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

作者&投稿:仰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发生~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无论在哪个时代,也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要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奋斗。但在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征途中,必将经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无产阶级所面临的具体任务又不尽相同。无产阶级只有完成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才能最终完成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只有把无产阶级的总的奋斗目标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内容

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生产者的历史。但在以往的历史上,在私有制度下,在新旧社会更替的过程中,生产者阶级即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都不能担负起创立新社会的任务。而今,社会的发展已经提出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唯一的生产者阶级即无产阶级不但要担当起资本主义「掘墓人」的重担,还要担负起创立新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这就恢复了人类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社会的生产者阶级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开端。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包括夺取政权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实现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两个阶段。这两个革命阶段的区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客观过程的真实反映。这两个革命阶段提出的革命任务,革命的战略策略是不相同的,不能混淆。混淆了就会造成思想上行动上的混乱而不能克敌制胜,把这两个革命阶段连结起来使整个革命过程具有不断性的关键就在於是不是实现了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无产阶级革命最先发生和成功在俄国,看看十月革命就好,巴黎公社的可以不看

  十月革命(the October Revolution) ,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农兵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的领导下,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了一系列革命法令。随即苏维埃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阵营对于无产阶级政权极为恐惧仇恨,他们在1918-1920年多次发动干涉进攻,并且支持俄国的反动势力妄想扼杀革命,苏维埃俄国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工人农民支持下,取得了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进攻。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苏俄各族人民都建立了革命政权,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联合,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编辑本段]背景
  二月革命与两个政权并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彼得格勒的工人因为长期的战争、饥馑而走上街头,派去镇压的军队当场哗变。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沙皇被迫退位。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在二月革命中,工人、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没有领导这场革命。在革命成功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资产阶级在苏维埃中没有任何权力。武装也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苏维埃的手中。苏维埃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却还有一个临时政府凌架在他们之上。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苏维埃成员中,孟什维克占了大多数。布尔什维克则由于在战争中遭受镇压,但是当时,布尔什维克大多数领导人还在监狱和被流放,列宁此时在瑞士、斯大林还在流放地。广大工农群众缺乏政治经验,致使苏维埃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他们支持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在士兵(主要由农民构成)选举出的苏维埃中,社会革命党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则占了大多数,因为社会革命党人在农民中的传统威信较高。这些孟什维克都是二次革命论者。他们认为俄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还需要同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合作,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因而他们拥护临时政府。社会革命党人来自小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倾向追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在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之前也采纳了孟什维克拥护临时政府的政策。工人和士兵们不信任临时政府,但信任他们的领导人。临时政府的权威就建立在苏维埃领导人的支持上。这种现像被列宁称之为“双重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并且千方百计的扑灭革命火焰。
  四月提纲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当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布尔什维克支持临时政府的政策。列宁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勇于修正不切实际的理论去迎接现实的挑战。在二月革命后的俄国,临时政府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农民不是追随临时政府,就是支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没有独立的政治纲领。或者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开始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或者是临时政府取得胜利,埋葬二月革命的果实,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布尔什维克政策的改变不仅使自身分裂,同时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阵营也产生分裂。一部分国际主义的孟什维克党人和左翼社会革命党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的行列。托洛茨基领导的区联派也全体加入布尔什维克。
  七月流血周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于7月1日冒险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发动进攻,妄图用战争消灭革命。这次冒险进攻遭到惨败,十天内俄军损失六万人,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到首都,工人士兵群情激昂。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和其他革命群众在1917年7月16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还苏维埃。临时政府派出军队进行血腥的镇压,600多名工人死伤。这就是著名的七月流血事变。这次屠杀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以革命的暴力打倒反革命的暴力。7月26日,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联合政府,对工人和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全面的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布尔什维克党转入地下,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俄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列宁写作《国家与革命》
  1917年7月21日晚上11点多种,彼得格勒海滨火车站开出了最后一列客车。乘客中有一位芬兰农民打扮的人,到距芬兰边界不远的拉兹里夫下了车,他就是列宁!拉兹里夫湖波光粼粼。列宁就住在湖边的 一座草棚里。草棚有个厨房:两个树杈架起一根木头,上面挂着一口小锅。草棚前,清出了一块空地,放着两个树墩,一个当桌子,一个当凳子。列宁风趣的把这里叫做“我的绿色办公室”。他在这里紧张的战斗。他仔细阅读彼得格勒出版的每一种报纸,分析革命形势‘它写出一篇篇战斗的檄文送往革命的摇篮,指导革命的进程。夜深了,响起了木桨拍击湖水的响声,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代表来到列宁这里,汇报工作听取指示。拉兹里夫湖畔的篝火在漆黑的夜里格外明亮,这里连接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列宁在这里刻苦忘我的工作思考,写下了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著作《国家与革命》,8月中旬临时政府的秘探盯住了拉兹里夫湖畔。8月31日列宁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装扮成铁路工人,避开了反动当局的监视,到达赫尔辛基夜深人静了,赫尔辛基哈格涅卡娅广场一号楼的一间屋子里灯火辉煌,已是夜深人静时,纸和笔摩擦的沙沙声长久不息,列宁继续完成他光辉的著作。《国家与革命》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光辉著作,它不仅对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起了巨大理论指导作用,而且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光明的道路。
