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门子弟错立身》 | 浪子一回首,便是痴情人

作者&投稿:张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南戏第四弹- 宦门子弟错立身]

剧 情 梗 概

河南府同知完颜永康之子完颜寿马聪明伶俐,却不喜舞文弄墨,亦不追求功名利禄,一心儿只喜欢戏曲艺术。一日看过王家班的演出后,情不自禁地迷上了戏班里的年轻演员王金榜,并展开猛烈的追求。 由于两人对戏曲艺术有共同的认知,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其后完颜寿马以“唤官身”的名义将王金榜“请”到府上相会,正巧被完颜永康发现,两人的恋情穿帮。完颜永康一怒之下下令解散王家班,将所属人等逐出境内;

并将完颜寿马关了禁闭,要求他读诗书、长学问。

完颜寿马在家仆的帮助下离家出走,艰苦跋涉追寻王家班的足迹。一路上钱财散尽、衣物当尽,吃尽了苦头, 但却在漂泊中向不同艺术门类的艺人们学到很多技艺,成为一名身怀绝技的人。

再次见到王家班时,完颜寿马落魄地像个乞丐,连王金榜也差点认不出他来。 完颜寿马表明身份和心迹,想要加入王家班,一起冲州撞府发扬戏曲艺术。

王金榜父亲由于戏班被逐之事仍然记恨完颜永康,故意为难完颜寿马。完颜寿马以出色的技艺通过层层考核,终于如愿成为王家班的一员。

而此时完颜永康忧心朝内之事,以看戏排遣愁绪。那日看的正是王家班主演的《智斩鲁斋郎》,主角出色的演出引得完颜永康的喜爱。

剧中包拯机智处置犯法的皇亲国戚鲁斋更是唱出了完颜永康肃清吏治的心声。

他发现戏曲并不是他主观认为的上不了台面只供娱乐的下品,

而有良好的社会功效,因而对戏曲刮目相看。当他得知演戏人中有他的儿子儿媳时,放弃前怨,一家团圆。

《宦门子弟错立身》是宋元时期的南戏作品,为古杭才人编剧。与许多南戏作品一样,这也是爱情婚恋题材的,而它的标新立异之处在于这是一位世代簪缨的贵族子弟,爱上了一个女戏子。为此,他不惜与家庭反目,不惜抛弃豪门生活,不惜一路艰辛地长途跋涉。

这样的爱情模式,在浩瀚的戏曲作品中也并不多见。

你可以看到一位富家小姐爱上了一位贫困书生,但书生最终总会发迹,以赞扬小姐不嫌贫爱富,哦,还有慧眼识珠;

你也可以看到一位才子爱上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风尘女子,可以看到傲娇的女将爱上同样英气非凡的少年;

甚至可以看到妖啊神啊爱上了凡间的男子,而宦门子弟诚心爱上女戏子(当做玩偶的不在此列),是绝少的。

这就真正做到了藐视封建门第观念和地位差别,从完颜寿马和王金榜身上,还有冲破民族歧视、民族隔离的意义。

完颜寿马与王金榜的结合,首先还是逃不过那老掉牙的“看脸吃饭”,“貌”是相互吸引的首要条件,尤其完颜寿马一开始就是为王金榜的容貌所痴迷。

当然,更深层次来讲,支撑两人,尤其是完颜寿马辛苦追逐的, 乃是艺术上的认同——在艺术的纯粹世界中,没有门第和等级,两人是平等的。

题目中一个“错”字,看似是讽刺完颜寿马不顾个人身份、家庭荣耀,做了官宦子弟不该做的事,乃是大大的错误和侮辱。 实则正话反说,是褒奖,是对完颜寿马追求理想、信念、爱情和独立人格的赞美。

与此同时,《宦门子弟》对后世的意义还在于涉及戏班、演员和演出,剧作不经意间描写了当时的演出剧目、演出情况、演员和社会生活状况等, 对于考察宋元时期的南戏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例如,这是个南戏剧目,讲述的却是北方人的故事,所描绘的也是北方的风土人情,剧中出现金院本、北杂剧的剧目,亦引用了北曲曲牌,这充分说明在当时南北戏曲之间存在交流,《宦门子弟错立身》是这种交流的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昆《宦门子弟错立身》

北方昆曲剧院曾将该作品搬上舞台,故事情节基本遵从原著,但作了精炼和简化,更突出主线,更突出完颜寿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全剧笼罩在歌舞的韵律之中,充分展现昆曲载歌载舞的特征。

由于歌舞的抒情性,故事矛盾,尤其完颜寿马与以父亲为代表的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被弱化的,这并不足以成为全剧核心,当然,是主题的应有之义。

再加上丑行建构其间,尽插科打诨之能事,和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一出喜感极强的戏,轻松活泼是最主要的风格。

在寻找王家班的过程中,完颜寿马遇到各色民间艺人,向他们取经,这就便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无缝植入,譬如《眼药酸》的演出,女真舞蹈、萨满音乐等,增强艺术表现力,舞蹈也更热闹、生动。

