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是谁的典故 十面埋伏出自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员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十面埋伏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2、公元前202年,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把楚霸王项羽 的10余万大军重重围困在垓下,楚营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 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展开决战攻势。汉军 夜唱楚歌,楚卒相继亡去,羽闻之,疑汉已得楚,帐中饮酒, 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 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爱妃虞姬深明大义,遂伏剑自刎,留下 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项羽见大势已去,夜率800子弟 垓下突围,败至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遂乌江自刎, 年仅31岁。
3、因此,随着这场大决战的结束,“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和“霸王别姬”等成语典故也就产生并流传下来了。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 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 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垓下遗址”即古战场遗址于1986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是什么生肖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是什么生肖?答:四(巳)面楚歌,十(巳)面埋伏。巳,指(巳蛇)。答案:是(蛇,巳蛇)。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
2、四面楚歌的人物是项羽韩信 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屯兵垓下,布下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激怒霸王,他编了四句话,让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霸王率领十万大。3、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项羽,勇武过人是秦末乱世中一等一的高手,和刘邦...

当年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虽然首战失利,虽然十万楚军被近70万汉军团团包围,可是韩信并没有打算将包围圈放开一个口了,而是将楚军紧紧的围在垓下,正因为这种紧密的包围,因此在后世将这种紧密包围称为十面埋伏,意思就是四面八方都有埋伏,言外之意就是根本没有地方可逃走。然而这还不够,韩信还利用四面楚歌的攻心计谋瓦解了楚军的斗志,在重...

围魏救赵、四面楚歌、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

当年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呢?
韩信才没有那么妇人之心,已然“十面埋伏”要将项羽及其人马一网打尽,又何来“网开一面”之说。十面埋伏就是兵仙韩信辉煌军事成就的代表作之一,是来源于刘邦军事集团与项羽军事集团的楚汉战争期间,韩信作为刘邦军事集团的统帅,把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在垓下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这...

十面埋伏出自哪个战役?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势所以为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的来历是什么啊?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由此看来,垓下之战,其实没有什么十面埋伏之计,四面楚歌之计到有。十面埋伏之计始...

韩信的详细简介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在秦朝末期,他参加了反秦斗争并前往香粮和项羽,但他没有被任命。他不得不转投刘邦,夏厚英建议对待苏都,然后由肖和宝作为将军被崇拜...

霸王别姬,冲冠一怒为红颜,霸王别姬具体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同时...

韩信人物简介?
韩信,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

广南县17787951254: 十面埋伏讲的哪个历史人物 -
郁孟复方: 刘邦和项羽.

广南县17787951254: 十里埋伏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
郁孟复方:[答案] 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项羽的兵主要是楚地来的,所以在项羽的营寨四周吹奏楚国音乐,扰乱军心,又产生了成语“四面楚歌”,打败了项羽之后,刘邦军士回朝. 被改编为琵琶曲《十面埋伏》

广南县17787951254: 十面埋伏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郁孟复方: 《十面埋伏》的典故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秦朝末期的楚汉相争中著名的垓下之战: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展开最后的大决战.刘邦起用韩信为大将,以30万汉军的绝对优势把十万楚军紧紧包围在垓下楚营内.夜间...

广南县17787951254: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主人公是谁 -
郁孟复方: 4面楚歌是指项羽,用这个计谋的是张良.10面埋伏也是指项羽,用这个计谋的是韩信.

广南县17787951254: “十面埋伏”是张艺谋的电影,但“十面埋伏”源于什么典故? -
郁孟复方: 发生在楚汉战争中的一个典故.公元前202年,汉军将楚军主力困于垓下,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采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全歼楚军主力.项羽退至乌江,自刎身死.与垓下之战有关的成语和俗语还有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卷土重来等等.

广南县17787951254: 四面楚歌,十里埋伏 -
郁孟复方: 四面楚歌_成语解释 【拼音】: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就是十面埋伏.顾名思义“十面埋伏”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这场战争.

广南县17787951254: "十面埋伏"的由来 -
郁孟复方: 秦王朝宣告灭亡后,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的机会,而刘邦却从几次全军覆没中死里逃生,重整旗鼓.到垓下决战时,刘邦以30万的兵力包围了项羽的10万之 众.深夜,张良吹箫,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项羽率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外逃,而汉军以五千骑兵追击,最后在乌江边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广南县17787951254: 十面埋伏,围魏救赵,暗度陈仓,四面楚歌哪个不是发生在楚汉之争 -
郁孟复方: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势所以为十面埋伏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暗度陈仓 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围魏救赵 这个不是

广南县17787951254: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是什么意思 -
郁孟复方: 四面楚歌【拼音】: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 出处】: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十面埋伏【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释义】: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广南县17787951254: 十面埋伏的背景是那场战役 -
郁孟复方: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四面楚歌就是源于垓下之战中,后项羽兵败在乌江边拔剑自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