  平定科尔尼洛夫叛乱
  七月流血周后新任俄国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在美英法等协约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9月7日发动了叛乱。他以维护首都秩序为借口,把亲信部队克雷莫夫的哥萨克第3骑兵军和由高加索山民组成的“野蛮师”调往列宁格勒,不仅要镇压工兵代表苏维埃,而且向临时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逼临时政府成员全体辞职,并把全部政权转交给他。叛军还宣布在首都,喀琅施塔得、芬兰、爱沙尼亚等地实行戒严并成立战地法庭。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不得不求救于苏维埃,而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掌权的苏维埃又不得不借重于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什维克党同克伦斯基、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结成暂时联盟,共同对付科尔尼洛夫。在党的号召下,彼得格勒等地的工人和士兵积极地行动起来,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也积极地投入了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的斗争,9月12日,克雷莫夫看到叛乱成功无望而自杀,科尔尼洛夫被撤职并被逮捕。叛乱被粉碎了。
  准备武装起义
  9月,布尔什维克在各大城市的苏维埃中都取得了绝对多数。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主张渐渐被大多数群众所接受。列宁现党的中央委员会提出组织武装起义的任务。 克伦斯基政府命令彼得格勒的卫戍武装开赴前线,意图把革命武装消耗在大战中。托洛茨基亲赴卫戍区,说服他们留下。在这个过程中,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苏维埃建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并以该委员会的名义向卫戍武装下达了命令。命令下达后,得到了卫戍武装的认可。这一事件标志着苏维埃开始接掌政权。军事革命委员会也在后来成为起义的指挥机构。临时政府企图阻止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11月2日,临时政府派士官生——他们是临时政府唯一可用的力量,占领彼得格勒最重要的据点,并试图封闭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人之路》和《士兵》报,搜捕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切断彼得格勒苏维埃与工人区的电话联系,密令彼得格勒军分区司令派兵进攻斯莫尔尼宫——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
  11月6日,列宁写信给党中央委员会,要求在当天晚上逮捕临时政府人员,解除士官生等的武装。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提前于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举行武装起义。这时,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士兵和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与工人赤卫队,已转到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托洛茨基负责起义部队总指挥。11月7日凌晨,列宁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高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从6日夜见到7日上午,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7日凌晨1时起义部队占领了邮政总局。2时攻占了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接着关闭了政府大楼的照明电路,电话局切断了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电话。6时左右,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已经占领了皇宫大桥。除了宫廷广场和伊萨基耶夫斯卡广场地区,其他地区几乎都掌握在起义者的手里。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10时,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但临时政府仍负隅顽抗,2000多名军官和士官生继续盘踞着冬宫。下午5~6时,2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9辆军车包围了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它于6时20分缴械投降。8时过后,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下达了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书,遭到拒绝。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越过了街垒,迅猛的冲向冬宫,在冬宫的楼梯间里和楼梯上,革命士兵和工人赤卫队员同士官生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到8日凌晨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终于被攻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第二次全俄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归转工人农民士兵代表苏维埃。11月8日,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下设各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11月9日清晨大会胜利闭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取消旧政府部门、旧法院、旧警察,复员了旧军队。着手建立人民委员会各部、人民法院、工农检察院、工人警察,并组建新的工农红军。废除帝俄时期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权利平等,男女平等,废除教会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了银行、铁路、工厂。后来,将大工业国有化,实行对外贸易的垄断,实行8小时工作制,由工人监督生产。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1918年初废除沙皇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这就使苏维埃人民不受外国资本的剥削。为巩固革命政权,成立了以捷尔任斯基主持的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以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
  在国内,布尔什维克刚刚夺取政权,尚不稳固。俄国人民都在观望布尔什维克的对外政策。在国际上,世界人民虽然厌弃帝国主义战争,但却找不到退出大战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预见到,如果俄国首先退出战争,就会给交战国的人民一个动力和一个榜样。俄国革命就会从欧洲革命中找到出路。战后的革命浪潮证明了列宁的预见。
  十月革命的设计者们是以国际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俄国革命的。他们深深理解俄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有机组成。他们懂得,以革命反对战争是无产阶级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最有力武器。
  [编辑本段]影响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4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编辑本段]十月革命以来世界潮流的反思
  历史问题与理论根源
  刘周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潮流,是十九、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潮流。但是,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相继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最低的持久的低潮。这种持久低潮的出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严重的失败。它的形成固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但是,如此重大的失败,如果说丝毫没有理论指导上的原因,那是说不通的。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理论方面的原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持久低潮的发生,也有其理论方面的根源。
  (二)这个理论根源,
  在于过多地强调了阶级矛盾而忽视了民族矛盾,忽视了革命过程中物质利益的驱动作用,忽视了革命只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与落后民族的无产阶级,存在着“长远”的共同利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与本国资产阶级则有着直接的共同利益:资产阶级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结果,不仅使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利润,而且使无产阶级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待遇。因此,在帝国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实际上充当着资产阶级“高额利润”的分赃者。他们因为这种“分赃”而滋长机会主义,放松或放弃了对本国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归根结底,就是形成了恩格斯所讲的“资产阶级化了的无产阶级”和“剥削全世界的民族。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形成受剥削的民族。
