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带你了解一个真实的佛陀——《佛陀传》

作者&投稿:禹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提起佛陀,很多人都很熟悉,知道他是佛教的创始人,但是两千年前的乔达摩悉达多究竟是怎样一位传奇的人物?其实很多人对他并不了解。

佛陀是人还是神?他究竟有什么样过人教义,能够流传几千年?他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

关于佛陀的故事很多,直到看了一行禅师的《佛陀传》 ,才对佛陀有了真实全面的了解。

一行禅师在《佛陀传》一书中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一 、王子出生

悉达多王子是释迦族国王净饭王之子。

  王子 出生后,王宫上下都很开心。然而不久当时的一位圣者曾经预言,悉达多王子将来会成为伟大的修道之人,净饭王为此担忧不已,他希望王子能够继承自己的王国,并扩大疆土,他可不想王子成为什么出家人,他竭尽所能给王子最好条件,培养他成为王国的继承者。

悉达多王子从小和其他的是释迦族族王子,一起学习写作音乐和体育,天生聪颖过人的戏悉达多,很快便通晓各个科目,老师们对他的聪明也非常的惊讶,从没有见过一个比悉达多更为出众的学生。

王子精通数学武术和音乐,他最感兴趣的是当属当时的哲学研读,他读完了所有的吠陀后,对内容的见解和信念都细心的思考和分析,尤其集中精力去研究《梨俱吠陀》,《夜矛吠陀》这两本经典。同时也用心研究其他的婆罗门,点击包括梵书和奥义书。同时也对婆罗门的基本教育产生了一些疑问。

悉达多很喜欢和隐士和僧人交流,向他们学习和交流。

王子从小就心中充满爱心,爱护一切生命,不仅关心穷苦和下层百姓,也爱护小动物,经常为小虫,小鸟祈祷。

二、王子结婚生子

随着王子的成长,他对哲学方面和修道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净饭王担忧也与日俱增,所以他们决定给王子找一个妻子,希望有一个家庭之后,可以让王子安心。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位温柔善良的公主,耶输陀罗,王子也对她一见倾心,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慈悲之心,关心穷人,反对社会的不公平。她支持悉达多王子寻道,相信他一定可以找到人生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很快他们有了一个小男孩,给整个王宫带来了快乐。

但随着对社会真实生活的了解,看到政治生活的尔虞我诈,背后的根源切都是人性的自私和无明。

后来王子出游看到人类承受着生老病死的痛苦,无论儿童,壮年,老年都无法逃脱,王子倍感焦虑,解脱之道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

三、出家寻道

在一场盛大的晚宴之后,王子决定离开皇宫,他深情的看了儿子和妻子一眼,和自己的车夫一起离开皇宫,看着自己熟悉的城市,这是自己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他对暗下决心,如果找不到大道,决不会回来的。

到达边境之后,王子将自己的头发、短剑、项链交给了车夫,让他告诉自己的父亲不用担心,如果找到大道,自己会回去看他们。

王子首先拜了当时著名阿罗逻迦罗摩大师修道,很快就达到了别人几十才能的进步,陆续修到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的境界。后来又在乌陀迦大师修的非想非非想境界。

然而悉达多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他决定继续独自修行,他开始了几个月的苦修,他不洗澡,不换衣服,吃很少的食物,身体瘦得只剩下皮肉挂在骨头上。

直到有一天悉达多认识到,苦修是绝对错误的,他意识到,身体和心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身体的平静和舒适,与自心的安住是息息相关的。

于是他结束了苦修,他恢复了饮食,每天禅定,思考解脱之道。

四 、证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一天晚上,王子在一棵毕钵树下,他发现了“常我”这个最大的错误,“无我”才是万法之源。

他发现人生所有的痛苦和问题都来自于有一个恒常的自我的幻想,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我执所产生的无明。

他看到到世界的无常,并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自性恒常,可以存在,他了解到世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

他观照自己的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的川流息,悉达多明白无常与无,是生命必须的条件,没有无常和无我,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生长和发展。如果不是无常,一个小孩就不会长大他人,长大成人。

他明白接受生命就是去接受无常和无望,痛苦的根源正是来自于我执和分别的个体,这种无明产生了无限的悲忧烦恼和困扰,无明是贪欲,愤怒,骄慢,困惑,嫉妒和恐惧的根源,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我们便可以全面了解,从而消除妄念。

体悟到无常无我这个真理就能明白,一切皆无生无死、无起无灭,无一无多,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垢无净,只有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上的障碍才可以超脱,才可以从痛苦的轮回中解脱出来。

通过念念留心的专注和觉察,悉达多的身心呼吸都达到至完美的结合。

悉达多知道他已找到大道,达到了他的目的,他内心平和自在,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对众生一股深切的爱。