《鲁斋郎》的戏中戏演出,安排得妙: 一与完颜永康的反腐心思相吻合;二为一家人团聚埋下伏笔;三在台上直观展现该剧的演出,将北杂剧从故纸堆中的文字转化为可观可触的舞台艺术;四反腐的主题古今呼应。

北昆版的《错立身》,从整体而言是遵从传统的,但敷衍旧曲,总避免不了带有今人的观点,这些观点体现在哪?最后的片尾曲中:

炎汉女真结了亲,

戏文古艺华夏魂;

院本杂剧传后世,

千秋功绩有女真;

踏爨歌舞同欢庆,

团团圆圆回燕京;

深谢贤们看敷衍,

兰苑携手南北一家亲。

概括而言,抛开民族差异,充分肯定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华夏文化。最后一句颇有深意,直指昆曲自身。剧中完颜寿马的扮演者是江苏省昆剧院的柯军,受北方昆曲剧院之邀参与该剧的排演。

北昆是传统昆曲流传到北方后“地方化”的产物,与细腻柔美的南昆相比,多几分豪迈,念白使用中州音韵,与南昆的吴侬软语又有不同。

因而柯军的加盟,不仅仅是演员上的借用,更有南北昆曲融会贯通的意蕴在里边,就更贴切了“南北一家亲”的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剧《宦门浪子》

温州作为南戏的发源地,在创排南戏作品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越剧、永嘉昆曲、瓯剧等都有重排的南戏作品问世。其中, 张思聪老师曾将《宦门子弟错立身》和《祖杰》两个南戏揉捏成《宦门浪子》,以越剧形式搬演。

《祖杰》讲什么?这是讲南戏作品时经常提到的一个,

来用以证明南戏在民间的影响力和伸张正义、启迪民心的社会功能的一部戏。

《祖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的是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僧,勾结官府仗势欺人,谋害人命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官府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事激起乡民的愤怒,有人将此事编成了戏文大肆演出、广事宣传, 官 府最终顶不住社会舆论压力将祖杰处死。老百姓以南戏为工具战胜了不法分子。

《宦门浪子》,确切地讲,是将《祖杰》揉碎了裹进《错立身》中,故事的基底还是《错立身》,

故事主旨和风貌与《错立身》并无异处,细节处有所改变。

其一,人物姓名和身份做了本土化的改编,将河南府同知改为温州府同知,为汉人;名字也相应汉化,完颜永康是马伯宗,完颜寿马是马倚天,王金榜成了王君芳。

这么做有利有弊,

好处在于加深地方烙印,连同剧作本身,在讲当地人当地事;不妥之处避开了原著中的民族矛盾,这在宋元时期是最尖锐的社会矛盾。

其二,故事情节方面,祖杰残害女伶李红香,受到富有正义感的马伯宗和以王君芳为首的春欧戏班的强烈不满。马伯宗为此得罪上级,官降三级。

马倚天将此事编写成戏文,公开揭露恶僧的罪行,祖杰最终被绳之以法。 马伯宗看到自己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却借小小的戏文达成了,他终于改变一贯对戏文的不公正看法,明白其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并原谅马倚天,接受王君芳。和和气气,团团圆圆。

《宦门浪子》的特色不止于将两戏融合,还有将几十个剧作名字“镶嵌”到剧中,直观展现“日行千里”、“陆上行舟”、“翻江倒海”的虚拟化表演,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借助戏曲虚拟化的表演可以完全实现。

另外,戏中戏表演《祖杰》的故事时,恢复南戏副末开场,以真人扮演桌椅的朴素表演形式,唱腔引用高腔,突出人声帮腔的特点等,别开生面。


会理县17031816374: 昆剧、昆剧的代表作 -
绽逄普特: 昆曲的代表作是《长生殿》,由于种种原因,昆曲由盛到衰.但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昆曲《十五贯》被誉为一出戏救了一个曲种.

会理县17031816374: 南戏 名词解释 -
绽逄普特: 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

会理县17031816374: 有趣的雅俗诗有哪些 -
绽逄普特: 重雅轻俗,严雅俗之辩,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什么样的是雅,什么样的是俗?却从来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身份,甚至不同的人物,都会有不同的雅俗观. 从本源上讲,雅俗间的区别,...

会理县17031816374: 考研名词解释:散曲 ,元杂剧 ,南戏,话本 -
绽逄普特: 南戏,亦称“戏文”.原为宋代流行于南方,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明代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会理县17031816374: 第四个字是金字的成语 -
绽逄普特: 百忍成金 摆袖却金 敝帚千金 弊帚千金 谗口铄金 成城断金 寸土尺金 错彩镂金 盗嫂受金 点石成金 点石为金 点铁成金 东箭南金 管鲍分金 击鼓鸣金 击玉敲金 积毁销金 积玉堆金 浮光跃金 家累千金 戛玉鸣金 戛玉锵金 戛玉敲金 匠石运金 嚼铁咀金 ...

会理县17031816374: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出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
绽逄普特: 是B,琵琶记. 在网上搜索“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就有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