  所以,在实践中“剥削民族”中的“资产阶级化了的无产阶级”更多地是根据其直接利益和民族观念,与本国资产阶级实行了联合。而不是根据实现共产主义的长远利益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友情,与受剥削民族的无产阶级实行联合。这也就是列宁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里“只有李卜克内西一人代表社会主义,代表无产阶级事业,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的真正原因——因为德国的无产阶级实行了与本国资产阶级的联合。同样的,在遭受“剥削民族”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时候,受剥削民族的无产阶级也是与本国资产阶级实行联合,以抵御外侮。抗日时期中国各阶级统一战线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抗日时期日本无产阶级的大部也在事实上充当了日本资产阶级侵略中国的附庸)。
  所以,在世界已经划分成剥削民族和受剥削民族的时代——无论在剥削民族还是在受剥削民族,其国内阶级矛盾或者因“无产阶级参与掠夺后的分赃”而获得缓和;或者因遭受外来压迫而被搁置——总之是阶级矛盾普遍的降到了次要的位置而为民族矛盾所取代。所以就本时代的现实而言,无产阶级首先是民族的无产阶级,其次才是世界的无产阶级,民族的凝聚力远超过阶级的凝聚力。无产阶级的民族性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影响和冲击,已经构成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的巨大局限。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先哲们虽然很早就有所认识,但是始终没有将其上升到原则的高度和理论的高度,来指导革命实践。因而在这一问题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境地。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归于低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所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持久低潮的出现不仅是实践的失败,而且也是理论的失败。这一理论失败的要害,就是没有把“全世界受剥削民族联合起来”放到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样重要或者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始终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大的敌人和最大的障碍。任何有利于战胜和克服这一障碍的策略都是革命的和科学的。而要克服这一障碍,没有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联合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要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就不能把尚未发生革命的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即统治阶级)推向帝国主义一边。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虽然也压迫和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但是他们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决定了他们必然有民族革命的要求。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而且也只能在少数的国家和地区首先发生,而首先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只有联合大多数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才能最终战胜世界的帝国主义,完成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首先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的过于激烈的国内阶级斗争,正是在这一点上帮助了帝国主义。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只有对本国资产阶级采取一定的阶级联合,才可能真正联合尚未发生革命的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而只有联合了被压迫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才可能联合到他们所统治的整个民族。只有联合了大多数的整个的被压迫民族,才可能最终战胜帝国主义,最终完成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所以结果是,不仅把应该联合的力量吓跑了,而且还把这一力量推到了帝国主义一面。正是由于这一战略性的错误,才使得无产阶级革命在二战刚过不久即陷入了停止不前的状态。之所以出现这种停止不前的状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大量的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被压迫民族投靠了帝国主义。所以,二战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共产主义国家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本身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错误的最严重后果。这种对峙的第一个产物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停止不前,第二个产物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不断改变颜色。苏联崩溃时的苏共早已不是无产阶级的苏共,而是一个质变为资产阶级政党的苏共,所以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并不是消灭苏共的元凶,他们只是办理了一个终止苏共的法律手续而已。
  (四)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共产主义国家阵营的对峙,也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各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害怕无产阶级革命而普遍的在其国内采取了较大程度的阶级让步措施,改善本国无产阶级的政治待遇和生活状况,所以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均较缓和。其次是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采取了较多的政治拉拢和经济援助措施,加强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团结。而这时候的共产主义领导者们,则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停止不前而对革命前途丧失了信心,信心的丧失最后就导致了信仰的丧失,而信仰的丧失就使革命队伍不断发生异化和质变。于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在不知不觉中变就成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所以,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是从各国共产党的质变开始的。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就其实质而言,并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它的全部意义不过是帮助人们确认了业已发生多时的质变。因此从这一点上讲,它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积极的意义无疑是主要的。
  (五)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是以苏联十月革命为重要标志的二十世纪共运高潮的一个终结,也是新的共运高潮的开始。随着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崩溃以及资产阶级对共运失败的庆贺,各国资产阶级曾经长期执行的阶级缓和政策将必然地发生变化,帝国主义曾经长期执行的拉拢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的政策也将必然地发生变化。因此,普遍于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与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矛盾的激化,将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新的更大更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必然为新的空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准备好一切条件。
  [编辑本段]十月革命原因
  (一)20世纪初,俄国经济仍然相对落后于美国资本主义强国。
  (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全国有一千多万人被拉去当兵,伤亡数百万人。前线很多士兵没有鞋子,甚至几个人共用一支枪。国内大片耕地荒芜,工厂倒闭,物价飞涨,食物极度短缺,首都彼得格勒有一天甚至连一个面包都买不到(其实,面包的短缺另有原因,而且是二月革命发生直接原因之一,即沙俄政府因病源短缺而将面包师也征入部队,造成首都面包脱销[1])。
  (三)经济濒于崩溃。
  (四)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概念须要解说和界定。这两个概念一直是混用的,说无产阶级革命,也意味著就是社会主义革命:说社会主义革命,也意味著就是无产阶级革命。但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来考察,这两个概念是应当而且必须明确区分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内涵比较广泛的一般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对的概念。它包括无产阶级在没有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之前,不管革命的任务,革命的社会内容是什麼,只要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革命,都可以叫做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的目的或者说革命的直接任务,就是使无产阶级夺取政治的统治地位,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社会主义革命当然是而且只能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革命,但这是在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进行的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的革命。无论就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任务和革命的方式来说,同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的革命是有区别的。