五、 传道

在证悟49天之后,悉达多决定出山,把自己的发现与大众分享,也使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行至鹿野苑,碰到了当时和悉达多一起苦修,后因悉达多放弃苦修,而离开的桥陈如等五个行者。

他们看见悉达多走过来,本打算不理他,但他们5个都被悉达多王子散发的庄严威仪所示,立刻站立起来,他的每一步都显出一种罕见的精神力量。

于是悉达多王子开始的第一次说法,他宣讲了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修行之路。

很快,他们努力精进,五个人都证道。他们建议称呼悉达多王子为“佛陀”,意思是觉悟的人。

之后佛陀陆续收了王舍城五十几个年轻人作为弟子,包括维摩诘,善多等人。悉达多有了自己的僧团。

几个月后,来了一个婆罗门领导的迦叶教团,后来听闻佛陀的教法之后,迦叶率领自己的教团加入佛陀,同时还有迦叶两个兄弟五百教众同时加入。

佛陀僧团,影响力越来越大,王舍城的的频娑娑罗王听闻教法个之后,也成为佛陀的在家弟子。

后续又有舍利弗、目健莲等僧团加入,佛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六 佛陀入灭

经过几十年的传道,佛陀在拘尸那入灭,在最后的时刻佛陀依然在鼓励,指导他人修行证道。

入灭前佛陀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人们带着鲜花、墨香、乐器和布帐来到森林,他们伏在地上,将鲜花和末香,围绕着佛陀的遗体摆放,当地的官员给佛陀安排了帝王式的盛大葬礼。

一个月后摩柯迦叶尊者在王舍城举行了一次大会,将佛陀身前的传教讲法和定下的戒律,集结起来成书,以保障佛陀的教法能够世代流传。

小结

佛陀已经入灭两千多年,但他的影响是超越时空的,佛陀见过的白云人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脚下。

佛陀像一棵巨大的菩提种子,也许当人们看到大树时,他们再也见不到种子,但种子在哪里,它没有消亡,它已经变成了大树。

当后世修行者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时,就是佛法源头分支出来的河流,而这些河流所到之处,佛陀都会在那里,因为佛陀就是本源。


一日禅什么意思?
请问佛教说的,一日禅是什么意思?谢谢。 佛教里面的修行分成好几个宗派,有修行净土宗,密宗,还有禅宗等等。因为禅宗修行者,天天在坐禅修行。一日禅是为不是修行禅宗者,吸收禅宗坐禅修行的一种功夫。修行任何宗派,都要有禅的功夫,其实一心不乱就是禅,修行禅定不一定要坐禅,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禅定。仅供参考。 一...

行一直心
就像一个泉眼一样不断的涌出清水,把周遭的浑水都变得清澈了,当那个泉水涌出的越来越大,也就不怕浑水了,因为任何到来的浑水都会被冲干净变得清澈,所以一个禅师在他悟了以后说:妄想不需除,慧海即泛般若舟。在儒家里他们讲究悟了以后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你的了悟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面对任何事物...

什么是禅学?
有人问赵州禅师道:‘怎样参禅才能悟道?’ 赵州禅师听后,站起来,说道:‘我要去厕所小便。’ 赵州禅师走了两步,停下来,又说道:‘你看,这么一点小事,也得我自己去!’ 从前有父子两人,同是小偷,有一天,父亲带着儿子,同往一个地方做案,到那个地方时,父亲故意把儿子关在人家衣橱内,随后就大喊捉贼,自个儿却逃...

禅语经典
最快乐的,不是别人给你带来的快乐,而是你给别人带去了快乐;人生最迷茫的,不是选择,而是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人生最困惑的,不是看不清别人,而是不了解...10: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11:禅师:胃与脚谁力气大?弟子:脚,...

谁能介绍一下禅宗?
本书之所以只写唐代的大禅师,乃是因为由于他们的真知彻悟,和特殊的个性才创造了禅宗。 禅宗有一段公案说:慧可向达摩大师请教安心法门,因为他总是感觉自己的心不能安。达摩说,你先把你的心找出来,我再给你安心。慧可是一个有着较高佛学造诣的佛教徒,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禅宗二祖。他遵循达摩的话去找自己的心,却...

禅的经典语录
24. 禅师意在劝诫学僧,凡事切不可急躁冒进。的确,想要成就一番伟业,关键在于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将事情做好。一个人越是急躁,就会在错误...56. 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切地存在于你的心中,它比你热爱的 朝霞灿烂,比你喜欢的晨歌嘹亮。它将你从黑夜唤醒,它带你穿过黎 明的山峰,它伴你涉过...

禅师经典名言警句
60、容忍危险等于作法自毙,谨慎行事才能安然无恙。 61、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生命。 62、当心!相邻近带电。 63、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64、安全警句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千计万计,安全教育第一计。 65、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处于麻痹。巧干带来安全,蛮干招来祸端。 66、安规是个宝,安全离不...

