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怎么来的有多少年历史

作者&投稿:玉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组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1)两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个烟波浩渺的云梦泽,后来被长江及其支流冲刷下来的泥沙所填平。它的面积有5万平方公里,分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两部分。平原上水网密布,向称“鱼米之乡”。 (2)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边缘,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3)皖中平原位于安徽中部的长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积较小。(4)长江三角洲位于镇江以东,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由长江和钱塘江冲积而成,这里的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称“水乡泽国”。这里盛产稻米、鱼虾,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巫山以东的长江及其支流的两岸,被周围低山丘陵(见江南丘陵)交错分割成四部分:两湖平原、鄱阳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长江三角洲在江苏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杨运河以南,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分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后,汉江所带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九江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宽窄相间,江流时束时放,流速平缓;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顶托,流速更缓,泥沙沉积加强,尤当河道越过岩丘逼岸的矶头后,江流分汊,汊河间出现沙洲。沿江两岸湖泊众多。自镇江以下的河口段发育了长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中滨海平原。

截止2019年12月,有1100多年的历史。
俄国作为一个国家出现,只有1100多年的历史。公元9世纪前,在东欧平原上,居住着一些斯拉夫人的部落。
到公元9世纪,这些部落以基辅为中心,结成一个大公国,称“基辅罗斯”,这是最早的俄罗斯国家。当时它只是一个南自基辅、北到拉多加湖、西从普斯科夫、东到木罗姆的一个东欧内陆小国。

扩展资料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血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后裔,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
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普鲁士斯特丁,是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1744年被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
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
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1773年至1775年发生普加乔夫起义。1796年11月6日逝世于沙皇村(今普希金城),俄罗斯帝国女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

形成过程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河流冲淤而成;苏皖沿江平原是受镇江和长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Yangtze Plain,Middle and Lower ;Ch'ang Chiang Chung-hsia-yu P'ing-yuen)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长江中下游平原介于东经111°05′~123°,北纬27°50′~34°之间,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钱塘江、杭州湾以北沿江平原,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100~400千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温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古代文明

中游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二元为主体的谱系结构,即以两湖平原西南侧为中心的南方系统和以汉水东侧为中心的北方系统的谱系结构。

南方系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由彭头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和汤家岗文化构成,北支由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构成,他们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8500─5100年之间。北方系统的考古学文化由边畈文化、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构成,他们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6900─4200年之间。在发展的构成中,南北两系统的考古学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和影响。约在距今5100年前后,这种以二元为主体的谱系结构被打破,即北方系统的油子岭文化逐步向西南扩展,到屈家岭文化时期基本取代了南方系统,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时期大致出现了“一统”的局面,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进入石家河文化时期,此时整个长江中游的文化面貌有较大的变化。“后石家河文化”与石家河文化之间

 已经发生文化的断裂现象,说明了尧舜禹时期中原对“三苗”的征伐。另外,黄帝集团在较早的时期有一支发展到长江中游的宜昌地区,与西陵峡一带的土著通婚,衍生出“昌意族”,即“仰韶文化南下对大溪文化中心区的影响,也许就有着黄帝与嫘祖传说的历史背景”。长江以北地区,无论大溪文化,还是油子岭文化都明显可见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影响因素,而且呈由北向南逐渐减弱之势,至江南则基本不见其踪迹了。