试简单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方面来加以考察。

有资本主义就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但作为政治上独立的阶级行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则始自1848年巴黎工人阶级的六月起义。马克思、恩格斯把这次起义叫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大搏斗」。这次起义是由於1848年2月革命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宣布和解散「国家工厂」引发的。巴黎工人阶级为捍卫「国家工厂」在「民主和社会共和国」的口号下举起了义旗,筑起道道街垒,与临时政府对抗。结果遭到了临时政府的军政部长卡芬雅克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在这次起义中,工人阶级虽然还没有意识到或感觉到首先要争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然后才能争得经济的和社会的解放,但革命斗争的客观逻辑已经把夺取政权的问题提到工人阶级的面前。所以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巴黎工人阶级为保卫自己的革命武装而进行的反对凡尔塞梯也尔资产阶级政府的起义。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马克思认为「公社的秘密就在於: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於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而恩格斯则说: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1917年2月到10月的俄国革命是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争得「和平、面包和自由」同封建地主贵族资本家进行坚决的斗争,摆脱了形形色色的妥协派的拘绊,推翻了沙皇专制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即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在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下,才把「破坏」旧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新社会的革命任务提上议事日程。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革命事实上或客观上是分为夺取政权,确立无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阶段,和在无产阶级政权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的。这两个革命阶段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为主轴,连结成连续不断的过程,只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确定地建立起来,在自身的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向前发展时,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才告结束。

下面我们从马、恩、列的著作中摘引有关的论述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这个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0年3月写的《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指出:在1848年的革命中,自由资产阶级一掌握政权,就利用手中的政权来反对无产阶级。而「民主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根本不愿为革命无产者的利益而变革整个社会。他们所要求的社会制度的改变,是想使现存社会尽可能让他们感到满意和舒服。」当革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便「要求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占统治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间的竞争停止。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在於改变私有制,而在於消灭私有制,不在於掩盖阶级矛盾,而在於消灭阶级,不在於改良现存社会,而在於建立新社会。」我们的口号应当是「不断革命。马克思这段重要的论述虽然是对当时西欧的革命而言,但对於今天的世界无产阶级来说,也特别有指导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一连串革命的失败,恰恰是由於忘地了或者说背叛了马克思的这些教导。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整个进程中,首先是推翻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共和的形形色色的私有者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然后依靠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来「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新社会」。

马克思写於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如下的话:「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我们知道马克思在写《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根据当时掌握到的历史资料,他把过去社会形态的演进划分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几个历史时代。现在,社会演进到社会主义时代还要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亦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从来没有那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怀疑过马克思提出的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这个论断充分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特点。

历史上任何新旧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都有一个过渡时期。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与过去的新旧社会更替的过渡时期不同。比如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在资产阶级尚未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之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早就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成长和发展了,只是当它发展到同封建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锐变成公开炸裂时,资产阶级才起来闹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这时候,资本主义社会就能在自身的经济基础上向前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此结束。而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转变。很显然,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母胎中孕育成长。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公有制的诞生和私有制的灭亡只能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后才能发生。所以,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并不表明革命的结束;革命还要继续发展到新的阶段上去,即转到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实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阶段上去,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才告结束。

