无限大的。好比你的生命,只不过由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4这些做...

怎样理解六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
学佛之人若无法将佛法落实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从身、口、意三业之中彻底的反省与改变自己,以得到革新与超越,那么,你对佛法的追求将也会是虚妄一场。说到修佛学佛修行,很多人认为,找个清静的地方,远离这个世间红尘才可修,或者搞个闭关、出家才能修,却不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将...

镇巴县17634898262: 偶然听说修一种佛,不能说话,说一句就要扔一颗佛珠,这是什么说法? -
祁中消渴: 闭口禅又称为止语或禁语,属于佛教用语,指的是禁止自己说话,为减少口业,消罪免灾,减少自己的罪业. “闭口禅”,在佛教又叫“止语”或“禁语”,即禁止自己说话.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

镇巴县17634898262: 学佛的最高境界是不能说话吗 -
祁中消渴: 不是的. 按照修行的次第,大乘和小乘都有各自的修法,不说话主要是修口业清净,因为凡夫烦恼不断,容易说错话,所以可以这样修行一下. 曾经有人说,佛法没有八万四千法门,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大乘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之说,我也不知道流于何处,不过修行的次第,实际上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其需要经历的境界是一样的,就这个本质而言,确实不存在八万四千法门,而只有一条路. 学佛的最高境界是轮涅不二,比如观音菩萨,是过去正法明如来再来,学佛的最高果位是圆教圆满法身佛.

镇巴县17634898262: 转山:修行还不可以说话吗 这是什么讲究? -
祁中消渴: 修佛要求修口,不是不可以说话,而是不能说不如法的话,不能说造口业的话,你修道这个层次就知道了.没修到,也要去做到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

镇巴县17634898262: 佛门中不能说话的修行 -
祁中消渴: 没有听说过这种修行,佛教是有“不妄语”的戒律,意思是不能说虚妄不实的话,没有哪种修行方式是不让人说话的.

镇巴县17634898262: 别说话,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
祁中消渴: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在较大的程度上断绝了菩提道上的业因业缘.二、能...

镇巴县17634898262: 为什么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
祁中消渴: 我的理解,供您参考:有三层意思.第一,佛菩萨慈悲众生,教化众生讲究机缘.机缘不成熟,说了也是白说,还可能起反作用,所以要应机说法,不仅要契理,更要契机.第二,这与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异曲同工.真正的真理,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达的,是一种心灵共鸣的感悟.悟了就是悟了,没悟说了你也不懂,理解不了.第三,就是天机不可泄露,有些事不能说出来,说了就是泄露天机.另外佛虽然通达一切,但是并不代表要把知道的都说出来.有些事不说出来对大家都有好处,你懂的.

镇巴县17634898262: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
祁中消渴: 佛理本体是广大的无量的,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出来或传授,一切只有自觉悟,所以是不可说不能说的,佛理认为,人的语言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表达出所有感悟到得东西,尤其是高深的哲理,一...

镇巴县17634898262: 佛曰不可说是什么意思 -
祁中消渴: 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说学游泳,教练只能告诉你要领,真正掌握技术是靠自己领会,教练是无法替你领悟的.同样的道理,佛只能帮助你怎样领悟真谛,无法替你说出真谛是怎样的.所以“不可说”呀!

镇巴县17634898262: 装哑巴避免造口业有利于修行佛法吗 -
祁中消渴: 这个事情要看自己的环境,如果你一个人住,几乎不跟人往来,也可以!像谛闲法师的徒弟锅漏匠,一个人住寺庙,一天到晚就念一句佛号.三年站着往生了!古大德提倡“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止语是可以的. 如果你往来的人多,别人跟你交流,你装哑巴,用手比划,多麻烦!哪有言语方便. 造业不造业,不在说不说话!像畜生不会说话,仍然出不了轮回吗?业是从迷惑颠倒来的,你学佛开悟了,有了智慧,自然就不造业了!过失不在说话!而在说什么话!说错了才造业啊!如果你讲的是正法,这是度众生啊!佛讲经也是用言语,如果佛不说话了,我们还能听到佛法吗?

镇巴县17634898262: 人们说在污秽之地念佛不能出声.不然对佛不敬.那时念佛可以动嘴唇吗?还是只能在心里念嘴唇也不能动. -
祁中消渴: 行住坐卧皆可念佛,大声、小声、默念、出声或者不出声、嘴动或不动都可以,自己觉得怎么念心里欢喜就怎么念,没有忌讳.污秽之地也可以念佛,也能度污秽之地的众生,只不过我们心里不要有污秽的念头就没有问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