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到杭州湾地区,北以宁镇地区为中心(包括苏皖接壤地区),是自有渊源、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完整的文化区系。自河姆渡文化(前5000─前3400年)──马家文化(前5000─前4000年)以下,有松泽文化(前4000─前3200年)、良渚文化(前3200─前2200年)。这个地区分为三个明显的中心,即杭州湾宁绍地区,太湖周围和苏杭地区,以及以南京为中心的苏皖接壤地区。其文化面貌有自己特点,如稻作农业、干阑式建筑等。特别是,良渚文化出现的成套的礼玉、高坛建筑土筑(“金字塔”)和规划严整的聚落等等,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说明其开始进入等级礼制社会。良渚文化的发展突然中断。其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与后来的青铜文化看不出直接的联系。良渚文化明显地影响到南北各地。鲁南──苏北一带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就包含有颇多的良渚文化因素,反过来,良渚文化也受到了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的陶器和石器常有互借现象。良渚文化的诸多因素为夏商周所吸纳,如礼玉制度,鼎的使用,甚至商周时期的“饕餮纹”也是直接来自良渚玉器上的纹饰。但是,整个三代,长江下游的文化和文明发展都表现出中断和回归的特点,直到春秋中晚叶才重新起步,兴起了吴越文明。也许,正因此之故,在先秦文献及汉晋以来流传的神话传说中,不见远古时期客观存在于这一带的部落与部落集团。


地形地貌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的显著特点是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湖泊星布,一般海拔5~100米,但海拔大部在50米以下。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为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洞庭湖平原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

鄱阳湖平原地势低平,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北滨海平原。



形成过程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河流冲淤而成;苏皖沿江平原是受镇江和长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Yangtze Plain,Middle and Lower ;Ch'ang Chiang Chung-hsia-yu P'ing-yuen)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长江中下游平原介于东经111°05′~123°,北纬27°50′~34°之间,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及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钱塘江、杭州湾以北沿江平原,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100~400千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温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古代文明


中游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二元为主体的谱系结构,即以两湖平原西南侧为中心的南方系统和以汉水东侧为中心的北方系统的谱系结构。

南方系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由彭头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和汤家岗文化构成,北支由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构成,他们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8500─5100年之间。北方系统的考古学文化由边畈文化、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构成,他们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6900─4200年之间。在发展的构成中,南北两系统的考古学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和影响。约在距今5100年前后,这种以二元为主体的谱系结构被打破,即北方系统的油子岭文化逐步向西南扩展,到屈家岭文化时期基本取代了南方系统,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时期大致出现了“一统”的局面,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进入石家河文化时期,此时整个长江中游的文化面貌有较大的变化。“后石家河文化”与石家河文化之间

 已经发生文化的断裂现象,说明了尧舜禹时期中原对“三苗”的征伐。另外,黄帝集团在较早的时期有一支发展到长江中游的宜昌地区,与西陵峡一带的土著通婚,衍生出“昌意族”,即“仰韶文化南下对大溪文化中心区的影响,也许就有着黄帝与嫘祖传说的历史背景”。长江以北地区,无论大溪文化,还是油子岭文化都明显可见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影响因素,而且呈由北向南逐渐减弱之势,至江南则基本不见其踪迹了。



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到杭州湾地区,北以宁镇地区为中心(包括苏皖接壤地区),是自有渊源、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完整的文化区系。自河姆渡文化(前5000─前3400年)──马家文化(前5000─前4000年)以下,有松泽文化(前4000─前3200年)、良渚文化(前3200─前2200年)。这个地区分为三个明显的中心,即杭州湾宁绍地区,太湖周围和苏杭地区,以及以南京为中心的苏皖接壤地区。其文化面貌有自己特点,如稻作农业、干阑式建筑等。特别是,良渚文化出现的成套的礼玉、高坛建筑土筑(“金字塔”)和规划严整的聚落等等,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说明其开始进入等级礼制社会。良渚文化的发展突然中断。其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与后来的青铜文化看不出直接的联系。良渚文化明显地影响到南北各地。鲁南──苏北一带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就包含有颇多的良渚文化因素,反过来,良渚文化也受到了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的陶器和石器常有互借现象。良渚文化的诸多因素为夏商周所吸纳,如礼玉制度,鼎的使用,甚至商周时期的“饕餮纹”也是直接来自良渚玉器上的纹饰。但是,整个三代,长江下游的文化和文明发展都表现出中断和回归的特点,直到春秋中晚叶才重新起步,兴起了吴越文明。也许,正因此之故,在先秦文献及汉晋以来流传的神话传说中,不见远古时期客观存在于这一带的部落与部落集团。