对於这个问题,列宁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说得更为明确。1918年1月ll日,即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才两个月又四天,列宁在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关於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其中说:「没有一个社会主义者不承认这样一个真理,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漫长的、比较困难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形式在很多方面将取决於占优势的是小私有制还是大私有制,是小农业还是大农业。不言而喻,在一个人人识字和全国都是大农业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和俄国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情况不可能是相同的。」

列宁又说:「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几十年考察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成长,清楚地看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经过长期分娩的痛苦,经过长期的无产阶级专政,摧毁一切旧东西,无情地消灭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团结全世界的工人,全世界的工人则应当联合起来,保证彻底的胜利。」

1918年3月间,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其中谈到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时,他说,「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於:对於从封建制度中生长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来说,还在旧制度内部,新的经济组织(指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引者)就逐渐成长起来,它逐渐改变封建社会的一切方面,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社会主义革命却处在另一种种情况中,由於历史造成的不得不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这里除破坏任务外,还加一些空前困难的任务,即组织任务。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的经历后说:「当时,战胜国内敌人的任务是极其容易的。建立政权的任务也是极其容易的。因为群众已为我们创立了这个政权的骨骼和基础,苏维埃共和国一下子就诞生了。可是还剩下两个非常困难的任务,这两个任务无论如何不能用我们革命在最初几个月间所经历的那种胜利进军的方式来解决。」这两个是:「第一就是摆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面前的组织任务,」即「组织计算工作,监督各大企业,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万万人都尊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整体--这就是我们肩上的巨大的组织任务。」「根据目前的劳动条件,这个任务无论如何不能容许像我们从前解决国内战争任务那样用高呼『呜啦』的方式来解决。」

第二个任务是:「我国革命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历史课题就是:必须解决国际问题,必须唤起世界革命,必须从我们狭隘的民族革命转到世界革命。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任务是困难到了极点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如果我国革命始终是孤立无援;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末毫无疑问,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

列宁这些话说得再清楚不过的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是在一个国家内战胜国内敌人,推翻阶级敌人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在列宁看,这比较地说是「极其容易的」。「苏维埃共和国一下子就诞生了」。可是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并不是革命的结束,革命还要向前发展,还要去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组织任务」和「国际革命」或「世界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无产阶级在一个国家夺取政权之后,凭藉自己掌握的政权领导全体劳动人民组织社会主义新社会和推进世界革命的任务。特别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里,要完成这个革命任务是「非常困难」的,是不能用夺取政权的方式来进行的。一般来说,不论是在先进国家还是落后国家,在这个革命阶段中,革命的对象已经不是推翻那一个阶级统治的问题,而是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阶级政权下领导全体劳动人民如何进行改变旧社会私有制,建立符合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

1918年4月间,列宁写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又一次提到过去历次资产阶级革命同现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并要求俄共布尔什维克党员及一切劳动群众的「觉悟分子」要理解这个区别,他说:「在过去资产阶级革命中,劳动群众的主要任务,是完全消灭封建制度,中世纪制度这种消极的或者说破坏性的主要任务;组织新社会的积极的或者说建设性的工作,是由占人口少数的有产者即资产者来完成的。他们能够不顾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反抗而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个任务,原因不仅在於受资产者剥削的群众由於自身的痪散和不成熟,当时的反抗极其微弱,而且还在於自发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在无政府状态中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组织力量。」相反,「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因而也在我们於1917年10月25日(俄历)所开始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它所领导的贫苦农民的主要任务,却是进行积极的或建设性的工作,就是要把极其复杂和精密的新的组织系统建立起来,对千百万人生存所必须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这种革命,只有在人民大多数首先是劳动群众大多数表现出有历史意义的独立创造精神之下,才能顺利实现。只有在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能够表现出充分的自觉性、思想性、坚定性和忘我精神的情形下,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有保障。我们建立了使被压迫的劳动群众能够积极参加独立建设新社会的新型国家,但是这只是解决了困难任务的一小部分。主要的困难是在经济方面,即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普遍的最严格的计算和监督,提高劳动生产力,使生产在事实上社会化。」

「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随著剥夺剥削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於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并且为此)就要有更高的劳动组织。」

上引列宁所说的话明白地指出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1917年10月25日才开始的。这就是说,在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之后,才开始把社会主义的革命任务,即创造高於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列宁还特别指出,这是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即不管是先进国家的还是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实际情况都是如此。

