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主张?

作者&投稿:巧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的中心思想~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后世影响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的著作,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宣传儒家学说的著作。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孔子主要主张”仁“”礼““孝”;孟子主要主张“民本”“仁政”,认为人性本善;荀子主要主张“法制”“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需要法治的约束。但说白了,这些主张其实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既得利益,这些人能够接触到知识,本身就出身高贵。因此无论什么样的主张,都是封建统治者用以巩固统治的工具,也就是为了维护所谓的既得利益。

孔子主要主张”仁“”礼““孝”。孔子活跃于春秋末期,彼时的天下礼崩乐坏,战事不断,孔子适时的推广自己的学说,希望得到统治者的中庸,施展抱负。他的主张也是时代北京的产物,礼崩乐坏,需要恢复礼制来维持封建社会秩序,封建社会秩序的维系有需要孝传后世,因此,他的主张主要是适应了后世统治者的需求。

孟子主要主张“民本”“仁政”,认为人性本善;孟子是战国的儒学大家,他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民本”学说,即以民为本,民贵君轻,是颇受欢迎的学说之一,另外还主张“仁政”,是王道的一种表现。其根本还是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作为帝王学说目的还是为了帮助统治者维护固有的统治,维护封建地主的根本的利益。

荀子主要主张“法制”“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需要法治的约束。这有点符合现代社会,但荀子的法治跟我们的法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主张用刑罚来约束人的恶,是发家的先驱人物。



轮椅的主张是进修身俭一样的。


《大学》是谁写的?
作品鉴赏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

论语的中心思想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

《论语 尧曰》三代“公天下”
《论语》二十篇,以孔子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作为全书总结,这三句话也可以看成是论语的中心思想,做人当做君子,君子应该知书达礼,特立独行,知人知命。学而时习之,学问不是知识,不是文字,学问是拿人生修养来体验,随时随地来学习,才能达到“知命”而“自立...

请问孔子的中心思想、代表作品是什么?
《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

论君子之道
“仁”字在《论语》中提到多次,是孔子的中心思想。在付诸于实施的过程中,孔子注意到了“应怜取眼前人。”,从珍惜身边的人做起。因此舍此而为他者,谓之小人;周而进者谓之君子,即周而不进,只孝也,何以治国平天下?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字即明白、懂得。孔子在这里首先...

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附:原文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诸子百家中有哪些流派,分别有哪些中心思想
墨家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名家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

比较《论语》、《孟子》、《庄子》的思想特点。
一、《论语》1.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语录体。辞约义丰, 直接议论。通行的注本为宋.朱熹《论语集注》2.《论语十二章》 孔子的“仁”“义”及重视个人修养的观点。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的语言。二、《孟子》1.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与《论语》、...

《论语》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

论语演讲稿
孔子的中心思想与 最高的道德原则 是”仁,“ 仁包括着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而孔子尤为喜爱的弟子颜回,也是因为:”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在”仁“中费了许多笔墨,如:”当仁,不让于师。“等,仁,为人之本。是最适合当作标准,审视自己的...

当雄县18429401033: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米郊保济:[答案] 《论语》中记载的是孔子的语录、所以应该是指孔子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仁”、引申为“爱人”(包含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思想:以德治民、反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周礼、“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创私学、...

当雄县18429401033: 《论语》所记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
米郊保济: 一、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二、百善孝为先三、孔子的好学精神和最为贯穿的就是“仁”,还有孔子的“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当雄县18429401033: 论语的思想核心?政治上主张?
米郊保济: 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主张与人为善,以礼相待,人际和谐.实现的途径是“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在政治上的主张是礼治,“礼之用,和为贵”,其最高社会理想是建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论语鼓励人们修身立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

当雄县18429401033: 孔子《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
米郊保济: “礼”说和“仁”说

当雄县18429401033: 简述 论语 的主要思想内容 -
米郊保济:[答案] 《论语》一书主要是孔子弟子所记,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孔门后学七十子的门人所记,所以书中的称谓、体例和文章风格都不一致.据班固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从《论语》全书来看,决非出于一...

当雄县18429401033: 论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米郊保济:[答案]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

当雄县18429401033: 论语的主张是什么 -
米郊保济: 《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为人的最高准则,也是理想实践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当雄县18429401033: “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
米郊保济: 你好,论语从本质是上一本关于治国安邦的政治教材.《论语》的治世之说,是教育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是别的,决不在于个人的精神满足,“圣人无己”.因此,夫子是无法“淡定”的,而恰恰是嫉恶如仇、忧国忧民、心急如焚、热诚似火和极不淡定的,其漂泊的一生及其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足以说明.然而在于君这里,孔老夫子的这些思想性格及其强烈的涉政从政意识不见一丁点儿影子.教授如许“心得”不知是否有违夫子初衷 --- 否则,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当雄县18429401033: 论语的思想核心是 -
米郊保济: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的语录,核心思想是“仁”、引申为“爱人”(包含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雄县18429401033: 《论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米郊保济:[答案] 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x0d论语主要内容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