地形地貌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的显著特点是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湖泊星布,一般海拔5~100米,但海拔大部在50米以下。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为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洞庭湖平原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

鄱阳湖平原地势低平,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中滨海平原。



苏中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长江及其支流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大约形成于距今6000万年前的白垩纪。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哪些地方
1. 长江中下游平原涵盖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七个省市。2. 这一广阔地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及南岭以北,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3. 东部边界临近东海和黄海。4.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四大地理单元组成。

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哪些地方?
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

三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地势分布中有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四川盆地以东,海拔普遍在50米以下。这片平原由长江的长期冲积作用形成,因其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的气候属于江南水乡类型,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如鄱阳湖、洞庭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连,具有天然水库的功能,...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哪些省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的省份有: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苏省等多个省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经济区域之一,地处长江的中下游地带。以下是对该区域的详细解释: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部分地区。这一区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淡水...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起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这片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覆盖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统称为两湖平原)以及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则涵盖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巢湖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什么意思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

长江中下游有什么城市 长江中下游有哪些城市
长江中下游有哪些城市 1、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2、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原位于长江三峡以东沿岸带状平原,在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哪几个平原构成的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中国四大平原
2、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起太行山,东至海滨,北达燕山,南抵淮河。华北平原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流域,自巫山向东至海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长江及其支流...

我国哪些地方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从上游至下游经过的地形区域依次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向东南方向流去...

佛山市15623611181: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怎么形成的? -
右蓉氢化: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三峡以东,黄土高原以南,江南丘陵以北,分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长江三角洲四个部分,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 两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个烟波浩渺的云梦泽,...

佛山市15623611181: 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右蓉氢化: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所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总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的高度都在海拔50米以下,境内港汊纵横,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大约距今二三千万年以前,长江自镇江以下的河口还像一个喇叭形...

佛山市15623611181: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哪些地方?面积有多少?、 -
右蓉氢化: 长江三峡以东都算中下游平原,20多万平方公里,主要包含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这些地方

佛山市15623611181: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 -
右蓉氢化: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所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

佛山市15623611181: 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及演化原因 -
右蓉氢化: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流水堆积形成的,水流从上游带来泥沙,堆积在下游,经过漫长的堆积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

佛山市15623611181: 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右蓉氢化: 应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不是处于板块的边缘,所以没有形成高山或者海沟之类、 在加上长江长年累月的冲刷,使得其地势地平,土壤肥沃.

佛山市15623611181: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右蓉氢化: 长江干流河道,按河道特征及流域地形,划分为上、中、下游.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km,流域面积100万km2.宜昌至江西湖口称中游,长950多km,流域面积68万km2,其中枝城至城陵矶河段,通称荆江,长约340km,其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调弦口已于1959年封堵)分泄江水入洞庭湖,与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汇合后,再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干流.长江经城陵矶后折向东北,到达武汉时有汉江汇入,再向东流至湖口又接纳鄱阳湖的赣、抚、信、饶、修等水系.湖口至长江口称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约12万km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防汛的重点地区

佛山市15623611181: 美索布达米亚平原,恒河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怎么来的? -
右蓉氢化:[答案] 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又名两河平原,由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两河在南部汇合成为阿拉伯河,形成三角洲. 恒河平原由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恒河下游段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组成下游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

佛山市15623611181: 我国三大平原土壤形成原因 -
右蓉氢化: 华北平原:新生代的坳陷沉积和黄河泥沙冲积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总的说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其中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汉江和赣、抚、信、鄱、修等河流泥沙冲积而成.苏皖沿江平原主要由长江泥沙沉积而成.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是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

佛山市15623611181: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
右蓉氢化: 地下水补给,湖水补给,季风气候性降雨补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