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生产者的历史。但在以往的历史上,在私有制度下,在新旧社会更替的过程中,生产者阶级即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都不能担负起创立新社会的任务。而今,社会的发展已经提出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唯一的生产者阶级即无产阶级不但要担当起资本主义「掘墓人」的重担,还要担负起创立新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这就恢复了人类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社会的生产者阶级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开端。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包括夺取政权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实现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两个阶段。这两个革命阶段的区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客观过程的真实反映。这两个革命阶段提出的革命任务,革命的战略策略是不相同的,不能混淆。混淆了就会造成思想上行动上的混乱而不能克敌制胜,把这两个革命阶段连结起来使整个革命过程具有不断性的关键就在於是不是实现了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内涵比较广泛的一般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对的概念。它包括无产阶级在没有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之前,不管革命的任务,革命的社会内容是什麼,只要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革命,都可以叫做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的目的或者说革命的直接任务,就是使无产阶级夺取政治的统治地位,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社会主义革命当然是而且只能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革命,但这是在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进行的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的革命。无论就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任务和革命的方式来说,同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的革命是有区别的。

试简单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方面来加以考察。

有资本主义就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但作为政治上独立的阶级行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则始自1848年巴黎工人阶级的六月起义。马克思、恩格斯把这次起义叫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大搏斗」。这次起义是由於1848年2月革命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宣布和解散「国家工厂」引发的。巴黎工人阶级为捍卫「国家工厂」在「民主和社会共和国」的口号下举起了义旗,筑起道道街垒,与临时政府对抗。结果遭到了临时政府的军政部长卡芬雅克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在这次起义中,工人阶级虽然还没有意识到或感觉到首先要争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然后才能争得经济的和社会的解放,但革命斗争的客观逻辑已经把夺取政权的问题提到工人阶级的面前。所以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巴黎工人阶级为保卫自己的革命武装而进行的反对凡尔塞梯也尔资产阶级政府的起义。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马克思认为「公社的秘密就在於: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於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而恩格斯则说: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1917年2月到10月的俄国革命是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争得「和平、面包和自由」同封建地主贵族资本家进行坚决的斗争,摆脱了形形色色的妥协派的拘绊,推翻了沙皇专制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即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在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下,才把「破坏」旧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新社会的革命任务提上议事日程。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革命事实上或客观上是分为夺取政权,确立无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阶段,和在无产阶级政权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的。这两个革命阶段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为主轴,连结成连续不断的过程,只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确定地建立起来,在自身的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向前发展时,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才告结束。

下面我们从马、恩、列的著作中摘引有关的论述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这个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0年3月写的《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指出:在1848年的革命中,自由资产阶级一掌握政权,就利用手中的政权来反对无产阶级。而「民主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根本不愿为革命无产者的利益而变革整个社会。他们所要求的社会制度的改变,是想使现存社会尽可能让他们感到满意和舒服。」当革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便「要求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占统治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间的竞争停止。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在於改变私有制,而在於消灭私有制,不在於掩盖阶级矛盾,而在於消灭阶级,不在於改良现存社会,而在於建立新社会。」我们的口号应当是「不断革命。马克思这段重要的论述虽然是对当时西欧的革命而言,但对於今天的世界无产阶级来说,也特别有指导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一连串革命的失败,恰恰是由於忘地了或者说背叛了马克思的这些教导。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整个进程中,首先是推翻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共和的形形色色的私有者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然后依靠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来「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新社会」。

马克思写於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如下的话:「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我们知道马克思在写《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根据当时掌握到的历史资料,他把过去社会形态的演进划分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几个历史时代。现在,社会演进到社会主义时代还要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亦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从来没有那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怀疑过马克思提出的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这个论断充分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特点。

历史上任何新旧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都有一个过渡时期。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与过去的新旧社会更替的过渡时期不同。比如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在资产阶级尚未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之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早就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成长和发展了,只是当它发展到同封建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锐变成公开炸裂时,资产阶级才起来闹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这时候,资本主义社会就能在自身的经济基础上向前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此结束。而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转变。很显然,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母胎中孕育成长。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公有制的诞生和私有制的灭亡只能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后才能发生。所以,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并不表明革命的结束;革命还要继续发展到新的阶段上去,即转到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实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阶段上去,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才告结束。

对於这个问题,列宁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说得更为明确。1918年1月ll日,即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才两个月又四天,列宁在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关於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其中说:「没有一个社会主义者不承认这样一个真理,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漫长的、比较困难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形式在很多方面将取决於占优势的是小私有制还是大私有制,是小农业还是大农业。不言而喻,在一个人人识字和全国都是大农业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和俄国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情况不可能是相同的。」

列宁又说:「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几十年考察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成长,清楚地看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经过长期分娩的痛苦,经过长期的无产阶级专政,摧毁一切旧东西,无情地消灭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团结全世界的工人,全世界的工人则应当联合起来,保证彻底的胜利。」