农历二月十三是什么日子:澄远禅师圆寂日?
佛教中有许多大师令人心生敬佩,澄远禅师就是这样一位佛教高僧,澄远禅师圆寂于农历二月十三,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农历二月十三是什么日子:澄远禅师圆寂日,一起来看一看吧。农历二月十三,五代高僧香林澄远禅师圆寂日。澄远(908~987),五代云门宗僧,世称香林澄远。俗姓上官,汉州(...

云谷禅师的简介
五个罢了!师渐渐老了,慈悲心愈为深切,虽然是七、八岁的小沙弥,也一律以慈悲的眼色看待他们,以恭敬心对待他们,凡是平时行住坐卧,没有一样不当面恳切地教导。耐心而有条理地指示他们;凡见到这种景象的人,人人都以云谷禅师对自己特别亲切,既然是他的护法心深切,不轻视初发心学佛的人,不怠慢破戒的比丘。而当时有...

点亮心灵之光
禅师说:「姑娘,你要过去吗?我背你好吗?」那个姑娘也不得办法,是有急事啊,好吧。于是撩水往河那边走,这个师父背了女人在前面撩水,他带的徒弟只有在后面跟随。不过他的徒弟心里就想:哼!师父,你平常口口声声跟我们讲,男女授受不亲,遇到这么一个漂亮的小姐,那你也吃人家的豆腐吗,还要背她。不过只是徒弟心里...

大荔县13145879287: 历史上的佛陀,其实就是释迦牟尼吗 -
蛮任丹红: 嗯,就是的.佛或佛陀的梵文发音就是Buddha,是修行者达到最高境界的称呼,包含了自觉(自身的觉悟)、觉他(对宇宙万物的洞悉)和觉行圆满(思想与行为都达到完美境界).所以被称为佛陀的人不会很多,也极其稀有.在我们地球这...

大荔县13145879287: 真实记录释迦牟尼一生历程的书籍推荐 -
蛮任丹红: 一行禅师著作:故道白云

大荔县13145879287: 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 -
蛮任丹红: 释迦牟尼是真有其人,早期佛教其实不像是我们理解的宗教,释迦摩尼带着他们弟子讲道,更像是哲学流派,所以早期佛教并不塑像,大部分是供奉佛陀的脚印-佛印,对于释迦摩尼是按照宗师来纪念的,当时佛陀这个词只是觉悟者的尊称,相...

大荔县13145879287: 如何评价一行禅师的《佛陀传》 -
蛮任丹红: 一行禅师写的佛陀传书名叫《古道白云》,把佛陀描述得很生动,更平易近人.

大荔县13145879287: 真的有如来佛祖这个人吗?请详细介绍一下 -
蛮任丹红: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

大荔县13145879287: 谁能发一下释迦摩尼成佛的经历? -
蛮任丹红: 既然是释迦佛的经历,在这里,用段落的形式是讲不清楚的.百度搜索:一行禅师 的《故道白云》是以故事讲述释迦佛 成佛前后 到涅槃时 一位智者及圣弟子的感人事迹.无论是谈谁的前世,都已脱离此生的所有,大多是在为神话添彩.圣者当生甚深难解,何须费力通其前世?

大荔县13145879287: 一行禅师的佛陀传里,佛陀既然没有任何神通 ,如何证明六道的存在,说出那么多伟大的 经典? -
蛮任丹红: 哪个说佛陀没有神通的?很多大乘经典里都记载了佛陀用神通,谁还瞎说佛陀没神通.请问经典可信还是其他人说的可信?我不用举例子说明,自己去多读一下经典就能看到.如果您说的这个“一行禅师”就是越南的那个,那么我这样告诉你:他是小乘佛教的比丘,不是大乘佛教的,他没看过大乘经典.

大荔县13145879287: 星云法师著《释迦牟尼佛传》中,佛陀是怎样 -
蛮任丹红: 看《释迦牟尼佛传》,是让我们学教主释迦摩尼佛如何发心,如何修行,如何教化众生,以释迦摩尼佛为榜样.

大荔县13145879287: 传说中、无所不能的、佛祖如来、真的存在吗?如来佛祖到底是怎么样的佛了、、、? -
蛮任丹红: 只要是存在的都是科学~宗教是最高的科学~比如:点石成金~神佛(包括上帝)身上有巨大的能量能够改变原子的排列~~ 只要是存在的都是科学~包括神佛(高级生命)~(但是'神佛比我们科学多多了)~~执著去掉了~负担就轻了~能量就可以显现~就是觉者了'(神佛)~ 只要是存在的都是科学~包括神佛~(但是'神佛比我们科学多多了)~~(可以轻易的完成一个世界末日~比如:诺亚方舟'玛雅遗蹟文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