1918年3月间,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其中谈到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时,他说,「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於:对於从封建制度中生长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来说,还在旧制度内部,新的经济组织(指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引者)就逐渐成长起来,它逐渐改变封建社会的一切方面,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社会主义革命却处在另一种种情况中,由於历史造成的不得不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这里除破坏任务外,还加一些空前困难的任务,即组织任务。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的经历后说:「当时,战胜国内敌人的任务是极其容易的。建立政权的任务也是极其容易的。因为群众已为我们创立了这个政权的骨骼和基础,苏维埃共和国一下子就诞生了。可是还剩下两个非常困难的任务,这两个任务无论如何不能用我们革命在最初几个月间所经历的那种胜利进军的方式来解决。」这两个是:「第一就是摆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面前的组织任务,」即「组织计算工作,监督各大企业,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万万人都尊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整体--这就是我们肩上的巨大的组织任务。」「根据目前的劳动条件,这个任务无论如何不能容许像我们从前解决国内战争任务那样用高呼『呜啦』的方式来解决。」

第二个任务是:「我国革命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历史课题就是:必须解决国际问题,必须唤起世界革命,必须从我们狭隘的民族革命转到世界革命。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任务是困难到了极点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如果我国革命始终是孤立无援;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末毫无疑问,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

列宁这些话说得再清楚不过的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是在一个国家内战胜国内敌人,推翻阶级敌人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在列宁看,这比较地说是「极其容易的」。「苏维埃共和国一下子就诞生了」。可是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并不是革命的结束,革命还要向前发展,还要去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组织任务」和「国际革命」或「世界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无产阶级在一个国家夺取政权之后,凭藉自己掌握的政权领导全体劳动人民组织社会主义新社会和推进世界革命的任务。特别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里,要完成这个革命任务是「非常困难」的,是不能用夺取政权的方式来进行的。一般来说,不论是在先进国家还是落后国家,在这个革命阶段中,革命的对象已经不是推翻那一个阶级统治的问题,而是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阶级政权下领导全体劳动人民如何进行改变旧社会私有制,建立符合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

1918年4月间,列宁写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又一次提到过去历次资产阶级革命同现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并要求俄共布尔什维克党员及一切劳动群众的「觉悟分子」要理解这个区别,他说:「在过去资产阶级革命中,劳动群众的主要任务,是完全消灭封建制度,中世纪制度这种消极的或者说破坏性的主要任务;组织新社会的积极的或者说建设性的工作,是由占人口少数的有产者即资产者来完成的。他们能够不顾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反抗而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个任务,原因不仅在於受资产者剥削的群众由於自身的痪散和不成熟,当时的反抗极其微弱,而且还在於自发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在无政府状态中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组织力量。」相反,「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因而也在我们於1917年10月25日(俄历)所开始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它所领导的贫苦农民的主要任务,却是进行积极的或建设性的工作,就是要把极其复杂和精密的新的组织系统建立起来,对千百万人生存所必须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这种革命,只有在人民大多数首先是劳动群众大多数表现出有历史意义的独立创造精神之下,才能顺利实现。只有在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能够表现出充分的自觉性、思想性、坚定性和忘我精神的情形下,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有保障。我们建立了使被压迫的劳动群众能够积极参加独立建设新社会的新型国家,但是这只是解决了困难任务的一小部分。主要的困难是在经济方面,即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普遍的最严格的计算和监督,提高劳动生产力,使生产在事实上社会化。」

「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随著剥夺剥削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於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并且为此)就要有更高的劳动组织。」

上引列宁所说的话明白地指出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1917年10月25日才开始的。这就是说,在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之后,才开始把社会主义的革命任务,即创造高於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列宁还特别指出,这是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即不管是先进国家的还是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实际情况都是如此。

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生产者的历史。但在以往的历史上,在私有制度下,在新旧社会更替的过程中,生产者阶级即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都不能担负起创立新社会的任务。而今,社会的发展已经提出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唯一的生产者阶级即无产阶级不但要担当起资本主义「掘墓人」的重担,还要担负起创立新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这就恢复了人类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社会的生产者阶级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开端。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包括夺取政权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实现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两个阶段。这两个革命阶段的区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客观过程的真实反映。这两个革命阶段提出的革命任务,革命的战略策略是不相同的,不能混淆。混淆了就会造成思想上行动上的混乱而不能克敌制胜,把这两个革命阶段连结起来使整个革命过程具有不断性的关键就在於是不是实现了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你要是想知道真实客观的历史,就不要拘泥于历史课本上的知识。那上面很多的“知识”是为了现在的目的而刻意扭曲的。

既然要写“无产阶级革命”,就要把握两点,一个是无产阶级,第二个是革命(而不是改革)。

无产阶级是“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讲的。自从欧洲中世纪后期,大航海开始后,社会生产形态逐渐由过去的农业经济,也就是地主-农民经济,发展成手工工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就是工场主-手工工人。这时的手工工人仍然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如土地,有点类似今天的农民工,一边打工一边还有土地。他们是无产阶级的雏形。

在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力的大发展,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整合,近代工厂经济又代替了手工工场经济,资本家-工人变成了社会主要阶层。工人阶级由于不再占有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而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他们在政治上没有任何优势和权利,从事艰苦的生产劳动,生活却得不到保障。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政治力量,对无产阶级进行压迫剥削,维持自己的富裕生活。这种强烈的社会对比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

写文章可以从这样几个地方切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经济背景,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其指导理论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主要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要知道在马克思主义之外,欧洲存在过许多无产阶级理论)。其实践,主要有1848年革命,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中国没有无产阶级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必然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过去的无产阶级同样可以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无产阶级同样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工会组织、社会团体维护合法权益。同时欧美多数发达国家实行国家福利制度,通过税收调解社会分配,让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国家教育、医疗等等福利待遇,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在这些变化下,资本主义国家已不具备暴力革命的条件,因而无产阶级革命不会再发生了。

我们刚刚学了这个问题。嘿嘿···

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很严重,无论是每天的工作时间还是温饱问题,是政治权利问题还是薪酬问题。所以无产阶级开始反抗。一开始是小规模、无组织地反抗,到后来是大规模、有组织、有领导的起义,甚至还一度占领了国家的军火库,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只是无产阶级的萌芽。后来有了空想社会主义,但是它的规模小,只能依靠个别富裕的资本家的资助维持,且其他大面积的是资产阶级的地区,不能与资本主义共存。所以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诸多之前的人类优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共产主义,它是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所以成为后来指导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思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巴黎公社,不过也失败了。

不好意思,我们只学到这里,具体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情况还没学,而且我的历史书也没带回来,所以只能提供个大概内容,请见谅。希望对你有帮助。


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发生?
而今,社会的发展已经提出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唯一的生产者阶级即无产阶级不但要担当起资本主义「掘墓人」的重担,还要担负起创立新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这就恢复了人类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社会的生产者阶级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开端。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包括...

为什么会爆发无产阶级革命?
你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资本主义压榨,剥削。所以无产阶级工农阶级需要领导去反抗。这时候马克思诞生!改变局面!

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会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请点采纳谢谢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2、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先后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皇权,最终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没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统治危机。3、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19世纪...

请问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失败说明了什么?
2、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

中国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发动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革命性、妥协性 1.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2.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 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取代封建主义?
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革命就产生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前面,不合时宜的封建制度相对滞后,所以由先进生产力所支持的资产阶级革命就必然胜利。以上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对此进行的解释。此外,资本主义学者还有根据市场与社会、人才流动与社会,等等无数论证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会胜利的理论。太多,就不...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会战胜封建主义制度
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革命就产生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前面,不合时宜的封建制度相对滞后,所以由先进生产力所支持的资产阶级革命就必然胜利。以上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对此进行的解释。此外,资本主义学者还有根据市场与社会、人才流动与社会,等等无数论证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会胜利的理论。太多,就不...

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成功?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3、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4、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5、组织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6、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正义的斗争。7、人民群众...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因为无产阶级一无所有,它去革命没有损失,不用害怕会有损失。马克思说过,让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面前颤抖吧,我们失去的知识锁链,得到的将会是整个世界。就是说,革命后的无产阶级失去的知识对他们的剥削,得到的会是自由和权力,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鄂温克族自治旗14718383797: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的观点) - 搜狗百科
乐正保韵洁:[答案] 5.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正确答案】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请采纳~

鄂温克族自治旗14718383797: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原因? -
乐正保韵洁: 赢得自由,反对压迫,剥削!

鄂温克族自治旗14718383797: 一战期间,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首先爆发在俄国的主要原因是 -
乐正保韵洁:[选项] A. 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俄国尖锐的社会矛盾 C. 俄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鄂温克族自治旗14718383797: 为什么只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
乐正保韵洁:[答案] 因为只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存在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因素——无产阶级.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时候的无产阶级才会不懂觉悟、不断壮大,终于发展成为能够走上历史舞台的新兴力量,这是发生社会...

鄂温克族自治旗14718383797: 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乐正保韵洁: 一、客观原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前线后方薄弱. 二、主观原因 1、事业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3、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 4、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 5、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鄂温克族自治旗14718383797: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二月革命”为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 -
乐正保韵洁:[答案]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

鄂温克族自治旗14718383797: 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1917年俄国取得胜?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
乐正保韵洁: 俄国是帝国主义阵线中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经济落后的国家比较容易首先引起革命,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落后的经济不能支持它与德等国家进行长期的战争,而一战更加引起了俄国国内对俄统治者及落后经济的不满,所以它成为第一个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 1.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俄国的帝国主义带有明显的军事封建 色彩,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大,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3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有较成熟的布尔什维党的建立;还有革命同盟军-占全国大多数人口的贫苦农民. 4.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14718383797: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急- -
乐正保韵洁:[答案]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比较尖锐、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的国家.然而,十月革命却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的俄国并取得胜利,这一现象使许多学生难以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